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随军住大院!躺平后全家听我心声 > 第166章 只要一个女人

哪怕被选中的四个人满心欢喜,陈会计还是不忘嘀嘀咕咕:“太激进了太冲动了,这十里八乡谁敢搞这种事啊……”

顾大江听了,表面上没什么反应,心里却在想,也就是你没那么本事听到我小孙女的心声,但凡要是能听到,你就知道什么叫激进了。

事实上,即便是顾大江,在听到小孙女心声“说”【要是咱们家能办厂就好了】的时候,也险些没被刚喝进去的水给呛着。

还好,很快小孙女就意识到了不可能。

【可惜现在不让搞投机倒把,不然就我小叔这手艺,分分钟发家致富啊。】

【不过也没事,过两年好像就改革开放了,就能逐渐放开了,到时候招聘七八十个工人,搞流水线作业,有钱了以后还能把木头换成塑料的,更轻便,也能做折叠的,方便收纳,轮子换成橡胶的!以后再加各种功能性,注册商标,成功上市,这不比国外以后那些动辄几千上万的婴儿车好!】

一家人先是为顾淼心声中提到的未来几千上万的婴儿车咋舌。

紧接着,顾大江就想到了什么。

现在的政策不允许个人投机倒把,但公社或者是生产队是可以以集体的名义对外销售农副产品的,就像当初顾丰以生产队的名义去收购鸡蛋一样。

以现在的局势,办厂什么的,暂时是不可能的了。

现在的厂都是国有厂,办厂资格也不是一个小小的生产队能申请下来的。

就算是办了厂,不说别的,客源从哪里来呢?

顾大江觉得,弄一个集体名义的小作坊,偶尔接点木工活做几个婴儿车出去换点东西,还算比较有可行性。

当然了,这些也只是他心里的想法。

他也知道,这个主意要是真向公社申请,以公社书记的性格,是绝对不可能冒险的。

刚好,长桥大队要去县里参加表彰大会,顾大江索性借此机会,在写教育资源申请表的时候,就顺便提了这个想法。

他原本想的是,要是副书记不同意,那他就再换个法子,不搞什么集体作坊,索性就在家里,请几个队里木工活比较好,家里又比较困难的队员帮忙,到时候婴儿车卖出去的所得再和这几个人一起分。

只是这样一来,就必然没办法照顾到整个生产队。

没想到,副书记竟然同意了。

只要求他参与人数不能多,且必须是以集体的名义经营,并且还不能影响正常的耕作任务。

这些要求,就算是副书记不提,顾大江也是打算这么做的。

不管小孙女心声里提到的做生意的前景多么美好,能赚多少钱,都伴随着太多不确定性,顾大江是大队长,就必须要为大队负责。

在他看来,不管今年高考有多少人能考上大学,也不管这个小作坊能不能挣钱,只要地里的活没荒废,大家至少饿不死。

包括这次考核选人,他也是在木工手艺差不多的两个人里选择相对家庭条件困难一些的。

只是木工作坊虽然选好了人,地址却还没定下来。

长桥大队本来就不算大。

仅有的两个空闲仓库,如今一个是大队的扫盲班,一个是育红班。

总不可能为了前程未定的作坊占了扫盲班和育红班的地方。

最后,还是顾丰想到了之前小侄女的心声里提到的“流水线作业”,虽然他没听过这个词,但稍微想想也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做的这种婴儿车本身用的就多是榫卯结构,与其他花费时间精力去教会每个人该怎么做成一辆车,不如让这些人帮着做零部件,最后他只需要拼装完成就可以。

省时省力。

原本还担心这么做,会让被选中的四人觉得是顾丰藏私。

没想到,四个人当即长舒了口气。

张老汉更是直言道:“我还怕立马就要我们做一整辆车呢,万一咱们做的不合人心意,卖不出去可怎么办!”

