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禁卫军 > 第141章 光绪视察军校

禁卫军 第141章 光绪视察军校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47:33 来源:书海阁

戈辉转身对光绪说:“黄爷,请吧,我们先去吃饭。”戈辉怕吓到学校的师生,所以和光绪商量,在学校就称呼光绪皇帝为“黄爷”,称载沣为“沣爷”,称奕匡为“匡爷”。

光绪等人都饿了,今天小学食堂因为特意加菜了,所以显得格外丰盛,虽然不能和宫里头比,但是这样的家常菜,光绪等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席间,戈辉把这个禁卫军子弟小学介绍了一下:

禁卫军子弟小学,目前的学生都是禁卫军后勤区的孩子,为了能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把他们都集中到这里,住在学校,统一教学。新校区的教学楼,今年末就能全部建设并装修完成,来年3月份开学的时候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到时候从小学到初中都可以在一个学校完成。

戈辉说:“穷啥不能穷教育。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辈的责任。”

戈辉的这句话,让光绪等人心中一震。光绪在心中扪心自问,作为一国之君,不是他忽略了教育,而是大清一贯的愚民政策。不能说不对,这都是为了稳固统治,但弊端也十分严重。这顿饭吃的很沉重,吃着粗茶淡饭,光绪在心中不断的检讨自己。

吃完饭,戈辉带光绪等人参观了教室。教室前后各有一面黑板,前面的擦的很干净,后面的画上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图案,估计是孩子们画的。他还看到了一种小指粗细,三寸多长,装在盒子里的东西。戈辉告诉他,这是粉笔,用来在绿板上写字用的,粉笔有多种颜色,但大部分是白色。光绪还试用了一下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光绪简单的翻看了学生的课本,作业本,还有学生用的铅笔,其他人也都来摸摸看,都拿起铅笔,试着写几个字,用起来不太习惯,但都不住的点头称赞。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西式教育吧。

参观完教室,戈辉带大家去看孩子们表演的文艺节目,这太让光绪等人意外了,这些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实在太好看了,比宫里听戏强多了。其中有三首歌《理想少年》、《我们是伟大祖国的接班人》、《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光绪特别的喜欢。

在德国音乐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孩子们一起合唱《理想少年》。

这首歌的歌词是戈辉根据网络歌曲《半生雪儿童版》改编的。戈辉觉得这首歌非常有意义,让禁卫军子弟小学的孩子们演唱最合适了。

《我们是伟大祖国接班人》这首歌是戈辉根据《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修改而成的。戈辉告诉光绪,孩子们脖子上系的像红布条似的东西,叫红领巾,是禁卫军军旗的一角,禁卫军军旗是红色的,所以红领巾是红色的。孩子们都是少先队员,全称叫禁卫军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从小就要给孩子们设立一个伟大的理想,为孩子们指明方向。

光绪等人不住点头,心中更是佩服,从孩子开始培养,长远,真的是用心长远啊!

《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的歌词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34年为其谱了曲,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听完戈辉的介绍,光绪更喜欢这首歌了,意境太美了。

秋谨被震撼得无以复加,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她在心里暗下决定,她要来这里当老师,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来这里上学,对,一定要来这里,她不管王廷钧怎么想,自己下定了决心。

从学校出来后,光绪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戈辉想要的不可能只有这些。如果光是强军的话,还能说得过去,毕竟有现实的外部压力。现在连教育也想的这么细致,戈辉的野心绝不仅仅是北方经济特区这几个省啊!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感袭上心头,光绪被一种无以言状的无力感包围了。

晚上,戈辉在政府宾馆宴会厅举行招待宴会,欢迎皇帝陛下一行来朝阳。

光绪看到巨大的宴会厅里,被各种各样的电灯照得灯火通明,心中禁不住的感叹,东北的发展程度,远远把北京甩在了后面。

戈辉还邀请了全朝阳工商各界。大家都知道皇上来了,所以都欣然接受邀请,但是,来参加宴会可不是白吃,进门前都是要交入场费的,而且极不便宜,即便是这样,大家也依然挤破头的要进来。很多没被邀请的,也都托关系,想来参加,都想亲眼见见皇上。

当然,也有一些拿着特别邀请函的人,他们是不需要交入场费的,比如董福祥和刘永福。

两个人只听说光绪皇帝去八角台了,这还是从收音机上听来的,两人也猜到皇上会来朝阳,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这么快就见到皇上了。早上接到通知说晚上参加政府宾馆的招待晚宴,可以见到皇上,两人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光绪皇帝看到董福祥和刘永福时,也是惊讶得不得了,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他们两个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跑到兵荒马乱的东北来了。

董福祥和刘永福一齐给光绪磕头,感谢皇恩。他们今天都没穿军装,因为禁卫军有规定,穿军装只能敬礼,不许磕头,就是死也不许磕头,所以两人今天都穿的长袍马褂。

光绪听完二人的解释,才明白,原来是戈辉一年前请他们二人来东北的。目前二人在朝阳陆军讲武堂担任教官,主要负责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戈辉还委任他们担任朝阳陆军讲武堂副校长,这是个虚职,什么都不用管。

