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356章 船厂

我岳父是朱元璋 第356章 船厂

作者:悠小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4:45:33 来源:书海阁

“想不到啊,这水泥官道居然都已经铺到了镇江府来了……”

朱棣两眼发直地打量着这比一般的官道更加的笔直与平顺的青灰色水泥官道。

看着那些往来行走在其上的车马行人,不少人想必也是第一次能够有幸在这样的官道上赶路。

都啧啧有声,甚是觉得新奇,甚至还有人拿脚踩,有些人拿手去扳,似乎都想要见识一下这种新型材料到底有多牛逼,又或者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什么时候大明的工匠变得这么牛逼,能够把这么大一块青石戳成路面运到这里来放置。

毕竟现如今,水泥的应用,几乎都集中在江南一带,而且主要都是供应铺设道路。

而且还供不应求,所以在大明的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这种建筑材料。

他们犹记得离开上海县之时,这水泥官道还在那苏州府一带慢慢的增长。

结果这特娘的才多久的时间,这水泥官道就跟吃了生长激素似的,一下子就戳到京师跟前来了。

这么硬,这么长,这么宽……

这要是再过上三年五载,岂不是直接捅到那西北边陲去?

“西北边陲不至于,不过,整个江南皆尽受宜,肯定不会有问题。”

朱标用力地跺了跺脚,脚底板麻了,证明不是豆腐渣工程。

此刻,正与那蔓儿一同待在马车里边的朱宝贞眨着那双水汪汪的眼眸,打量着外面蹦来跳去的两位兄长,一点也不讲究形象。

“殿下,驸马当真了得,看看太子与燕王殿下那兴奋劲,想必心里边不知道怎么夸奖驸马呢。”

身段婀娜的蔓儿这番话,让朱宝贞脸上的笑容与光采也多了数分。

毕竟是自己郎君的本事造就的,哪怕是自己人在夸,朱宝贞的内心也觉得分外的受用。

真恨不得肋下生出双翅,径直飞到上海,扑进郎君那宽厚强健的怀抱里,献上一个香吻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也不知道郎君一个人在那上海县孤苦零丁的过了这么些日子,是不是也很思念自己。

嗯,柔儿倒是频频来信,说驸马会经常性地在放飞鸽信之后远眺京师的方向发呆许久。

虽然驸马什么也没说,可朱宝贞确信,肯定是在想自己。

“起起起,赶紧起开……都特娘的起开。”

此刻,上海县的造船厂内,一片人声鼎沸,如今这上海县造船厂的规模,已然扩大了一倍不止。

光是那黄浦江边耸立的干船坞,排列的长度就有数里。

所谓的干船坞,?主要用于建造和修理船舶。干船坞建在岸边陆地上,由坞室、坞首、坞门及船坞灌排水系统等组成,通常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造?。

干船坞按用途可分为?造船坞?和?修船坞?两种,造船坞?是专用于建造新船的干船坞,坞的深度较浅,能浮起新建成的船体空壳即可。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型造船坞常采用多坞室设计,各段可单独使用,也可串联使用,从而同时建造多条船或较大的船?。

至于?修船坞?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修理或改装船舶的干船坞,由于待修船舶的自重和吃水较大,修船坞的深度通常大于造船坞?。

而干船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最初的形式是利用水位的涨落来升降船舶。

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干船坞,利用水泵控制坞内水面的涨落?。特别到了是北宋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干船坞的雏形,这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常二郎当然不能放过这种先进的技术,随着这上海县造船厂造船技术飞速进步。

再加上各种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换代,使得这上海县造船厂的新船,根本就不愁卖。

以至于大明沿海的不少造船厂,都纷纷前来取经。

嗯,怎么取,很简单,那就是买条新船,然后拿回去了慢慢拆解,学习怎么制造。

毕竟在这个时代,原本就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法。

何况常二郎也并不在意那些造船厂的做法,甚至期待那些造船厂也赶紧雄起来。

毕竟有竞争才有进步,不要一心就只想着什么独门生意,往往独门生意都做不长久,特别是在这样的封建帝国主义时代。

常二郎也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人,毕竟该急功近利,寻是前期为了搞出成绩,让更多的人愿意听自己的话,跟着自己一起努力。

现如今嘛,常二郎已然化身为了大明现代科技的领头人,就是那种专门点科技树技能点的牛逼型人材。

就像现如今,那些干船坞中的新船,早就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纯天然木材制造。

光是那龙骨,就采用了先进的三段榫卯包钢技术,以及多面支撑结构,甚至在后期还要在这些远洋海船体内部设置被告动式减摇水舱。

其实就是将靠近船舯部两舷的水舱在底部用管道连接起来,舱内注入适量的水。

利用船本身的横摇运动而引起水舱内水的物理运动来产生稳定力矩。它不要任何动力,所以称为被动式减摇水舱。

它是各类减摇装置中比较简单、造价较便宜的一种。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十分强大的减摇技术,那便是在宋代就已经出现的防摇龙骨技术。

其实早在唐朝之时,海鹘船就在两侧设浮板,以减轻船的摇摆。而宋朝的能工巧匠们,则是更进一步。

在左右舷中段结合处,各有一根断面为半圆的长木,纵向安装在舷外,用铁钉固定。

它位于船体水线以下,即便空载亦不露出水面。其作用是减轻船体摇摆以加强航行稳定,故又称为减摇龙骨。

而常二郎则是命人加以改良,将长木改为了鳍状,没于吃水线之下,如此一来,船只遇上风浪之后的稳定性会更强。

而且这些新技术,都是已然经过了这数年来的新船反复试验得到了验证,证明其功效很牛逼。

倘若不是那些造船的工匠们的提醒,常二郎还真不知道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么牛逼的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