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471章 出京师,收兵权

第二处则是陕西三边,陕西主要负责管理陕西地区的延绥、宁夏、甘肃三边。

延绥:也称榆林镇,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其防区东起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县黄甫乡),西至定边营(今陕西定边县),沿线分布着众多城堡、墩台等防御设施,主要防御北方蒙古等游牧民族从河套地区的侵扰。

宁夏:即宁夏镇,也是九边重镇之一。辖区范围大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以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灵州(今宁夏灵武市)、中卫(今宁夏中卫市)等地区,防御区域涵盖了贺兰山以东、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是明朝抵御北方势力南下的重要防线。

甘肃:即甘肃镇,防区范围在今甘肃境内,东起兰州,西至嘉峪关,包括甘州(今甘肃张掖市)、肃州(今甘肃酒泉市)等重要城镇,管辖着河西走廊一带,是明朝控制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以及防御西北边疆的关键区域。

这三处九边重镇也各自都有两万多精兵,三边加起来兵卒数量超过6万,这可也都是一些边关老兵,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

第三处则是正在剿贼的洪承畴部,洪承畴从崇祯七年,被任命为五省总督,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保定、真定等处军务,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统帅开始,就一直在跟农民军作战。

目前洪承畴手里也有8万多大军,实力相当不俗。

第四处是卢象升部,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卢象升接替唐晖出任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同年八月,卢象升奉命总理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负责剿灭农民军事宜。

卢象升的兵力虽然只有六万多,但人家卢象升手里的都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压着农民军到处跑的精兵,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北直隶地区稳了,陈平安接下来要干的事情,就是要先收服这四处强兵。

只要把这四处强兵都握在手中,那么整个龙国,除了陈平安自己,也就没什么能打的兵了。

当然,大明各县也都是有守城官兵的,大明有1138个县城,每个县城少的有一两百守军,多的一两千,不过,有一两千守军的县城肯定不会很多。

平均一下,按照每个县城有300守军算,这就是34万大军。

此外,明朝还有各地的卫所兵、地方团练以及其他一些军队,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防御外敌。

这些军队数量加起来也有几十万。

当然,无论是县城守军还是卫所兵,这些只能算是一些三流军队。

而且这些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几乎形不成有效联合,因此,这些军队的收编,也仅仅是麻烦一点而已,只要时间足够,轻松就能解决。

现在急需收编的大规模队伍,就只有山西的大同、宣府两镇,陕西三边,洪承畴部和卢象升部。

神武元年(1637年)三月初十,陈平安亲率四万骑兵,十六万步兵,从京城出发,前往山西。

陈平安的第一个目标是宣府。

从京城出发,向北经居庸关。居庸关是重要的关隘,出居庸关后到达怀来,再往西可抵达宣府(今河北宣化)。

三天后,大军来到居庸关下。

居庸关的守将名字叫姜瑄。

姜氏家族为将门世家,在大同及周边地区根基深厚。其兄姜镶为明朝挂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另一个哥哥姜让任职陕西榆林总兵。

陈平安带大军到来,姜瑄很是识时务的率军出关跪迎。

“臣居庸关守将姜瑄,恭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平安看着跪地相迎的姜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亲自下马将他扶起,和声说道:“姜将军深明大义,朕定不会亏待。”

姜瑄站起身,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恭敬道:“陛下雄才大略,此番御驾亲征,实乃天下之幸。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陈平安微微颔首,目光望向居庸关的巍峨城楼,开口问道:“姜将军,这居庸关中一共有多少守军?”

姜瑄:“回陛下,居庸关中有三千精锐,已经全部出关,来迎接陛下圣驾。”

陈平安点点头:“这三千守军中,有多少是姜将军的亲信家丁?”

姜瑄:“回陛下,一千。”

陈平安点点头:“你选500随我一起继续往宣府镇走一趟吧,这居庸关我会另外派人镇守,你可愿意?”

姜瑄立马跪地:“陛下,末将听令。”

姜瑄还是很识时务的,自己这次的西行之路,居庸关这边算是一个开门红。

姜瑄:“.......”

能不识时务吗?你丫带着20万大军过来,而且还有着皇帝的大义,哥们敢不听话吗?

陈平安在居庸关这边留下了一千精锐陈家军,负责居庸关剩余的这两千五百居庸关守军的编练。

这两千五百士卒都是一些久经战阵的老兵,只需要进行一番服从训练和思想教育,很快就能融入到陈家军这个大集体中来。

大军在居庸关稍作休整,便继续向宣府进发。一路之上,陈平安与姜瑄交谈甚欢,从边关局势聊到军队布防,姜瑄对军事的独到见解还是有不少的,回头只需要慢慢打磨一下性子,也是一员大将。

抵达宣府时,宣府总兵杨国柱早已收到消息,心中虽有不甘,但看着陈平安浩浩荡荡的大军,也明白无力抵抗。

杨国柱身着戎装,率领麾下将领出城跪迎。

陈平安看着跪地的杨国柱等人,脸上挂着温和笑意,亲自上前扶起杨国柱,语气关切:“杨将军不必多礼,朕素闻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杨国柱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既有对逝去大明的无奈,又带着几分对这位新主的佩服。

毕竟,大家同为武夫,陈平安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当了皇帝,这造化,这本事,真的是太厉害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