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66章 各方动向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66章 各方动向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江宁简单地向李若琏叮嘱了几句,李若琏领命后便匆匆离去。

紧接着,江宁与魏忠贤飞身上马,朝着午门之外疾驰而去。

此刻,在皇宫御书房内,朱由校听闻竟有上百名文官集体跪地请愿,不禁怒不可遏,气得火冒三丈。

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怒吼道:“欺天了!

朕平日里太惯着他们了!”

说罢,便要径直前往午门。方正化见状,赶忙上前阻拦,焦急说道:“皇上,此时您切不可贸然露面。

这件事必须先由姜大人与其他几位左都督,以及京营一众将领出面应对,待他们将这些东林文官的气焰打压下去之后,皇上您再出面也不迟。

倘若皇上您这个时候提前露面,难保这些东林文官不会将事情往您身上推诿,到那时,局面只怕会愈发难以收拾,越闹越大啊!”

朱由校听完方正化的一番话,深觉有理,缓缓点了点头。

他心里明白,方正化所言不虚,一旦自己此时露面,搞不好这些人就会趁机将矛盾焦点引到自己身上,届时自己必将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反而会对江宁等人的应对极为不利。

随即,他转头对方正化说道:“方正化,你立刻传朕旨意,着令内阁和六部九卿,即刻前往午门之外控制场面。

魏忠贤已经去通知江兄了,想来江兄用不了多久便能赶到并做出妥善安排。”

方正化领命,赶忙点头称是,而后匆匆离开御书房去传旨。

此时的朱由校,神情激动,双目泛红,死死盯着挂在墙上的宝剑,瞬间涌起一股冲动,恨不得拔出宝剑,冲出去将这群闹事的文官尽数砍死。

但他还是强忍着这股怒火,硬生生地将冲动压了下来。

此刻,内阁值班房内,孙承宗听到方正化传来的消息,惊得手中毛笔“啪嗒”一声掉落在书案纸上。

他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转头对袁可立和薛国观说道:“礼卿(袁可立字),延宾(薛国观字),我等一同前去看看,这些东林党人究竟想干什么!

如今,京营十几万兵马摆在那儿,还有东厂、锦衣卫以及腾骧四卫,难道他们是打算彻底破罐子破摔了不成?”

袁可立与薛国观皆是一脸正色,点头示意,随即跟随孙承宗前往午门之外。

与此同时,六部尚书也纷纷收到消息。

徐光启放下手中公文,不禁感慨道:“这都好好的,他们东林党人到底想干什么呀?

难道真以为江大人脾气好,还是觉得东厂、魏公公最近改吃素,连刀都拔不动了?”

说罢,他叹了口气,也起身往午门赶去。

户部尚书郭允厚听闻此消息,顿时激动得手舞足蹈,对户部左侍郎毕自严说道:“毕大人,你先坐镇户部,老夫这就去看看,说不定国库这次又能有不少进账!”

毕自严听到郭允厚的话,不由苦笑一声,说道:“下官明白。”

随后,郭允厚赶忙拿起算盘和账册,一路朝着午门狂奔而去。

心中暗自激动地想着:“今日若是江大人和魏公公出马,说不定能揪出不少贪官污吏,如此一来,户部又能有一大笔银子进账了。”

吏部尚书杨鹤听闻消息,惊得愣在当场,随即神情激动地向午门之外赶去。

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东林党人当真不知死活,这个时候跳出来捣乱,就不怕江大人直接让魏公公大开杀戒吗?”

杨鹤此刻内心已经凉了半截,只盼着魏公公出手能手下留情,可千万别一口气全杀光了。

毕竟如今吏部储备官员中,登录在册的进士和举人早就用光了,前两天他才刚向皇上提议,年后再度举行恩科招揽人才入朝为官。

要是年前再让江大人和魏公公杀上一波,只怕他这个吏部尚书连这个年都没法好好过了。

礼部尚书顾秉谦收到消息,也赶忙向午门之外赶去。

身为魏忠贤的得力小弟,这个时候他顾秉谦必须站出来表明立场。

…………

而另一边,江宁与魏忠贤正快马加鞭赶去午门。

江宁笑着对老魏说道:“魏公公,待会儿到了那儿,本官亲自出面,与这群东林党人好好掰掰腕子。

您就先在一旁帮本官压阵,暂且不用下场。”

路上,听到江宁的话,老魏当场急眼了,赶忙说道:“江大人呀,今天这情况不容小觑,若是咱家不亲自下场帮忙,您能应付得过来吗?”

