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禁卫军 > 第237章 胜利

禁卫军 第237章 胜利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47:33 来源:书海阁

1月21日,早上8点,特区广播电台《第一时间》报道,只有一句话,重复了三遍:日本满洲军全体投降。

上午,《禁卫军报》《朝阳日报》《东北商报》头版头条,超大号字体,霸占了整个版面,完全相同的三句话:日本满洲军全体投降,日本满洲军全体投降,日本满洲军全体投降。

整个朝锦工业区,整个大清国,普天同庆,鞭炮声响经久不绝。

朝锦工业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所以庆祝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主要商业街道,全部被庆祝的民众占领,载歌载舞,各种杂耍,各种免费小吃,各种免费礼物。孩子们呼朋引伴,你追我赶,穿梭于人群中间,每个人都在互相诉说着,都在放肆地笑着,有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与此相对,西方列强,集体沉默。

近三十万日本满洲军,十天,仅仅十天,战败投降,这是什么情况?是日本满洲军太弱了吗?不,满洲军很强,绝对是一等一的强军。不然也不能在长达三十个月的战争中,全面碾压沙皇俄国远东军。只能说禁卫军实在是太强了,强得让日军绝望,强得让列强不知所措。

列强不得不重新评估禁卫军的实力,特别是在大清国拥有长期稳定利益的西方列强,不得不思考,以后怎么办?不幸中的万幸,中间隔着北京朝廷,他们的利益又大多在大清国南方,长江沿线,珠江沿线,距离朝阳非常远。

列强直接把目标锁定在二次执政的光绪皇帝身上,武装北京朝廷,阻止东北禁卫军南下,以华制华。另外,拉拢宁远。戈辉没了,宁远执政。宁远不是戈辉,肯定不会和戈辉一样,只要操作得当,列强的机会就来了,还有可能得到更多。

某些列强想的很美妙,但不包括同属列强之一的日本。

收到满洲军全体投降的消息,日本朝野震惊。明治天皇气得暴跳如雷,连摔了七个宋代建盏,不停的口吐芬芳,七名主要指挥官,更是被他诅咒了祖宗十八代,最后吐血三升直接晕倒,直接气出病来。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集体禁声。

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兼兵站总督山县有朋,不发一言,清瘦的脸上,平静如常,无喜无悲,一丝不苟地擦试着天皇御赐宝刀,一边擦试,一边观察,仿佛满洲军投降的事情,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位从长州藩草根走到日本军界塔尖的真正大佬,日本现代陆军之父,日本军阀之祖,参谋本部的缔造者,日俄战争的策划者,此时此刻,心有惊雷,面如平湖,吓得其他人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惊扰到总长大人。

长久的思考,充分的权衡利弊之后,山县有朋终于做出决定:“去请东乡总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山县有朋的声音舒缓而有力量。

下边的人终于听到总长大人发话,还好总长大人没有切腹,都长出了一口气,不需要具体指定到某个头上,立即有人主动起身,去请东乡总长。

山县有朋知道,登陆朝鲜,离不开海军的支持。满洲肯定拿不到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已经吃到嘴里的朝鲜坚决不能再吐出来,所以必须增兵朝鲜,必须得到海军的支持。还有,西园寺内阁,这回不会再学俾斯麦踢皮球了吧。如果这个担当都没有,那西园寺的首相也别干了。

此时的西园寺公望,满眼绝望,我该怎么办才好?

打,肯定是不行了,谈,又从何谈起?丧权辱国的谈判,谁去谈?

世界上最苦的差事是什么?不是装孙子当儿子,也不是卖肉陪笑颜,是作为战败国的谈判代表,没有任何光彩,有的除了屈辱,还是屈辱,有时要把自己的尊严撕下来,给人家擦屁股,然后还要感恩戴德说真香。

西园寺公望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仰天长叹,路在何方?

内务大臣原敬、司法大臣松田正久、大藏大臣阪谷芳郎、外相加藤高明等四人,齐聚西园寺公望首相的办公室。

西园寺公望内阁面临的课题是财政问题,现在又加上满洲兵败的问题。

日本政府为了日俄战争在国内外先后募集了12亿8千万日元的公债,这些债务是要还的,财税几近枯竭,拿什么还?

此外,还要经营桦太(库页岛南半部分)和朝鲜殖民地,又要征兵20万,这些都需要钱,都是吞金巨兽,西园寺内阁苦不堪言。

明治39年度(1906)预算的支出和收入都是4.9亿日元(悄悄增发日元,实际年收入不到3亿日元),还有临时军费4.5亿日元,规模庞大,钱从哪里来?难道要跪求天照大神赐予吗?

