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82章 商业发展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82章 商业发展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江宁回到家里,实在是疲惫不堪,便早早休息了。

这几天他忙得晕头转向,身心俱疲。

第二天一大早,江宁吃过早饭,便吩咐李若琏去把钱三万、钱正秋父子请到府上来议事。

李若琏领命后,匆匆出门而去。

江宁坐在大厅之中,开始认真琢磨起分配股份这事。

虽说这事早就定下,而且他也对一众官员亲口做过承诺,但这一年来,他整日忙得脚不沾地。

虽说知晓大明商会的生意遍布整个北直隶乃至北方数省,可对于商会究竟赚了多少银子,还真不太清楚。

过了一个时辰左右,李若琏便领着钱家父子回来了。

二人一进入大厅,赶忙恭敬地弯腰行礼。

江宁见状,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钱百户、正秋,不必多礼,咱们都是自己人,坐吧。”

随后,他安排柳若烟、柳青烟上茶,两位女子端上茶水之后,便退了下去,大厅之中此时只剩下江宁、李若琏、钱三万和钱正秋四人。

江宁看向钱三万,微笑着问道:“钱百户,这一年时间里,大明商会的生意进展得怎么样啦?”

听到江宁问话,钱三万脸上立刻堆满笑容,满面红光地说道:“托大人您的福啊,如今咱们大明商会的生意,那可是遍布整个大明北方数省。

而且有锦衣卫和东厂的照应,各地官员也不敢轻易为难咱们商会。

就这近一年的时间,那真可谓是日进斗金呐!”

说到这儿,钱三万稍稍停顿了一下,随后神色间略带不好意思地继续说道:“大人,您也清楚,咱们商会毕竟才刚起步一年时间,所以到了年底,账面上的现银并不是很多。

再加上之前从朝廷手里收购山西八大奸商和天津一众贪官的产业,花了不少银子。

还望大人您能体谅一二。

不过卑职可以跟您保证,到了明年,收益绝对会成倍地往上递增。”

听着钱三万的话,江宁微微一笑。

他心里明白,钱三万这是顾虑年底分红要是达不到自己预期,怕自己迁怒于他,甚至牵连整个钱家。

江宁开口说道:“钱百户不必如此忧心,本官不过是随口问问罢了。

至于具体能分多少,宫里方公公不是每月都派人对账查账嘛。

只要账目清楚,不存在问题,分多分少其实都无妨,关键是往后得保证能持续盈利。”

钱三万听完,赶忙不迭点头,说道:“大人说得极是,极是。”

这时,江宁转头看向钱正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道:“正秋,这一年多以来,你为商会出了不少力。

你给本官详细说道说道咱们大明商会如今的发展规模和实际情况,还有年后有什么计划。”

对于钱三万,江宁刚刚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罢了,真正让江宁在意的,其实是眼前这位钱正秋。

江宁对他可是寄予了深厚的期望。

要知道,当初江宁找到钱家,希望他们接手朱由校赏赐给自己的产业时,钱三万吓得战战兢兢,不停地推辞。

最后还是钱正秋这个年轻人当机立断,拍板定下了此事。

而且在这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商会里的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钱正秋在负责。

江宁对钱正秋的印象非常好,觉得他精明能干,目光长远,行事果敢,敢闯敢拼。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人做事用心,脚踏实地干实事,而且不贪心,很有自知之明。

虽说大明商会的账目每个月都会进行核查,具体是由宫内的方正化负责的,但江宁也没少在大明商会里安插锦衣卫的密探。

要是钱正秋胆敢在账目上动手脚,绝对瞒不过江宁的眼睛。

然而,这一年多时间过去了,钱正秋始终坚守底线,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迷失自我,这才是江宁最为欣赏和看重他的地方。

钱正秋赶忙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

脸上带着笑容说道:“回大人,咱们大明商会起初接手了,大人您名下的产业,还有东厂魏公公名下产业,再到后来宫里的产业。

有锦衣卫和东厂撑腰,咱们在京城的生意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紧接着,商会又拿下了天津一众贪官的产业,虽说为此花了不少银子,但天津紧靠着运河,又承蒙大人您亲自发话,天津巡抚朱大人对咱们也是大力关照。

如今在天津运河码头上,咱们商会的生意规模最大,效益也是最好。

就连漕帮不少人都在咱们商会手底下混饭吃。

前段时间,咱们更是接手了山西八大奸商的产业。

您也知道,这八大奸商能发家,除了通敌卖国之外,起初发家都是靠着边关互市,和塞外蒙古人做生意。

如今,咱们大明商会已然成为整个北方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商会,产业覆盖范围极广。

