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43章 辽东军情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43章 辽东军情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各位老铁,最近流行感冒高发期,大家要多注意,因为我已经中招了,这两天带病上岗。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多多点评,看到消息我都会一一回复的。

江宁面带笑容,开口问道:“魏公公,昨日皇上大婚,怎么没瞧见您的身影呀?”

魏忠贤惊愕地说:“江大人,咱家昨日可是一刻都没闲着,忙前忙后地张罗着呢!

许是江大人事务繁杂,没留意到咱家吧?”

江宁点点头,略带歉意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本官昨天忙得晕头转向,竟没注意到魏公公。”

二人有说有笑,各自领着一众小弟入宫,往奉天殿走去。

这时,魏忠贤凑到江宁身边,压低声音说道:“江大人,您可知道,昨日皇上大婚,先是在拜天地的时候,太庙内的太祖神像和灵牌竟同时掉落地上。

后来晚上大宴群臣刚开始,太祖的神像和灵牌又掉了一回。”

听到这话,江宁顿时大惊失色,心中暗忖:“难道这《大明不妙曲》的影响,竟连已经去世200多年的老朱都波及到了?”

魏忠贤接着小声嘀咕:“后来咱家已经叮嘱过打扫太庙的那些小太监们,让他们把嘴巴管严实了,别到处乱说。”

江宁赶忙说道:“兴许是太祖爷看到皇上大婚,一时激动,神像和牌位才不小心掉下来。

不过,此事魏公公安排得妥当,绝不能传出去。”魏忠贤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这时,魏忠贤脸上露出一抹坏笑,说道:“江大人,给您透个小道消息。

咱家听说,杨涟和左光斗二人夜宿青楼,乐不思蜀,最后还因为没带银子,被青楼给扣下了。

想不到这两位平日里总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的朝廷大臣,竟是这般德行。”

江宁笑着附和点头:“是啊,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呐。”

两人一边说笑着,一边来到了奉天殿。

只见身着龙袍的朱由校,脸色略显惨白,顶着一对浓重的黑眼圈。

紧接着,皇后张嫣也来到殿中,接受百官的朝贺。

江宁见状,心里明白,昨天那一套繁琐的大婚流程,把自家这位如同兄弟般的皇帝陛下也折腾得不轻。

随后,朱由校带着皇后张嫣简单接受了百官朝贺。

之后,张嫣便先行离去,接下来朝堂便进入日常办公环节。

就在这时,江宁的小弟温体仁突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朱由校点头示意:“准奏。”

温体仁一脸严肃,朗声道:“陛下,臣要弹劾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涟和右佥都御史左光斗。

此二人身为朝廷重臣,竟夜夜流连青楼,最后还因未带银两,写下欠条,如此行径,实在是败坏朝纲,请陛下严惩。”

听到这话,原本还有些昏昏欲睡的朱由校瞬间来了精神。

此时,一旁东林党的众人顿时阵脚大乱。

礼部左侍郎孙如游赶忙跪倒在地,急切说道:“启禀陛下,温大人这是在诬陷!

左大人与杨大人一向为官清正,绝不可能做出此等有辱朝廷颜面之事。”

温体仁冷哼一声,驳斥道:“杨大人和左大人从青楼出来的时候,可是有不少人亲眼目睹,孙大人莫非是不信?

需不需要本官把证人唤来?”

孙如游顿时被憋得脸色涨得通红,只是不住地恳请皇上明察。

他身后,一众东林党官员也纷纷跟着跪倒在地。

如今在朝堂之上,东林党势力势微,仅剩下杨涟、左光斗二人挑大梁,他们二人绝不能再倒台了。

朱由校心里很清楚,这背后八成是江宁在搞鬼。

至于魏忠贤,他还没那个心思和头脑策划这些。

沉思片刻之后,朱由校神色冷峻,沉声说道:“杨涟、左光斗二人,身为朝廷重臣,却无视朝廷法度,流连青楼,还写下欠条,实在是有失体统。

念及此次是初犯,罚俸一年,下不为例!”