他把小心思摆在明面上,加上队里的大家也都知道张家的家庭条件,倒也没有人觉得他这话有问题。

很快,四个人都领了顾丰早就准备好的一堆木头和样品零件回去。

约定好,两天后,每个人都要交上来一定数量的成品。

木工作坊就这么简单粗糙地开了起来。

与此同时,扫盲班的进度也没落下。

没过两天,县里副书记提到的教育资源就发了下来。

公社的人把东西拿来的时候,看着顾大江的眼神都透着股探究和复杂。

顾大江都没想到,副书记简单说的教育资源,竟然不光有粉笔,还有好些铅笔和本子。

虽然数量不算多,但真的是解了扫盲班的燃眉之急。

要知道,在供销社买铅笔一支还得三分呢。

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钱玉梅和公社小学老校长提供的几套教材,扫盲班像模像样得开了起来。

甚至因为有了那些蜂窝煤和棉手套,竟然还吸引了一部分本来根本不想上课学习的人来过来。

好歹来上课,还能蹭上蜂窝煤呢。热乎乎的,多好。

知青们更是几乎全员都会参与到下了工以后的升级版扫盲班,不光是看初高中教材,也会认真听姜琴说的写作指导。

你还别说,还真让姜琴在扫盲班里发现了两个有写作天赋的年轻人。

其中一个还是大队里上了小学就辍学的小姑娘顾晓梅。

她写的句子都非常简单,但就是能用最简单的词汇描写出最朴实生动的乡间生活,描写一碗春天的香椿面,都仿佛能让人闻到香椿的独特香味。

简直神了。

顾晓梅的爹妈知道自己闺女还有这本事的时候都惊呆了。

姜琴告诉她的父母:“不确定这种灵感能延续多久,最近家里不要打扰她,让她好好写,写出了文章送到我那,我帮忙去给报社投稿。”

姜琴没说稿费的事情。

毕竟这还只是她的猜想。

然而, 就算是没有稿费的事情,一想到自己闺女的文章能刊登在县日报上,顾晓梅全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顾晓梅奶奶更是摸着自己小孙女的手直言:“诶呀呀,晓梅的文章要是能上报,那都算光宗耀祖了,以后没三十六条腿,咱晓梅可不嫁。”

姜琴闻言,嘴边的笑容一顿。

这要是放在以前,她估计就会直接说出来其中的不适。

然而现在,她看了眼满心欢喜的顾晓梅父母,和根本掩饰不了激动的顾晓梅,心里叹了口气。

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话用在这里虽然不太恰当,却也没差多少了。

对顾晓梅的家人来说,养了一个姑娘以后就是要嫁出去的,写的文章能上报就跟勤劳能干一样,都是能让顾晓梅嫁得更好的条件。

现在姜琴说什么荣誉都是假的。

但姜琴相信,等到以后真的稿费恢复了,顾晓梅能通过写文章挣钱了,家里人包括她自己对未来的计划都会截然不同。

她到底没说什么,只是最后鼓励了一下顾晓梅。

事实上,即便是还没有稿费,这天回去以后,顾晓梅在家里的地位也已经发生了改变。

从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烧火做饭洗衣服,变成了起床就拿着纸笔去桌上待着,谁也不会去打扰她。

虽然日常的上工还是要正常去,但好歹家里的活有别人分担了,甚至吃饭的时候,她奶还会单独给她碗里多夹一片肉!

这放以前可是家里的男娃才有的待遇!

可以说,文章还没写出来,顾晓梅就已经体会到了待遇的提升。

心里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好好写文章!

类似顾晓梅,张卫国一样,因为扫盲班和木工作坊开始忙碌起来的人有不少。

体会到实际的好处,哪怕还没有真的挣到钱,大家都不由得对未来燃起了希望。

而这些都是顾大江带来的。

一时间,顾大江在长桥大队的声望都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晃晃悠悠的人影出现在了长桥大队的村口。

正准备上工的黄婆子一眼就看出了那个满脸疲惫头发乱糟糟,衣服皱巴巴的人是谁,一拍大腿就喊道:“诶哟喂,杨桂兰,你咋才回来呢!你家出事了,你不知道吧?”

话是着急的,表情是看好戏的。

杨桂兰怎么可能知道。

她这段时间可是受苦了。

关键是在县里甭管她多撒泼打滚,都没人吃她这一套啊。

如今见着黄婆子,哪怕平时不大对付,也跟看见亲人一样,抓着就开始诉苦。

“我知道个屁,老姐姐啊,你可不知道我在县里吃了多少苦,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还让我开荒啊,我……”

“等等,陈会计不是说你是去县里伺候人坐月子去了?咋还要开荒?!”