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大到边关贸易,像粮食、布匹、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各类物资,都在咱们的经营范畴之内。现今,咱们大明商会在北方数省,拥有各类商铺上千家,作坊也有几百家,在天津和通州的商界地位更是独占鳌头。

卑职计划年后将生意拓展到江南等地,尝试与江南的丝绸大户和盐商展开合作。

倘若能够顺利推进,还望大人能够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听到钱正秋的这番话,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江宁笑着说道:“正秋,还有一条生财之路,本官现在给你指出来,你得早做准备。”

听到江宁的话,钱正秋顿时双眼一亮,目光期待地看向江宁。

江宁将年后朝廷将与朝鲜、倭国等东洋诸国在天津以及山东登莱展开贸易的事,告诉了钱正秋。

钱正秋一听,顿时两眼放光,激动地说道:“多谢大人指点,正秋明白,定会早做准备,绝不敢耽误正事。”

紧接着,钱正秋满脸激动地继续说道:“大人,您也清楚,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北方数省向来不算富裕,可做的生意种类也有限,如今能做的都被咱们大明商会做遍了。

就连边关互市,咱们大明商会也已参与其中,在北方的发展基本到了一个瓶颈。

所以卑职才打算年后往江南等地发展,毕竟江南地区向来是朝廷赋税钱粮的重要来源,富庶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江南商人向来抱团,卑职还担忧会遭到他们的排斥打压。

但如今有了与东洋诸国开展商贸的机会,这可比在江南大力发展强太多了。

就拿丝绸来说,一匹丝绸在大明北方售价大概四两银子左右,在江南等地能卖到六两左右,可要是卖到倭国、朝鲜等地,就能卖到十五两白银左右,这利润相当可观啊。

到时候咱们大明商会若能占得先机,再借助朝廷在浙江、福建沿海等地加大管控力度,遏制江南富商的出口,咱们大明商会在北方崛起,便可压制江南富商。”

看着钱正秋激动的样子,江宁点头肯定道:“正秋,此事我能拍板,确保咱们大明商会抢占先机。

不过江南那边的发展,你同样得抓紧,不可松懈。

毕竟咱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处,得分散风险。

另外,本官得提醒你,江南士绅的势力不容小觑,你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能避免与他们发生明面冲突就尽量避免。

如今朝廷正在辽东用兵,年后本官也要前往四川平叛。

你身为锦衣卫千户,是朝廷命官,做事不能只盯着大明商会的利益,格局要打开,目光放长远些,凡事都得从大局考虑。

而且丝绸主要产于江南,届时肯定得给江南士绅分一杯羹,这其中的分寸你自己要拿捏到位。

至于茶叶和瓷器,同样是利润丰厚,你们钱家本就出身徽商,在这方面可以和徽商商议合作。”

话说到这儿,江宁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大明的官窑,除了景德镇,以及福建漳州、广东惠东县、浙江开化县等地的官窑外,似乎大多都在南方。

若是能在北方开设官窑,将来直接从天津、山东登莱把瓷器销往倭国及其他东洋诸国,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忽然,江宁又想到了宋代的耀州窑。

当下北方诸省连年遭受天灾,虽说每次规模不大,却也无疑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负担。

看来得想办法在北方构建一套完整的商业链,以此拉动北方经济。

想到这里,江宁顿时有了主意。

钱正秋和钱三万见江宁突然停下话语,便都不敢贸然开口,他们知道江宁这是在思索事情。

没过一会儿,江宁脸上浮现出笑容,说道:“正秋,本官刚刚有个想法。

年后朝廷在北方西安府下辖的耀州开设官窑,要知道耀州瓷在当年可是前宋官窑,名噪一时。

到时,本官就把耀州窑产出的瓷器,全部承包给咱们大明商会,你们再通过天津、山东登莱等地,销往东洋诸国。”

听到这话,钱正秋赶忙点头,说道:“大人当真是天纵奇才,正秋佩服得五体投地。”

江宁听着钱正秋的话,笑了笑,说道:“正秋,你就别拍马屁了,具体的事宜还得靠你来操办落实。”

钱正秋笑着点头应下。

这时,江宁再度开口说道:“届时,本官让大明皇家科技苑再研究捣鼓出些新鲜玩意儿,到时候全都交给大明商会拿去销售。”

听到江宁的话,钱正秋顿时来了兴致,眼中满是好奇,赶忙问道:“不知大人所说的,都是些什么新奇物件?”

江宁笑了笑,故意卖了个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这一年来,江宁忙得焦头烂额,很多想法都没时间去具体实施。

那些难度过高的发明创造,他确实搞不定,但后世不少常见的东西,他还是心中有数的。

看来得找个时间安排一下,让大明皇家科技院把这些东西捣鼓出来。

这一方面是想造福于民,另一方面嘛,也能借此挣些银子,填补一下手头的花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