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501章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们上海县这里,正在筹备第二座桥梁,而且还是铁路大桥。

之所以要在这里兴建,就是因为能够吃透所有的桥梁技术,为日后在其他地方,兴建更多更好的大桥,做更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

长江虽然宽广,可是只要我们有心,就一定可以想出办法修建起来。”

常二郎从容而又信心十足的回答道,现如今,上海县这里的第二座桥梁的勘测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就是准备要在这里再修上一条铁路桥。

准备直接修抵那位于青山中前所所在的上海青山大港,毕竟现如今,仅仅凭着一号桥,已经感觉有些拥挤了,而且速度实在是快不起来。

要知道,从上海青山大港,抵达这上海县,足足有一百五六十里的路途。

哪怕现如今全程铺设了水泥官道,可是依靠马车,光是走上一趟,仍旧需要两天的时间。

而如果使用上了蒸汽火车来运输的话,不但能够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就凭着蒸汽火车那每个时辰七八十里的速度。

一天的时间,都足够它跑上两三个来回,而且一次就能够拉数十万斤的货物。

一百辆马车拉的怕都还没有它一趟拉的多。蒸汽机车的技术正在飞快的成熟,也的确到了该拿出来露头,让天下人都开始逐渐了解和接受这种钢铁巨兽的时候了。

所以常二郎准备修建一条从上海县,直达那青山大港的铁路。那就必须要再兴修一座桥梁。

只不过,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这个时代的技术问题,所以常二郎不敢直接搞跨越式发展,而是决定先修建一座单纯的铁路桥。

正好与那一号大桥并列,如此一来,公路上往来的百姓商贾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接受这种只需要水和煤就能够载数十万斤货物的钢铁巨物。

只有当大家都习惯了它,接受了它之后,才好将铁路以上海县为中转站,向周边扩张。

说不定等过两年,更快,载货量更大的蒸汽机车问世,等到兴建了从上海直抵京师的蒸汽机车后,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在这上海与京师之间,跑上一个来回。

每一趟,可载千人,又或者是数十万斤货物,光是所节约的物流时间、物流成本,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大明帝国的经济民生发展。

哪怕是真像方才老朱所询问的那样,一旦铺设好了京师至洛阳,以及直抵北平的铁路线。

都会更加的利于大明帝国集权统治这片辽阔的疆域。

老朱颔首之后,抬眼扫了那李善长与汤和一眼,这二位心领神会地朝站起了身来,朝着车厢的另外一头走去,说是要去溜达溜达。

留下了老朱以及常二郎这对翁婿在原地,等到二人走远之后,老朱这才看向常二郎道。

“贤婿啊,依你之见,我大明的帝都,是该偏安江南一隅,还是应该立足于中原?”

老朱慢悠悠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让常二郎心头一跳,瞬间,那该死的记忆,又排山倒海一般的袭来。

昔日,正是老朱有意迁都,派了姐夫哥朱标前往寻找适合的迁都地,而姐夫哥朱标马不停蹄地一路奔忙到西安去堪定,而最终在洛阳病故。

老朱问出了问题之后,就看到了跟前的常二郎却脸色大变。不禁一呆。

“我说贤婿,你这是干嘛了?咱问你的这个问题,你有必要如此大惊失色吗?”

听到了耳边传来了老朱那有些不悦的语气,总算是摆脱了回忆,恢复了理智的常二郎当即明白老朱误会了什么。

不过常二郎何等样人,自然不会让老朱的话落在地上。

毫不犹豫地起身朝着老朱恭敬了一礼,然后一副心悦诚服的嘴脸赞叹道。

“小婿就知道,这个世间,唯有岳丈大人您方才能够有这样的胆气与铮铮铁骨。”

“???”老朱,还有站在一旁的毛骧全都一脸懵逼地看着常二郎。

大家都是正常人,思维模式也很正常,你常老二是什么脑子,总让人跟不上你的节奏?

“贤婿你等下,你,你知道不知道你自己在说些什么东西。”

“莫非你根本就没听明白咱方才跟你说的?”

老朱此刻明显呼吸有点急促,目光透出了凶光。

“小婿当然听清楚了,正是因为如此,小婿才会对岳丈大人的行径如此赞叹。”

常二郎满脸真挚地看着跟前的老丈人,一字一顿地道。

“岳丈大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后,更是做到了历朝历代君王,都从未做到的事情,而今,更是想要以天子之身,以守国门。实在是令小婿心神摇曳啊。”

“啥?!”

“我大明立国以来,不和亲,不纳贡,足以愧煞汉唐,陛下自登基以来,以身作则,而今又欲迁都北上,当是要开创我大明‘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华夏风骨……”

老朱愣愣地看着跟前这位张着嘴哔哔个不停的常二郎,虽然觉得这小子有点语无伦次。

甚至有些话有点冒犯天颜,可是却又觉得,这些话,简直就是说进了自己的心坎里边,挠到了自己心中痒处。

忍不住狠狠地一巴掌拍在桌上,站起了身来,不顾身边被吓到的毛骧与常二郎,老朱犹自喃喃地反复念诵着这短短二十六个字。

“不和亲,不纳贡,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自己戎马半生,打下了大明帝国这大大的基业,更是将那元朝给亲手埋葬掉。

而今举目四顾,万国来朝,而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到像那汉、唐一般,过拿自己的女儿又或者是宗室女子当成礼物赐予诸蕃。

而且自己也绝对不会像那羸弱的两宋一般,成天的称臣割地,向异族纳贡。

而现如今,自己之所以会考虑迁都,绝非是一时之念,而是早在立国之初,就已经有过考虑,并且在老朱的内心而言。

现如今的大明帝都南京,一直都不是适合的的政权和权力中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