为此西园寺内阁,制定了整理国债基金特别会计法案(在记账和利息上想法办)和撤消非常特别税期限法案(延长收税期限),并从经济、国防两个方面考虑,制定了铁路国有法案。结果,外相加藤高明旗帜鲜明地反对,并威胁,如果铁路国有,他就从内阁辞职。西园寺公望用近乎哀求地目光看向眼前的四人:“拯救我们的国家(他心中没有天皇),我需要诸位的帮助,还需要和军部合作,我们不能再内耗了。”

西园寺首相并不知道,此时,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海军军令部总长,已经坐在了陆军参谋总长山县有朋的对面。

“山县桑,为了帝国,为了明治陛下,我想先听您的想法。”东乡平八郎单刀直入。

山县有朋会心地笑了:“清国有句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东乡君不愧是帝国海军之柱石。”

“山县桑过誉了,作为陛下的臣子,尽忠是我的责任。”东乡平八郎立即谦虚道:“我直说吧!帝国海军愿意无条件配合陆军。”

在山县有朋和东乡平八郎达成一致的时候,在圣彼德堡的俄国高层也在紧急磋商。

“怎么都不说话了?”尼古拉二世的手指,重重地敲了敲桌面:“远东的仗接下来怎么打?”

一干大臣低头不语,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想第一个表态。强如日军都不行,俄军肯定更不行,但是这话可不能这样直接说出来,更不能自己说出来。

尼古拉二世的目光锁定了御前大臣普列维,直接点名:“普列维,你和阿列克夏耶夫(俄国远东总督)一直都是主战派,说说你的看法。”

“臣……以为,继续增兵远东,继续积蓄力量,不进不退,静观其变。”御前大臣普列维犹豫了一下说道:“禁卫军虽然打赢了日军,但自身的伤亡肯定也不小,很可能短时间内无力再战,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的力量足够强大,他们就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俄军已经无力再战,国内已经无力增兵。

那么,御前大臣普列维的话,就是故意在将尼古拉二世的军。因为沙皇尼古拉二世才是俄国最大的主战派,我们主战,那是揣摩你的圣意之后,这是在迎合你,才全力主战的。没有你尼古拉二世的支持,我们再多的主张都是白搭。

尼古拉二世眯起双眼,凝视着普列维,良久不言。现在,皮球踢到了自己脚下,自己应该踢向哪里?

在尼古拉二世纠结的时候,宁远却是一副轻松惬意的神态,高调出行,视察朝锦铁路施工现场,十辆最新款龙旗荣耀轿车,完全和戈辉一模一样的排场,这说明什么?

事先得到通知的记者们,已经先一步到达施工现场。所有的照相机和电影机,同时对准了被邱千城拉开车门的龙旗荣耀轿车,一身将官服的宁远从车里钻出来,向工人和记者们,像戈辉出现在公众面前那样,轻轻挥手。记者们及时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时间在这一刻定格。

宁远的高调亮相,是否代表着北方禁卫军和北方经济特区进入了宁远时代呢?很多人都在想着这个问题,很多人拭目以待。

东北铁路建设总公司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洛华生,立即上前,迎接这位新老板。看到意气风发的宁远,洛华生不禁想起去年十月末,戈辉视察试验环线时,指点江山勾画宏图的情景,造化弄人,如今已天人两隔。

“宁参谋长,总督衙门遭袭一事,已经过去……”《字林西报》东北特派记者成实上前,勇敢地提问,但却被宁远的副官邱千城粗暴地打断,直接推开,直接警告:“你最好不要靠近,今天不是记者招待会。”

“我今天虽然是专程过来看,但我并不想改变什么。”宁远直接给洛华生吃了一颗宽心丸:“凡是总司令做出的决策,我都坚决维护;凡是总司令提出的主张,我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总司令依然是特区的旗帜,特区局势必须稳定,决不可动荡。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我们依然需要用戈辉思想来武装全军,指导全特区人民。”

宁远告诉洛华生:“你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依然按照你的计划继续施工,我决不干涉。”

“进入冬季以来,由于天气寒冷,道床施工全部停止,但辅助性施工仍在继续。”放宽心的洛华生开始介绍:“我们计划在06年结束前,道床施工全部完成,07年1月份开始铺轨,7月末包括钢铁大桥在内,全部完成铺轨,8月开始试运行,12月开始体验试乘,08年1月1日,正式开通。”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按照你的计划进行,我不干涉。”宁远并不关心这些,他直接说道:“我来,还有另外一件事安排你。”

