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516章 《龙国日报》的宣传

文章罗列出了百官们的年俸清单,这份年俸清单,老百姓们听了都得流泪。

陈平安先以事实证明官员们贪污,完全都是因为迫不得已,完全就是因为生活的逼迫。

然而,朝廷没钱,国库没钱,想要提高官员待遇,千难万难。

为了改变整个官员体系贪污成风的风气,皇帝拿出自己的钱财,开始补贴官吏们的俸禄。

然后又公布了新的俸禄标准。

新的俸禄标准,是个百姓听了都得流口水。

文章的最后勉励百官,高薪养廉政策实施之后,应当勤勉尽责,杜绝贪污。

陈平安这个皇帝的文章之后,接下来的几天,全都是各种各样有关高薪养廉好处的文章。

特别是一篇名为《细数高薪养廉之利》的文章,用一些小例子,深入浅出,让龙国这会儿的百姓都能明白高薪养廉的好处。

龙国推行的“高薪养廉”政策,这对咱平头百姓而言,可是天大的好事,其中的好处,听我细细道来。

减少盘剥,日子轻松

以往,地方小吏俸禄微薄,为了养家糊口,常常想法子从咱们百姓身上捞钱。就拿收税来说,本只需交十文钱的税,小吏们却以各种名目,让咱们多交三五文。这些多收的钱,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办个户籍证明,也得向咱们索要好处费,不给就百般刁难。

如今,小吏每月能拿到三两银子的俸禄,生活有了保障,就不用再靠盘剥咱们来维持生计。如此一来,咱们的负担就能减轻,生活也能更轻松。

公正办案,社会安稳

过去,因为俸禄低,小吏在办案时,容易受利益驱使,丧失公正。要是有人打官司,给的贿赂多,小吏就偏袒哪一方。

张三和李四因为宅基地起了纠纷,李四给小吏送了一只鸡,小吏就帮着李四说话,让有理的张三吃了亏。

可现在,小吏有了稳定的收入,就不会轻易被贿赂打动,能够公正地处理案件。这样一来,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就能得到遏制,咱们百姓也能在一个公平、安稳的环境中生活。

为民办事,生活改善

以往,不少官员忙着捞钱,无心为百姓办事。村里的路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泥泞难行,向官府反映多次,也无人过问。

但现在,官员有了高薪,不用再一门心思搞钱,就会把精力放在正事上。

就说县令,每月有250两银子的俸禄,足够过上好日子,自然就会想着为百姓谋福利。他可能会组织人手修缮道路,让咱们出行更方便;也可能会兴修水利,保障农田灌溉,让庄稼年年丰收。

龙国的“高薪养廉”政策,对咱们百姓来说,好处数都数不完。它不仅能让咱们免受官吏的盘剥,还能让咱们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繁荣的社会里。

由《龙国日报》掀起的这股高薪养廉风,彻底的在全龙国各地的街头巷尾瞬间炸开了锅。

无论是茶馆酒肆,还是田间地头,百姓们无不热议纷纷。

正一品官员月俸米1500石,哪怕是最底层的从九品,每月也能拿到30石俸米。

如此高额的俸禄,就算是从九品官员每月的俸禄,也足够普通人家一年滋润的花销了,百姓们听闻,都满是惊叹与羡慕。

当然,百姓们也终于明白,官老爷们以前为什么整天都在想着怎么贪污捞钱了,原来前朝官老爷们的俸禄那么低。

现在好了,皇帝拿自己私房钱给官老爷发俸禄,官老爷们总不会在贪污,总能为老百姓们干点正事儿了吧?

然后,还是新皇帝好的念头,彻底深入百姓心中。

神武皇帝一登基那会儿,就开始在全国推广红薯、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正是因为有这些高产农作物的普及,才有了如今龙国的重新安稳,百姓们总算是又能吃饱,不用再饿死了。

现在好了,神武皇帝又拿自己的钱来补贴官员俸禄,以后官员们不用再贪污了,大家的日子不就更好过了?

好吧,陈平安干的那些好事儿,哪里又可能不自己给自己大力宣传的?

大力推广红薯、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这种功在当代,名在千秋的好事儿,陈平安早就通过《龙国日报》传遍了天下。

这样的功劳,陈平安才不能让文官集团们给捞了去呢。

龙国成立后,《大明日报》正式更名为了《龙国日报》,而且成为了全龙国唯一一份官方允许发行的报纸。

陈平安这个皇帝可是规定了,报纸这种东西,没有皇帝的允许,谁敢私自办报,那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正是因为垄断,再加上《龙国日报》通俗易懂、深入百姓的办报风格,才让《龙国日报》成了整个大明最为炙手可热的宣传风口。

单单一个《龙国日报》上的广告业务,每月就能给陈平安带来一百多万两白银的收入。

陈平安平时做的一些正面好事儿,基本上都会通过《龙国日报》给传递出去,从而不断的树立陈平安这个皇帝的正面形象。

老百姓是跟风的,有这个可以掌握全国舆论的大杀器在,陈平安自然不会不利用。

接下来对文官集团的开刀,《龙国日报》就在其中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官集团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

这一局面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构建起来的。

把控教育资源,培养舆论“后备军”。

明代文官集团凭借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深度掌控了各级教育机构。在官学体系中,从中央的国子监到地方的府学、州学、县学,任教者大多为文官。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儒家经典,更将自身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灌输给学生。

这些学生经过多年的熏陶,成为文官集团的忠实拥护者,为舆论话语权的延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