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镇天神祖 > 第4章 搬迁羊城

镇天神祖 第4章 搬迁羊城

作者:逆水船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2 07:38:58 来源:书海阁

不大一会,岳母李兰青就端上来几个小菜,本来她想做几盘肉食,但考虑到客人是道士,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席间,承先道长对这一家子人非常客气,并说了一些注意事项,主要是说给王贵生和刘大海听的。看得出来,他对小镇天的成长非常关心,这让王贵生更加好奇了,同时也更加坚信,这孩子不简单。

饭罢,道士告辞出门,翁婿二人连忙出门,想要相送,可是哪里有那道人的影子?刘大海到处寻找,就看到道人已经在山路上渐行渐远。不多时就消失在远方。

刘大海心中骇然,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仙师?“爸,你说这世界上真的有修仙之人吗?”他疑惑地向岳父问道。“有吧,只是我们没有接触到而已,我就是对玄术一知半解的。我相信有玄士。还是信这个承先道长的吧,我们过三天就去城里看看能不能有他说的机会就知道了。做好准备,这一去就可能不回来了,跟村里做个交待,就说想孩子以后有出路,我们想去城里安家。”

此时小镇天也跟着出来了,他的小眼睛咕噜噜乱转,突然大声道:“爸爸,外公,你们看到没有?承先叔叔在天上飞啊,他真的是神仙?”翁婿二人连忙抬头看向小镇天手指的方向,但是什么也没看到,他们对视一眼,当小孩子开玩笑一样,并没有在意。他们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神仙,但是要说有人能在天上飞,那是根本不会相信的,至少他们没有见过。

那时候要去城里,先要跟村长报告申请,然后得到批准,不然就是逃队,会受到处分的,比如扣粮油票,严重的还有可能去除户籍。得到了村长的同意,刘大海又找到杨宝,说想去城里碰碰运气,问他想不想也去试试。杨宝答道:“海哥,本来呢,我倒是很想跟你一起出去闯闯,只是家里一大家子,两个孩子,我这要是一走,家里没有劳力,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刘大海听后点头道,“也好,我们先去试试,也不一定能遇到机会,如果真好运有机会,我们先在城里安定好了后,再回来找你。那时候孩子也大些了。我们从小到大都是亲如兄弟,我倒是真不舍得离开你们。“杨宝笑着道:”海哥,以后我就沾你的光了,祝你此行顺利,“

三日后,他们一家四口向城里走去,小镇天就呆在杨宝家里,因为还没有确定能不能去城里,所以,也没有把孩子带上。到了县城,找了一家旅馆安顿下来后。刘大海对三人道:“爸妈,若梅,我出去打听下消息,你们先休息吧。“三人说了声注意安全后就目送刘大海出门。

刘大海走向县委门前的公告栏看了看,倒是有一些招工的,只是都是一些工地招民工。刘大海想这个应该不是道长说的南方来招工。于是就问了一下门卫,“同志你好,请问一下,是不是有南方的厂家类的来这边招工啊?“门卫听后一头雾水地道:”没听说过啊,我不是很清楚,你去里面问下吧,办事厅里有人处理民工的事务的。“

“谢谢同志啊,“刘大海道了声谢后就进入大厅里,大厅里的工作人员听后也是有些茫然,”南方的人来这里招工?倒是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啊,一般招工都是在本地向农村招工,很少有厂家或单位到外地去招工的啊。我帮你问问看“工作人员到是很负责任,随后拿起电话打了起来,通过话后,那工作人员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刘大海道:”你是从哪知道会有南方的厂家来我们这里招工的啊,刚刚我打电话,上面说刚刚才得到通知。我们都不知道,你是从哪听来的啊?“

刘大海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着道:“我也只是随便问问,碰巧而已,以前有个算命的说,我的运气在南方,我就想去南方碰碰运气啊。“工作人员听着好笑,也没在意,道:”算命的话你也信,我得到通知,明天有几个鹏城的,羊城的,沿海的厂家到这边来大量招工,如果招聘成功,有可能安排户口呢,这可是本县大事一件,我们要大加动员。你先登个记吧,到时候我们把你的信息上交上去。“

听到这个消息,刘大海更是心里翻江倒海,连县城都没有得到消息,那个道士是如何得知的啊?难道真的能未卜先知?回到旅馆,刘大海将这次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岳父母和妻子后,王贵生就笃定地道:“那道长绝对是玄士,他真能算出来。他那口血,应该是真的用寿命来算的,只是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什么都没有付出啊。“他不由地疑惑不解。

第二天,一家四口来到县办事大厅,问了那个工作人员,那个工作人员说,“今天就在县委里面的操场先招聘一批人,各乡镇,昨天也通知下去了,如果有意向的人会来应聘。“时间还充足,招工三天时间,这次招的人数不少。祝你好运了,你的资料我已经交上去了,你一会可以直接去应聘。“

刘大海再次谢过后带着三人来到大操场,有几十家公司挂着招聘的招牌。还真有不少人前来应聘。刘大海四人一边看一边走,看着厂家的介绍,鹏城电子有限公司,鹏城科技有限公司,鹏城灯具有限公司…..五花八门,但没有一个他们感觉合适的,都是包住,有食堂,有些合适的工作,又没有提到安排户口。接着往下走,四人看了足足半天,最后锁定了三家,一家是闽城实业有限公司,沿海地区,一家是羊城绵纺有限公司,一家是羊城电子集团,四人一合计,就决定优先选择羊城绵纺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生产棉料,纺织为主的公司,规模宏大,安排户口问题,国营企业,有养老金。

