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21章 废代王一脉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21章 废代王一脉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听着江宁的话,几人顿时脸色涨得通红,显然是被江宁戳到了痛处。

田生兰冷哼一声,说道:“事到如今,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想当初,我等也曾富甲一方,你们无数朝廷官员见了我等,都得客客气气以礼相待。

哪怕到了关外蒙古人的地盘,我等也是坐上宾。

不过,我等还有一言相劝,你们真当我们八大家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如今,我们八家虽尽数被你们抓了,但给朝廷九边运送粮草这事,可是我们八家干了几十年的。

就算你们想找别人接手,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大明要取我们的性命,我们便挖大明的根基,这辈子也算值了!”

言罢,几人哈哈大笑,神色癫狂至极。

袁可立和江宁两人听闻,皆是神情一凛,心里明白他们所言非虚。

但事已至此,又怎能轻易放过这八个通敌卖国、罪大恶极的奸商?

江宁和袁可立二人对视一眼后,便转头离开,不再理会范永斗等人,多说无益,他们罪无可恕,死定了。

在回去的路上,袁可立脸色格外难看,率先开口道:“江大人,据老夫所知,大明商会背后是您在掌控吧?

听说皇上在里边也有股份。”

听闻此言,江宁尴尬地咳嗽了两声,说道:“袁阁老消息当真灵通,实不相瞒,确实如此。”

袁可立随后转过身,一脸正色地望向江宁,说道:“江大人,方才八大奸商提及给九边运送粮草物资一事,确实不容小觑。

我们必须尽快安排其他人接手,九边粮草断不得,九边局势也乱不得,否则整个大明北方边境就会彻底陷入混乱。

所以老夫的意思是,能否让大明商会尽数接手此事?”

江宁听了这话,眉头紧皱起来。

虽说如今在自己的扶持下,大明商会在整个北直隶乃至北方地区已颇具规模,名气也不小,但给九边运送粮草这件事,他还真没考虑过。

毕竟术业有专攻,钱正秋父子本是徽商,出身南方,虽说深谙商贾之道。

但北方给九边将士运送粮草这档子事,他们不一定真能胜任。

再者,江宁也不愿看到他们一家独大,以免最后失控,重蹈八大晋商的覆辙。

眼见江宁没有立刻开口说话,一旁的魏忠贤赶忙接着说道:“江大人,袁阁老说得在理啊!

大明九边的局势可乱不得,如今大明商会规模已然不小,何不让他们接手给九边将士运送粮草物资的差事呢?

况且,朝廷此次查抄得了不少银子,在银子方面肯定不会拖欠大明商会。”

江宁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袁阁老、魏公公,我并非担心朝廷拖欠大明商会的银子。

如今江南东林党等人根基深厚,我当初扶持大明商会,本意是为将来对付江南东林士人做准备。

但要是现在就让他们插手给九边将士运送粮草之事,我着实担心日后他们势力坐大,难以控制,重蹈八大晋商的覆辙,那可就麻烦了。”

魏忠贤一脸好奇地问道:“江大人,大明商会背后不一直是您在掌控嘛,下边人应该没这个胆子肆意妄为吧?”

江宁苦笑着解释道:“魏公公,我身为朝廷命官,不方便在明面上直接掌控这些生意,说到底还是要靠下边的人去操持。

如今我任用的是徽商钱正秋父子,随着大明商会规模不断扩大,已有不少徽商为其效力。

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商人本性逐利,一旦有了机会,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生出异心。”

听到江宁的话,袁可立点了点头,他明白江宁的顾虑,随后叹了口气说道:“江大人,此事咱们回头再从长计议。

如今八大晋商以及山西官场的清查已彻底完成,咱们当下就给皇上上折子,催促京城尽快把候补官员尽数派过来,好尽快稳定山西的局势。”

江宁闻言,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一直跟在一旁的信王朱由检赶忙插嘴说道:“还有代王府和晋王府下辖的宗室,这些宗室中有不少人整天胡作非为、欺压百姓。

这段时间,本王在大同城就碰到了好几起这样的事,都被本王教训了一顿。

但本王担心咱们前脚刚走,后脚百姓又得遭殃,所以本王寻思着,要不要把这些人都带回京城去?”

袁可立听完,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大明有明确规定,宗室藩王若无圣旨,不得私自离开封地,更不能擅自进京。

若是把这些宗室全都带到京师,又该如何处置呢?

江宁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这个提议甚好。

不如先对这些宗室进行统计,将那些恶行累累的宗室,以及一些生活较为困难的宗室,一并带回京师。

待宗人府重新开设之后,对于触犯律法的宗室,一律依法论处,该削去爵位贬为庶民的,就按律执行;情节严重的,便送凤阳高墙养老。

至于那些普通宗室,可以先让他们充实宗人府。等宗人府组建完成,便可依照臣先前的提议,重新阐释《皇明祖训》,允许宗室子弟入朝为官、从商、从军,亦或在家务农种田。

如此一来,也能彻底解决底层宗室生活困苦的问题。”

朱由检听完,连忙点头称是:“江大人说得有理,本王这就回去给皇兄上折子。”

就在这时,朱由检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转头看向袁可立和江宁,问道:“袁阁老、江大人,如今大同城中这位代王,该如何处置呢?

