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79章 英雄好汉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79章 英雄好汉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兄弟们,月底今日五连更】

江宁说出“国子监”三个字的时候,可把一旁的李邦华和杨鹤惊到了。

国子监乃大明最高学府,在里边读书的,不是官家子弟,就是饱读诗书的才子,那可是文人心中的圣地。

此刻,江宁却打算拉他们进军营,简直如同抓壮丁。

杨鹤当场就急了,说道:“江大人,这么干是不是不妥啊?

您这样,朝堂上的文官还不得彻底炸了锅?”

江宁冷冷一笑,道:“天塌不了,就算真塌了,还有皇上帮咱们顶着呢,就这么干!”

随后,杨鹤签下文书,盖上官印,江宁和李邦华起身告辞。

走出吏部衙门后,李邦华笑着调侃:“江大人,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您这可倒好,简直是搂草打兔子,不分高低远近呀!”

江宁一脸疑惑,问道:“何出此言?”

李邦华笑着解释:“江大人,刚一见面,您就把杨大人的儿子送进军营,你这不妥妥是在坑自己人嘛!”

江宁没好气地骂道:“放屁!

我这是给杨大人他儿子谋个好出路,怎么能叫坑人呢?”

李邦华笑着打趣道:“杨大人的儿子杨嗣昌,老夫也有所了解,确实是个有才能的人。

杨大人如今贵为六部尚书,再进一步便是入阁拜相了。

就算杨大人自己没这机缘入阁拜相,怕也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如今,他儿子却被江大人您拉进军营,走上武将之路,这对杨大人来说,不就跟要了他老命似的嘛!”

江宁不由摇头叹息,心中暗自感慨,大明“文贵武贱”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想要说服这些文人投身军伍,着实困难重重。

自己一直以来大力提升武将地位,然而,人们心中的成见犹如一座巍峨大山,难以轻易撼动。

看来,往后得加大力度,全方位提升武将地位,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随后,江宁与李邦华匆匆返回京营。

一到营地,江宁便迅速签下相关公文,盖上官印。

接下来,江宁与李邦华又就诸多事宜仔细商讨了一番,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一直谈到深夜。

江宁索性便没有回府,第二日天还未亮,他简单洗漱之后,便和李邦华一同前往皇宫,准备上朝。

朝堂之上,文武官员分列两旁,朱由校稳坐龙椅。

待众人行礼完毕,朱由校郑重宣布修建大明英烈祠一事,并命人将自己刻好的“英烈千秋”牌匾抬了上来。

这一举动,让一众武将激动得眼含热泪,然而文官们却个个脸色难看。

江宁仔细打量,发现就连自己这边的人神色也不太自然,心中不禁感慨,文武之争由来已久,实难轻易化解。

所幸在内阁首辅孙承宗的带领下,众人还是勉强应承了此事。

随后,朱由校下旨,命定远侯邓文明负责修建大明英烈祠,选址定在京郊。

同时下旨,以后春秋两季,天子将率领百官前往英烈祠进行祭祀,且按照皇家标准进行祭祀。

此言一出,顿时有不少文官跳出来反对,他们表示祭祀可以,但绝不能按照皇家礼仪标准进行。

众人心里都明白,这些文官无非是担心武将地位因之提高,从而威胁到文人的势力。

尤其以杨涟、左光斗二人反应最为激烈。

江宁见状,也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应对。

他与二人展开激烈辩驳。

杨涟冷声说道:“自古以来,武将祸乱天下者不在少数,臣以为陛下不可按照皇家礼仪标准,对英烈祠进行祭祀,此举是在助长武将气焰。”

江宁立刻反驳道:“陛下体恤将士,此乃彰显天子圣明之举。

大明的江山,是无数功臣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大明怎可忘记他们的功绩?

用皇家礼仪标准祭祀,又有何不可?

难道这都使不得了?”

杨涟辩驳道:“若是按照皇家礼仪标准祭祀英烈祠,到时武将各个以此为荣,势必激发他们的好战之心,掀起大战。

要知道,国家穷兵黩武、便是百姓之苦。

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江宁冷哼一声,反驳道:“杨大人此言差矣!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更何况,如今辽东建奴频繁进犯大明,西南亦有大战一触即发之势,难道此刻便要让将士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吗?

还是说杨大人假公济私,担心武将地位提升,兵权便与文官无关了?”

