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随军住大院!躺平后全家听我心声 > 第370章 热销

随军住大院!躺平后全家听我心声 第370章 热销

作者:红姜菠萝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41:09 来源:书海阁

李母拿着帕子,几乎是一分一厘地检查每一处地方,生怕有哪里疏漏了,到时候把自家孩子的皮肤给刮破了。

但就以她这么细致的检查,这小推车上上下下,除了被她检查出一些灰尘以外,竟然丝毫没有任何问题。

车身的竹篾和木条都打磨得非常光滑,上面上了一层的清漆,触手非常舒服。

每一个关节的锁钮都非常坚固,且都藏在非常隐秘的地方,有几个连接处的锁钮和钉子实在是没办法藏起来,就用软布包裹起来,哪怕是李母用力用手撞上去,也丝毫不会觉得疼。

李母以前也是机械厂的工人,深知要关注到这个细节的地方有多不容易。

一个县里的家具厂就能做到这种细致程度。

偏偏还不贵,还不要工业票!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刚好要去买菜,李母直接就把几个孩子抱到了小推车里面,然后推着小车就准备去买菜。

江安市里日常订晚报的家庭不算少,看到那篇文章的人更不少。

但李母却是最先拿到小推车,还直接拿出来用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老人带着孩子出门不少见,但一下子带这么多看着才一两岁的孩子出门,竟然还拿一个小推车装着走,可就不多见了。

这一路上,可算是吸引了不少过路人的注意力。

李家这群小孩都是人来疯的性子。

越是被这么多人看着,就越是兴奋。

四个小孩儿也就那么点大,愣是扒拉着小推车的四边栏杆,各种摇晃跺脚,要不是身高都还没有栏杆高,那是恨不得直接翻出去的节奏。

但即便是还没有翻出去,四个小孩儿也是实打实把小推车的底座跺得“砰砰”作响。

这一幕,看得连路过的陌生人都心惊肉跳。

推车的李母却非常淡定。

这模样,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嘀咕:“这是亲奶奶吗?”

但就是在大家诧异又担忧的眼神注视下,这看着平平无奇的小推车竟然就这么安安稳稳地挺了一路。

不管孩子们在车里如何闹腾,这小车就跟车里没人一样,连一点嘎吱嘎吱的声音都没发出来。

这一下,可算是把大家惊呆了。

这哪来的车,这么稳当?!

不少没看过报纸的人忍不住眼睛一亮。

等看到李母买了菜,把扶手一边的袋子撑开,就这么把菜都放进去的时候,更是直接就有人上前跟李母打听去了。

这小推车好啊,能装孩子也能装米粮肉菜,空间大,底盘稳,买了菜,不光不用拎着了,孩子们还碰不到,又好用又安全。

连家属院里本来还说李母是浪费钱的邻居都心动了。

“李姐,买菜回来啊?这就是你之前说的那个晚报上的小推车啊?看着还挺好用,多少钱啊?”

李母笑得合不拢嘴:“不贵,几块钱的事儿,还不要工业票,我家也就是孩子太多了,要不然也实在是用不着。”

说完,摆摆手就回家去了。

留下院子里一众邻居,有不为所动的,有心动却在犹豫的,也有被刺激到的。

住家属院的好处挺多,坏处也不少。

其中一个坏处就是,大家都是机械厂的工人,各自家里每个月是多少工资多少收入,你家今天新添了什么东西,我家今天给家里人做的什么菜,简直一目了然。

有不把这些对比放在心上的,自然就有心里过不去的。

都是一样的收入,一样的大家庭,凭啥你能顿顿吃肉,我就只能吃糠咽菜?

你家的孩子能坐小推车每天出门玩儿,又安全又舒服,我家的孩子就只能拿一根绳拴在家里,尤其是有些家里还比李家收入更高的家庭,更是被刺激到了。

人群中就有人嘀嘀咕咕:“还几块钱的事儿,看不起谁啊!”

心里已经暗自决定,一会儿自己也要去买一辆,当谁买不起似的!

跟李母有类似情况的还有不少人,分布在江安市和下属的各个县级市里。

就连姜琴自己都没想到,她只是写了一篇文章,初衷只是想尽一份力。

她原想的是,哪怕能给家具厂带来几份单子也是好的。

谁能想到,从第一天连跑三趟送货,还有两个供销社主动提出代销开始,家具厂的忙碌就没停下来过。

甚至在之后连县里的百货商店都打电话到公社来提出代销。

虽然最后因为百货商店代销的摊位费用太高而没能成功,但也足以可见家具厂产品的热销程度了。

以至于到后来,原本都说了不打算在近期再招人的顾丰都不得不又招了两个工人,和一个送货员。

要不然,家具厂的原本的三个工人恐怕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不光是姜琴自己没想到,村里也没人能想到,一篇文章的影响力范围会这么大,持续时间会这么长。

