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156章 经史易容(典籍重生)

咸阳太学的编修阁里,三十六名博士围坐在胡桃木长桌前,手中狼毫在竹简上沙沙游走。李岩站在二楼回廊,看着楼下如流水线般的典籍改造场景——百工学生用改良的"蒸汽压书机"平整竹简,太学生们按"经史子集工"五类分拣旧籍,空气中弥漫着新制墨汁的松烟香与活字油墨的化学气息。

"陛下,《春秋》秦史纲本已编修完毕。"博士申公呈上样稿,竹简边缘用火漆封着"史"字密印,"按您的吩咐,将晋文公称霸改为秦穆公图强,周王室东迁章节增补了郡县制起源考。"

李岩接过竹简,看见"郑伯克段于鄢"旁用红笔批注:"兄弟阋墙,不如法治维序"。这是他要求的"历史唯物主义"评注,每个春秋故事后都附着现代政治学观点。翻到末页,赫然夹着一片银杏叶——那是他从现代带来的种子萌发的幼苗叶片,叶脉间用显微镜刻着"文明基因"四字。

"很好。"他将竹简递给身旁的公孙弘,"明日送往市井书肆,就说......"他忽然压低声音,"就说这是周王室秘藏的《秦周同源录》。"公孙弘心领神会,腰间的百工齿轮徽章随动作轻响——此人如今已是典籍改造的核心成员。

西市的"万卷楼"书肆前,人群围着新到的《逍遥列子》议论纷纷。楚国遗老屈平子挤到前排,看见封面"庄周列御寇同着"的字样时,胡须气得发抖:"楚国道家典籍,竟与秦人杂糅!"他抢过竹简翻开,却见《逍遥游》后附着《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篇,两篇之间用现代思维导图标注着"自由精神与实践哲学的辩证统一"。

"屈老可知,这是陛下亲批的'新道家精义'?"书肆老板王二麻溜地递上另一卷,"您再瞧这《商君书·民本注》,里面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跟孔夫子'因材施教'一个理儿!"

屈平子颤抖着翻开,只见《开塞》篇末用朱笔写着:"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非轻民也,乃虑民智未开也"。这分明是用现代启蒙思想重新诠释法家经典,他突然想起三个月前被焚毁的《楚辞》,胸口气血翻涌,踉跄着退到街角。

"屈公可是在找这个?"熟悉的声音从阴影里传来。李岩抱着一卷《秦歌·楚辞合编》走出,月光照亮书脊上的"楚秦同源"四个隶字。屈平子瞳孔骤缩,看见封面上的屈原画像竟穿着秦式深衣,手中《离骚》竹简上标注着"秦隶-楚篆"对照译文。

"陛下......竟未毁《楚辞》?"老人的声音带着哽咽。

"朕要毁的是旧秩序,不是文明本身。"李岩翻开内页,《湘夫人》后附着秦歌《蒹葭》的曲谱,两种旋律用五线谱和宫商角徵羽双轨记录,"你看,'沅有芷兮澧有兰'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皆言相思之美,何分秦楚?"

屈平子忽然注意到页眉处的数字编号,从001到305,正是《诗经》的篇数。他疑惑地看向李岩,却见对方指尖在"帝高阳之苗裔兮"旁的数字"23"上轻点三下——这是莫尔斯电码的"SOS"信号。

深夜,编修阁的暗格里,李岩用荧光墨水在《吴越春秋》改编本上写下最后一句:"越甲吞吴日,秦旗猎猎风"。书页间的莫尔斯电码页码组合完毕,在紫外光灯下显现出他的现代日记片段:"2025年3月12日,实验室时空仪失控,我看见了嬴政的脸......"

"陛下,楚国贵族的密探刚从书肆离开。"公孙弘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们果然在收集改造后的典籍,准备呈给旧贵族首领。"

李岩冷笑,将改编本放入青铜箱,箱盖内侧刻着"特洛伊木马"的英文单词——这是他给旧贵族准备的"文明陷阱"。当密探们将这些"证据"呈上时,会发现每卷典籍里都暗藏着秦楚文化同源的铁证,反而成为瓦解旧贵族的思想武器。

编修阁外,新月爬上屋檐。李岩摸出U盘碎片,碎片突然发烫,在《楚辞》合编本上投射出模糊的现代图书馆影像。他凝视着影像中穿梭的人群,直到碎片冷却,才注意到屈原画像的袖口处,隐约有他现代白大褂的纽扣反光。

"来人。"他轻声吩咐,"明日在市井放出消息,说《楚辞》全本藏于骊山秘阁,需用'楚秦双璧'方可开启。"公孙弘领命而去,李岩看着案头堆积的典籍,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看到的"焚书坑儒"展览——此刻他手中的竹简,正改写着那段被误解的历史。

子时三刻,编修阁的地板突然发出齿轮转动声。李岩踏中暗藏的机关,一块青砖升起,露出下面的金属暗格。里面整齐码放着未改录的原版典籍,每卷竹简上都贴着二维码标签——那是用甲骨文和条形码混合编制的"文明基因库"密码。

他取出一卷《夏小正》,看着上面的农耕历法,忽然在空白处用钢笔写下:"真正的焚书,是焚掉偏见;真正的传承,是容得下百川。——李岩,于公元前213年秋"。钢笔水渗入竹简,竟呈现出与火漆密档相同的荧光反应。

窗外,一阵夜风吹过,银杏树苗的枝叶沙沙作响。李岩抬头,看见猎户座的星星在夜空中排列成时空裂隙的形状,其中一颗星突然明灭三次——那是他与未来实验室约定的信号。他握紧U盘碎片,碎片表面浮现出新的文字:"典籍易容完成,文明锚点稳固度提升至45%。"

"看来,这场文明的易容术,才是最锋利的武器。"他低语,将《夏小正》放回暗格,"当旧贵族以为拿到了批判的武器,却不知他们握着的,是我递给他们的文明手术刀。"

编修阁内,三十六盏宫灯次第熄灭,唯有李岩案头的烛火依旧明亮。在跳动的火光中,竹简上的莫尔斯电码轻轻颤动,仿佛在向两千多年后的时空传递着某个重要的讯息,而窗外的银杏树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将文明的根系深深扎入大秦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