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 第16章 拜师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第16章 拜师

作者:风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19:41:34 来源:书海阁

林思衡眼见只抬过来两个人,略略思量便也猜到发生了什么。心中不免有几分尴尬。面上却只作出一副有些疑惑的模样。

林如海看着这担架上两人的惨状,手足俱残,伤口血肉模糊,面色青紫,意识模糊。

也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眼前的少年,竟有些心惊于其小小年纪,心性狠辣至此。

又见其面色也似有些疑惑,方才明白过来,想必是这少年心中惊惧,下手慌乱,一时竟手重了。幸而好歹还剩下两个活口。

思量及此,以为林思衡只不过为求自保罢了。终究也没有什么好责怪的,又问道:

“你方才说要借我的威风,庇佑你身后这几个小兄弟,此事我且应下了。你自己呢?”

林思衡听得此问,长舒一口气,像是放下了一件心事。

略缓了缓,将头顶杂乱的头发整理整齐,用衣袖擦干净面上的灰尘,抚平身上衣物的褶皱。一丝不苟,神情严肃,对面连同林如海在内的一众人等眼见他此等做派,感受到他的态度,也都神情肃然,站直了身体。

一时间除了风声,竟至万籁俱静。

那绿呢小轿中人,眼见外面突然安静下来,有些好奇的轻轻拨开轿帘,显出里面正端坐的一个贵妇人来。

妇人看着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容貌秀美,气度华贵,只是面色有些苍白,眉间郁结着点点愁绪。

那妇人看着身前不远处的少年,见他年龄虽小,看着虽有几分瘦弱,却已然样貌英俊,卓尔不凡,气度上佳,风仪过人,又听得这少年与自己丈夫竟能对答如流,可见心性胆识更是上佳,一时怔然,不知在想些什么。

见此情形,坐在一旁的一个小姑娘也有些疑惑好奇,不知道外面又有什么新鲜事竟叫母亲这般出神。于是也探出半颗小脑袋,好奇的朝外张望过去。

那厢林思衡终于将自己的仪容整理妥当,略吸一口气,便对着林如海双膝跪地,拜倒曰:

“弟子年幼失怙,无人教导,心中每多思量,恐有负先人教诲,斗胆请拜在林公膝下,愿为弟子,洒扫庭除,晨昏定省,追随林公向学,来日若有些许所成,当为天下黎民效为犬马。”

言罢,深深叩首。

在林如海面前,林思衡也并不敢玩什么心眼计谋,只能据实相告,剖明心迹。

他需要有林如海的庇佑,来度过眼下的艰难。因而此番交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敢有半分轻忽。

到得此时,他已经尽力而为,此番谋划能不能成,只得看林如海的态度了。

林如海见状,心中已提前有几分猜测,因此一时也并不显得惊讶,也并不叫他起来,只是又问道:

“老夫看你言谈,确是读过书的,但不知你先考尊讳?竟能教出你这样的孩子来。”

林思衡也并不迟疑,脱口答道:“先父原是西安府一秀才,曾自言于经义策问并无所长,只为人处世之道上尚可,与杂学格物之上或有些许可足称道之处。

先父病逝前曾有言再先,自陈自己虽读圣贤书,然一遭天灾来临,终是百无一用,叫我身披红袍位列朝堂之前,不可再对外人提及他的名讳,免得使祖宗蒙羞。故弟子不敢答此一问。"

一旁看热闹的众人听见这少年张口就要穿红袍,只觉得这少年实在好大口气。

老老实实站在角落里的边城悄无声息的翻了个白眼。自己分明还记得,之前林思衡一直声称自己父亲是个货郎来着,这会子就变成秀才了。

可见读书人的嘴都是能哄人的鬼,果然是信不得。心中却又祈盼着林思衡今日能得偿所愿。

林如海笑道:“倒还不必急着自称弟子。”

正待还要在问几句话,身后却传来一道声音:

“相公,若瑛儿还活着,再过几年,便也是如这般模样了吧?”

林如海微微一怔,回头望去,贾敏不知何时也走了出来,眼睛正看着身前这位少年人,神情里竟有几分慈爱。

林如海心中一痛,自去年瑛儿病逝,夫人一直耿耿于怀,不得疏解。

白日里在人前不显半点,夜里却常常以泪洗面。

自己这个枕边人又如何不知?

如今看来,夫人莫不是在这少年身上看到了瑛儿的影子?

