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314章 黄浦江上的巨大丰碑

我岳父是朱元璋 第314章 黄浦江上的巨大丰碑

作者:悠小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4:45:33 来源:书海阁

银行刚一开业,第一笔贷款大单,就是上海水泥厂。

贷款三万两,用途就是用来扩张产能,还有就是用于常州水泥厂的建设。

毕竟水泥这种建筑材料,自然是就近取材就近生产,最为物美价廉。

更何况现如今随着上海县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上海水泥厂的水泥供不应求。

而且还有大量的产能需要向外输出,毕竟琉球群岛,还有北边的耽罗岛,对马岛等地方,都是水泥需求大户。

更别提南边的台湾岛,同样也需要优良的港口以及码头。

所以扩张产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不过即便上海水泥厂后边的大老板也是常二郎,但是该走的程序也还是要走。

贷款审核程序一丝不苟,绝对不会有人徇私。

因为这间银行里边,李文忠、蓝玉、徐达等好几家股东都派来了自家的财务人员在这里坐镇监督。

他们只负责监督银行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但不得干涉银行的各项日常工作。

常二郎一开始就告诉了李景隆这帮老兄弟,人多主意杂,干不好事业,所以,想要参股,想要监督,都没有问题。

但是银行业务的负责人只能有一位,其余股东不得干涉。

不过好在之前在其他行业,也有过了类似的合作,所以大伙倒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除了上海水泥厂,上海食品厂,以及上海钢铁厂这些直接开始申请贷款的上海企业之外。

居然还有不少外地来到这上海县做生意的外地商贾前来打听那贷款该怎么办理手续,需要哪些东西作为质押。

也还有不少人前来打听存款业务如何收费,甚至还有好事者,当场就掏兜,存上几两银子,换几张银票来看个新鲜热闹。

虽然开业当日,大业务一笔也没有做成,但是好歹整个银行网点内热闹非凡。

而且门口大量的传单也被那些前来凑热闹的商户们领走,都想要仔细瞧瞧这上海工商业银行到底如何。

参加完了这工商业银行的典礼,常二郎就马不停蹄地率领着一干上海县属官,赶往下一处地方进行调研。

他们沿着那黄埔江东岸疾行,很快就看到了一条横卧在黄浦江上,高出江面超过四丈的大桥。

而在大桥的两头,两座高高的索架直刺天穹,其高度,已然超过了整个上海县所有的建筑物。

哪怕是那些黄浦江沿岸林立的高大烟囱,也都才到这索架的三分之二高度。

饶是那些上海县官吏之前也有过来巡视过,可是今日看到那已经完全拆掉了的手脚架的黄浦江大桥,内心仍旧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

“老夫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一日,看到这样的宏伟建筑,就在眼皮子底下一点点的被建起来。”

王县丞满脸唏嘘地打量着眼前越来越近,已经完全占据了自己全部视线的吊索斜拉桥。

常二郎听着身边传来的那些兴奋的议论声,内心同样充满了异样的情绪。

这是什么时候,这可是大明初年,老朱这位大明开国天子都还在活蹦乱跳的时代。

就已经有这么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巨大桥梁出现在了这个时代。这就像是一座巨大的丰碑。

证明着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改变的,不仅仅只是这个时代,还有未来。

常二郎操纵着座骑,终于踏上了桥面,这是一座宽度达到了四丈有余的大桥。

七八辆马车并排前行,只等最后的修缮与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就会开始试运行工作。

而那一根根足足有儿臂粗细的钢索,这玩意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冶炼业的顶峰之作。

为了这些钢索,上海钢铁制品厂的那些能工巧匠,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的心血,反复的试验,还有改良。

常二郎也提供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总算是弄出了适合的产品。

至于钢缆,就现如今而言,还没有那个本事,毕竟那玩意需要的超大型机床,常老二自己也变不出那玩意来。

“县尊大人,过去咱们上海县的老百姓若是想要过江,那就连坐那些摆渡船,不但耗时极长,而且还很繁琐。

若是遇上了春汛之时,一旦江水暴涨,想要过江,更是难上加难。”

“现如今有了这座大桥,那我上海县的百姓往来当可无碍矣。”

身边,一位位的属官纷纷上前狂拍马屁,表达了对常二郎这位主官的欣赏和赞美。

常二郎作为松江府最贫困的上海县主官,可谓是白手起家。当时上海县可谓百业萎靡,人口又少,除了有大面积的滩涂以及不计其数的鸭子之外几乎就没有像样的特色产业。

可是现如今,上海县已然成为了整个松江府最靓的崽,不论是工商业人口,还是税赋,又或者是工商业的规模,都已经令松江府其他县难以项背。

甚至那位松江府的赵知府,之前都还屁颠颠地跑到了上海县这边来,一本正经地跟常老二商量,看看是否向朝廷上奏。

把那松江府的治所从华亭县那边迁到这上海县来。

常二郎对于赵知府这位老司机提出的这个要求,除了翻白眼之外,实在是无话可说。

这个老家伙是什么想法,常二郎岂有不明之理。

这位赵知府从常二郎来到上海县之前,就已经在松江府担任知府已经有了年头。

随着常二郎在这上海县各种骚操作开始,作为官场老油子的赵知府也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好在作为官场老油子,面对那些质疑还有叽叽歪歪,赵知府总能滑不溜手的解决,或者是敷衍过去。

也算得上是为常老二在这上海县大兴土木,助力工商业出了力。

虽然直到现在,赵知府没有获得转迁的机会,但是,之前太子朱标来到松江府的时候,还特地亲自接见了赵知府。

并告诉他,朝廷很清楚他的功绩,让他不要慌,继续老老实实坐在位置上不要走动。

等到适合的时机,就会将你提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

也算是安抚了这位老司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