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禁卫军 > 第225章 光绪的整军计划

禁卫军 第225章 光绪的整军计划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47:33 来源:书海阁

1月13日,上午8时,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第一时间》,播出了两条重要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一条:禁卫军第8、9、10师,于12日深夜,收复了奉天日军最重要的后勤节点辽阳,从而切断了奉天到大连的补给线。目前,禁卫军第8、9师,正在辽阳远郊阻击奉天日军。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瞬间炸了。禁卫军这是没完了,白天,野战,消灭日军骑兵第一旅团,夜里,夜战,拿下重兵把守,城墙高大的辽阳。禁卫军这是要上天啊!

大清老百姓肯定是喜大普奔(据说意思是:喜气洋洋,大声欢呼,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禁卫军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这才开战两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列强们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还是在日俄战场上一直胜利的百战之师吗?一夜之间,辽阳说没就没了,没有后勤补给的奉天日军,还能坚持多久呢?如果说,日军骑兵第一旅团覆灭,是因为禁卫军大量使用了机枪,那么,拥有高大城墙保护,重兵把守的辽阳,连一夜都扛不住吗?禁卫军也是人,而且还是一支成立时间尚短的新军。没想到日军战力如此不堪,日本还有资格和列强站在一起吗?

听到广播大山岩一口老血喷出去,直接栽倒在指挥部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吐血了。第一次是昨夜听到辽阳失守,本田亲喜联军投降禁卫军时,气得连吐了三口血。

第二条:光绪皇帝二次亲政,并在亲政第一天,在乾清宫叫大起,直接夺了袁世凯的兵权,包括袁世凯在内,北洋军的几位核心人物,全被剥离北洋系。北京禁卫军和北洋常备军合并,更名为大清皇家近卫军,光绪皇帝亲自担任总司令一职。

列强们惊诧莫名,这位年轻的傀儡皇帝,居然二次亲政了。那位老太后,是出于什么目的还政给光绪呢?看来多半是老太后身体真的不行了,早晚是给,晚给不如早给。

更多的人认为,这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北京的朝廷开始加强皇室权柄了,二次亲政的光绪皇帝,很可能是一位杀伐决断的皇帝。最重要的是,他今年才三十四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犯太大的天怒人怨的错误,他很有可能带领清廷走向中兴,成为一位伟大的君王。

特区广播电台,还在稍后的《实事评论》节目中,请来两位对政治军事理解较为透彻的资深人士,对两条新闻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对错不重要,反正很多大清老百姓,听的很认真,并深以为然。

光绪在长春宫陪着慈禧太后一起听了《第一时间》和后面的《实事评论》。

两人听到禁卫军收复辽阳,非常振奋,禁卫军并没有出现他们担忧的事情,而且还越打越勇,不断有好消息传来。

最让两人苦笑不已的是,光绪二次亲政的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朝阳,朝廷这里真的是毫无秘密可言啊!

对《实事评论》中,关于光绪二次亲政的评论,两人不住摇头,并不认可,当然,这是因为他们就是当事人。

外人可能听的很高兴,因为有很多美好的展望,特别是长城以南的老百姓,他们会觉得,以后可能日子会好过一些。而北方经济特区的老百姓,对此很无感,因为他们不归皇帝管,他们相信,在戈辉总督的治下,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光绪陪着慈禧太后聊了很久,直到吃完中饭,才回乾清宫御书房。

“传旨,阿林山觐见。”

“传旨,铁良觐见。”

“传旨,一月份毕业于朝阳陆军讲武堂的20名优秀学员,觐见。”

“传旨,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五人觐见。”

“传旨,北洋六镇,镇、协、标的主官,全体乾清宫觐见。”

一回到乾清宫的御书房,光绪就下了一连串的旨意。他要尽快的完成整军计划,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阿林山作为大内侍卫总管,御前护卫统领,他的工作地点就在紫禁城,所以他是最先到的。

“奴才,阿林山叩见陛下。”阿林山单膝跪地,单手扶地,动作标准,毫无瑕疵。

“平身吧!”光绪淡淡地说道:“朕让你办的事儿,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奴才已经和几位侍卫统领沟通过了,正在制定条陈,三天内肯定能够完成,粘杆儿处的工作,也正式开始。”阿林山小心地说道。

“可以,但是你们的工作,现在就可以开始。”光绪不容质疑地说道。

“奴才,遵旨,请陛下示下。”阿林山小心地说道。

“今天来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你的调查对象,是否忠诚于朕,是否忠于朝廷,是否与外国人有联系,特别是与日本人有联系,谈什么事情,是否通敌,都是你要调查的。”光绪直接说道。

