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禁卫军 > 第130章 惊天逆转

禁卫军 第130章 惊天逆转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47:33 来源:书海阁

戈辉的声音不大,阵地上炮火连天,自己的声音很快就消失在连续不断的爆炸声里了。但趴在旁边的宁远等人听到了,戈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宁远等人,他们也跟着唱,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战士加入进来,就连躲在防炮洞里的战士们也开始唱了起来。

歌唱完了,没有人再害怕了,所有的战士都变得淡定从容,都像一个老兵一样静静的待在战壕里,防炮洞里,静静地等待反击的那一刻。

英法联军的炮火准备从凌晨3时,一直持续到早上6时,炮火才开始向禁卫军阵地纵深延伸。

西摩尔看时间已经到了6点,3个小时的炮火准备结束了,到了进攻时候了,于是立即下令“出击”。

三个团的英法联军士兵早就等在出发阵地上了,接到出击的命令后,立即冲出了阵地,迅速向禁卫军第1、2、3师的前沿阵地冲去。

随着炮火的延伸,英法联军的身影也清晰地出现在禁卫军前沿阵地观察哨的视野里。

胆大包天的陈友亮第一个发现敌人冲上来了,他扯着嗓子大喊:“洋人上来了。”

班长韩春海把头伸出战壕望过去,只见密密麻麻的英法联军士兵已经冲进三百米内了,他马上拿出哨子叨在嘴上。

尖锐的哨子声很快在各个阵地上响起,尖锐的声音有种特殊的穿透力,在隆隆的炮声中依然能传的很远。

听到前沿观察哨的哨子声,躲在各个防炮洞里的战士们立即钻出了防炮洞,沿着深深的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冲向前沿阵地。营长、连长们都在重复战场纪律,安排士兵进入自己的阵地,无人的火力点,机枪暗堡里现在都有人了。

英法联军的士兵,很快冲进了禁卫军前沿阵地200米内的距离,禁卫军阵地上也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阵友亮的FA-1精确射手步枪0.2寸(6.4毫米)口径的子弹高速旋转着射出枪膛,穿透重重硝烟顷刻间就撞进了跑在最前面的一名法军士兵的胸口,那名法军士兵像一截木桩子一样滚翻在地,痛苦地握住自己的胸口,大量的鲜血从他的手指缝里涌出来,迅速染红了他的军装,染红的他身下的大地,而他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没有人停下,只有继续向前,越来越多的联军士兵冲进禁卫军前沿阵地前200米以内。

禁卫军阵地上像是刮起了一阵暴风,枪声响成一片,无数颗子弹,比雨点还要密的子弹,顷刻间就洞穿了跑在最前面的很多联军士兵的身体。那些中弹的联军士兵,就像一节木桩子一样直挺挺的滚翻在地。不断的有人中枪,不断的有人倒下,不断的有人继续向前。

禁卫军的火力越来越密,越来越变态,有种机枪发出撕布的声音,射出的子弹连续不断,像一个大鞭子,在战场上扫来扫去,射出来的子弹能直接撕裂人的身体,会被生生的打碎,找不到一个完整的身体,横尸便地。这是0.3寸(9毫米)口径“FA-42式重机枪”的杰作。

向前猛跑的英法联军士兵,一头撞进了由轻重机枪和半自动步枪组成的火墙,自己的身体顷刻间变成了一堆碎肉,不断的有人向前,不断的有人倒下,这样恐怖的火力,简直是对英法联军士兵展开的无差别级大屠杀。

戈辉抓起电话:“开炮,让洋鬼子感受一下咱们禁卫军火炮的威力。”

没过多久,禁卫军阵上,惊雷阵阵,2.5寸口径FA-80式步兵炮、2寸口径FA-64式迫击炮、加入必杀的行列。3.5寸口径FA-112式轻型榴弹炮,更是把目标放在了英法联军的火炮阵地。3.5寸口径FA-112式轻型榴弹炮口径虽然不大,但是射程却能轻松覆盖英法联军的火炮阵地。炮兵的加入,让这场死亡大合唱进入了**,在重重弹幕中,英法联军士兵不知道自己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他们不断的被密集的弹片扫倒,残肢和碎肉不断的在爆炸中被抛向天空,阳光在漫天的硝烟中变得昏暗无光。