越是看到家具厂天天都在往各个供销社送货,大家对姜琴的夸赞和追捧就越是热烈,连之前还觉得姜琴结婚后就没下过地的村里老人,这会儿也对姜琴是满口的赞美。不过这也正常。

毕竟现在家具厂挣回来的钱,最后可都会折算成工分发给村里人。

换句话说,其实村里大家都算是站了姜琴的光了。

偏偏陈慧芳可不觉得自己沾光了。

越是听到这些,陈慧芳就越是抓心挠肝得不舒服。

本来在干了两天活,陈慧芳还有些后悔来着,碍于生产队一家人不能同时所有成年人都请假不来上工的规定,管正休息了,她就必须要上工。

恰好此时又是春耕的时候。

下地干的都是累活苦活。

陈慧芳都想直接让管正别写了,赶紧上工去,她可受不了了。

如今一看这情况,还上什么工啊,赶紧给她写文章去!

原本管正在家还需要做饭的,这会儿连饭也不用做了,陈慧芳直接掏钱让陈澍放了学回来做。

虽然掏钱的时候,陈慧芳还是满口抱怨:“我是你姑姑,你做饭给我吃是孝顺,你看谁家孝顺长辈还要收钱的。”

陈澍才不惯着她。

“要么食材米面你来准备我来做大家一起吃,要么每天五分钱,爽快点,我没说一毛都算是看在你是我长辈的份上了,你又不是没钱,奶奶床头墙上的私房钱,还有爷爷藏在房梁上的钱,你不是都掏走了?”

陈慧芳:“!!!”

她眼里闪过一抹心虚,强装镇定:“谁说是我拿走的,我都不知道他们藏了私房钱。”

说完,还似怕陈澍多问她要钱似的,着急忙慌就把两张毛票塞到她手上:“行行行,你要钱,我给你还不行,别整天往我身上泼脏水。”

说完,完全是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提脚就跑。

陈澍都搞不懂她在心虚什么。

她会知道,当然是因为以前她就是负责打扫整个家的卫生的。

之后家里人都进了派出所,她一个人早就把家里哪里藏了钱,哪里藏了粮食罐头,甚至连哪里有老鼠洞,她都摸得一清二楚。

要不是她在她爸和阮红霞屋里找到的钱足够多,已经是她爷奶藏的那些私房钱的两倍多了,她又没想着把陈慧芳逼到绝路,那些钱根本就轮不到陈慧芳去掏。

陈澍没那么闲心去管陈慧芳的事情,她翻着书,眼神中若有所思,脑子里不断回想着今天在公社小学听到的关于“跳级”的事情。

与此同时,陈慧芳给了钱,心里更加不痛快了。

听着外头那些人对姜琴的吹捧,陈慧芳忍不住撇嘴:“吹得这么牛气,不过就是运气好,有本事就再多写几篇,到时候就现原形了!”

事实上,这一点,村里还真有不少人这么想过。

大家都觉得,一篇文章都能造成这么大的反响。

那要是姜琴能多写几篇,家具厂不就卖疯了!

但不管是明着说出来的,还是暗示的,都被顾大江和黄翠喜给挡了回去。

顾大江还会说得官方一点:“写什么文章能不能上报纸,上什么报纸,也不是我们平头老百姓说了算的,土地才是咱们的根呢,大家还是放平心态好好春耕,来年才能有个好收成。”

黄翠喜说话就直接多了。

“一个家具厂的销售都指望我儿媳妇一个人了是吧?不是按劳分配所得吗?那不给我儿媳妇多分点分红可就不讲道理了!”

很多人要别人出力的时候是最积极的。

但说到要分自己钱的时候,一下就退缩了。

黄翠喜一下就看出了这些人的心里想法,直接毫不留情地嗤笑一声。

“行啦,真以为江安晚报是那么好上的啊?!再说了,能有这么一个意外之喜,就算是给咱们家具厂来了个开门红,往后能不能维持,那要看家具厂自己的本事了,总不能人家喂你一口饭,你还指望巴上人家一辈子吧?”

这话说得直白。

虽然被说得讪讪,但也的确让不少被这件事冲昏头脑的村里人终于能够冷静下来一点。

黄翠喜还怕姜琴误会自己的意思,或者是继续投稿,专门去跟她解释。

“妈这么说,不是不信任你的写作能力,你别看现在外头好像很平静,其实去年咱们县有几个大队还有臭老九被下放劳改。

前些年,市里图书馆老馆长还上吊死了,咱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为了家具厂冒险这一次也算是仁至义尽了,真想投就等过两年……”

话说到这里就没继续说下去了。

但姜琴知道她的意思。

她笑了笑,把桌上的本子递给婆婆:“就算没有妈帮我挡着,我也没有时间精力再写短篇了,本身我写那篇文章,就是为了练手的。”

她说着,把已经写了个开头的小说递给黄翠喜。

“妈帮我看看,这个故事怎么样?”