既如此,也罢。

这少年眼下虽是身份不明,终究不过一个少年郎,况且身边还有这么多孩子,究竟如何,将来总能看清楚。

倘若果真能叫夫人稍得抒解,也是一桩缘分了。

因而林如海面向思衡,正色道:

“你既要随我治学,却有几个规矩,其一需得勤勉,日出即学,日落方休,其二需得向善,不可仰仗所学,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哄骗父老。其三需得持正,戒贪,戒骄,戒欲,不得贪鄙,不得暴虐,不得淫邪。,这些你可能做到。”

林思衡恭敬答道:“弟子都能做到,谨记恩师教诲。”

林如海见他打蛇随棍上,直接叫起“恩师”来,此时倒也不再多说什么。还待再训几句话,贾敏见林如海也已经松了口,哪里耐烦听他说那些有的没的。

上前几步先将林思衡扶起,伸手轻轻拍打他身上的灰尘。怔怔得看着林思衡这一对剑眉星目,喃喃道:

“真像啊...”

林如海听见这话也一愣,见眼前这少年风姿不俗,眉眼英俊,恍惚间好像竟真看见自己去年病逝的儿子长成后的模样。

微微叹了口气,说道:

“你我今日有此番缘分,或是天意。

你既拜我为师,往后不必行此大礼,只勤勉向学为要,若有懈怠,须晓得戒尺不留情面,当时时自省。”

林思衡神情更恭敬低头道:“弟子必一心向学,不负恩师期望。”

随即又向贾敏深躬一礼,口中说道:

“弟子林思衡,见过师娘。”

“且站过来吧,今日先到这里,眼下还需尽快进城为好,不可再叫同僚久候。你的这些小兄弟,也都先回林府,暂且安置吧。”

林思衡遂低头愧疚道:“弟子惭愧,为一己之私,耽搁了老师的时间。”

林如海只是笑着摇摇头,又坐回轿子里,林思衡也乖觉得站到轿子旁,其他几个孩子都自觉站到仆从的队列的。一行人又继续往扬州方向行去。

...

行不过半个时辰,便已行至扬州城下,林如海也从官轿里出来,扬州各级官员都一 一上前,神情无不恭敬有加。

巡盐御史虽看似只管盐政,不理庶务。

然一则林如海官位虽只七品,却是个清贵的御史官,直达天听,不受其他官员约束,况且盐政乃朝廷命脉所在,又更不可一概而论。

二则扬州知府没有统兵权,素日里直管的人手也只有府里差役捕头和一些护卫,最多不过再加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帮闲。可盐运使司衙门里却是正儿八经有八百在籍盐丁的,虽不免下面人有些吃空饷,可也总有四五百人是切实的。

故而一直以来盐运使司都是压在扬州知府头顶上的爷爷。这些人虽然名义上归盐运使管辖,但偏偏盐运使又受巡盐御史的制约。

三则林如海祖上乃四世列侯,身份清贵,又是上一科探花郎,娶了荣国府嫡女,更是圣上心腹。

故而林如海此番到扬州,着实可以称得上是位卑而权重了。

林如海也并不骄矜,十分随和,与同僚应答唱和,使人如沐春风,尽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扬州知府戴承恩突然发现林如海队伍里还抬着两副担架,不免有些疑惑问道:

“如海公啊,缘何你这里竟还有两副担架?可是贵府上有人生了急病?”

林如海闻言抚须笑道,“这原也是一桩缘分了,我此来刚刚行至城外破庙,便听得有人呼救,叫人去看时却发现,原是有一伙拍花子正在掳掠人口,听说是要把人掳进城里叫人乞讨,我便叫护卫出手,把人救下了,只是护卫手重,竟只留了这两个活口。此番也正好交由戴公审理一二。”

言语间便将林思衡的作用手段全然隐没了,林思衡也心知这是林如海对他的爱护,不欲使他过早被人忌惮,也免得被那买主后面的人盯上,不免有些感慨林如海行事周到。

戴承恩听的这话,如何还不知林如海这是给自己留了脸面,把人掳进城里做乞讨的活,指的是什么,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把那四个字说出来罢了。

想着这林如海才刚来就撞上这种事,岂不显得自己十分无能?若他在给圣上的奏折里写上一笔,自己的官位岂不是不稳?