黄婆子迅速抓住了关键词。

杨桂兰一愣。

快半个月没用过的脑子终于开始艰难地动起来。

勉强扯了扯嘴角试图圆回来:“啊啊是啊,我是去伺候人坐月子,那户人家后院一大块地空着,老姐姐,你也知道我这人,就是眼里见不得地荒着,索性就把地给开了……”

杨桂兰是越说越顺。

黄婆子眼中却划过一抹讥笑,你看我信不信。

她上下扫了一眼杨桂兰,衣服还是半个月前去县里时穿的那身,头发乱糟糟的,一张嘴就是一口臭味,也不知道这半个月到底刷没刷牙,洗没洗澡。

再看杨桂兰的状态,黄婆子也不是没见过,那每年秋收结束之后,大伙儿的状态不就是这样。

这可不像是伺候人坐月子,只是简单开了一块后院的地就能成这样的。

她暗示性道:“你这城里亲戚可真不做人,你这看着可比进了派出所去劳改的人还辛苦啊……”

哪知道杨桂兰当场应激。

“什么派出所什么劳改!你胡说八道什么呢!我不跟你说这些,我得赶紧回家去了!”

说着,脚步迈得飞快。

黄婆子看着她的背影,哪还能不知道她这半个月到底是去哪里了。

当下得意地笑了笑,扛起了农具兴冲冲就下地去,准备好好找几个人说道说道,这陈家媳妇杨桂兰在派出所劳改半个月的事儿。与此同时,杨桂兰心里有鬼,根本不敢再慢慢走,生怕再遇到什么人戳穿了她的事儿。

一路上遮头遮尾地,好在陈家距离村口不算太远,总算是安然无恙地进了门。

刚一推开院门,杨桂兰就再也忍不住,扯着嗓子开始骂:“要死啊,这家里的女人是都死绝了,地上这么脏也不知道扫一扫,慧芳!大妞!红霞!懒骨头一把都死哪儿去了!还不快出来干活,老娘一天不在家,你们就给我躲懒……”

这一通骂,杨桂兰可算是狠狠发泄了一番在派出所劳改的怨气。

可惜,还没骂一句,里屋就传来一声陈向东的低吼。

“妈!别说了!”

杨桂兰还以为儿子又跟以前一样,要护着阮红霞,想到自己这半个月吃的苦,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推开了门进去。

“你还护着那个小贱人,她……”

话还没说完,就被屋里头,儿子和男人颓败的样子吓了一跳。

再看看屋里头,那也完全不像是有个女人收拾的样子。

衣服到处都是,吃好了的碗也没人洗,就这么放着,也好在天气冷,否则都该长蛆了。

“这、这是怎么了?”杨桂兰总算是想起刚才在外面黄婆子说的话,脸一白,“家里是发生什么了?”

等到知道了自己不在家这半个月发生的事情,杨桂兰一拍大腿:“就说那种女人不靠谱,骨头没三两轻,哪里有村里头的姑娘稳重能干!”

这次,她骂阮红霞,可没人再帮着她了。

杨桂兰狠狠骂了一通发泄了一番,然后二话不说,跑去里屋,一把将因为头发给揪掉了,还在自怨自艾的陈慧芳给揪出来。

“妈,你干嘛,我都没脸见人了……”

杨桂兰可不管她有没有脸见人:“大姑娘家家的,在家躺着半点活都不干也好意思的!赶紧的,脏衣服和碗洗了,地扫一扫!”

陈慧芳还不想干,杨桂兰直接一个巴掌就扇了上去。

竖着眉毛揪着陈慧芳的耳朵破口大骂。

算是把这半个月以来受的气都发泄在陈慧芳身上了,不想干活?那就下地去!还不想下地?那看来是皮痒想挨打了!

陈向东和陈会计就这么看着杨桂兰修理陈慧芳,对叫骂声充耳不闻,只管低头继续说刚才的事。

“……你真有把握?那可是城里领导!”

陈会计眉间紧皱着。

陈向东:“爸,就算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也得干,那可是县里棉纺厂的大领导,咱们要是能靠上去,还怕一个大队长什么!”

他看着陈会计的眼睛:“爸,你真想就这么一辈子被大队长压着?他不就是靠着儿子是个当兵的,他能有靠山,咱们也能找一个靠山!”

“爸!只要一个女人!咱们家就翻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