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340章 提心吊胆的内阁赵学士

我岳父是朱元璋 第340章 提心吊胆的内阁赵学士

作者:悠小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4:45:33 来源:书海阁

朱标回头望去,就看到马仲良到了那边之后,在那里向一干内阁成员低声相问。

那些内阁学士们不是在翻找奏折,就是在摇头低语。

不多时,马仲良便快步回到了老朱跟前恭敬一礼。“上位,今日并未有来自于松江府的奏折公文。”

“没有?”朱标满脸懵逼的表情,喃喃地小声嘟囔道。

“我说老大啊,说不定那常二郎只是跟你提了一嘴,想要听一听你的意见罢了。”

“爹,并非如此,常二郎告诉孩儿,说是松江府那边已经决定要在今年内实施此项工程。”

“而且就连那新近到任的上海县县令欧阳伦,也被他委派为此次工程的负责人。”

“……”老朱看着嘴巴开合的好大儿,眼皮一阵抽搐,用力地揉了揉脸。

什么意思,常二郎那小子想要干嘛,难不成,就是为了让那新到任的欧阳伦不妨碍到他继续治理上海县。

就搞出了这样的骚操作,直接就立项了这么一项浩大工程。

“我说老大,你能确定,常老二那小子已经开始动手了?新到任的县令,他居然把对方弄去做此项工程?”

看到老爹的表情渐渐地变得严肃起来,朱标内心也是有些惴惴不安。

“孩儿也不敢断定,只是从他来信里边知晓了此事,可是这么大的工程,孩儿还以为他已经给朝廷来了奏折公文。”

“兴许,兴许很快就能送来。”

“胡闹!”老朱的脸拉了下来,大手拍了拍案几,语气明显甚是不悦。

“太湖乃我大明第二大的湖泊,其泛滥的范围之广,不仅仅是松江府,还有那苏州府同样也颇受其害。”

“可是因为太湖想要治理,所耗甚巨,而且工程浩大,人力物力的需求,都不是小数目。”

“他若是有心想要治理太湖之水患,完全可以先向朝廷奏报,从长计议。”

“怎么能自己擅自行事,还将那朝廷委派去治理地方的县令给,给安排他务,这简直就是胡闹。”

老朱已然在刻意压低嗓门,可是那满脸的怒容,还是让那马仲良等人胆寒若栗。

远处,那些方才被马仲良询问过的内阁成员们,此刻也纷纷把目光投了过去。

看到了老朱的模样,都不禁内心打起了鼓来。

而最紧张的还是前任松江府知府赵学士,毕竟自己这才刚刚离开松江府没有多久。

现在看来,老朱的怒意,分明就是冲着松江府去的。

这让他觉得心惊肉跳不已,开始绞尽脑汁认真回忆,自己离职之前,有没有干过什么作奸犯科,啊呸……是有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

也不对,自打那常老二在上海县那么各种骚操作以来,自己可是都以常驸马马首是瞻。

平日里,对常驸马多有维护,从来不会干涉那上海县的吏治,甚至在常驸马开始在松江府大兴官道改造之时。

自己还亲自为常驸马摇旗呐喊,给予他许多的便利,替他去与周边府县的负责人打通关节,方才能够让那水泥官道联通周边,使得物流通畅,工商业繁荣成长。

“赵学士,赵学士?”这个时候,耳边传来了同僚的低唤。

“赵学士,您才刚离开松江府不久,那边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不然为何上位会这般怒容满面?”

听得同僚相问,赵学士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双手一摊。

“赵某哪里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毕竟我离开松江府之时,一切安好,并无异样。”

就在他们窃窃私语的当口,就看到那马仲良又快步走来,在那赵学士的跟前站定。

“赵学士,上位召你过去奏对。”

“啊?哦哦哦……”赵学士一脸懵逼地站起了身来,在一干同僚那满是同情的目光的相送之下,战战兢兢地来到了老朱跟前恭敬一礼。

“不知陛下召臣何事?”

老朱看到赵学士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两颊已然生汗,就连说话的嗓音都带着颤音。

“好了,不必紧张,咱就是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一问你。”

“事关那太湖水患,你久在松江府主政,想必应该知晓不少吧?”

听到了老朱这般询问,赵学子终于暗松了口气,脑袋点得飞快。

“禀陛下,臣的确知道不少,那太湖之水惠及数府百姓,周边皆是鱼米之乡。”

“只是因为太湖周边皆是平缓之地,一旦到了雨季,湖水必定暴涨……”

太湖距离大海的确不算远,但问题就是太海的主要水道吴淞江这货明显有问题。

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下游地区,经常性的於堵,导致洪水一来,很容易就泛滥,导致周边的老百姓受灾频频。

自打他上任以来,可以说是为了这吴淞江操碎了老心脏,年年治理,年年淤堵。

倘若不治,来年肯定会於堵得更厉害,到了汛期,泛滥的面积更广,受灾百姓更多。

可是即便治了,不消多久,又会开始淤堵,最多也就是汛期的时候,受灾百姓能够少一些。

而且由于松江府一带地势平缓,你根本就不知道涨出来的那些洪水到底会往哪里跑。

反正年年救灾,年年头疼,特别像松江府的上海县,更是那洪水泛滥的重灾区。

这也是为何上海县会成为整个松江府财政拖后腿的那个,因为那里各种粮食,经常性洪水一来,全给涝死。

然后渐渐的松江府上海县一带,大片的农田渐渐荒芜,反倒是那些老百姓最后一拍脑袋。

既然种不了粮食,那就养鸭,毕竟鸭那种家禽就喜欢泽地,也不怕水淹。

于是,上海县的养殖业十分繁荣,大量的鸭,以及鸭蛋,甚至供应到了南京来。

老朱抚着短须,微微颔首,难怪常二郎那小子到了上海县之后,大力地发展工商业。

看来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种植粮食很容易受天灾的影响,而那上海县几乎年年遭遇水患。

所以,倒还不如发展一些不用看天吃饭的产业,而且这几年以来,上海县的工商业的繁荣程度,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足见常二郎这小子很有手段与头脑,但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