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24章 废除代王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24章 废除代王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面对江宁的打趣,郭允厚尴尬地挠挠头,随即赔笑着说道:“九千三百万两也不少了,真的不少了。

老夫这辈子做梦都没想过国库能一下子有这么多银子。”

紧接着,他又赶忙说道:“江大人,要不回京之后,您再带老夫到别的地方转一转?”

江宁一听这话,顿时大怒,手指着郭允厚骂道:“好你个郭老抠,抄家抄银子还抄上瘾了是吧?

你得清楚,就这一次,咱们几乎把整个山西都快掏空了。

还带你去别处转转?

要是再多带你出去几次,大明非得大乱不可。

你以为这事儿就跟下馆子请客吃饭似的,隔个两三天就能来一回?”

眼见江宁发飙,郭允厚赶忙笑着安抚道:“江大人息怒,老夫就是开个玩笑,您可千万别当真!”

江宁闻言,冷哼一声,转身便离开了房间。

这时,一旁的魏忠贤和温体仁也笑着打趣道:“郭大人呀,你说话怎么越来越不靠谱了?

这下可好,把江大人给惹生气了。

依咱家看,回头江大人要是再出京办差,铁定不带你玩了。

咱家给你出个好主意,回京之后,你摆上几桌丰盛的宴席,好好请江大人吃几顿,说不定江大人气就消了。”

郭允厚闻言,双眼放光,赶忙点头道:“那必须得请!

就算把一年的俸禄都搭进去,大不了再借点钱,也得请江大人好好吃几顿。”

此时,京城紫禁城内,朱由校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方正化递呈上来江宁等人的折子,赶忙展开阅读。

这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着实吓了一跳。

只见自己的亲弟弟信王朱由检与晋王朱求桂竟齐齐上书,请求撤销代王一脉。

朱由校惊愕之下,直接从龙椅上猛地跳了起来,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一旁侍奉的方正化吓得一哆嗦。

朱由校缓了缓神,强压下心中的震惊,手持奏章继续往下看。

当看到朱由检的奏折中,字字句句控诉代王在三年前听信有人称其有天子之相,还请来方士在王府中进行占卜时,朱由校顿时怒不可遏。

在他心中,自家弟弟朱由检向来是个老实孩子,从不说谎,奏折所写之事必定属实。

紧接着,他又拿起晋王的折子,只见上面赫然控诉代王对晋王出言不逊,隐隐有不臣之意,这更是让他火冒三丈。

随后,朱由校又翻开江宁和袁可立的折子,里面罗列的全是代王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残害百姓等诸多劣迹。

盛怒之下,朱由校猛地一掌拍在桌案上,对方正化厉声道:“立刻传内阁六部到御书房议事!”

方正化见朱由校龙颜大怒,哪敢耽搁,一溜烟便跑去传召众人。

片刻之后,内阁六部的大佬们纷纷齐聚御书房。

朱由校面色铁青,将朱由检和晋王朱求桂的奏折递了过去,语气冰冷地说道:“大家都看看吧!”

众人见朱由校脸色阴沉得可怕,孙承宗率先接过奏折。

看完之后,他瞬间愣在原地,心中暗自叹息:这代王是没长脑子,还是失心疯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竟然都被人查了出来,也难怪皇上如此震怒。

孙承宗赶忙将奏折依次传给其他人阅览。

众人看完后,皆面面相觑,无人敢率先开口。

毕竟此事关乎藩王,而且代王一脉已传承两百多年,兹事体大。

就在这时,朱由校脸色愈发阴沉,声音冰冷刺骨:“代王当真欺朕太甚!

朕欲废除代王一脉,众卿意下如何?”

一众大佬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气氛紧张得仿佛凝固一般。

随即,孙承宗带头附和道:“代王竟敢怀有不臣之心,妄图行大逆不道之事,老臣恳请陛下废除代王一脉藩王之位,将代王朱鼎渭押解回京城受审!”

其他一众大佬见状,也纷纷跟着开口附和。

朱由校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下旨吧,快马加鞭送至山西。

顺便让曹化淳率领腾骧四卫前往山西,把信王、袁阁老、江爱卿以及魏忠贤等人一并接回来。

他们这趟出去时日也不短了,眼下山西的案子基本也已办妥。”

众臣纷纷领旨谢恩。

就在这时,朱由校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吏部尚书杨鹤,开口问道:“杨爱卿,朕让你准备的候补官员,如今筹备得怎样了?”

