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197章 四海商行、原料和招工

飞梭织布机的强劲表现,已经是彻底征服了周璟恒和他带来的这些织工。

众织工仔细一琢磨,就这种织布效率织出的精布,一匹布要都是按照一两银子一匹卖的话,众人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其中的利润,简直大到没边了啊!

周璟恒带来的那些经验丰富的织工师傅们,眼中满是对飞梭织布机这种神奇机器的敬畏。

他们深知,这些机器将会改变他们所熟知的纺织行业,而莱芜,或许也将因此成为大明纺织业的传奇之地。

织工师傅们惊讶之后,把能想到的东西给周璟恒仔细的说了一下。

周璟恒先是惊讶,然后就是狂喜,这尼玛,真是碰到摇钱树了啊!

周璟恒已经能够想象到,周家在未来的纺织行业中,能赚到无数金钱的画面了。

很可惜的是,这飞梭织布机,其内部的精细结构都被密封在了木板里,外人根本无法知晓,这种秘密只被陈平安掌握在手中,周璟恒多少还是有些无奈的。

不过,飞梭织布机也是陈平安能参与到合作中来的资本,陈平安这种手里有兵的地头蛇,明显也不是好拿捏的。

大家互惠互利,照样也是能赚钱的不是吗?

周璟恒想通了之后也是再也按捺不住,拉着陈平安就要去莱芜城,要先把商行成立的事情给敲定下来。

陈平安自然是不会拒绝,带着周璟恒赶回了莱芜城。

一行人回到莱芜城的时候,虽然已经到了衙门的下职点儿,但周璟恒是谁?人家可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周延儒的亲侄子。

县令刘文宇和县丞苏启元,两个一县父母官愣是很不要脸的亲自办公,帮周璟恒把一个名叫四海布行的商行给办了下来。

四海,寓意五湖四海,周璟恒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四海商行的布匹卖遍五湖四海。

商行的事情办完后,县令刘文宇和县丞苏启元,又很不要脸的邀请周璟恒和陈平安一起去莱芜县的醉春楼喝花酒。

陈平安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刘文宇和苏启元的场景,那会儿县令大人和县丞大人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上官模样。

后来陈平安搭上布政使刘融嗣的关系后,陈平安就成了刘文宇的座上宾,有幸能享受到刘县令的家宴。

这会儿陈平安又搭上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周延儒的关系,县令和县丞竟然也请自己去逛窑子了。

好吧,高高在上的某些人,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其实也就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了。

一夜的风花雪月,刘文宇和苏启元在周璟恒面前姿态低的像是一个晚辈,陈平安也是跟着沾光,狠狠体验了一把莱芜县父母官的平易近人。

四海商行正式成立,接下来就是布匹生产的问题了。

布匹生产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原材料的问题,崇祯年间棉花南北方都有种植。

北方的主要棉花产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的生长,棉花产量较高。

山东的棉花产量在明末时期就非常可观,比如山东的东昌府,到明末时,棉花产量大,是山东重要的棉花产区。

此地棉花受到江淮商人的青睐,大量棉花经商人收购后运往江南等地销售,棉花贸易繁荣,比如高唐、夏津、恩县、范县等地适宜种植棉花,是东昌府内棉花种植和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

除了东昌府,兖州府、济南府也都是山东的重要棉产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山东的布政使和都指挥使,可都是陈平安棉纺织产业的受益人,自然而然,这些产自山东的棉花,在山东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的协调下,全都被陈平安的织坊收入了手中。

山东的棉花收入囊中,与山东相邻的河北、河南两省的主要棉产区,陈平安的护商队也是抓紧时间进驻,建立棉花收购点儿。

回头等周延儒成了大明首辅,只需要随随便便给河南、河北的棉产区父母官们带句话,这些把柄无数的官老爷就得屁颠颠的配合陈平安的棉花收购。

北方的棉产区轻而易举的被拿下,南方的棉花产区等四海布行的廉价精品布匹一上市,自然就可以不攻自破。

陈平安拉着周璟恒一番商量之后,最终把棉布的售价定在了0.2两一匹,和普通棉布的售价相当。

精品棉布的质量,普通棉布的售价,四海商行的棉布只要一上市,整个棉布市场绝对会是一场大地震。

那个时候,也将会是北方棉纺织业逐渐蚕食吞并南方棉纺织业的开始。

布匹生产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招工。

平安镇棉纺织工坊在第二天就放出了招纺织女工的消息,日薪35文,相当于月俸一两,管一日三餐,提供集体宿舍,招收工人2000人,平安镇周边,有售卖过土地给平安镇的家庭优先。

明末莱芜地界,一般的体力劳动者,如普通雇工等,日薪大约在10-15文钱左右。

普通技术工人,像普通木匠、铁匠等,日薪能达到20-35文钱。

而有特殊技能或经验丰富的工匠,日薪则可能超过四五十文钱。

陈平安的纺织工坊招工,直接就是日薪35文,这已经都是普通技术工的顶峰了,而且还管一日三餐,这消息一放出去,前来应聘的女工络绎不绝。

明代纺织业空前繁荣,官营和民营纺织业规模庞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仅靠家庭式纺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大量招收女工以扩大生产规模的事情普遍存在。

所以平安镇这边雇佣女工做织工,在明末人的思想观念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会存在什么阻力。

平安镇纺织工坊招工的消息又是护商队挨个村长贴出招工布告,并且还有识字的护商队士兵守在招工布告前仔细解释。

听说纺织工坊的东家就是护商队的东家陈平安,莱芜县各个村子里的百姓们立马就放心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