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79章 宫廷秘闻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79章 宫廷秘闻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朱由校走到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神像前,脸色难看。

沉默半晌后说道:“孝宗爷呀,您老人家恐怕也就担得起一个‘孝’字了。

史书中对您的赞誉铺天盖地,说您如何英明神武、政绩斐然,但当真如此吗?

在朕看来,您所犯的过错,丝毫不比英宗皇帝小。

在您之前,文官势力虽有野心,却还不敢公然与皇权正面抗衡,只能在背地里耍手段、使些绊子。

可您呢?

却一味地重用文官,任由文官权力膨胀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自己却浑然不知。”

“什么所谓的‘弘治中兴’?

在朕眼中,不过是那帮文官吹嘘出来的罢了,可您老人家居然深信不疑。

除了那些文官们刻意鼓吹的功绩,您老人家自己平心而论,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政绩?

国库空虚,还是武备松弛?

身为天子,坐拥天下,三宫六院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您老人家却偏偏要搞出个一夫一妻制,结果呢,只留下武宗正德皇帝这么一根独苗。

您还觉得这是好事,甚至引以为荣?”

“您做人厚道之极,可论起做皇帝,实在是差得太远。

偏听偏信,还对文官的话深信不疑。

要是在寻常百姓家,您或许称得上是个合格的一家之主,可身为天子,您做得实在是糟糕透顶。

最后竟死得不明不白,居然是被太医用错药而驾崩,您自己说说,这样的死法窝囊不窝囊?”

江宁听到朱由校这番话,不禁连连咳嗽。

心想,这位朱兄可真是一点情面都不讲,对自己的这位老祖宗丝毫不留余地。

朱由校叹了口气,幽幽开口道:“孝宗爷呀,倘若您在天有灵,得知您唯一的儿子武宗正德皇帝也是被文官给暗害了,不知您会不会追悔莫及。”

他缓缓转身,来到武宗正德皇帝的神像前,目光紧紧地盯着这位老祖宗,仿佛要从神像中看出些什么。

江宁听到朱由校亲口说出武宗正德皇帝竟是被文官所害,不禁大惊失色。

虽说后世有诸多猜测,对武宗正德皇帝的死因质疑声不断,可此刻亲耳从朱由校口中听闻,江宁内心仍满是不敢置信,瞪大了双眼,满脸的惊愕。

朱由校转头看向满脸惊讶的江宁,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江兄,朕知道你听闻这消息定然十分震惊,可朕所言句句属实,稍后你自会明白。”

说完,他再度转头,看着武宗正德皇帝的神像,拿起三炷香,点燃后插入香炉,而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接着,他站起身,感慨道:“武宗爷呀,您老人家当真是了不起!

身为少年天子,竟能凭一己之力与满朝文武抗衡,将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间。

就凭您这份手段与智谋,足以同太祖、成祖、仁宗诸位先祖相提并论。

您刚登基那会,孝宗留给您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库亏空,朝堂上下,文官们一手遮天,司礼监与文官相互勾结,天子形同虚设。

但您老人家天纵奇才,竟想出设立豹房这一妙招,直接把内阁和司礼监给废了,军国大事都改由豹房决策。”

文官们眼见内阁和司礼监被彻底架空。

便只能一味地抹黑您的名声,企图让天下人都以为您是个荒淫无度、奢靡成风且喜好享乐的昏君。

可是,又有谁能真正明白,您若不如此行事,恐怕早就沦为傀儡皇帝了。

最令朕钦佩的是,您竟然自封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以朱寿的身份彻底掌控了军权。

不仅设立内操军,还调边军入京,改制团营,大力重用边关武将,重用东厂和锦衣卫,最终从文官手中成功夺回兵权。

为此您还推出一个“立皇帝”刘瑾,在前边不留余力的执行您的命令,刘瑾也算是个忠心的奴才,冲锋在前,和文官打的不可开交。

之后您御驾亲征,在应州与蒙古展开大战,十万大军杀得昏天黑地。

可这群厚颜无耻的文官,居然在史书中记载您一路游山玩水,搜刮民脂民膏,把军国大事当作儿戏,还说最后双方只死伤了几个人。

如此荒谬绝伦的鬼话,他们竟说得出口,而世上居然还有人相信。

说完,朱由校转头看向江宁,问道:“江兄,你说说,当年应州大战,武宗爷亲率五万边军,蒙古也出兵五万,双方共十万人马,激战整整五日,最终将蒙古打得大败而归。

江宁闻言,赶忙开口说道:“陛下,虽说臣未曾亲临战场,但也曾沈有荣、陈策两位都督,那里听闻战场之事。

但凡知道些行军打仗之事便知,一旦兵力上万,那场面便是无边无际。

双方十万人马摆开阵势交战,这规模得有多大啊!