杨鹤闻听此言,咬了咬牙,神情略显艰难地开口回道:“启禀陛下,经过老臣及吏部官员连日来查阅档案、精心挑选,又物色了一批尚未担任官职的举人,可派往山西任职。

如今,山西所需候补官员人数已然备齐,随时能够启程前往。”

朱由校听闻,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杨爱卿老成持重,朕心甚慰。

既然如此,那就尽快将候补官员的任命文书办好,连同人员一并交给曹化淳,让他带去山西赴任。”

就在这时,孙承宗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陛下,信王在奏折中提到,欲将代王府一脉参与不法之事的宗室一同带回京城受审。此外,还想从代王府下辖宗室以及晋王府下辖宗室里,挑选合适的宗室子弟回京,为重开宗人府做准备。

此事该如何决断,还请陛下示下。”

朱由校听闻,思索片刻后,缓缓点了点头,说道:“就依信王所奏之言吧!

准许信王从代王府下辖宗室和晋王府下辖宗室中挑选人员回京,为重开宗人府做准备。”

众人见朱由校已然发话,孙承宗等人纷纷点头称是。

毕竟重开宗人府这件事,他们都有所了解。

宗人府负责管理皇室宗亲,这差事一般人确实难以胜任,让宗室子弟来管理宗室子弟,倒也不失为一个妥当的办法。

眼见诸事安排妥当,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心中暗自惊叹:“江兄他们这次在山西,也不知到底查抄了多少银子,奏折上竟没提及具体数目。

但想来肯定不会少,毕竟整个山西官场都被彻查,连根拔起,再加上那八家通敌卖国的晋商,怎么着最起码也得有个上千万两吧!”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李邦华站了出来,恭敬奏道:“启禀陛下,京营将领曹文诏将军与满桂将军奉命外出招兵,如今即将返回京师,还请陛下定夺相关事宜。”

朱由校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赶忙问道:“曹文诏和满桂可是带着今年所有的恩科武举人一同出京的,这都过去好几个月了,不知他们此番招了多少兵?”

李邦华赶忙回道:“启禀陛下,据老臣所知,曹将军和满将军在北直隶、河南、陕西等地,前前后后共招募了差不多将近15万青壮。”

听闻曹文诏和满桂竟招了15万兵额,朱由校不禁大吃一惊。

15万兵额,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得耗费多少银子来维持啊!

他有些不敢置信,向李邦华问道:“这15万人是不是太多了些?”

李邦华一脸无奈,说道:“具体招兵数额乃是江大人当时定下的,至于后续如何安排,江大人并未交代清楚。”

朱由校思索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等江爱卿回京之后再做定夺吧。

至于曹文诏和满桂招募的这15万兵员,暂且全部安排入住京营。”

李邦华赶忙领命。他心中暗自叫苦:江大人啊江大人,您办事也太没个章法了,只吩咐下去招兵,却不明确具体招多少。

让这两位将军在外奔波数月,一下子招了15万人回来。

万一您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如何安置这些人,我要是再不跟皇上通通气,这15万大军来到京城,要是被有心之人上折子弹劾一本,我这个兵部尚书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随着朱由校一番有条不紊的安排,内阁六部的大佬们瞬间投入到紧张的忙碌之中。

负责吏部事务的官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制出几百名官员的任命文书。

这些文书一一办妥之后,连同即将前往山西赴任的官员们,一并交到了御马监提督曹化淳手中。

曹化淳率领着腾骧四卫,浩浩荡荡地朝着山西进发。

而江宁等人,则在大同城内优哉游哉地四处闲逛。

信王朱由检却没有这份闲情逸致,他正忙着向自己的老师黄道周虚心请教管理宗人府的相关事宜。

这几日,他一直埋头苦学,废寝忘食。

江宁见此情景,不禁大为惊叹,心中暗自感慨:这位爷果不其然,就像历史上所记载的一样,是个十足的工作狂魔。

这宗人府的差事,他人还没正式上任呢,就已经投入到工作当中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样的差事,对于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来说,确实棘手难办,相比之下,朱由检来负责倒也的确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江宁几人皆身着便装,在大同城内优哉游哉地四处闲逛。

此时,袁可立捋着胡须,一边漫步,一边笑容满面地开口说道:“原本老夫还担忧,咱们将山西官场彻彻底底清理了个遍,百姓们会因此惶惶不安。

可没曾想,如今这大同城竟比咱们初来之时更为热闹。”

这时,一旁的魏忠贤赶忙接过话茬:“袁阁老,您有所不知啊!

那些贪官污吏,百姓们对其恨得咬牙切齿,只是苦于无权无势,拿他们毫无办法。

如今咱们将这些害群之马一网打尽,百姓们对朝廷好感倍增,自然就敢放心大胆地出门做生意,走街串巷了。

要是接下来再给山西选派一批实心用事、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地方父母官,相信要不了多久,百姓的日子定会蒸蒸日上。”

袁可立听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咱们在山西查抄了如此巨额的银子,老夫打算回去之后向陛下上奏,恳请免除山西百姓三年赋税徭役。”

魏忠贤一听,赶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袁阁老,好样的!

很精神!

不丢份儿!”

袁可立闻言,一脸茫然,不明所以。

江宁则满脸无奈,暗自腹诽:这老魏用“拱火三件套”,也不分个时间场合,见谁都想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