思量及此,戴承恩脸上的笑便有些挂不住,只勉强道:

“林公一来便扫除了我扬州一害,可见林公福泽深厚,我扬州大小官吏皆盼林公如盼甘霖,往后还得请林公多多指教啊。”

言罢便挥手招来几个小吏,把那两副担架都接过去,林如海也并不阻拦,口中仍是谦虚不已,连称不敢。

又有一红袍官员拱手上前道:“林盐政一来,便能扫除扬州一害,实在是功莫大焉,只是不知这缘分二字究竟何解啊?”

此人却正是林如海此番在扬州两大同僚之一,两淮盐运使刘庄。官在从三品,几乎可以说是在扬州城内首屈一指的人物。

林如海微微仰头,神情看着似乎有些得意,笑对身后招手曰:“衡儿,还不快过来见过你这几位叔伯长辈。”

林思衡便也上前作揖行礼曰:“晚辈林思衡,拜见诸位叔伯官长。”

低眉顺目,神情平静,不卑不亢。

刘庄便又赞道:“这位贤侄也姓林,可是贵府上的公子?真是一表人才,风姿卓异啊!”

林如海笑答道:“你也莫夸他,仔细他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这孩子便是我刚刚救下来的,我见他倒还勉强有些胆识,能识得几个字,且又与我同姓,故留在我身边做个弟子罢了。

今日正好请你们且都见一见,往后我这弟子若在外行不肖之事,诸位同僚既为长辈,也当管教一二,教他成材方好。”用辞虽严厉,神情却十分得意爱护,显然十分中意这个新收的弟子,一众扬州官员们见状,不免又调高了林思衡在心里的地位。

林思衡如何能不知这是老师在刻意给自己抬身份,好叫一些隐藏着的心怀叵测之人对自己投鼠忌器,以他自己的身份来给自己的安危又加了一道保险,心中感念愈甚,只把这善意牢牢记在心里。

另一边戴承恩脸上的笑容已经快要维持不下去了,他巴不得现在所有人都能立刻忘掉这件对于他来说十分不光彩的事。

赶紧插话道:“林公远来必然疲惫,天色已晚,还是快快进城,本官已在城内留仙居为林公略置薄酒,聊解风尘。快请快请。”

林如海抬头看天,见日头昏沉,只留半轮红日还勉强挂在天边,忙推辞道:“今日劳诸位久候已是罪过,岂有再叫府台大人破费之理,今日已晚,容在下稍作安顿,明日仍在留仙居,在下做东,盼诸位务必赏光,多谢多谢。”

于是一众官员又聚在城门口互相拉扯几句,直至日头尽没,方才各自兴尽而返,又约好了明日再到留仙居共饮,一醉方休。

待官员们都散了,林如海方才领着众人穿过城门。

林思衡刚从城门洞子里钻出来,便听到有一只烟花“咻”的一声窜上天空,猛然炸开,在朦胧的月色里渲染出一团流光来。

此后便如一声号令枪响,整座城市的上空烟火络绎不绝,黄的绿的红的,色彩纷呈,明暗交加,路边酒楼店铺上挂着的灯笼也都点了起来,如一条红色的长龙向远方蜿蜒而去。

城里的人们从房子里走出来,笑着跳着加入这夜晚的狂欢中,玩百戏的,卖零嘴的,卖酒食的,卖灯笼书画的,都一股脑冒出来,游人如织。

好一派富饶瑰丽的景象。

林思衡微微抬头,看着前方不远处那顶绿呢小轿。

侧帘不知何时被掀开,探出一张小脸来,宜喜宜嗔,眉如春江绿柳,眼如桥边水杏,真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虽是年龄还小,却已显出倾国倾城的潜质来,只叫人觉得老天爷如何能这般钟爱,恨不能将这天下的灵秀尽付于一人身上。

烟火与灯笼的辉光映照在林黛玉的脸上,却又反衬的这光更添了几分对人间的情意。

林思衡眼见书中人竟出现在自己眼前,一时心旌动摇,只觉身在梦中,不免有些痴了。

边城领着边月从他身旁走过,见他呆立不动,只顾着看前面轿子里的那张俏脸,虽也惊异于其貌美,也不免面上对林思衡大加鄙夷,仿佛他是个什么禽兽败类一般。

林思衡回过神来,眼见边城脸上作怪的表情,也只摇头一笑,快走几步追上这支才刚走进扬州城里的队伍。一并融化在路边温暖的灯光里。

...

大乾崇宁二年,中秋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