而且还大战了五天五夜,即便只是相互踩踏,那死伤人数也绝不是小数目。

说战死只有十几个人,这显然是荒谬至极,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听到江宁的回答,朱由校一脸骄傲,笑着开口说道:“江兄,那些文官之所以这般肆意编排武宗爷,就是因为武宗爷当年将他们压的死死的。孝宗在位时留下的李东阳、刘健、谢迁这三个老家伙,全被武宗爷收拾得老老实实。

最后,也就李东阳还留在朝廷,另外两个早就被武宗爷打发走了。”

紧接着,朱由校又开口说道:“武宗爷,无论智谋、手段还是才情,在帝王之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当年接见西洋使臣,武宗爷竟能直接用西洋语言与他们交谈,连翻译都不用。

武宗爷自小就文武双全,对习武更是痴迷,各种武艺无一不精、无一不通。”

这时,江宁一脸疑惑地开口问道:“陛下,那后来为何武宗爷他老人家……”

朱由校也跟着叹了口气,说道:“事情就坏在这儿。

武宗爷当年为了打压孝宗爷留下的老臣,在大力提拔边关武将的同时,也提拔了不少文人,这其中就有武宗爷的老师杨廷和。

起初,杨廷和对武宗爷那是马首是瞻,言听计从。

但权力这东西,最能蛊惑人心。

后来,杨廷和这老家伙,就跑去烧文官的灶了。”

武宗爷当年打算下江南,杨廷和这个老家带头反对。

可杨廷和是武宗爷自己提拔起来的人,而且还是他的老师,武宗爷便一再忍让。

哪曾想,杨廷和这个老东西,竟然与文官们沆瀣一气,一起造谣抹黑武宗!

到后来,连司礼监那群奴才也掺和了进去。

要说最让人愤恨的,还得是后宫的张太后。

听到这儿,江宁当场愣住了。

这位孝宗皇帝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张皇后,他可是久闻大名,实在没想到她也卷入了此事。

只听朱由校继续说道:“当年宁王造反,本是给武宗爷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武宗爷有了平叛的借口下江南。

要知道,当年武宗爷打算利用刘瑾重新丈量天下田亩,制定赋税,结果引来全天下的,文官士绅群起攻之,最后为了稳定朝局,平息众怒,武宗爷只能处死刘瑾。

后来武宗爷亲自领兵下江南,实则有两个目的。

其一,自然是镇压宁王叛乱。

其二,则是想凭借手中武力彻底镇压江南的文官士绅,从而收回财政大权。

可没料到,半路上杀出个王阳明这个愣头青,稀里糊涂地就把宁王给收拾了。

武宗爷无奈,只能咬着牙坚持下江南。

结果遭人算计,落水染病。

“起初,这也并非什么要命的大事。

然而,回京之后,太医院的御医为其诊治,可折腾了好久,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

武宗爷膝下并无子嗣,文官们便开始蠢蠢欲动,打起了别的主意。

武宗爷从宫外寻来名医为自己医治,病情逐渐有了起色。

同时,武宗爷通过锦衣卫查出自己是被人暗中算计,于是决定等病好之后,与文官们彻底摊牌,借助武将的力量将文官集团一举镇压。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紧要关头,武宗爷的两位舅舅,也就是张太后的亲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伯张延龄。

这两个祸害,居然也与这些文官勾结在一起,还做了许多违法乱纪之事。

事情最终捅到了武宗爷面前,武宗爷勃然大怒,要处死这两位国舅。

张太后得知消息后,跑到重病在身的武宗跟前,一哭二闹三上吊。

武宗虽然气得不行,但态度坚决,毫不松口。

“张太后眼见两个弟弟性命堪忧,竟跑去询问杨廷和对策。

杨廷和这个阴险小人,不知对张太后说了什么,随后竟暗中将为武宗爷治病的大夫处死,继续让太医院为武宗医治。

在此期间,他们更是彻底掌控了皇宫大内的禁军,武宗爷被完全限制在宫中。

武宗爷手下的一众武将,见不到皇帝,顿时群龙无首,被文官们逐个击破。

最终,武宗爷竟被太医院给活活治死了。”

听到朱由校的话,江宁惊得嘴巴张的老大,实在没料到武宗正德皇帝的驾崩,背后竟牵扯如此多的人和事,这着实令人震撼不已。

朱由校转过头,对着江宁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江兄啊,朕这位武宗爷,当年真的只差那么一点,就能将文官势力彻底打压下去了。

只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自己反倒在史书上落下个荒淫好色、昏庸无道的恶名。”

江宁只觉自己的三观被彻底颠覆。

要是这话是别人嘴里说出来的,江宁定会毫不客气地回怼一句:“接着编。”

可如今这话却是从朱由校口中说出,他身为大明天子,老朱家根正苗红的嫡系子孙,可信度极高,绝非那些街头巷尾流传的野史杂文能相提并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