戈辉还告诉光绪,董福祥和刘永福将作为禁卫军的谈判代表,参加与英法两国的谈判。他们二人都痛打过洋人,董福祥的甘军与八国联军在北京城里恶战过,让八国联军死了不少人,最后还全身而退。刘永福就更不必说了,他先是在广西镇南关痛打了法国人,后来又在台湾痛打了日本人,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也被刘永福率部击毙。刘永福这位抗法英雄,一度成为让侵台日军胆战心惊的抗日勇士。他们完全有权力有资格担当谈判代表。

光绪也明白,戈辉安排董福祥和刘永福参加谈判,纯心是想恶心英法两国的谈判代表。

今天的招待晚宴上,光绪皇帝发表了讲话。

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晚上8:00的新闻联播上,发表了光绪讲话的全部内容的录音。

每天晚上八点都守在收音机旁的慈禧太后仔细听了光绪的讲话内容,虽然都是场面上的话,但光绪说的很流利,是那种不假思索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讲话,很有条理。这和平时光绪在宫里的表现并不一致。慈禧太后想了一会儿释然了,或许这就是光绪的另一面吧。

3月21日上午,光绪一行人坐车来到了东北禁卫军的学术圣地——朝阳陆军讲武堂。

这是光绪早就想来的地方,光绪在北京的时候,无数次在报纸上看到,或是收音机里听到这个地方,一直心驰神往,今天终于来到这里了,他如愿以偿。

朝阳陆军讲武堂,新校区坐落于朝阳城以南的一处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带,面积特别大,方圆四平方公里,整个丘陵地带都被学校的围墙包裹在里面了。

教学楼是去年10月中旬建设完成,今年1月初全部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由二十栋造型区别不大,却又让人感觉雄伟庄严肃穆的五层楼建筑组成,聘请的德国设计师,参考柏林军事学院的设计,又充分利用了丘陵的地型特点,结合东方园林的设计,历时一年零九个月才全部建设完成。高质量,高标准,立足长远,在未来的百年内都将是紧扣时代发展的建筑。

光绪的龙旗轿车一进校园,站在校路两旁的禁卫军学员们立即敬礼,隔着车窗,光绪看到一个个年轻的面孔,笔挺的军装,坚毅的目光,挺拔的军姿,光绪心中感慨无尽。

载沣也在注意观察,他没有看到北京禁卫军的学员,也没有看到北洋常备军的学员,都是东北禁卫军的。

七辆龙旗轿车一直开到教官办公楼前才停下。戈辉和禁卫军三总部的主要领导们,学院的主要教官,包括德国教官在内,都已经站在教学楼前等候了。

戈辉亲自为光绪拉开车门,光绪从龙旗车里下来,全体在场师生一起敬礼。

光绪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和气地说道:“朕早就想来这里了,今天,朕不是以皇帝的身份来到这里,朕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了,你们就带朕四处看看吧。”

听了光绪的话,大家都笑了,戈辉上前一步:“陛下,这边请,学员们都在大操场上等着您呢。”

“好,那我们就先去大操场看看学生们。”光绪微笑着说。

从教官办公区到大操场要走大约五分钟,光绪一边走,一边注意观察校园里的风景。由于春天还没完全来到,目光所至到处是贴在地面上的枯草,只有苍松翠柏依然倔强地泛着绿色。暗红色的教学楼雄伟庄严肃穆,各有风格却并不张扬,含蓄却不失威严,刚柔相济,相得益彰。除了植被覆盖的地方以外,校路、大操场、林间小路等都铺上了砖,完全现实了硬化,这样,即便在雨天也不至于踩在泥地里。树木也被修剪得笔直向上,没有看到一个像盆景那样奇形怪状的。

校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根铁杆子立在路边,在顶部有一根细一些的,呈一定的角度,伸向校路中央的方向,末端还有一个像是玻璃罩子的东西,光绪指着那个问:“那个是干什么的”。

戈辉马上告诉光绪皇帝:“皇上,这个是路灯,晚上会亮,一直亮到天亮才关掉。”

光绪指着这个说:“皇宫里也应该安上这个。”

戈辉微笑着说:“以后,整个大清国的街道上,都会安上路灯。”

光绪扭头看了戈辉一眼:“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戈辉带着光绪等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大操场出现在光绪等人的视野里了。

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学员和教官,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校路这里。

来观摩火力打击演习的禁卫军各师的主要军官和士兵代表,今天也来到这里,也站在大操场上。有超过一万人,站在大操场上,等待着光绪皇帝的到来。

活动电影机的镜头也立即转向了这个方向,记录下了这段最珍贵的瞬间。

随着光绪等人的到场,禁卫军乐团的演奏也开始了,第一首歌曲叫《祖国不会忘记》。师承德国的禁卫军乐团,经过近两年来的训练,已经能独立完成演奏了,勉强够用。

朝阳陆军讲武堂的合唱表演也随着《祖国不会忘记》的音乐开始了。

歌词简单明了,速度舒缓,光绪听得十分入神,好美的歌声啊,骄傲、深沉、严肃、宏伟,光绪想好几个词来形容这首歌,但依然觉得不能表达心中最真切的情感。

戈辉在光绪旁边介绍:“这是朝阳陆军讲武堂的校歌——祖国不会忘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