他犯下的罪行,你们也都清楚,简直是灭绝人性、丧心病狂。

若是还让他继续当代王,指不定大同的百姓还要被祸害成什么样子呢。

本王的意思是,您二位看能不能想个法子,由本王带头上折子,恳请皇兄废了代王一脉。”

当听到朱由检竟想要彻底废掉代王一脉时,江宁和袁可立二人皆是眉头紧蹙,心中大为惊讶。

这位信王殿下,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如此想法,堪称大胆激进。

一旁的老魏,此刻脑袋几乎耷拉到裤裆里去了,一声都不敢吭,仿佛只要稍有动静,就会惹来什么大祸一般。

片刻之后,袁可立面露为难之色,说道:“殿下有所不知啊!

自大明开国以来,被彻底废除封地的藩王也仅有寥寥几位。

老臣和江大人毕竟身为外臣,在没有掌握代王谋反证据的情况下,实在是不便带头提出此事呀。”

就在这时,江宁嘿嘿一笑,说道:“殿下,臣有一计。”

原本听了袁可立的话,朱由检满心沮丧,此刻却听到江宁声称自己有办法。

顿时来了兴趣,赶忙说道:“江大人,快给本王说道说道。”

江宁笑着解释道:“臣觉得可以让晋王殿下先上折子。

毕竟晋王一脉镇守山西太原,传承已达二百多年,论根基与威望,更在代王一脉之上。

更何况,晋王殿下一向忠君爱国。

此番臣与袁阁老在太原城时,晋王殿下更是慷慨解囊,向朝廷捐银几百万两,足见其对皇上、对朝廷的忠心,那简直是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臣等看呐。”

朱由检听完,猛地一拍脑袋,兴奋地说道:“江大人,这个提议简直太棒了!

本王觉得完全可行,就由晋王带头上折子,然后本王紧跟其后也上折子,就不信这样还废不了代王这一脉。”

一旁的袁可立此刻不再言语,心中暗自腹诽道:“好你个江宁,果真是根搅屎棍啊!

连这种事情你都能想出法子搅和进来,老夫实在是自愧不如。”

随后,三人返回大同城内。

朱由检一回住处,赶忙写了一封信。

起初,他打算让王承恩去给晋王送信,可转念一想,觉得王承恩身份分量不够,难以凸显此事的重要性。

就在这时,老魏主动站了出来,主动请战,将这个差事揽了下来。

他以钦差副使的身份,带着一众东厂番子,一路快马加鞭,风驰电掣般朝着太原城奔去。

看着魏忠贤那兴奋不已、干劲十足的模样,江宁嘴角微微一咧。

暗自思忖:这老魏在山西折腾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没想到精神头依旧如此旺盛。

唉,看来自己真的是上了年纪,精力大不如前了。

要不待山西这摊子事情彻底了结之后,回去给皇上上个折子,请求告老还乡算了?

魏忠贤不愧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主儿,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到太原城。

抵达晋王府后,他赶忙命人通报。

晋王朱求桂听闻钦差副使魏忠贤求见,手中的茶杯“哐当”一声掉落在地,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

就在前段时间,好不容易掏了几百万了银子,又是赌咒发誓表忠心。

才把江宁和袁可立打发走,这魏忠贤又来凑什么热闹?

可他哪敢不见,毕竟如今魏忠贤凶名远扬。

无奈之下,晋王只好赶忙让人将魏忠贤请进王府。

两人刚一见面,魏忠贤便恭恭敬敬地呈上信王朱由检的亲笔书信。

晋王接过书信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信中居然要求他带头上书,恳请皇上彻底废掉代王一脉。

这可把晋王吓得不轻,毕竟自己同样身为藩王,这不是明摆着让自己拿刀对着自家人下手吗?

这事儿也实在是太可怕了!

看着晋王满脸犹豫的模样,魏忠贤立刻赔着笑脸说道:“晋王殿下呀,代王这回牵扯的事儿,那可真是捅破天啦!

代王镇守大同,您镇守太原,两地相隔不远。

如今这可是个绝佳的立功表现机会啊!

只有这样,才能让皇上清楚明白,殿下您跟代王这档子事毫无瓜葛呀!

更何况,此次又有信王殿下全力支持,袁阁老和江大人也会从旁协助,这实实在在是在帮您解围呀!”

听着魏忠贤这番话,朱求桂心里忍不住暗自骂道:“你他娘的,当老子是三岁小孩好糊弄呢?

分明就是想拿老子当枪使,还在这儿假惺惺地一口一个为我好,我可真是谢谢你八辈祖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