眼见朱由校对此事只是做做样子、从轻发落,众人也不再追究。

就在这时,内阁首辅孙承宗站出来,恭敬奏道:“启禀陛下,如今恩科即将来临,还请陛下钦点此次恩科主考官。”

朱由校思索片刻后,开口道:“此次恩科文考,便由孙师傅你担任主考官,工部尚书徐光启、吏部尚书杨鹤为副主考。”

随后,朱由校又接着说道:“至于恩科武考,由锦衣卫指挥使江宁担任主考官。”

说到这儿,他语气一顿,随即冷哼一声。

站在大殿之上的英国公张维贤和定国公徐希二人听闻,顿时脸色变得惨白如纸。

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他们之前撂挑子,皇帝对他们有所记恨了。

紧接着,朱由校开口宣布:“至于副主考官,就由内阁次辅袁可立、兵部左侍郎李邦华担任。”

随后,众人恭敬领命,朝会至此结束。

江宁打着哈欠,慢悠悠地朝着宫外走去。没想到刚走没几步,就被内阁的袁可立叫住了。江宁赶忙上前打招呼:“下官见过袁阁老。”

袁可立轻抚着胡须,笑着说道:“江大人不必如此多礼。

既然皇上任命我为本次恩科武举的副主考官,我便想着与江大人商量商量相关事宜。”

这时,江宁左顾右盼,疑惑道:“不是还有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大人吗?

怎么没见他人呢?”

袁可立笑着解释道:“这位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如今还未正式到任,之前赋闲在家。

前些日子,我和孙阁老联名举荐他担任此职,想来这一两日就该进京了。”

江宁听后,随即点了点头。

对于李邦华这个人,他还是了解的。在历史上,李邦华很有才干,曾奉旨整顿京营。

只可惜权贵从中作梗,再加上崇祯皇帝犹豫不决,顶不住压力,最终把李邦华撤职。

从那以后,朝廷官员见一心干实事的李邦华落得如此下场,便更加没人愿意用心做事,都开始混吃等死。

江宁困意如潮水般涌来,实在支撑不住,赶忙对着袁可立拱了拱手,满脸歉意地说道:“袁阁老,下官最近着实忙得不可开交,困得两眼都快睁不开了。

要不这样,等李邦华大人到任之后,咱们再一起商议此事,您看如何?”

袁可立眼见江宁顶着重重的黑眼圈,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笑着说道:“如此也好,江大人这些日子为皇上大婚四处奔波,确实辛苦了,快些回去休息吧。”

江宁又拱了拱手表示感谢,而后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午门之外,爬上马车便倒头大睡。

许显纯和田尔耕驾着马车,将江宁拉回镇抚司衙门,又把他抬到办公房内。

这一觉,江宁足足睡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日上三竿,江宁才刚刚起床。

就在这时,田尔耕火急火燎地跑来报告,说辽东锦衣卫千户宇文风送来了密报。

江宁一听说这是辽东送来的密报,着急忙慌地开口吩咐:“快念!”

田尔耕立马开始念:“努尔哈赤正在整军备战,筹备攻打辽阳和沈阳。”

刚听到这儿,江宁心里“咯噔”一下,震惊不已,赶忙追问道:“具体情况摸查得怎么样了?”

田尔耕赶紧回答:“大人,宇文千户的密报里,他还在继续打探。

不过他已经把消息同时传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新任辽东巡抚洪承畴了。”

江宁听了,点了点头,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历史上的惨状:辽阳、沈阳接连沦陷,巡抚王化贞走投无路,最终**殉国。

辽东经略熊廷弼也被关进大牢治罪,传首九边。

江宁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马上以我的名义发两份公文,分别给熊廷弼和洪承畴。

叮嘱他们务必严阵以待、坚守城池,同时要警惕辽阳和沈阳城里的叛徒、汉奸,还有那些暗中捣乱的人。

让他们在收拢流民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盘查,绝不能让敌方奸细混进来。

再给宇文千户发一份公文,让他潜伏在暗处,开始清理敌方的眼线和内应。

要是碰到有人胆敢叛国投敌、勾结敌军,他可以直接处决,不必事先请示。”

江宁想了想,还是觉得不踏实,又补充道:“立刻从锦衣卫里挑选500个得力人手,全都秘密派到辽东,听候宇文风的调遣。”

田尔耕见江宁如此重视,也明白事情非同小可,赶紧匆忙下去安排了。

最后,江宁跨上马,带着猛如虎和虎大威,火急火燎地赶到午门之外,递上腰牌后,一路快马加鞭,径直冲向冬暖阁。

守在门口的方正化被这阵仗吓了一跳,他还是头一回见江宁这般慌张的样子,赶忙迎上去问:“江大人,出什么大事了?”

江宁跑得气喘吁吁,一边摆手,一边指着大殿。

方正化也顾不上那么多规矩了,急忙带着江宁往里走。

进到殿内,只见朱由校正坐在龙椅上批阅奏章。

朱由校见江宁这般狼狈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打趣道:“江兄啊,你这是被鬼追着跑了,还是欠人家钱没还让人给撵成这样了?”