黄翠喜是看过儿媳妇发在江安晚报上的那篇文章的,一时还觉得不解,写什么故事需要用那样一篇文章练笔。

但接过本子一看,她立刻就明白了。

这个新故事竟然也跟那篇文章一样,是以一个叫“姜乐乐”的小朋友视角展开的。如果说,那篇江安晚报上的文章以小孩儿视角展开还稍显生涩,还能看出来些许成年人的视角描写。

那么,这篇新故事的描写就完全看不出来一点突兀。

仿佛这就是一个四岁小孩儿姜乐乐的故事。

从小孩儿淘气捣蛋砸碎别人家的玻璃窗害怕被父母骂,所以一直在外面待着不敢回家开始描写,小孩儿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点心理活动都完美契合了一个四岁小孩儿应该有的状态。

黄翠喜明知道这是一个儿媳妇编出来的故事,但在看到姜乐乐小朋友大晚上不回家,躲在山上,而他爸一边找人一边嘴上不饶人说一定要狠狠打儿子屁股的时候,却还是为他提了一颗心。

还不由埋怨了一句:“乐乐他爸怎么想的,再想教训孩子也等找到孩子再说,他这么说,孩子更不乐意出来了。”

明显是代入感太强了。

说话间,仿佛姜乐乐都不是一个纸面上的虚构人物,而是身边真正的小辈一样。

黄翠喜说完,才在儿媳妇带笑的眼神中,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实在是有些真情实感了,还有些不好意思。

姜琴笑了一下,缓声道:“妈这么喜欢这个新故事,我就放心了,我还怕大人会觉得这个故事太过幼稚呢。”

要是姜琴说别的,黄翠喜可能还不会有太大反应。

但她怀疑自己写作的水平,黄翠喜立马反驳:“咋会幼稚?!我看着挺好,孩子可可爱爱,谁会不喜欢,到时候发出去,谁要是不喜欢,我找她去!”

很是理直气壮,一副姜琴写的故事不被人喜欢,那根本就不是姜琴的错,而是别人水平不够的样子。

姜琴忍不住笑。

她对自己都没有婆婆对她的信心这么足。

但不得不说,婆婆这么说,还是很大缓解了她初次涉足儿童文学,还是长篇小说的担忧。

原本没打算说的计划也顺势说了出来。

“妈,我想的是,等我带着孩子们去随军,就尽量别给组织上添麻烦,这篇小说要是能有稿费,我以后就打算以写作来挣钱,这样时间自由,也不用担心为了工作,没办法照顾好孩子们。”

黄翠喜完全没有什么“女人在家带孩子就好挣什么钱”之类的反应。

反而点点头。

“你这考虑得也对。”说到随军后的生活,哪怕是黄翠喜这样见惯了风风雨雨的,也不免担忧。

儿子她不担心,不说顾兆都已经入伍十几年了,就是刚入伍的时候,她除了担心儿子的安危以外,还真没咋担心过顾兆在部队过得好不好,能不能适应这种问题。

顾兆从小就是皮实孩子,不仅体现在他挨打多少次,闯祸的时候也没收敛过。

更加体现在他的好养活上,不挑吃不挑穿,小时候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的,还遇上了三年饥荒,他都能长得高高壮壮的。

但姜琴和三个孩子可不一样啊。

就不说三个孩子了,黄翠喜到现在还记得,姜琴刚怀上第一胎时的状态。

孕期反应剧烈到最后只能吐血的地步,饶是黄翠喜已经生过三个孩子,也亲眼见过其他亲戚邻居怀孕的样子,还是被吓了一跳。

可以说,后来黄翠喜默认姜琴不用下地上工,还把照顾刚出生的顾一宝的事儿接过去一大半,有很大原因都是因为目睹了姜琴在孕期的痛苦反应。

甚至如今姜琴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家里也没少给她补充影响,但姜琴还是胖不起来。

这样一个纸片人儿媳妇,黄翠喜说不担心都是假的。

她何止是担心姜琴和孙子孙女能否适应在岛上的生活,更加担心别人会因为姜琴太好说话而欺负她。

在家写作虽然不一定能挣到钱,但至少能保证,姜琴不会在工作中被欺负排挤。

这么想着,黄翠喜还不由加了一句:“等我送你们娘儿四个到了驻地,我得多住几天,好好看看家属院的环境。”

这边,婆媳俩说到家属区。

另一边,顾兆也拿着刚到手还热乎的申请通过批函走出后勤部。

他一走,后勤部里几个干事就聊起来了。

“顾营长媳妇儿真要来了?”