戈辉不断的扣动FA-1精确射手步枪的扳机,不断的射出子弹,不断的有英法联军士兵胸口中弹,戈辉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今天他一定要把握好了,他知道以后估计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负责从两侧包抄进攻的英法联军其他部队,遇到的情况也相当的糟糕。首先迎接他们的是200米宽的雷场,绊脚石地雷,巨大的爆炸威力,让在冲锋中的英法联军士兵,成片的倒在冲锋的路上。这些抱着来抢劫的目的来到东北的英法联军士兵,遇到了他们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200米,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然密度不大,但造成的伤亡却是巨大的。

他们刚刚冲出雷场,迎接他们的是禁卫军第4师和第5师密集的火力,轻重机枪和半自动步枪、2寸口径FA-64迫击炮、2.5寸口径FA-80式步兵炮。各种口径的子弹射向英法联军士兵。各种口径的炮弹砸在英法联军士兵的人群里,大量的士兵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却根本无法突破禁卫军坚守的阵地。3.5寸口径FA-112式轻型榴弹炮,主要负责覆盖英法联军的火炮阵地。战斗从早上6时开始,一直打到中午,禁卫军战士越战越勇,射击越来越从容,精度越来越高,伤亡直线下降,英法联军的伤亡直线上升,不计其数。

西摩尔握着望远镜的手,在微微的颤抖,镜头里看到的一切,让西摩尔惊惧不已。无数的冲锋中的英法联军士兵消失在禁卫军的炮火里,炮兵阵地也在炮弹的殉爆中被炸为平地。

联军副司令法军中将曼丹达急步走到西摩尔身前:“上将阁下,这样不行,不能再打了,这是在自杀。”

西摩尔转身愤怒地看着曼丹达中将:“你以为我们还有退路吗?”

曼丹达平静地说:“你想让孩子们都死在这里吗?”

西摩尔面目扭曲着说:“你觉得那个小总督会轻易放过我们吗?”

曼丹达依然十分的平静,但话语中十分的强硬:“我的孩子们不能再死了,我已经宣布撤退了。”

西摩尔怒视着曼丹达:“你竟敢擅自……”西摩尔的话还没说完,联军参谋长阿利什-科尔急忙跑到他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司令,士兵们都撤下来了,拦都拦不住……”阿利什-科尔的话还没说完,禁卫军的炮火已经砸在指挥部附近了,十几颗炮弹炸得指挥部硝烟弥漫。还好,西摩尔、曼丹达还有阿利什-科尔都没有受伤,但守卫在指挥部周围的卫兵却死了一大片。

西摩尔知道不撤不行了,他大声喊道:“命令,撤退。”然后在士兵保护下撤退。这时,西摩尔才发现,原来早已经有部队在撤退了,自己居然才知道,心中虽然十分气愤,但现在兵败如山倒,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

禁卫军的炮弹从四面八方射过来不断的落在联军撤退的人群里,不断的刷新着英法联军的伤亡数字。在英法联军撤退的路上,还有更多的绊脚石1型地雷在静静地等待着他们。还有好几个师的禁卫军在热切的期待着英法联军的到来。

看着英法联军在后撤,戈辉知道这仗他们打赢了,胜利已经没有悬念了,接下来就是乘胜追击,迫其投降了。

戈辉抓起电话:“白起,指挥权交交给你了,记住了,打到他们投降为止。”说完放下了电话。然后对宁远他们说:“我们的战斗结束了,回朝阳吧。”

接到白起命令的第1、2、3师士兵,像潮水一样漫过战壕,冲向逃跑中的英法联军,一边追击,一边开枪射击。

这是禁卫军成立以来,第一次光明正大的打败世界头号列强。

战斗还没结束,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已经临时插播一条新闻:经过近6个小时的鏖战,我禁卫军击溃了英法联军,此时正在追击逃跑的英法联军。

此消息一出,所有列强为之愕然。特别是英国驻朝阳领事卡尔和法国驻朝阳领事西尔科,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他这是在说谎。但是随着广播电台进一步的报道又出来了,他们就不得不信,这是真的了。

此时,还呆在锦州港区的德国领事乔纳斯和美国领事凯奇,两人虽然对这样的结果有所预感,但结果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两个人还是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是禁卫军真的太强,还是英法联军太弱。然而,这都不重要了,禁卫军胜了。这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远东新的强人崛起,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精彩。

戈辉已经坐车从前线回到了总督衙门。

戈辉的副官东北少校身上的灰尘还没拍落,就站在了镁光灯下,向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宣布了禁卫军打败英法联军的消息。并详细讲述了战斗的整个过程。

