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457章 举兵起事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第457章 举兵起事

作者:奋斗的蜗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22:35:46 来源:书海阁

第457章 举兵起事

然而,就算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山东的官员依旧是没能察觉出任何的不妥。

各地衙门内,官员们都在乐呵呵的准备过个肥年,丝毫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除了整个山东已经在陈平安的随时掌控之中,沿着京杭大运河,直到京城,沿途所有重要城市,也都被陈平安提前安排好了内应。

只等陈平安一声令下,大军便可迅速北上,一路轻松攻到北京城。

陈平安在想着,到底还要不要让崇祯皇帝过完这最后一个安稳年呢?

临近年关的崇祯皇帝最近很是高兴,关宁锦防线自从被陈家军接管,鞑子南下劫掠被陈家军捅了老巢之后,一下子就消停了下来。

大明朝廷在没有了大清的压力之下,集中全部精力,把农民军给打的是节节败退。

最近卢象升和洪承畴更是频频传来捷报,大明军队正在不断的在打胜仗,农民军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的被压缩围剿,最多再有几个月,就可以被剿灭。

一连串的捷报,外加临近年关,崇祯皇帝的心情自然是越来越好。

唯一让崇祯皇帝糟心的,就是那个整天上书讨要抚恤金的陈平安。

玛德,不就是死了八万兵吗?整天的就知道催催催,大明的国库如今都已经用来打农民起义军了,哪里还有钱拿出来给你当抚恤金?

一点大局观都没有的家伙。

好吧,崇祯皇帝以前对陈平安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能用自己的钱为大明养兵,而且还能打仗,平时也没有一点牢骚,没有一点怨言。

最近也不知道这个陈平安是吃错什么药了,天天上书要抚恤金。

好吧,崇祯皇帝其实也想给,奈何如今国库实在是没钱,这让他怎么给。

崇祯皇帝摇摇头,把这一点点不愉快的小事情扔在脑后。

在崇祯看来,这点小破事儿,拖一拖也就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明王朝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从崇祯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全国各地《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接连都是在讲八万阵亡陈家军抚恤金不到位的事情。

《八万陈家军血洒疆场,抚恤金却石沉大海,阵亡将士家属艰难度日》

《陈将军连上十八道奏折,朝廷装聋作哑,陈家军抚恤金何时到位?》

《陈家军为国捐躯,抚恤金缺位寒人心,阵亡战士家中老小泪盼救助》

《十八封奏折皆如泥牛入海,陈家军抚恤金成迷,家属生活陷入绝境》

《陈家军抛头颅洒热血,朝廷冷漠对待抚恤金,阵亡家属哭诉无门》

接连三天,《大明日报》全都是有关陈家军抚恤金不到位的事情。

《大明日报》经过半年多的发展,早已在大明境内深深扎根。

随着接连三天的报纸头条,抚恤金之事炒的沸沸扬扬,百姓们在了解真相后,也开始对朝廷产生不满。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

“这些将士为了我们出生入死,朝廷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太让人心寒了!”一位老者气愤地说道。

“是啊,没有他们在前线拼命,哪有我们现在的安稳日子,朝廷得给个说法!”年轻人也附和道。

百姓们的不满是因为百姓们的感同身受,被朝廷压的喘不过气来,被官府各种不公正的对待,如今借着陈家军抚恤金事件,这些压抑许久的情绪彻底爆发。

好吧,陈平安决定了,不让崇祯过个安稳年了。

崇祯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陈平安发布了为阵亡异国他乡、为国捐躯八万陈家军士卒讨回公道檄文。

正式举兵起事的陈家军在短短一日之内,便迅速控制了整个山东全境。

山东的各个县城,城卫军早就已经换成了陈家军,有着城卫军的配合,正沉浸在即将过年气氛中的官老爷们迅速被控制住。

早已在各个县衙潜伏已久的陈家军基层吏员,迅速接管了各个县衙的大小事务。

整个山东的易主,显的是那么悄无声息,普通老百姓一开始甚至都不知道。

崇祯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陈平安亲率十五万大军从山东德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

之所以是十五万,那是因为有十万大军留在山东,还有五万大军化整为零,潜伏进了从山东前往京城的各个城市中做内应。

大军一路北上,每遇到一座城池,都会先把起兵檄文射进城池,随即便是劝降。

劝降不成就里应外合,迅速拿下城池。

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之处,一个个小县城迅速被拿下。

陈家军举旗造反的消息至此也才迅速被传开。

崇祯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赵大牛率领的四万骑兵来到沧州城下。

沧州,早已收到消息的知州张天维和参将李锐武,站在沧州城头,一脸恐惧的看着铺天盖地、无边无际而来的大量骑兵,两人都是吓的面无人色。

沧州城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地处京畿要地,是京城的重要屏障。它距离北京较近,一旦沧州失守,敌军可长驱直入,威胁明朝统治核心。

沧州城同样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节点,大运河贯穿沧州,是南粮北运及南北物资交流的关键通道,对于维持明朝的经济运转和军事补给意义重大。

沧州城很重要,因此沧州城常年都有五六千常备守军。

一座内陆城市,常备五六千守军已经是非常不少了。

然而,大明军队,特别是内陆军队,你给他五六千兵额,武将就敢吃一半的空饷。

此时此刻的沧州城,其实也就只有三千守城之兵。

就算这三千守城之兵,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这三千守军中,最多只有一千是参将李锐武的亲兵,能吃饱,有钱拿的亲兵,才是真正保留了一定战斗力的士兵。

剩余的两千,都是一些杂兵而已。

三千杂兵对城下铺天盖地的四万精锐骑兵,这仗都不用打,站在城头上的三千士卒就已经是瑟瑟发抖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