“奴才,记住了。”阿林山现在觉得压力山大,人手不够,经验不足,想想都头疼。第二个到来的是北京禁卫军副编练大臣铁良。

“臣,铁良叩见陛下。”铁良甩袖磕头。

“平身吧!”光绪等铁良做完了全部动作,才让铁良平身。

“招你过来,是谈一下北京禁卫军和北洋常备军合并的事情,说说你的看法。”光绪直接说道。

“臣,不敢有看法,一切听陛下安排。”铁良还真的没想法,其实他对北京禁卫军的管理,就是不管理,放手让下面的人管理,他当甩手掌柜,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铁良的话,光绪无疑是不满意的,他没想到,向来以“知兵”自称的铁良,居然是个榆木脑袋,军队交给他,太不让人放心了。

“没想法,就等等别人,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光绪不想再和铁良谈合并整编的事情了,在他的内心中,大清皇家禁卫军已经没有铁良的位置了。

第三个到的是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五人。

“臣,叩见陛下。”五个人一起甩袖磕头,异口同声。

“平身吧!”光绪看着他们做完全部动作,才让他们起来:“说说吧,北洋常备军,最近在干什么?”

袁世凯快速思考了一下,说道:“年终将近,正在做训练总结,还在组织学习,从朝阳陆军讲武堂毕业的优秀学员,正在北京讲课,北洋六镇的镇协标营的主官们,都在北京学习,学习东北禁卫军的……额……他们叫先进的军事思想。”

“不错,懂得向优秀的人学习,这是进步的表现。”光绪很满意,但他也没再问下去,因为这不是他叫袁世凯等五人来的目的。

光绪直入正题:“朕叫你们过来,就是谈一下北京禁卫军和北洋常备军合并的事宜。几位有什么意见?都说说吧!”

“臣等没意见,臣等是陛下的臣子,北洋常备军是陛下的军队,一切听从陛下的安排,全力配合陛下完成整编。”袁世凯立即说道,听起来十分的诚恳。

光绪很满意袁世凯的回答,轻轻点头,表示听到了,未再多言。

袁世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觉得这位光绪皇帝不好相与,和已经在他心中固化的傀儡形象完全不同,这是一位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皇帝,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四人,内心中一片灰败,我们都被他懦弱的表面欺骗了,曾经的傀儡皇帝,居然隐藏得如此之深,这肯定是个心如铁石,内心狠辣的皇帝啊!

第四个到的是一月份毕业于朝阳陆军讲武堂的20名优秀学员。

这二十人回到北京后,并没有像其他学员一样,立即被分配到北洋六镇,而是在北京为北洋六镇的镇协标营的主官们讲课,主要讲禁卫军,讲朝阳陆军讲武堂,讲他们眼中的禁卫军,他们眼中的讲武堂,所以才能这么快来到紫禁城。

“陛下,20名优秀学员到了,是在御书房觐见吗?”小元福轻声汇报。

“去正殿吧!这里太小了。”光绪说罢,向乾清宫正殿走去。

阿林山、铁良、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也跟着去了乾清宫正殿。

“臣等叩见陛下”二十个人来到乾清宫正殿,站成整齐的四排,一起下跪磕头。

“都起来吧!以后穿军服,朕准你们不磕头,敬军礼就可以,只有穿官服时才需要磕头。”光绪的态度明显不同。

“谢陛下”二十个人齐声回答。

“听说,你们在给北洋常备军的镇协标营的主官们讲课。”光绪饶有兴趣地说道。

其中一个,主动上前一步,敬礼后,回答道:“是的,在北京讲课。”他看了一眼袁世凯等五人,接着说道:“袁大人让我们讲一讲东北禁卫军,因为我们近距离的接触过东北禁卫军,我们的了解更直观更全面。还让我们讲一讲朝阳陆军讲武堂,是怎么教学的,如果我们成立军校,能不能办的和朝阳一样好。”

“先说你叫什么,你觉得,我们办的军校,能和朝阳一样好吗?”光绪微笑着问道。

“臣叫杨烨,我们缺少经验丰富的教官,也缺少身经百战的老兵,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缺少像戈辉大人那样高屋建瓴的校长。”杨烨小心地说道:“短期内我们还达不到朝阳的水平,但只要坚持,相信有一天,我们也行。”

