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随军住大院!躺平后全家听我心声 > 第365章 江安晚报

随军住大院!躺平后全家听我心声 第365章 江安晚报

作者:红姜菠萝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41:09 来源:书海阁

刘主任示意顾丰等等,开口叫人进来。

一个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售货员进门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顾厂长,刘主任,你们看我行吗?”

刘主任:“??啥?”

顾丰却很快意识到她在说什么:“你说的是帮我们厂推销宣传婴儿车?”

售货员重重点头:“对!”

刘主任下意识要反驳。

顾丰抢在他反驳前,下一步开口夸道:“果然是刘主任指导工作有方啊,看看咱们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多有工作热情,多积极主动。”

他就像是丝毫不知道,售货员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一毛钱的奖金一样。

对着刘主任就是一顿夸。

直把刘主任夸得,即便是不同意,都说不出口了。

顾丰才开口道:“我其实之前也是想过直接给咱们售货员发奖金,毕竟售货员替咱们厂宣传推销,也很辛苦,只是不清楚咱们供销社的规定能不能允许,别我这一番好意没办成,反倒给刘主任添麻烦。”

当着售货员的面,刘主任还能说什么。

他暗暗瞪了眼售货员,到底还是松口:“当然可以,只要过明路,不搞私下交易就行。”

他这话一出,那个售货员就非常会看眼色地上前。

“顾厂长,那还要麻烦你把你们厂的东西的卖点都跟我说一遍,我也怕解释不到位,影响你们厂的发展进步。”

顾丰当即就从挎包里掏出几张纸来,分别递给刘主任和那个售货员。

刘主任一看,上面一笔一划清清楚楚写着长桥第一家具厂生产的婴儿车和儿童小推车的各种优点。

从用料选材,到安全性稳定定,再到大小定制,甚至是还包括了现在很少有工厂包含在内的售后问题。

一切都写得简洁明了,售货员只要对着念就行。

刘主任看着这张纸,都忍不住气笑了。

“小顾啊小顾,合着你这是早就挖好了坑,擎等着我往里跳呢。”

虽然刘主任也知道了,顾丰之前说这么多,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估计就等着他说售货员忙,他就能顺理成章提出给奖金的事情。

只是,估计顾丰也没想到,会有售货员偷听,还直接敲门进办公室来。

刘主任又暗暗瞪了眼售货员。

到底还是点了头。

事儿办成了,顾丰也没赖在刘主任这里。

光是刚刚那短短时间,顾丰就能看出,这个售货员估计和这个刘主任有点私人关系,他在这里,没准还妨碍人家自家人谈事了。

顾丰猜的不错。

他一走,刚刚还在刘主任面前还算恭敬的售货员就直接在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

刘主任瞪了她一眼:“谁让你刚才偷听的,还有没有点规矩。”

售货员嬉皮笑脸:“哎呀,小姑父,你别这么严肃嘛,我哪里偷听了,我分明就是在门口正大光明听呢,就是隔了一道门,你没看见。”

“还胡闹!”

售货员理直气壮:“我哪儿胡闹了,我这是上进。小姑父,我现在这情况,还得养佳佳,不得努力挣钱啊。”

想到这个侄女的家庭情况,刘主任到底还是叹了口气。

“但我可跟你说了,这事儿不是你一个人,我既然答应了顾丰同志,那咱们供销社的所有售货员都是一样的待遇,你要想多挣钱,还得自己努力才行。”

“这我当然知道!”售货员倒是很自信。

这供销社几个售货员里,就数她的嘴皮子最厉害,这钱,她还就拿定了!

想想,卖出去一件就能有一毛的提成,她要是能一天卖出去三件,一天三毛,一个月就有九块钱提成,加上她自己的工资和正常提成,一个月少说也能拿个四五十。

养一个闺女,还不是绰绰有余。

售货员是踌躇满志,拿着顾丰刚才给她的纸就开始记,想挣钱,光是念还不行,最好是能背下来,客人问起来,至少不能磕磕巴巴的吧。

有了第一家供销社的成功经验,接下去,顾丰很快就跑完了剩下两家供销社,中途顺带还又给谈成了另一家供销社,答应帮忙代销。

没过几天,邮递员来长桥大队送信,姜琴看了眼信封上盖着的戳——江安晚报。

江安市第一机械厂家属区。

一如往常,一到早上七八点钟,整个家属区都从寂静中活了过来。

家属区一楼的李家也是如此。

李家跟现在很多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一样,家里大人都有工作,小孩儿就靠退休的李母带,一大早,李母光是要应付家里这群最小才刚几个月大,最大的也才四岁的孙子孙女,都花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等到能上桌吃早饭的时候,饭都冷了。

吃过了早饭还没完。

四岁的大孙子要送去厂办幼儿园。

三岁的大孙女要送去育托班。

这两个地方还不在一个方向,李母急匆匆把孩子抱上自行车后座,一边担心孩子摔着,一边还得赶时间。

送完回来也不安生,家里还有几个小的,得看着他们不能让他们出家属区的院门。怀里还得抱着才刚七个月大的小孙女喂米糊。

等到终于有闲心的时候,她也没力气出门了,随后拿了桌边的晚报一边扒拉着饭一边翻看。

这一翻看,还真让她翻到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

文章一开始就是主人公从酣睡中醒来,被一块妈妈拿来的热乎乎的毛巾擦脸。

李母乍一看还忍不住皱眉。

多大了,怎么还让妈妈伺候着洗脸。

结果下一段就通过妈妈的口吻解释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刚刚一岁多的小孩儿。

李母都不由得“啊”了一声。

竟然是以一岁半孩子的第一视角来写文章的嘛?

原本只是随便看看,这下李母还真看进去了。

这是一篇以一岁半小主人公的第一视角展现一个生产队里普通家庭的一天的故事。

从早上小孩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被妈妈收拾好放进小推车里,再到被奶奶推着小推车出门,送哥哥姐姐去育红班。

再到婶婶推着婴儿车和妈妈一起去上工。

婴儿车和小推车就放在长辈一眼就能看见的树荫下。

下了工,妈妈再推着小推车去育红班接哥哥姐姐回家。

看似是很平常的孩子的一天,但一路上主人公的妈妈婶婶和村里人的对话,是在歌颂解放以后,农者有其田的国家政策。

写孩子在树荫下看到的生产队开垦土地的景象,是在歌颂农民群众辛勤劳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写公社育红班和扫盲班,是在写公社干部的一心为公,推进基础教育。

文章最后,作者还借小孩儿奶奶的口夸了一句泾阳县第一家具厂做的这种小推车和婴儿车对于解放家庭妇女的双手双脚的重要性。

虽然通篇是在歌功颂德,但难得的是,文章用词妙趣横生,对话和场景熟悉得能叫人看了会心一笑。

反正李母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只知道,这文章看了,能叫她心里松快。

看完,她除了生产队里那些田园牧歌般美好的生活,脑子里就记住了几个字——泾阳县第一家具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