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448章 移民和驻军、返回大明、反叛的名义

第448章 移民和驻军、返回大明、反叛的名义

崇祯九年七月二十日,随着第一批流民坐船离开朝鲜,朝鲜与陈家军之间的这场特殊交易正式拉开了帷幕。

有着陈家军十万大军的帮忙,价值500两白银的移民,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全部从朝鲜运输完毕。

这个过程中,陈家军从朝鲜运走的移民数量可不止有五十万。

好吧,不管哪个国家,都少不了贪污**这种事情的发生。

陈平安只是在派兵协助移民的过程中,稍微的跟那些负责移民的朝鲜官员们提议一番,每多一个移民人口,陈家军这边就可以多给一两银子,都不需要陈平安自己这边过多的去劝说,为了那一两银子,朝鲜负责移民的那帮子官员们,就主动的开始给陈家军多塞人了。

根据统计,陈平安一共从朝鲜获得青壮男女约100万,而且还有大量的儿童,约30万左右。

被移民的青壮里可是有不少已经结婚生子的夫妇的,移民之时总不能让夫妇与年幼子女分开吧?于是在陈平安稍微多出了一点钱的情况下,这些年幼的子女,就一并跟着加入了移民大明的行列。

随着移民工作的完成,陈平安也是开始撤军行动。

10万大军,陈平安撤回了八万五千,有一万五千大军被陈平安分别留在了海洲、南浦、新义州三城。

这三座城市都是沿海城市,其中海州城和南浦城,陈家军之前驱逐清军的时候,在这边建立过军事后勤补给点。

关于驻军问题,陈平安同意了,不过却并不打算在鸭绿江前线城市进行驻军。

前线嘛,生活肯定是很苦的,陈平安可不想自己的兵替别人去受苦。

于是就回复朝鲜王,同意在海洲、南浦这两座沿海城市进行驻军,原因是这两座城市沿海,利于装备和物资的运输,也利于驻军的轮职调换。

驻军数量则是由朝鲜自己决定的,每座城驻军五千。

当然,除了陈平安之前指定的两座城,朝鲜王又提出了需要陈家军在新义州也驻兵五千。

新义州在鸭绿江入海口处,也是沿海城市,也方便大明运送物资,同样还是鸭绿江区域的一处前行城市。

总共一万五千驻军,每人每月朝鲜愿意出3两银子的驻军费用。

费用全部用粮食抵算,朝鲜王这次也不用人口了,陈平安之前一下子从朝鲜搞走了一百万青壮,朝鲜这边也是意识到了少太多青壮的危害性了。

好吧,每人3两银子的驻军费用,这钱真的是不赚白不赚的,于是陈平安就很是痛快的答应了。

同时,陈平安还提出了一个条件,这三座沿海城市以后就将作为大明与朝鲜的沿海贸易城市,陈家军有权来这三座城市做生意。

好吧,陈家军之前其实也都一直是在跟朝鲜做生意的,东江镇那边,常年都在跟朝鲜做着走私生意。

如今陈平安把事情提到了明面上来,而且还提出了三十税一的政策,即陈家军每卖三十两银子的货物,就得给朝鲜交一两银子的税。

三十税一的其实真的已经是很低很低了,陈平安也就是打着大明的商税就是三十税一的名义,才好意思定这个价格的。

当然,人家朝鲜也是认可的,毕竟,以前走私都不交税的,这会儿陈家军愿意交税了,朝鲜高层自然是愿意的。

于是,文书一签,海洲、南浦、新义州三城成为了商业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陈家军的五千驻兵帮忙看场子,还是朝鲜帮忙出钱养兵,这种好事儿,哪里去找?

陈平安之所以要把商业交易摆到明面上来,那是因为陈平安要对朝鲜展开商业倾销。

以前偷偷摸摸的走私,交易数量实在是有限,如今文书一签,陈平安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朝鲜做生意了。

有了生意,就有了渗透,等陈平安哪天想搞朝鲜的时候,也就会更加的容易。

一切的事情都搞定了,陈平安也就从朝鲜撤了回来。

崇祯九年十月十五,在朝鲜那边待了三个多月的陈平安回到登州。

随着陈平安返回的,还有朝鲜向大明道谢的使臣李允谦。

朝鲜的事情完成了,人家朝鲜肯定是会派使臣联系大明,面见大明皇帝表示感谢的。

这种事情,陈平安根本拦不住。

当然,陈平安要是想拦的话,也是能拦住那么几波的,不过,纸总归是包不住火的,也就没必要拦了。

陈平安一开始就没打算拦着朝鲜的使臣。

陈平安出兵朝鲜之前,其实就已经做好了和朝廷翻脸的准备。

不过嘛,陈平安也没想到朝鲜那边还是很好说话的,最起码,陈家军八万阵亡士兵的事情,朝鲜那边是老老实实的认了下来。

这次朝鲜的国书上,可是清清楚楚写着八万阵亡陈家军这件事情的。

陈平安之前勒索朝鲜王的时候,其他的事情其实都不是重点,坐实陈家军在朝鲜八万阵亡士兵的事情才是重点。

陈平安想要走上反叛之路,竖起反叛的大旗,总得有点名正言顺站得住脚的大义吧?

陈平安唯一想到的大义就是为阵亡的将士们鸣不平!

八万为国捐躯的将士,朝廷总得给个说法,来点抚恤金吧?

崇祯七年鞑子入侵宣府大同,山东军为了迫使鞑子退兵,阵亡将士们的抚恤金给的标准很高,15两银子一人。

这一次,总不能比上次少吧?

就算是跟上次一样,朝廷给个15两,那也得是120万两白银。

现在的大明,能一下子拿出如此多的银子来嘛?

刮空国库的话,或许可以,但这一次,陈平安可不会提前跟朝廷上的大臣们商量好分润抚恤银子的事情。

朝廷诸公们这次没有好处分,会答应给抚恤银子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给的。

只要朝廷不给钱,或者少给钱,陈平安就会通过报纸大肆宣传。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陈平安让人搞的那个大明日报,如今早已经在大明各地的茶馆饭馆等公共场合盛行。

以为八万为国捐躯的将士鸣不平的名义举旗,这个立场绝对是可以深得民心的。

................

感谢曦茶晚茗,用户的催更符。感谢送花和用爱发电的所有老板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