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 第62章 晁错上奏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第62章 晁错上奏

作者:回顾云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19:40:48 来源:书海阁

薄昭死了,以自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群臣惊了,他们本想让刘恒背上杀舅舅的罪名,结果薄昭居然自杀了。

到此,聪明的人已经明白,这场哭丧就是为薄昭精心准备的。

等于说刘恒釜底抽薪,让薄昭和回家多日,洗清薄昭的死和自己的关系,然后逼薄昭自杀,摆脱自己杀舅舅的嫌疑。

群臣心里都要骂娘了,这还怎么玩?

谁也没想到,刘恒居然这么狠,给活着的亲舅舅哭丧!

可事已至此,他们知道,刘恒下一步的打压马上就要来了。

——————————

薄昭自杀,最伤心的人莫过于薄太后。

刘恒再去看母亲时,发现母亲竟一夜白了头。

姐弟二人从小相依为命,一直受苦于战乱,直到跟着刘邦生下刘恒,刘恒成为了代王一家人才渐渐安稳下来。

若非是坐上了这皇位,舅甥二人也不会因此决裂。

可弟弟终究是犯了大错,在家国大义面前,她必须坚定地支持儿子,否则最难堪的还是儿子。

刘恒看着母亲的样子,也是发自内心的痛心。

刘恒没有感受过父爱,是舅舅将他抚养长大,如今自己无奈,不得不弄个活出丧将舅舅逼死。

想到这儿,刘恒将心中所有的怒火都转移到功臣集团头上,誓要把他们全部拉下马!

刘恒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薄昭已死,刘恒没有在群臣那里落下口实,刘恒便开始按照修改过的律法来打压群臣。

刘恒还鼓励他们之间相互举报,凡举报出有大罪且真实者,对举报之人施以厚赏。

群臣见识到刘恒的手段,且本来就不是一心的,许多人开始相互拉扯举报,就为了不成为刘恒的下一个目标。

刘恒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让他们一一落网。

经过这一波打压,勋贵里实力有地位的人几乎洗了个遍,剩下的要么是刘恒的心腹,要么在朝堂中没有话语权,已经不会对刘皇的皇位再造成任何威胁。

从后面张苍去世,刘恒选申屠嘉作丞相来看,功臣集团算是彻底衰落了。

因为功臣集团确实无人可担大任了,只能将水平一般般的申屠嘉推了出来,以维持现状。

再到后面周亚夫被除掉,功臣集团彻底衰落,到刘彻时期,相权的任命,已经完全可以由皇帝说了算了。

———————————

公元前169年,晁错从边塞回来了。

晁错敏锐地察觉到边境上的问题,两年前便上书刘恒,表示自愿前往边境巡查。

如今,两年之期已到,晁错也返回了长安。

这老上单于是一个英武好战的人,刚上位没几年,便开始东征西讨,陆续收复了冒顿单于晚年反叛的一些部落。

匈奴内忧已定,下一步就是要骚扰汉朝了。

老上单于派出几万精兵,试探性地攻击陇西,却被当时陇西郡的郡守周灶打得丢盔卸甲,连军队的主帅都被捉去了。

那人为了活命,无奈投靠了汉朝。

晁错从他的口中了解了许多事情,针对匈奴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晁错回京后先上奏刘恒,将中行悦在匈奴的所作所为一一报了上去。

刘恒怎么也没想到,大汉的一个太监都有这么大的本事,居然破了汉朝这么多年来制定的针对匈奴的汉化政策。

后悔归后悔,可刘恒知道,晁错既然提出来,必然有他的解决办法。

果如刘恒所想,晁错是想抬高自己的价值,先以中行悦的事情起头,再趁机呈上自己多年的成果,这样才显得自己的功劳大。

事实证明,晁错是有本事的,可有时候也是太急于表现自己了。

……

晁错趁机呈上了自己的《言兵事疏》,奏给了刘恒。

这封奏疏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慎选将领,用兵要道,互有长短,以夷制夷。

慎选将领,晁错认为要破匈奴必须有良将,由良将出击相互配合。

因为要和匈奴大规模开战,必须深入匈奴境内,而如今汉朝对匈奴境内一无所知,若没有良将这样相互配合的话,只怕还未深入匈奴,便会引得大败。

用兵要道,晁错认为用兵有三个关键因素:地形,训练有素的士兵,合适的兵器。

利用好不同的地形,发挥好步兵、骑兵、弓弩兵各自的优势,这才是大汉制胜匈奴的关键。

互有长短,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要靠劫掠汉朝人为生,打完就跑;而大汉是农业的民族,国家要想应对,匈奴就必须放下手中的农活,全力以赴,可那样老百姓就没有饭吃。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可以参军的百姓,前往边塞上居住,形成一道天然的长城,平时耕种劳作,战时保家卫国。

以夷制夷,匈奴最擅长的是骑兵,以如今汉朝骑兵的实力,靠骑兵正面交战,不可能是匈奴人的对手。

因此,我们必须要引进外援,团结一切对抗匈奴的力量,建立匈奴籍的兵团。同时还要大量的屯田养马,为未来击败匈奴做好准备。

未来开战之时,在险阻的地区,用引入的匈奴外籍兵团进攻,可以做到互有胜负。

在平原和开阔的地区,可以以大汉的战车和弓箭相互配合,二者合一相互支援。

如此,我们可用的战略战术,要远比匈奴人多得多。

这封《言兵事疏》,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将汉朝和匈奴的实力对比,匈奴和汉朝的优缺点,以及如何用对匈奴,汉朝接下来要做什么等写的明明白白。

刘恒看完,对晁错的才能大加赞赏,但并没有当即提拔他。

他已经是太子的人了,现在不宜提拔过快,未来太子即位后再提拔他,可以更好地为太子积累人脉。

晁错走后,刘恒又叫来了云哥,好好商量了一下这其中的政策。

苏云看过晁错这封奏疏后,对晁错也是大加赞赏。

这挑选良将相互配合,在汉武帝击败匈奴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培养的良将。

这屯田养马,也为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能够打通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便是靠着屯田政策。

汉武帝打下匈奴的地盘后,便将汉人大量的往那些地盘上迁徙,从而将这些地盘全部固定到汉朝的领土上。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打仗极为烧钱的原因,百姓肯定不愿迁徙到异国他乡啊,汉武帝不得不动用大量的钱财逼他们就范,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可事实证明,汉武帝这么做是对的,由于汉朝时期的生产力低下,朝廷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能力比较弱。

如果不大量的迁徙百姓过去,匈奴很快就会把这些地盘再抢回去,这仗打的就没必要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