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281章 软禁、征兵以及成立海船研究所。

登州营就不用说了,打败孔有德后,整个登州城已经完全在陈平安的掌控之中。

东江镇则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在辽东的势力,大明在皮岛(今属朝鲜)及其附近岛屿设东江镇。

它是明朝在辽东沿海的重要军事据点,毛文龙为东江镇总兵。之前毛文龙率部以皮岛为根据地,不时袭扰后金后方,在一定时期内牵制了后金军队,在明清战争格局中发挥了特殊的战略作用。

东江镇就是归登莱这边节制的,登莱这边负责东江镇的军事调度与指挥,当然,这都是名义上的,毛文龙在的那会儿,连袁崇焕都不鸟,更不可能听登莱这边的指挥了。

东江镇孤悬海外,而且这会儿东江镇其实也挺乱的,孔有德反叛占了登州城后,都派船去东江镇招兵,你说东江镇能不乱吗?

而且这会儿辽东那边正在和大明干仗呢,所以东江镇这个前线暂时不能大动,需要先放着,暂时不管。

于是,这一次大清理的主要就是莱州营,登莱地区各县的军营以及分布在山东半岛的19处海防卫所。

新官上任,召集手下将领开会,大家自然是没有丝毫的戒心,都欢欢喜喜的备好见面礼,赶到登州城给陈平安上孝敬。

好吧,这都是官场潜规则嘛。

于是乎,一个个进了城的登莱地区各地将领,立马就被陈平安给抓捕软禁。

然后就是陈平安的手下,带着山东总督和陈平安这个登莱总兵的公文,前往各地接管当地军权。

仅仅一天的功夫,登莱地区的所有军事力量都非常和平的过渡到了陈平安手里。

军权和平过渡,接下来的事情也就简单了,明末官场,但凡想要找一个被软禁官员的犯罪证据,那都是一找一大把的事儿。

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几个替罪羊给崇祯交差,其他的多榨出点银子来也就行了。

军权和平过渡的那一刻,登莱这边的事情其实就可以算是落下帷幕了。

崇祯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余大成很是放心的和监军太监刘坤一起启程返回了济南府。

至于登莱这边,陈平安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对于陈平安这个利益和他绑在一起的小兄弟,余大成反正是一万个放心的。

余大成离开后的第二天,陈平安就开始以护商队的名义,在登莱各县张贴征兵告示。

征兵两万,陆军一万,水军一万,要求年轻力壮年龄在十八至三十五岁之间,身高不低于170,身家清白,家里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品性纯良、品行端正者皆可报名。

月俸2两,三餐有肉。

好吧,名义上招兵两万,实际上,陈平安打算招兵六万。

一名正兵,配两名打杂的辅兵,很正常吧?

反正现在陈平安有钱,再招个六万兵,也养的起。

当然,陈平安的招兵依旧是打的招战斗家丁的名义。

根据官府黄册记载,登州府人口约为100万左右,莱州府人口约为90万左右。

有190万人口基数,陈平安本想着招兵6万,应该是轻轻松松的一件事情。

然而,招兵告示发出去一周,陈平安也才仅仅招了一万人稍多一点儿而已。

这尼玛还是陈平安取消了身高限制的原因,要是不取消身高限制的话,一万也招不到。

一询问之下,陈平安才明白,登莱这边都没有人愿意当兵,不愿意的原因也很简单,当兵每月赚到的银子太少了,每月也就能赚个1两银子左右,有时候还到不了一两。

当了兵随时可能去打仗,赚的少,风险还高,要不是家里实在太困难的,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当兵。

至于说陈平安的招兵告示上写着月俸2两,三餐有肉,好吧,根本没人信。

陈平安这次招到的一万人,大部分还是从跟昌乐县接壤的潍县那边的征兵点送过来的兵。

潍县有不少村子听说过昌乐县那边驻扎的护商队的名声,不少人知道进护商队当兵待遇是真的好。

一番打听之下,这次招兵的护商队,跟昌乐县那边驻扎的护商队是一家,这才有不少潍县的当地青壮去报名。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护商队在登莱这边名声不够响亮。

明白了这一点后,陈平安也就不着急了,一万就一万吧,先练着,回头过几个月,等大家见识到进护商队当兵的好处之后,再征兵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除了开始训练这一万新兵,陈平安还把整个山东的所有技术不错的造船工匠都集中到了登州城。

登州本来就是重要的军事港口和商业港口,自然有自己的造船厂,登州造船厂这边,战船和商船都能建造。

战船用于海防,以抵御倭寇等外敌入侵;商船则用于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等地的贸易往来。

陈平安作为登莱总兵,想要集中调配整个山东的造船工匠天经地义。

数千名造船工匠全部集中到登州城后,经过一番筛选,陈平安筛选出了1000名技艺最为精湛的工匠,以脱离匠籍为诱饵,把他们收编成为了自己的私人专属工匠。

陈平安让这些人把家属全部搬迁入登州城,给他们安排房产,每月5两银子的高月俸,专门成立了一个海船研究所。

作为一名穿越者,陈平安自然不可能还使用这个时代陈旧的风帆海船出海了。

风帆海船,对季风的依赖性非常大,一年也只能在特定季节在某一区域进行季节性航海,运输效率十分低下。

就比如大明与倭国的海贸,从沿海地区到倭国长崎等港口,顺风时单程可能需十几天到一个月左右。若风向不利或遇恶劣天气,时间会延长,来回一次可能两三个月甚至更久。

海商为追求利润,会尽量增加出海次数,即便如此,但受季风影响在航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年其实最多也就能跑个两三次而已。

蒸汽动力的海船就不一样了,就算没有季风,一个月来回一次也都是轻轻松松。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