江宁还在大口喘着粗气,紧接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陛下,辽东的努尔哈赤已经开始整军备马,准备攻打辽阳和沈阳了。

前几日,臣已经呈上奏折,不知陛下是否过目?”

朱由校点了点头,应道:“朕看到了,已经让内阁的孙师傅去安排相关事宜了。”

听到这话,江宁顿时松了一口气。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那是有目共睹的,这点江宁心里很是清楚,也比较放心。

就在这时,朱由校话题一转,突然说道:“江兄啊,朕大婚的时候,你给朕安排的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为何朕一听那曲子,就莫名有种想哭的冲动,还想起了朕那登基不到一个月就驾崩的父皇,还有朕那可怜的母妃 。”

江宁顿时一阵尴尬,说道:“臣奉旨为陛下所作的那首曲子,名为《大明其妙曲》。陛下要是不喜欢,往后臣不再作此类曲子便是。”

朱由校赶忙摇了摇头,说道:“曲子很好听,朕着实喜欢,只是不知为何,一听这曲子,就忍不住想哭。”

江宁心中暗自思忖:这《大明不妙曲》对老朱家的人影响还真是大啊。

江宁赶忙岔开话题:“陛下,那臣这就去找孙阁老。”

朱由校突然开口:“江兄,你先等等。”

江宁满脸疑惑,问道:“陛下,还有什么事?”

只见朱由校摆了摆手,让方正化立刻退出大殿,守在门外。

随后,一脸认真地说道:“之前派英国公张维贤和定国公徐允祯担任武举副考官。

可他俩先是推脱,后来又上折子,拿身体不适当借口,这明显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朕打算趁着这个机会,把京营兵权收回来,你可有什么办法?”

听到这话,江宁心里“咯噔”一下,心说该来的还是来了。

随后赶忙说道:“陛下,京营被勋贵把持上百年了,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您要是想整顿京营,臣倒是有几个合适人选,不过这可得花不少银子。

如今京营里,老弱病残占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成了勋贵的私人财产。

依臣看,不如把他们全裁了,重新招募新兵。”

朱由校听到这儿,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赶忙说道:“江兄,你当真要玩的这么大?”

江宁一脸严肃,认真地点点头,说道:“陛下,若想真正拿回兵权,恐怕只能如此。

不过,这么做确实风险不小。

臣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拉拢部分勋贵。

像英国公、定国公他们,本心还是忠于大明的,或许只是对陛下存在一些误会,所以他们还是能够为陛下所用的。”

朱由校听后,皱着眉头说:“英国公张维贤,当初在移宫案的时候,出力颇多。

若不是他全力支持,朕也不会这么顺利登上皇位。

可没想到朕登基之后,想要重用他,他却总是推三阻四。

还有定国公徐允祯,行事更是谨小慎微。”

随后,江宁笑着说道:“陛下,就把这件事交给臣吧!

刚好恩科武举即将举行,臣干脆把武举和整顿京营这两件事一并处理了。不过,还请陛下大力支持臣才是。”

朱由校点了点头,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块金牌,说道:“江兄啊,朕自然是信得过你的。

这块金牌你拿着,见此金牌,如同朕亲临。

要是谁胆敢不给你面子,那就是不给朕面子,你直接处置他便是。”

江宁赶忙小心翼翼地接过金牌。

随后,朱由校想起江宁平日里跳脱的性子,不禁又多了几分小心,叮嘱道:“江兄啊,这金牌可不能随意乱用,一定要用在正事上。”

江宁听了,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佯装不满道:“合着在陛下眼中,臣就是个不靠谱的人呀!”

朱由校见状,笑着安抚:“怎么会呢?

朕这不是担心你行事太急,把握不好分寸嘛。”

江宁故意把金牌递了回去,说道:“那要不陛下亲自来处理这些事儿?”

朱由校赶忙摆了摆手,说道:“还是你在前边打头阵,朕在背后给你撑腰,这样就挺好。”

说完,便赶忙打发江宁去办事了。

随后,江宁起身告辞,走出大殿。来到方正化面前,方正化赶忙行礼。

江宁笑着说道:“方公公,咱们都是自己人,不必这么多礼。

我想问一下,皇上身边最近有没有可疑的人?”

方正化摇了摇头,回答道:“自从魏公公和咱家把宫里仔细清理了好几遍之后,如今在皇上身边伺候的,个个身世清白,没有问题。”

江宁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方公公,不是本官想太多,皇上身负大明江山社稷,他身边的人以及他自身的安全,那可是重中之重啊。”

方正化一脸严肃地点点头,说道:“江大人放心,咱家回去就找魏公公,再把宫里清查几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