不过前提是要最少有20年工龄后才能到了退休年龄发养老金。这一点到是合情合理,只是王父王母年龄有些大,到是做不了那么久就到退休年龄,拿不到退休金,好在他们有编制,可以转到当地相应的岗位,这点很让四人高兴。王贵生本是人民教师,可以到羊城继续任教,王母虽有编制,但不是国家部门,县城可以推荐。李兰青拒绝了,他要带外孙,也就不需要工作了。

只有刘大海和王若兰二人来到鹏城绵纺有限公司的招聘位道:“你好,我们夫妻二人来应聘的,请问你们有哪些岗位要用人啊?“招聘人员很是热情地介绍道:”我们公司是国营企业,刚刚扩大规模,现在所有岗位都要人,你们的文化程度是什么呢,还有你们有什么特长或有什么意向呢?“

刘大海认真道:“我力气比较大,小学毕业,后来自学初中课程,应该能到毕业程度了。我妻子高中毕业,只是身体比较弱,不适合做有体力的工作。“招聘人员仔细看了他们的资料,然后道:”你们的资料我也看了,你力气大,到是有很多岗位适合你,比如仓库调配,原料收发,你妻子可以做文员,不用做体力。你们看怎么样。“刘大海喜出望外,夫妻的工作有着落了,连忙答应道:”好的,我们同意了,“工作人员拿出一份合同放在二人面前,”这是我们公司的劳务合同,你们看看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可以签字,四天后一起前往羊城,我们公司统一安排火车。

“同志,我们去羊城,可以带家人吗?”刘大海忙问道,招聘人员回道,“给你安排户口,是可以带家人的,你们把随行人员的名单真在这个表格中就可以了,我们到时候会安排坐位。三天后,你到这里来拿车票。“招聘人员又拿出一个表格放在刘大海面前,刘大海填好表格后,高兴地找到王父王母,四人回了旅馆,等明天早上回姊归村。

第二天,刘大海四人回了姊归村,收拾好行礼物品,跟村民打了招呼,带上小镇天,在全村人民的目送下离开了他们这个和谐安宁的山村,心潮起伏。毕竟是住了几十年的家乡,还是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东西。当天下午,他们一行五人就又回了当初住的那家旅馆。等待羊城绵纺公司的行程。

三天后,刘大海去县委拿到了四张车票,儿童是不用票的,拿到票后只等明天的火车开往羊城。“爸妈,若梅,我们这一去,可能就没有多少机会回村了,你们心里难不难受啊?”“当然有些难受了,我们都在这里住了二十年了,都有感情的。不过为了镇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以后有时间,常回来看看乡亲们也是可以的啊。”王贵生安慰道。“听说到羊城要坐三天的火车,你们怕是吃不消啊。”刘大海望着三人担心地道。

“不要紧的,三天又不是不能睡,坐着还不会累的,我也没有那么脆弱啊,”王若梅笑着说道,“我们到是顶得住,年纪大了,睡得少,这么大的岁数了,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呢,当年,我们逃难,连马车都没有坐的。都是走一路歇一路。那才叫苦呢。”李兰青回忆道。

次日,四人一孩子,来到火车站,看着人山人海的侯车广场,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干脆在地上铺着裤子睡着,也有很多人站着聊天。看着两条铁路通向不知道何方。王贵生不禁感慨道:“这就是和平年代啊,铁路这种东西就是方便,新社会就是幸福啊,国家发展得很快速啊。”刘大海也是惊叹道:“是啊,这铁路真是先进啊,发明火车的人真的是太厉害了,速度那么快,还能带那么多人。”

那个时代,能坐上火车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有多少人见都没见过,“听说火车时速几十公里,当真是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啊,要是赶马车,要半个月吧?”王若梅笑着问道。“在古代,单人骑马,都要十天时间,火车只要三天,太快了。“李兰青也附和道。时间就在闲聊中过去了。

到了中午,也到了他们上车时间了,五人上得车去,找好坐位坐下,放好行李,这才打量起车内来。只见车内是一排排木制长骑,每个车厢大约能容纳200人左右。很宽敞,(不要疑惑,在那个年代,真的算是非常宽敞了,这是以旧社会的马车来对比的,还有更多人是没见过那种闷罐车,没有坐位,连扶手都没有,不过,那些基本都是短途才用的。)五人看得是惊叹连连。长了见识了。

“爸妈,你们知道火车 是靠什么走的吗?“刘大海突然问道。”这个我还真知道,火车是靠蒸气发动的,烧煤来加热锅炉,产生蒸气使得火车前进。这还是外国人发明的呢。“科技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不多久,火车在一阵呜呜声后缓缓起动,速度越来越快。四人在一阵兴奋过后,渐渐靠在骑背上睡着了,小镇天则睡在了刘大海的怀里。饿了,几人就吃着干粮喝着水。其中细节就不必赘述了。

三天后,他们如期抵达羊城,在招聘人员的带领下,转乘汽车车开往绵纺有限公司驻地。这又引来大量山民的惊叹。哪怕是在县城,他们也是很少见到汽车的。不过那时的汽车是吉普车,不是大巴,没有座位的,一车里面装进二三十个人,非常拥挤,但因为第一次坐上汽车,也没有人觉得难受,反而十分亢奋。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来到了羊城绵纺有限公司的驻地大门口,石砌的大门,门顶上是石质的横梁,上面刻着“羊城绵纺有限公司”几个大字,题名者是一个叫张自清的,领头的招聘人员傲然介绍道:“张自清是羊城市委副书记。也是一代书法名家。这个匾已经有好七八年了,剧说是绵纺厂开厂那会由张书记题名,并亲自剪彩。我们绵纺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绵纺厂了,同业的龙头。”

同行的一众农民工都暗自心惊,市委副书记,那可是大人物啊,还是全国最大的厂,他们也是与有荣焉。能进这种厂,那也是光荣的不是,心下大定的同时,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