“你很务实,敢在朕面前说真话,当奖。”光绪认真地点头,说道:“军人就要务实,就要说真话,不论是站在谁的面前。”光绪强调:“朕不喜欢有人站在朕面前故意夸大事实,针尖大的事情,说成元宝那么大。这样的人,朕会直接让他滚出朕的军队。”光绪的声音如滚滚惊雷。

“杨烨,你很不错,你是个敢说真话的正直的军人。”光绪再次夸奖道:“不过,今天招你们二十人过来,不是听你们讲故事。”

光绪认真的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二十人,直接问道:“招你们过来,是谈一下北京禁卫军和北洋常备军合并一事,谈一下你们的看法,怎么整编合适。”二十人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人首先上前一步,立正敬礼,然后小心地说道:“臣叫余文燧,臣,并不知道陛下希望是什么样的整编,是采用原来的镇协标的编制1.25万人,还是学习东北禁卫军的师团制编制1.5万人,臣觉得,两种编制各有长短,都很好,都很适合当下的大清军队,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光绪犹豫了一下,直接说道:“首先,朕不喜欢北洋常备军现在的编制,朕也不否认东北禁卫军的编制很好,但朕不想要这样的编制,皇家禁卫军作为朕直接指挥的军队,并不需要那么大的编制,短期内,甚至未来很长时间,都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战争,朕指的是长城以南,所以,朕需要的是小而精的编制。”其实,光绪是不喜欢军权过于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这样会让他感觉不踏实。

“朕这么说,你们明白吗?”光绪提醒他们。

这时,有一人踏出一步,立正敬礼,然后说道:“臣叫罗海,臣知道东北禁卫军之外,还有一支武装警察部队,是北方经济特区的内卫部队,主要任务是配合警察处理警察无法处理的群体性治安问题,还有剿匪,以及重要时期的安保任务等。他们总兵力只有人,旅级编制,10个5000人的标准旅,每旅下辖8至9个营,这种旅营制的编制,组合非常灵活,可多可少,对各种情况的群体性治安问题,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臣说完了。”说完,再次敬礼,并后退一步,退回队列。

光绪听后,非常满意,所以直接拍板:“不用讨论了,就按照这个旅营制整编,5000人一个旅,计划编成20个旅,不够20个旅,就再招一些人进来,凑够20个旅,就由你们20人担任旅长。剩下的军官由那些和你们一起毕业的其他学员来担任。”

二十人一听,立即兴奋了,这就成旅长了。二十人立即给光绪敬礼,齐声道:“谢陛下隆恩。”

铁良、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立即明白了,光绪根本就没打算给他们留位置,要把他们远远地踢开。

“谢的太早了,你们若是干不好,我随时撤了你们。别忘了,今年四月份,还有800人要毕业,你们干不好,就由他们替上。”光绪微笑着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

“不辱使命,不负忠诚。”

二十人一高兴,把朝阳陆军讲武堂经常说的话,顺嘴说了出来。

光绪一愣,他去过朝阳陆军讲武堂,他听过这样的话。今天再听,味道和意义不一样了,因为和他有关了。他发现,这样的表忠心,非常有力量,他喜欢。

“很好,我等着看你们的表现。”光绪很高兴。

二十人本以为自己说错话了,内心忐忑,没想到,皇帝陛下很满意,他们也就放心了。索性再喊一遍:“保证完成任务,不辱使命,不负忠诚。”

“要的就是这个舍我其谁的气势,朕的大清皇家禁卫军,就应该是这样的。”光绪再次褒奖他们。

铁良、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彻底放弃了,彻底没希望了。

最后一个到的是北洋六镇,镇、协、标的全体主官。

这些人,本来就在北京参加学习,否则,很难立即把他们叫过来。

等他们完成觐见礼节之后,光绪直接告诉他们:“朕要升你们的官。”

北洋六镇,镇、协、标的全体主官,听后立即就要谢主隆恩,光绪直接抬手示意他们先等等,然后继续说道:“经朕了解,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特别是去年十月下旬的河间秋操,你们做的非常好,如此大的规模,在没有日本教官的指导下,你们能堪称完美的完成,朕心甚慰。”

北洋六镇,镇、协、标的全体主官们,听得热泪盈眶,我们的努力并不是默默无闻,皇帝陛下都知道。有些人更是生出了为陛下肝脑涂地的心情。

铁良、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看着眼前的这些北洋六镇的主官们,心中不住的摇头,皇帝要卸磨杀驴,你们却在感恩戴德,多荒唐的事情啊!

阿林山也在心中打鼓,以后为陛下办事,一定要兢兢业业,一是一,二进二,否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他现在从心底是惧怕光绪,伴君如伴虎,应该就是我现在的样子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