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64章 太想进步了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64章 太想进步了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眼见天色渐晚,江宁与李若琏便起身向孙承宗告辞。

二人来到屋外,江宁目光敏锐,一眼便察觉到屋外窗户下留有沾染泥土的脚印,他不禁眉头微微一蹙。

看来方才在屋内的谈话,都被人偷听去了,不用说,大概率便是这位“袁嘟嘟”。

没想到这位袁嘟嘟,除了爱干农活,居然还有偷听旁人谈话的癖好。

江宁转过头看去,只见袁崇焕正拎着锄头在花园里挖地,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李若琏显然也发现了窗外那沾着泥土的脚印,他随即望向江宁,眼神中带着询问之意。

江宁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暂不作声。

孙承宗看着在花园里干得满头大汗的袁崇焕,眉头不禁微微皱起,忍不住开口说道:“元素,(袁崇焕的字)你也歇一歇吧。

如今天寒地冻的,这花园的地可不好挖。”

袁崇焕听到这话,神情激动地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回应道:“恩师,您不用担心,弟子马上就挖完了。”

说完,他转头望向江宁,露出一个看似和善的笑容,说道:“下官见过江大人。”

江宁闻言,脸上微微泛起笑容,轻轻点了点头。

随后,孙承宗亲自将江宁、李若琏二人送至门外。

在回家的路上,江宁和李若琏骑着马缓缓前行。

李若琏忍不住开口询问道:“大人,刚才那位袁大人明显在窗外偷听咱们谈话,您为何不让卑职当场处置他?”

听到李若琏的询问,江宁微微一笑,说道:“其实咱们在屋内所谈之事,并非什么不可告人的机密。

既然这位袁大人想听,那就由着他听罢。

更何况,他还是孙阁老的弟子。

倘若刚才你贸然动手,无疑会伤了孙阁老的颜面。”

李若琏听了这话,点头表示认同,不过仍忍不住吐槽道:“这位袁大人也着实让人捉摸不透,天寒地冻的,竟跑去帮孙阁老在花园挖土!

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个花木匠呢,哪能想到他是在兵部任职的官员。”

听着李若琏的话,江宁轻笑一声,说道:“原本孙阁老是打算举荐这位袁大人出任辽东巡抚的,不曾想被本官临时截胡,把老九拉过来顶替了他的位置。

看来这位袁大人,还是很想进部,只是行事未免有些过于心急了。”

紧接着,江宁又笑着打趣道:“若是今年户部评选成绩最为优异的农官,本官倒真想推举这位袁大人。”

李若琏闻听此言,也跟着笑了笑。

他虽然不太清楚自家大人与这位袁大人之间究竟有何过节,但从大人的言语态度明显能感觉到,自家大人对这位袁大人并不怎么看好。

………

此时,孙承宗府内,孙承宗将袁崇焕招呼进屋里,吩咐下人准备热水。

袁崇焕一边擦拭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边忍不住急切地开口问道:“恩师,实不相瞒,方才您与江大人在屋内的谈话,弟子都听到了。

您刚才可有向江大人举荐弟子呀?”

听到袁崇焕这话,孙承宗眉头紧紧皱起,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说道:“你着什么急?

江宁今日来老夫府上,你就在花园里装作干得热火朝天,有意思吗?”

听到这话,袁崇焕顿时显得愈发着急,赶忙说道:“恩师,弟子实在是太渴望能为国效力了,还望恩师体谅弟子这一番良苦用心啊。”

听着袁崇焕的话,孙承宗不禁脸色一沉,“啪”的一声,将手中书卷狠狠扔在书桌上,忍不住开口斥责道:“元素呀,你何时才能沉稳些!

起初,老夫本打算向皇上举荐你出任辽东巡抚,把王化贞替换下来。

没承想,江大人却举荐了洪老九担任此职。

原本老夫还担忧洪老九难以担此重任,后来才发觉是老夫看走眼了。

这洪老九着实有两把刷子。

听说他刚到辽东时,被熊廷弼指着鼻子一顿臭骂,可人家洪老九愣是一声不吭,反而始终谦虚有礼,还时不时向熊廷弼请教学习。

你想想,熊廷弼是什么人?

那可是出了名的‘熊蛮子’,脾气火爆得很,逮谁骂谁,到最后连熊廷弼见了洪老九,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再说说之前的辽东大捷,关键时刻,洪老九力挽狂澜,主动扛起责任。

沈阳城外惨死五千百姓,这么大的担子,洪老九一人扛下,并未将手下人推出来顶罪。

扪心自问,若把你放在洪老九的位置上,你敢说能比他做得更好?”

听到孙承宗这番话,袁崇焕顿时面露不服之色,忍不住抱怨道:“恩师,您这说的是什么话!

