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559章 赵宇的科举考试

不少私塾先生开始主动学习算学、物理、化学等新知识,希望能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找到新的立足之地。

当然,也有不少私塾先生收到来自公办学校的邀请,每月3石米的月俸,只要好好干,也是足够一名公学教书先生养家糊口了。

不管龙国各个阶层对于这次科举制度改革的评价如何,新科举制度却是实打实的很是坚定的在整个龙国推行了下去。

报名参加三个月后恩科的全国学子,络绎不绝。

这毕竟是龙国最后一次没有年龄限制的科举了,这次要是再不参加,以后那可就没机会了。

参与报名的学子,报名处那边会售卖《龙国宪法》、《算学》、四书五经、《物理》、《化学》等书籍。

好吧,这又是陈平安为了敛财,想出来的一个办法。

科举报名处售卖的书籍,除了四书五经和《龙国宪法》,其他的《算学》、《物理》、《化学》等书籍,可都是陈平安让人编写的一些教材。

想要在接下来的恩科中有所成就,《算学》、《物理》、《化学》这些书籍,你总得买上一本,研究一下吧?

当然,不买也可以,不买考试的时候,你就等着抓瞎吧。

在这无数报名科举的学子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陈平安这个皇帝的自己人。

这些自己人,绝大多数都是陈平安从海外移民中培养出来的一些基层管理人才。

这些海外移民其实也都是龙国人,只是移民到海外生活了不少年而已。

随着陈平安开始掌握朝政,这些在海外被培养出来的基层管理人才,也都被陈平安重新调回了国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作为陈平安的自己人,这些人自然是有优势的,《算学》、《物理》、《化学》,这些人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学习了。

熟记《龙国宪法》,更是这些基层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

可以说,龙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场科举,就是为这些人量身定做的。

目的就是陈平安要光明正大的让这些人,正式进入龙国官场。

龙国第一次科举考试的考场,则是被陈平安定在了全国各地新建的一些公办村学中。

这样的好处就是各地的学子不需要长途跋涉集中到县城亦或者府城之后,再去考试了。

报名科举的学子,只需要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参与到这次全国性质的考试中来。

整个考试的治安维护工作,完全由军队来完成。

负责监考的考官,则是由吏部和廉政部共同担任。

龙国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的试题,则是完全由陈平安这个皇帝亲自督办完成。

对于龙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陈平安绝对是非常重视的。

神武六年(1642 年)十一月初二,龙国第一次科举正式举行。

我叫赵宇,河南人,出身寒门,世代为农。

家中虽贫,可我自幼对读书识字有着强烈渴望,因为只有读书,才能科举,科举算是普通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能翻身的机会了。

然而随着贼乱的横行,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连饭都吃不饱,哪里又有可能读书。

崇祯七年,朝廷组织移民,说是要到山东屯田,到了山东就有饭吃,就有活路。

赵宇就跟着父母乡亲,从河南踏上前往山东的路途。

一路上每隔30里地一处的补给点,让赵宇第一次体会到了朝廷也是靠谱的。

赵宇觉得一家人在路上过的日子,可比在家里过的日子都要好,这让赵宇对于前往山东屯田,充满了希望。

到了山东之后,赵宇才明白,山东不是屯田的终点,还要坐船走很远一段路。

在海上漂了十几天,终于上岸的赵宇来到屯田的目的地。

后来赵宇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叫印尼。

在印尼,赵宇一家人终于是迎来了好日子,自从在陈家军的管理之下分了地之后,赵宇就再也没有饿过肚子。

最让赵宇高兴的是,赵宇还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堂,这边的学堂还都是免费的。

赵宇开始学识字写字,学《宪法》,学会了《宪法》就可在当地谋取一个公务员差事。

当然,学堂里每天还会有终于陈将军的思政课。

对于陈将军,赵宇是非常感激的,如果没有陈将军,他们一家人哪有如今的好日子。

赵宇很努力,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宪法》给熟记于心,倒背如流。

赵宇因此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可以吃上公家饭的公务员。

再后来,陈将军受命于天,明朝皇帝把皇帝的位置禅让给了陈将军,陈将军一下子成了皇帝。

大明朝没了,新朝龙国建立,《宪法》也被更名成了《龙国宪法》。

再后来,学堂又开始组织公务员学习一些四书五经以及物理化学算学等书籍,说是学好了,就可以回故土参加科举,当更大的官。

赵宇想当更大的官,于是拼命学习。

经过一番考试,考过的赵宇坐上了返回故土的大海船。

回到河南老家后,赵宇被上面安排继续在家中好好学习,等待时机。

也就在河南老家呆了不到一个月,新科举制度公布,公办学堂对所有人都免费敞开大门,不限年龄的最后一次恩科将会在三个月后举行。

上面所说的时机终于是来了,赵宇满心欢喜地报名,接下来的三个月,赵宇没有一丝懈怠的继续苦读。

终于,神武六年(1642 年)十一月初二,这个决定命运的日子来临了。

考场就设在村口的公办学堂,不必长途跋涉,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赵宇便揣着笔墨纸砚匆匆出门。

一路上,碰到不少同去赶考的学子,大家神色各异,有紧张,有期待,还有些和我一样带着一丝胸有成竹。

到了考场,只见门口戒备森严,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目光冷峻地注视着每一个入场的人。

他们认真核对身份,仔细检查身上的携带的物品,气氛严肃得让人不敢大声喘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