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1980红顶商人 > 第124章 缝纫机数量全市第一

1980红顶商人 第124章 缝纫机数量全市第一

作者:幕后天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9:44 来源:书海阁

“省城供销社的梨子罐头1元一瓶,黑市能卖到1.5元一瓶,不过不管是供销社还是黑市,都很难买到货。

我个人觉得供销社应该把水果罐头的价格定高一点,这玩意儿有季节性和地域性,而且运输非常不方便。

成本本来就高,还卖得那么便宜,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罐头厂越来越少,要不然堂堂一个省会城市,怎么可能连罐头都买不到呢。”朱怀德一边分析着,一边思考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那你觉得,供销社定价多少比较合适呢?”

“最少得2元!”朱怀德斩钉截铁地说道。

顾方远沉思了一会儿,微微摇了摇头,“太贵了,我们这里才卖1元钱。如果价格差距过大,那些倒爷们肯定会从各地拉货送到省会,到时候竞争就太大了,咱们的产品也走不出销量。

这样吧,把罐头提到1.5元一瓶,你们在我这拿货价和头花一样,8毛钱一瓶。至于你们卖给供销社1元,还是1.2元,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还有,卖给供销社的货物回执单,必须带给我,我这边需要报税。至于卖给倒爷的罐头,那就无所谓了。”

由于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比较低,他这边平均每个罐头的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2.5毛以内。

哪怕出厂价定在8毛,一个罐头也能有5.5毛的利润,再扣掉百分之十的税收,差不多一瓶还能赚5毛钱,这利润相当可观了。

如果供销社只给1块钱的价格,那他几乎赚不到什么钱,还得靠回收玻璃瓶赚点差价才能实现盈利,这也难怪那些罐头厂一个个都倒闭了。

至于供销社不要他们的货?

顾方远倒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现在正处于改革阶段,如果市场上到处都有罐头卖,而供销社却没有,这让上面的领导怎么看?

所以关键还是要去谈,至于能不能谈成功,就得看大家的能力了。

朱怀德抓着棋子,定在空中半天,才缓缓落子,问道:“一船可以运多少罐头来着?我得算算成本和利润。”

“最少6万瓶,最多9万瓶,不过我打算以6万瓶为标准,这样还能带一些其他的货。”顾方远接着落子,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朱怀德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6万瓶吗?如果卖给供销社1元一瓶,那一船的利润可以达到元,这可太有搞头了!”

当然,心里还补充了一句,如果卖1.2元,那就更有搞头了。

“别忘了还有运输费和搬运费呢!”顾方远笑着提醒了一句。

“船费多少?”朱怀德急切地问道。

“一趟1000元,来回随便你装多少货,都是1000元固定收费。”

听到船费只要1000元,朱怀德顿时松了一口气。

相对于元的毛利润来说,1000元的运输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再加上搬运费和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大概1500块钱可以搞定,这样一趟差不多纯利润能有块钱。

对了,还能帮我顺带纺织品,这可真是太好了。等凑够一船罐头,先发一船到省会,让我试试市场效果。”朱怀德越算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进账。

“将军!”顾方远笑着落下棋子。

就在这时,他抬头恰好看见顾方冬走了过来,便问道:“库存盘点好了吗?”

“嗯,除了还没入库的产品,我大致数了一下,现有6万多个大头花,8万多个小头花,2万多个领结。”顾方冬说道。

“嘶----”朱怀德倒吸一口凉气,惊讶地说道:“这次怎么有这么多库存?”

“一是最近大家的熟练度大幅提升,产量自然也就大幅增加了;二是昨天我也弄到了20台缝纫机,缝纫机操作工都是提前培训好的,所以今天的商品数量才会暴增几万件。”顾方远解释道。

“钱我倒是勉强够,只不过....你们这边一次性能取这么多钱吗?”朱怀德有些担心地问道。

按整数计算,这批货物价值8万,他现在只有4万,还需要去银行取4万才行。

别说乡镇银行了,哪怕是小一点的县城银行,也未必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

“没事,我们这里最近一段时间存款金额都比较多,4万块肯定是有的。如果银行询问原因,你就报纺织厂分厂业务。”

顾方远丝毫没有夸张。

最近这一笔笔的支出,流水都已经超过100万了。

他可不相信花出去的那些钱,都被人用现金存在家里。

至少他知道,薛仁贵的钱全都是存在银行里的。

“行!我现在就去!”朱怀德站起身来,瞥了一眼棋盘,突然大手一推,棋子全部混在了一起,耍赖道:“刚才光顾着谈事情了,这局不算!我们下次再战!”

取钱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

或许是因为朱怀德拿出的是省城开具的介绍信,在这个时代,农村人对城里人总是不自觉地带有一层滤镜。

银行工作人员甚至都没有派人到小岗村来询问核实情况,就直接把钱放款给了朱怀德。

就这样,顾方远刚花出去的八万块钱又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

不仅如此,除了这八万块钱的货物,之前购买缝纫机的钱,顾方远也以货物的形式给朱怀德补足了。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斜,即将隐没于地平线之下,给大地洒下一片金黄的余晖。

李婶又从隔壁县城风风火火地运来了十台缝纫机。

这次的价格倒不算贵,每台缝纫机130元,十张缝纫机票的平均价格是40元。

顾方远毫不犹豫地拿出1700元递给了李婶。

这下可好了,顾方远家纺织厂的缝纫机总数一下子达到了72台!

如今,他可以无比自豪且毫无压力地说,他家纺织厂的缝纫机数量已经在全市排到了第一,就连市纺织厂都没有这么多的缝纫机。

(此时行政单位即将迎来改革,不久后县城将改为市,县城成为市的下辖单位,顾方远所在的县城,即将改名为‘南江市’,之后直接用‘市’称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