江宁这话,可谓是撕开了文臣清流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杨涟气得脸色通红,这时左光斗一脸正色地说道:“江大人,你这是在诡辩!”

左光斗一脸激动地说道:“江大人,你一味地向陛下进言,提升武将地位,难道就不怕将来武将失控,祸乱天下吗?

唐朝藩镇之乱,可谓是历历在目啊!”

左光斗这话,无疑是戳中了皇权的软肋。

但江宁又怎会没有准备,当下决定祭出自己的杀招,‘掺沙子’。随后,他一脸郑重地朝着左光斗鞠了一躬,说道:“左大人言之有理,圣人有云,文武双修,方为王道。

既然如此,臣请陛下下旨,挑选文臣学子进入军营,担任军官。”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文官们交头接耳,满脸惊愕与不满,纷纷对江宁此举表示质疑。

而武将们则面面相觑,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有些摸不着头脑。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微微皱眉,显然也在权衡这一提议的利弊。

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仿佛下一秒就要断裂。

朱由校听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赞道:“讲得好,文武双修方为王道。

既然如此,便依爱卿所言,挑选文臣士子进入京营,担任军官。”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文官们纷纷露出惊愕与愤懑之色,交头接耳之声此起彼伏。

他们本就对武将地位提升一事极为抵触,如今听闻还要派自家子弟投身军营,这简直是难以接受。

武将们则面露惊喜,虽说对这突如其来的决策有些意外,但心中却暗暗期待着文人军官能为军队带来新的气象。

江宁暗自松了口气,他深知此举定会触动文官集团的利益,但为了打破文武之间的隔阂,提升军队整体素质,这是必要的一步。

他偷眼瞧了瞧杨涟、左光斗等人,只见他们面色铁青,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江宁知道,接下来自己恐怕要面临文官们更加猛烈的反击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这时,定远侯邓文明站了出来,开口说道:“怎么着?

左大人和杨大人不说话了?

若二位大人一心为公,不妨将家中有功名在身的子弟送入军营,也好让他们为国出力,也好全臣子之本分。”

江宁也赶忙帮腔道:“定远侯言之有理。

就在昨日,吏部尚书杨鹤杨大人已签下公文,将他的儿子杨嗣昌调入军营担任军官,杨大人此举,堪称表率啊!”

朝堂上众人听闻,目光纷纷投向杨鹤,有敬佩的,有惊讶的,也有不少人心中暗自揣测。

杨鹤面色微微泛红,既有为儿子前途担忧之色,又隐隐带着一丝大义凛然。

左光斗和杨涟的脸色此刻犹如调色盘般精彩,满是难以置信。

二人皆是一脸惊愕地盯着杨鹤,心中忍不住大骂:杨鹤啊杨鹤,你好端端的凑什么热闹?

你儿子想谋个前程,想走文官之路也好,想为百姓做事也罢,你自个儿安排便是,何苦非要把他送去,跟江宁这个“搅屎棍”搅和在一起!

这两人气得七窍生烟,原本他们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想抵制武将地位提升,没想到杨鹤这一出,直接打乱了他们的阵脚,让他们在这场争论中愈发被动。

杨涟此刻彻底暴怒了,对于杨鹤这种背叛文官阵营的行为,他实在忍无可忍,厉声质问:“杨尚书,好大的魄力啊!

竟将儿子送入军中担任军官,简直堪称我大明朝的‘英雄好汉’呐!”

杨鹤冷哼一声,并不打算回应。

杨涟不依不饶,继续发难:“杨大人,你把自家儿子送去军营,是不是想让他拜江宁为师?

还是说你父子二人都拜了江宁为师?

想要与与这江宁狼狈为奸,祸乱大明朝堂?”

江宁一阵无语,心说杨涟和左光斗这俩货,啥事都能把自己牵扯进来。

怎料杨鹤依旧一言不发。

这下杨涟急眼了,自己接连出招,杨鹤居然一招都不接。

随即他拱手行礼,启禀道:“陛下,杨大人为何一言不发?

还请陛下命他开口。”

这时朱由校也有些无奈了,随后开口问道:“杨爱卿,你为何一言不发?”

杨鹤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回禀道:“陛下,臣不屑回答杨大人这番大逆不道之言。”

杨涟顿时懵了,自己怎么就大逆不道了?