英法联军也于日落前,举白旗投降。联军总司令西摩尔、副司令曼丹达、联军参谋长阿利什-科尔直接被押往镇妖峰基地。英法联军的伤亡还在进一步清点中。禁卫军的伤亡虽然无法和英法联军的伤亡相比,但也有近千人阵亡,达到876人。加上3月1日夜里牺牲的197名战士,禁卫军此次对英法联军的战争中,阵亡人数达到1073人。从创口上看,多半是死在英法联军的马克沁机枪之下。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十万英法联军,只用了不到一天就战败了。禁卫军恐怖的战力让所有列强震惊不已。

俄军观察员和日军观察员,在混乱中被击毙,德国和美国的军事观察员,毫发无损的被送回两国的领事馆。

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在3月3日晚上八点的《新闻联播》上正式发布了禁卫军大胜英法联军的重磅消息。英法联军总司令西摩尔上将被俘,联军副司令曼丹达中将被俘,联军参谋长阿利什-科尔准将被俘,英国长江舰队司令官加里-卡希尔被俘,海军陆战队旅长考尔克被俘。8万英法联军放下武器,走进战俘营。英法联军伤亡近两万人。

新闻联播的报道,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大清国。

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3月3日早上开始一直守在飞扬牌收音机旁的慈禧太后,终于在中午时听到了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的报导,紧张的心情终于缓解了不少,但她还是没有完全放心,她还是不太相信禁卫军能打败英法联军,在大清国谎报军情的事儿太多了,没到最后,慈禧太后是不会相信的。直到晚上八点听了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之后,慈禧太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东北禁卫军真的在戈辉手中强大起来了。此时的慈禧太后本来应该高兴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她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面对如此强大的东北禁卫军,对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后戈辉还会不会服从朝廷的领导?还会不会听从自己的命令?慈禧太后越发感到十分的不安。但她知道,她现在拿戈辉一点办法都没有,戈辉连列强都不怕,难道会怕她吗?

3月3日当晚,慈禧太后就收到了戈辉的电文,戈辉在电文中先向慈禧太后简单介绍了战斗的整个过程。然后请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来八角台,共商与英法两国谈判的事宜。如果可以的话,也想请皇上来东北接受英法两国使臣的朝拜,顺便检阅东北禁卫军。

戈辉这回可是给慈禧太后出了一个大难题。慈禧太后彻夜未眠,虽然戈辉在电文中已经说明的很清楚了,但她并不相信,她在思索戈辉的用意何在?叫载沣、奕匡和张翼去东北参与谈判倒是可以理解,但是请皇上驾临东北就十分牵强了。

3月4日一早,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三人一起来到仪銮殿给慈禧太后请安。三人昨晚都收到了戈辉发来的电文,并在当天晚上三人都互相通了气,今天早上此来是请慈禧太后批示,去或不去,全凭慈禧太后一句话了。

三人昨晚接到戈辉发来的电文,心中都是一热啊,看来戈辉真够意思,这种露脸的事儿,第一个就叫上他们,心里特别的感激戈辉。作为胜利者一方参加谈判,这在大清国已经变得十分奢望了,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了,现在有了。特别是庆亲王奕匡,他不禁想起五年前和李鸿章李中堂,在北京与八国列强谈判时的屈辱经历,他一直视为此生最大的耻辱,现在有这样的翻身机会,庆亲王奕匡对戈辉是感激涕零。

慈禧太后昨夜思考了很久,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同意戈辉的要求,但他要加一个人进去,他要派小德张作为他的代表参加谈判。也正好通过这次皇帝驾临东北,告诉全大清国,朝廷在东北依然是有权威存在的,东北禁卫军依然听命于朝廷。当然,她自己也清楚这只是表面听从。

戈辉早就预料到了慈禧会派小德张参加谈判,戈辉也正想借这个机会和小德张详细沟通一下以后如何保护光绪皇帝的事情,戈辉可不希望再发生光绪皇帝被砒霜毒死的事件。同时,他也想和光绪皇帝深入的沟通一下,他虽然不会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但如果有皇帝的帮忙,以后的事会顺利许多,所以皇室是需要暂时保留和保护的。

袁世凯从收音机上听到东北禁卫军得胜的消息后,整个人都石化了,他这回算是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北洋常备军与禁卫军的巨大差距了,想想自己从小站练兵开始,走到今天,可以说历尽千辛万苦,可人家戈辉只用了屈屈五年就超过自己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与戈辉到底是差在哪里了。五年来,戈辉像变戏法一样,将禁卫军从一支像土匪一样的地方大团,变成了今天大清国最强大的地方性武装力量,真的是后生可畏啊!这样的人才自己当初在天津武备学堂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后悔啊,每每想到戈辉,袁世凯就纠结自己为什么没有遇到像戈辉这样的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