倘若弟子出任辽东巡抚,节制整个辽东局势,说不定这会儿就已经将建奴彻底剿灭了,哪还会留他们到现在。

弟子观那熊廷弼与洪老九,不过是插标卖首之辈,只会白白消耗朝廷粮草。

朝廷花费巨额粮饷,养着辽东十几万人马,他们却只知龟缩不前,一味防守,难保没有拥兵自重的心思。若是弟子出手,说不定这会儿已经将努尔哈赤擒获,押送京城了!”

听到袁崇焕的这席话,孙承宗惊愕得嘴巴大张,半晌之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算是彻底看清自己这位弟子了,虽说袁崇焕有几分才能,可为人实在心高气傲,压根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而且做事说话,向来喜欢夸大其词。

就算是他孙承宗亲自坐镇辽东,指挥十几万兵马,也绝不敢放出这般豪言壮语——将建奴彻底剿灭,还把努尔哈赤押送进京受审,这岂是一个理智之人能说出来的话?

紧接着,袁崇焕又满脸怨愤地抱怨道:“依弟子看,这位江大人不过是个溜须拍马的小人罢了,全靠着阿谀奉承才博得了皇上的信任。

自从他入朝为官,整个朝堂都被他搅得乌烟瘴气。

他所谓的功绩,哪一样不是用百官的头颅和鲜血堆砌而成?

山西官场被他杀得血流成河,在天津更是杀人无数,那血水都把运河给染红了。

就凭这些,这江大人日后必定不得善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恩师您千万不要与这种人走得太近,免得将来被他连累。”

听到袁崇焕如此一番言论,孙承宗当场就怒了,大声呵斥道:“元素,你休要再这般口无遮拦、胡说八道!

如今朝堂之上形势一片向好,江大人为此不知出了多少力,可他却从未主动向皇上讨要过任何赏赐。

至于山西官场和天津之事,那都是事出有因、查有实据的,你切莫在此胡言乱语。

以后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话,再也不许说了!”

孙承宗气得浑身止不住地哆嗦,怒视着袁崇焕说道:“元素,你之所以如此诋毁江大人,不过是因为当初老夫保举你出任辽东巡抚,却被江大人阻拦,没能让你如愿以偿罢了。

你就不能反思反思自身的原因吗?

起初,老夫也觉得江大人拦下这件事,有些过于武断。

但今日,老夫算是彻底看清了,若是真让你去了辽东,还不知道会闯出多大的祸事来,到时候老夫都得被你连累。”

听着孙承宗这番严厉的斥责,袁崇焕顿时急了,赶忙开口说道:“恩师,弟子实在是一时心急,这才口无遮拦,还望恩师多多见谅。”

孙承宗冷哼一声,说道:“别再叫我恩师了,要说起来,你才像是我的恩师,老夫为官几十年,今日可算是大开眼界了。”

孙承宗脸色铁青如铁,死死地盯着袁崇焕,怒其不争地说道:“整日里只知道发牢骚、怨天尤人,却从不肯静下心来好好反省自己。

你好好想想,这么长一段时间,你上蹿下跳的,还与东林党人走得那般亲近,你难道不清楚这是在玩火吗?

如今皇上对东林党人厌恶到了极点,可你却主动往上贴。

再瞧瞧你现在这副模样,飞扬浮躁,还肆意妄论朝政,你以为这是民间百姓赌博押宝呢?

押对了就能飞黄腾达,押错了就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

你口口声声说忠君报国,开口闭口都是报效朝廷,可说到底,不过是你私心在作祟罢了。

你若真心想报效朝廷,哪怕现在只是个七品县令,也能造福一方百姓,老夫也可以向皇上保举你,无论到何处,都能让你施展一番才华和抱负。

但看看你如今这德行,老夫还敢向皇上保举你吗?

要是真把你保举出去为官,指不定会惹出多大的乱子来。”

随即,孙承宗深深地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奈与感慨:“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呐。

元素,你回去吧,好好静下心来,先把现在的差事做好,磨练磨练自己的心性。

说起来,你如今取得的成就,比起老夫当年可强多了。

老夫在官海沉浮几十年,能坐到如今当朝首辅的位置,靠的不过是用心做事,不与人争,也不与人抢。”

一向雄辩的袁崇焕,在正直无私的恩师面前,实在没脸诡辩,时至今日袁崇焕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正气凛然。

这些年来,自己为啥把恩师的提醒当成耳旁风,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随后,袁崇焕如遭雷击,失魂落魄地缓缓站起身,对着孙承宗行了一礼,声音低沉地说道:“弟子告辞。”

说罢,便恍若丢了魂魄一般,脚步虚浮地向外走去。

望着袁崇焕那渐渐远去、显得无比落寞的背影,孙承宗满心无奈与忧虑,重重地叹了口气,仿佛瞬间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气,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久久没有言语,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袁崇焕若不能真正醒悟,端正自身,未来的仕途必将荆棘满途,甚至可能会酿下大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