后勤部主任余瑞娟看了眼说话的人:“顾营长的家属随军申请都通过了,还能有什么假的。”

几个年轻干事对视了一眼。

“那小孙护士……”

余瑞娟皱眉:“别胡说,小孙和顾营长有什么关系?顾营长结婚都几年了,孩子都三个了。”

后勤部主任是政委夫人,学历高能力强,板着脸的时候,干事们谁都不敢触她霉头。

余瑞娟看她们几个住嘴了,也没多说什么,后勤部的工作忙着呢。

她收拾收拾桌面上的文件:“我去财务科,你们几个一会儿去看一下顾营长申请的房子有没有问题,排水有没有问题,屋顶有没有漏水,还有水电,都检查一下,没问题就把钥匙交给顾营长去。”

等到主任走了,几个年轻干事对视一眼。一个短发干事撇撇嘴:“我看小孙护士可喜欢顾营长了,可不像是能轻易放弃的人。”

对面的干事接话:“你这话说的,小孙护士也不是第一天知道顾营长结婚有孩子了啊,顾营长又没瞒着人,她不也没放弃过。”

办公室里,一个中年干事从抽屉里拿出了毛针毛线:“我看啊,等顾营长媳妇来了,家属区又有好戏看了。”

后勤部干事们说着闲话的时候,一封放着火车卧铺票的信也从军区邮政局寄出。

而此时,和军区隔着一千多公里的泾阳县。

因为供销社的冲击和江安晚报的间接背书,长桥大队的家具厂连着好些天,销售额都飙升。

长桥第一家具厂的销售成绩好,相对的,长宁公社家具厂的婴儿车自然而然就卖得差了。

业绩摆在那里,是瞒也瞒不住的。

偏偏,长宁公社的供销社刚好就是没和第一家具厂达成代销关系的众多供销社之一。

以至于等长宁公社的人发现这件事的时候,长桥第一家具厂的小推车和婴儿车都畅销了快半个多月了。

公社会计看着账本忍不住皱眉:“他们能让供销社代销,咱咋就不能了,咱也跟着学呗!”

边上一众干部纷纷点头认同。

主任摇头:“我咨询过了,要跟供销社合作代销,首先要有办厂资格和各种证件,这个好办,难办的是还要给供销社分账。”

“分多少?”

会计急急问道。

主任比划了一个数字,众人纷纷倒抽一口气。

本身长宁公社卖得婴儿车就比长桥大队的便宜一块多。

图的就是用价格便宜吸引有购买倾向的客人。

说实话,挣的就是个辛苦钱。

但这辛苦钱也比一年到头只守着庄稼的日子好过一些,所以大家都甘之如饴。

但要是再给供销社分账,那长宁公社就连这一点辛苦钱都挣不到了。

有人忍不住暗骂了一句:“这长桥大队干的真不是人事儿,这不是要把咱们给逼死吗!”

这会儿,倒是没人想起,从一开始就是他们私底下搞小动作的事儿了。

想到以后原本属于自家的客人,都会跑去供销社买别家的东西,这种眼看着钱从手底下溜走的痛苦,让办公室里气氛都更加沉重。

“那要是……”公社副主任看了眼众人,试探开口:“咱们不用松木,全用竹编呢?这样成本更低一点?”

竹编婴儿车?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大家还真认真考虑了一番。

妇女主任忍不住开口提醒大家:“成本低是好事,但还得考虑安全性,竹编婴儿车的承重可不怎么样,要是非要做竹编,还不如做那个小推车。”

至少,真要是承受不住重量,在小推车里的两三岁的小孩儿还能跑,但婴儿车里的一般可都是还没满周岁的婴儿,连跑都跑不了。

真要是孩子出事,麻烦的就是他们公社了。

这话,大家听进去了。

这年头,各家各户竹编的器具不少。

大家也都知道,竹编的工具好处就是轻便,便宜。

这种轻便在各种工具上是好事,但放在婴儿车上,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或者说,不只是好事。

当然了,也有能通过更精巧的编织方法,让竹编的承重力更强,但很可惜,这种编织方法,长宁公社的大家并不会。

公社主任也不想惹麻烦,听到妇女主任的提议,倒是点点头:“那咱们先试试看做竹编小推车,然后我去找供销社谈代销。”

对于能带着大家一起发展的公社主任,大家还是很信服的。

他一发话,大家连连点头。

只有一个年轻干事皱着脸,忍了又忍,终于还是没忍住:“主任,咱们这么干,长桥大队不会找来吧?还有县里,真的不会管?”

他一脸心虚的样子,直接把在场几个年长的干部都给逗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