江宁笑了笑,说道:“魏公公,如今您可是咱们这些人当中的压箱底的王牌,绝不能轻易动用。

若是对方不想鱼死网破,就不劳您出动;若是他们想玉石俱焚,到时候再请魏公公出马。”

听着江宁的话,老魏不由神情激动起来。

想他老魏大字不识一个,如今却成了江大人口中的压箱底的王牌,怎能不让老魏激动。

随即老魏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江大人言之有理,倘若这群东林书呆子不想鱼死网破,那咱家就不轻易出手。倘若他们真想找死,玩个玉石俱焚,咱家亲自下场,将他们全部收拾了!”

…………

御书房内,朱由校焦急地等候了多时。

终于,方正化匆匆赶了回来,禀报道:“启禀陛下,老奴已经通知内阁和六部的诸位大臣了。

内阁的孙阁老、袁阁老,还有薛阁老已经前往午门,想必六部尚书过不了多久也会赶到。”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可仍有些放心不下。

沉思半晌后,他开口说道:“方大伴,你去传朕的口谕,让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若愚前往午门查看情况,告诉他见机行事,自行决断。”

听到朱由校的话,方正化不由微微一愣,随即赶忙点头称是,匆匆离开御书房。

他一路小跑,来到司礼监,找到正在查看奏章的新任首席秉笔太监李若愚,笑着说道:“李公公,陛下有旨,让您前往午门之外查看情况,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对于这位李若愚,方正化心里满是敬佩。

李若愚原本在前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手下做事,一直以来都高调行事,风头无两。

后来王安卸任还乡,王体乾上位掌印。

这位李若愚公公,原本在司礼监也能谋个秉笔太监的差事,却不曾想,他为人有些狂傲,和魏忠贤有些不对头。

竟抓住魏忠贤不识字这个把柄,大肆诋毁,这可直接把老魏给惹急眼了。

随后,李若愚便被魏忠贤一路打压,在浣衣局待了整整一年时间。

前段时间,司礼监众人因事被一锅端,皇上这才想起这位颇具才干的李若愚,便下旨命他担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

要说才干,李若愚在内廷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

他不仅精通诗词歌赋,文笔造诣更是超凡脱俗。

据说当年内书堂大考,李若愚连续好几次都拔得头筹,这要是放在朝堂的科举考试上,妥妥的就是状元郎啊。

最关键的是,李若愚不像魏忠贤,一着急就动刀子。

李若愚属于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狠角色,要么不做事,一旦做事,就必定会把事情做绝。

也正因如此,方正化对这位李公公表现得格外敬重。

经过在浣衣局一年多的艰苦磨砺,李若愚身上往昔那股狂傲劲儿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低调沉稳与干练。

听到方正化的传旨,李若愚轻轻放下手中毛笔,微微点头,说道:“有劳方公公了,咱家这就前往午门,去瞧瞧这些文官到底在搞什么鬼名堂。”

随即,他站起身来,扭头对身旁的小太监吩咐道:“去,给咱家调上二百人来,再把鞭子都准备好。”

听到李若愚要调二百人还准备鞭子,方正化不禁微微一愣,疑惑地问道:“李公公,这是要做什么?”

李若愚微微一笑,解释道:“方公公,您常年在皇上身边伺候,有些事不太了解。

这些文官啊,都是些贱骨头,就跟驴一样,牵着不走,打着才肯倒退。

所以咱家想着,先跟他们晓之以理,以礼相待。

要是道理能讲得通,那自然皆大欢喜;可要是讲不通,那就只能动用鞭子了。

您想啊,民间百姓家养的牛马牲畜,要是不好好干活,一顿鞭子抽下去,不就全都老实了嘛。”

说完,他朝着方正化露出一个看似和善,却让人心底发寒的笑容。

方正化顿时感觉浑身一阵哆嗦,他敏锐地察觉到,眼前这位李公公,手段之狠辣比起魏忠贤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对是个不好惹的厉害角色。

他赶忙点了点头,说道:“那咱家就先回去,在陛下跟前伺候了。”

说罢,便匆匆转身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