“参谋长请讲”洛华生表情一滞,他就知道,宁远突然来视察肯定有别的事情,刚才的漂亮话说完了,该说正事了。

“奉天的仗打完了,大连旅顺也收复了,我们俘虏十几万日军,还有三十多万日本移民,不能让他们白白的浪费粮食,得给他们找点活干。不把他们累个半死,我怕他们有别的想法。”宁远才不在乎洛华生想什么,直接说道。

洛华生表情严肃地听着,认真地点头,他立即调整心情,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宁远把目光移向记者们,给记者们拍正面照的机会,继续说道:“我要你立即派人去奉天,去大连,做中东铁路复线化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你要着手成立东北铁建第二工程局,专门负责中东铁路复线化改造工程。”

“明白,立即安排。”洛华生放心了,他没想到这么简单。在他看来,只要和铁路建设相关的,都是小事儿,他只怕有别的幺蛾子。

“别急着答应,我还没说完呢!”宁远不高兴地白了洛华生一眼,继续说道:“你接下来还要成立东北铁建第三工程局,着手修建宽城子到图门江出海口的宽图铁路。”

“啊?”洛华生一时间思路没跟上,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宽城子?图门江?”

宁远不管洛华生的反应,继续说道:“我计划在图门江出海口建设新城,即图门江市,建设图门港,需要一条复线铁路与中东铁路相连,这条铁路,非常重要,和朝锦铁路一样重要。”

“明白!请参谋长放心!”洛华生立即表态,只要是修铁路,他无惧困难。

宁远强调:“所有铁路工程,都以朝锦铁路为标准,在时间上我没有要求,我也不考虑建设成本,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明白,我们东北铁建一定高标准,严要求,修出大清国最好的铁路。”洛华生立即保证。

宁远说完,没有再理洛华生,直接走向铁路建设工人,直接问候工人,嘘寒问暖,有什么要求,工资够不够花,娶没娶婆姨,有没有娃,娃上学了吗?各种问,他心里觉得好麻烦,但这都是临行前,戈辉特意叮嘱的,不要怕麻烦,越具体越好。

宁远觉得,戈辉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表面风光无限,背后是千头万绪的麻烦,还是军队的事情简单。事实上,宁远的目的也不是视察,他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给一些人施加强烈的心理暗示,关于戈辉,我还是什么都不说,你自己想。

特区广播电台下午2时的新闻节目中,报道了宁远视察朝锦铁路施工现场,以及宁远在现场说的话。

听到这段新闻,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

普通特区民众,关注的是宁远和戈辉一样的亲民,对工人嘘寒问暖,看来宁远执政特区,自己的日子不会有太大改变,挺好。

商人更关心图门江市,图门港,这里面有巨大的大商机。同时,也意识到,特区的宁远时代真的到来了。

特区的官员们开始意识到,宁远真的要执政特区了,看来戈辉真的在17日深夜的袭击中去世了。那么,宁远真的能彻底掌控特区吗?我自己是否能在这权力过渡期间,抢占更多的利益呢?比如,特区商务局政策研究室主任钱路宽,他发现了巨大的操作空间,马上联系了其他人,他觉得他们的机会来了。

北京的朝廷也开始接受戈辉去世的事实了。光绪和袁世凯,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和宁远接触?必须尽快接触宁远,尽快拉拢宁远,光绪的扩军计划,离不开宁远的支持。

列强也不得不接受没有戈辉的事实了。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宁远身上,宁远能代替戈辉吗?德国领事乔纳斯认为,起码在战略眼光上,宁远肯定无法和戈辉相比,但是现在德国没有别的选择,为了德国在北方经济特区的利益,只能接受宁远。美国领事哈克认为,宁远可能是美国更好的选择,戈辉太精了,如果戈辉不让步,美国根本无法在戈辉那里占到便宜。最让列强无法理解的是,特区外事局,一直回避正面回答戈辉相关的消息,戈辉绝对是外事局最敏感的词汇,坚决不碰。

戈辉的母亲安宁,心中疑云渐起,为什么是宁远?之前不是一直是小二(戈辉)吗?小二在忙什么?安宁说出了心中的疑问。早已知道原因的金永安连忙提出了好几个假设,总之,就是二少爷(戈辉)太忙,宁远是二少爷的磕头兄弟,是二少爷最信任的人之一,让宁远分担一些,也是正常情况。再说,大前天早上,吴巧这小子不也匆匆忙忙的回朝阳了嘛,连亲爹都不陪了,肯定是忙啊!母子连心,安宁心里还真没有戈辉去世的感觉,自然不会有过多的联想。醉心于武道,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戈依光,就更没有想法了,如果不是安宁提起,小二的名字都不会进入他的脑子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