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春山烟雨:九帝姬称帝还不叫官家 > 第195章 问题与辉煌共存

在安木王朝的朝堂之上,气氛有些凝重。宋锦文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一众大臣。

他对于凡事都要君主亲自处理的做法,向来是不以为然的。

在他的心中,垂衣拱手而治天下,让君主安逸、臣子勤劳的治国理念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他深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即便贵为天子,也难以事事亲力亲为。

然而,宋锦文也有自己的担忧,那便是大臣们独揽大权,威胁到王朝的稳定。

于是,他开始精心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分散权力。

首先,他大笔一挥,增加了许多官职,一时间,朝堂之上新面孔不断涌现。

同时,众多监督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设立起来。

就拿一项普通的政务来说,原本集中的权力被他巧妙地细分为数份,分发到不同的部门和官员手中。

而且,他还颁布了严格的政令,规定所有事务的办理都必须依照既定的流程,一步一步,不得有丝毫逾越。

让安木王朝本来就冗余的官府衙门,更加变得臃肿。

安木王朝原本官员数量就已不少,宋锦文为了整顿官场风气,废除了通过先辈功绩获得官位的荫庇制度。

这本是一项旨在选拔贤能的好举措,可他随后创造出的轮值官制度,却带来了更加意想不到的问题。

所谓轮值官,就是让两名官员共同承担一个职务,每人分别任职半年时间。当其中一人履职时,另一人便可以享受带薪休假。

这一制度初行时,官员们都觉得新奇,可时间一长,弊端便逐渐显现。

本来好不容易减下来的冗员,又加了上去,甚至更加严重。

同时官员们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工作模式,干半年休半年。

上班期间,衙门里常常是一片散漫之景。许多官员常常迟到早退,到了衙门之后,也无所事事,只是聚在一起喝着茶,闲聊度日。

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自身业务并不熟悉。每次任职只有半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流程,便要轮换休息。

与其自己费力去处理事务,倒不如将工作交给下属去完成,自己则在一旁监督,落得清闲。

据统计,在宋锦文统治时期,朝廷中的正式官员竟然多达四万八千三百七十七人!

而这庞大的数字,还尚未包括那些附属官员、各科办事人员、看门守卫、差役以及底层小吏等。

要知道一名正式的官员,往往下属就不少于十几个小吏,而这只是他专管的下属,也就是围着他转的,终于衙门里面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各种工作人员。

宋锦文统治时期,除了官员数量惊人,他麾下的军队规模同样堪称庞大。

想当年,他主政十年之后,统计出来的军队人数竟然坐拥整整一百万雄师!

再看看当时的安木王朝,总人口大约只有九千来万人。

对于这样一个古典的农业王朝而言,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其实不算少了。

然而,依靠国家税收养活的官员和军队人数之多,实在是多得令人咋舌。

不过,宋锦文的运气着实不错,恰逢天时地利。

占城稻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与种植,这种高产的稻种让粮食产量有了显着提升。

同时,开垦土地的技术也取得了显着进步。

在他治理国家期间,全国的垦田面积一举达到惊人的1000万顷之多,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平均每亩地产量能高达381斤!

国库每年的财政收入居然能够高达万贯文,这一数字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在文化教育方面,那个时期也是安木王朝各类学校以及书院最为兴盛繁荣的时候。

宋锦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各地的学府如繁花般绽放。

更值得称赞的是,宋锦文本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字狱,给予了民众充分表达思想的自由空间。

在他的统治下,思想的火花得以自由碰撞,文化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老百姓们的日子总体上过得还算凑合。

如果暂且撇开都城和达官贵人不谈,只聚焦普通老百姓。

在那些相对富裕些的地区,普通百姓每个月都能吃上那么一顿香喷喷的肉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难得的美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而就算是身处较为贫困之地的人们,靠着吃点糠皮、喝几口野菜熬成的稀汤,起码也不至于被活活饿死。

虽然生活不算富足,但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已经算是盛世的景象了。

宋锦文的仁慈爱民更是体现在他设立的一系列福利制度上。

他设立了老幼收养系统,也就是居养院,专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孤儿,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安身之所,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公费医疗系统安济坊的设立,也让普通百姓在生病时有了就医的地方,不至于因为没钱看病而延误病情。还有福利性公墓漏泽园,让那些贫困人家去世后也能有个安葬之地,不至于曝尸荒野。

当时,宋锦文在朝堂之上感慨道:“天下承平日久,民既庶矣,而养生送死,尚未能无憾,朕甚悯焉。

今鳏寡孤独,既有居养之法,以厚养穷民;若疾而无医,则为之安济坊;

贫而不葬,则为之置漏泽园。”

对于被人遗弃的婴孩儿童,他也格外关注,下令道:“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襕于常平头子钱内给造。”

他还大力推广官办学府,让教育普济到了县城里面。

每个八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免费上三年学,而且这种官办学府的教育对象还包括女孩。

宋锦文认为无论男女都需要读书明理,女子也应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甚至,他还拟定过在一些地区试行让女子参加童子试。

当大臣们对此表示疑惑时,宋锦文笑着解释道:“读书人家的女儿大多数都以才女自居,但是真正有才的有多少呢?

我觉得开个童子试让朝廷认证一下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妥,莫非各位对自己的女儿没信心?”

大臣们听后,仔细想想,觉得宋锦文所言确实在理,便纷纷同意了这一举措。

当时有书生称赞宋锦文:上性仁德,体恤爱民,虽居高位,而知百姓之苦楚,有古之明君风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