杨鹤一脸正色,说道:“臣这便回应杨大人的话。”随即冷冷地盯着杨涟,说道:“本官既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好汉。

本官将儿子送入军营担任军官,一心只为公。

文官也好,武将也罢,皆是大明的臣子,都吃着朝廷的俸禄,杨大人又何必对文武之分如此耿耿于怀?

至于杨大人说本官将儿子送入军中,与江大人狼狈为奸,这话从何说起?

江大人奉命整顿军营,办的是朝廷的差事。

本官见江大人为了整顿军营,忙前忙后,不辞辛劳,所以才将儿子送入军营。

至于杨大人所说的‘英雄好汉’,此乃大逆不道之言论。

朝堂之上,哪有什么英雄,哪有什么好汉,大家都是大明臣子。

不知杨大人所说的‘英雄好汉’究竟指的是谁?”

杨涟顿时气得浑身直哆嗦,伸手指着杨鹤道:“你杨鹤就是个‘英雄好汉’,你儿子杨嗣昌也是‘英雄好汉’!你们都是同党”

随后又指向江宁,“你江宁也是‘英雄好汉’!还是党魁”

江宁一阵无语,自己一句话都没说,怎么就成“英雄好汉”了,还是党魁?

杨鹤冷笑一声,说道:“杨大人,本官现在就告诉你。

本官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乃天子门生,为大明朝当差,领大明朝的俸禄。

至于本官的儿子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同样也是天子门生。

要说恩师,神宗皇帝便是本官的恩师。

若论同党,满朝文武忠臣皆是本官同党,但这不包括你杨大人和左大人。

我们一众忠臣的党魁也并不是江大人,皇上才是我们的党魁”

杨涟被气得脸色铁青,嘴唇颤抖,却又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满朝文武见状,皆面面相觑,朝堂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此时,坐在龙椅之上的朱由校哈哈大笑起来,随后笑着说道:“杨爱卿说得好呀,真是感人肺腑、振聋发聩!”

杨涟激动地以为皇上在说自己,赶忙跪倒在地,说道:“臣多谢陛下夸奖。”

朱由校脸色一黑,没好气地说道:“朕说的是吏部尚书杨鹤杨爱卿,没说你。

杨爱卿能够以身作则,将他的儿子送入军中担任军官,实在是百官的表率。

刚才杨爱卿也说了,满朝忠君之臣皆为其同党,朕便是这个党魁!此事朕认下了。”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众人心中皆明白,皇上这是摆明了支持江宁等人提升武将地位的举措。

杨涟和左光斗脸色煞白,满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纷纷望向邹元标,希望他能出来说句话,结果邹元标一言不发。

而一众武将则暗暗欣喜,对杨鹤投去敬佩的目光。

江宁心中也松了口气,知道有了皇上这番表态,接下来推行的诸多事宜或许能顺利一些。

随即,江宁趁热打铁,启奏道:“陛下,臣打算从国子监挑选学子进入军营,担任军官。”

听到这话,满朝文官只感觉脑袋“嗡”的一下,仿佛要炸开了。

刚才杨鹤的一番言论已然足够震撼,江宁此刻这话,更是像要了文官们的“老命”。

杨涟和左光斗二人,此刻也不敢再贸然发声,毕竟刚刚他们已被怼得哑口无言,就连他们的领头人邹元标都没说话。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朕准了爱卿所奏,允许前往国子监挑选学子进入军营担任军官。”

怎料这时,邹元标站了出来,恭敬地拱了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老臣认为此举不妥。

国子监乃是大明的最高学府,更是天下学子心中的圣地。

若让学子进入军营担任军官,这如何使得?

岂不寒了天下学子忠君报国之心?”

官应震此时也赶忙站了出来,开口说道:“邹老大人此言差矣。

忠君报国,本就是我等臣子的本分,又怎能以文武来区分呢?

不妨让学子们自行选择,如此如何?”

邹元标冷哼一声,道:“官大人这说的是什么话?

难道仅凭你一人,就能代表国子监所有的学子了?”

官应震也毫不示弱,回怼道:“那邹老大人恐怕同样代表不了国子监所有学子!”

眼见两人僵持不下。

朱由校赶忙出面调和,说道:“就由江爱卿前往国子监挑选学子进入京营,担任军官。

一切采取学子们的自愿”

眼见皇帝已然发话,众人也就不再争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