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81章 兵围沈阳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81章 兵围沈阳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江宁急忙上前把侯方域扶起来,说道:“拜本官为义父这事,以后就别再提了。

你年龄比本官还大几岁,这要是传出去,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今后在军营里好好干,争取干出一番成绩。”

侯方域听了,擦了擦眼泪,说道:“义父放心,孩儿今后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义父的期望。”

江宁一听,只感觉血压“噌”地往上升。

立刻一脸严肃地说:“本官都说了,别再提拜义父这事,不然本官现在就把你送回国子监。”

侯方域一听,吓得赶忙改口:“大人放心,学生以后再不提了,您可千万别把学生送回去,国子监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能过的!”

随后,江宁又好言安慰了侯方域几句,便吩咐杨嗣昌将一众学子带下去妥善安排。

随后,他转头对李邦华苦笑着说道:“你瞧瞧这王绍徽,也实在是太狠了,把这些学子都折磨成啥样了。

你看侯方域,堂堂官家子弟,都宁愿拜我为义父,也不想再回那国子监了。”

李邦华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毕竟是魏公公举荐的人,这行事风格和魏公公有些相似,倒也在情理之中。”

两人对视一眼,不禁笑了起来。

笑声在空气中散开,似乎带着对这荒诞局面的无奈与调侃。

此时,在内阁办公房里,孙承宗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一旁的袁可立过了半晌,开口问道:“孙阁老,您在思索何事呢?”

这时,薛国观也抬头望向孙承宗。

孙承宗叹了口气,说道:“老夫打算辞去兵部尚书这一差事。”

听到这话,袁可立不禁有些疑惑,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孙承宗回答道:“如今朝中,江大人为了提升武将地位,与文臣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

这段时间,李邦华协助江大人整顿京营军务,虽说成果显着,但推行起来举步维艰,局势不容乐观。

老夫身为内阁首辅,又兼领兵部尚书一职,江大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开口求援。

但老夫也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所以老夫打算卸下兵部尚书之职,让李邦华接任,也算是帮江大人一把。”

听到这里,袁可立神色不由变得郑重起来,说道:“孙阁老深明大义,着实令人佩服。”

薛国观也跟着行了一礼,表示认同。

孙承宗自嘲地笑了笑,说道:“老夫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罢了。

如今国事艰难,老夫虽忝居内阁首辅之位,却也仅仅只能勉强维持这复杂的局面。

咱们扪心自问,若不是江大人入朝为官,不断为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银子,只怕如今的局势只会愈发糟糕,雪上加霜啊。”

随后,孙承宗写好奏折,交由司礼监呈递给朱由校。

朱由校看到孙承宗的奏折后大惊失色,赶忙在御书房召见孙承宗,开口问道:“孙师傅,您为何要辞去兵部尚书一职?

是公务太过繁重,还是有其他原因?”

这时,孙承宗微笑着解释道:“有劳陛下关心,老臣之所以辞去兵部尚书一职,实则是想帮江大人一把。

江大人整顿京营军务,表面上成效显着,可实际上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如今,朝中文武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老臣身为内阁首辅,又是兵部尚书,自当为江大人助力。

还望陛下成全。”

朱由校听闻,眼眶瞬间湿润,赶忙起身将孙承宗扶起,动容地说道:“如此一来,便辛苦孙师傅了。”

随后,他对方正化说道:“方大伴,传司礼监拟旨,加封孙师傅为太子太傅、光禄大夫。”

孙承宗赶忙跪地领旨,高声谢恩。随后,他挺直脊背,再度开口:“陛下,老臣还有一事启奏。

老臣举荐兵部左侍郎李邦华接任兵部尚书之位。

李邦华对军务极为精通,这段时间又与江大人配合得极为默契。

若由他辅佐江大人整顿军务,想必江大人能少些阻碍,多一份得力臂助。”

朱由校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思索与考量,片刻后,坚定地说道:“孙师傅所言极是,李邦华确有才干,朕准了。”

孙承宗心中一松,脸上浮现欣慰之色,再次行礼:“陛下圣明,如此,大明军务有望振兴,江山社稷之福啊。”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这都多亏孙师傅谋划,往后朝堂之事,还望师傅多多建言。”

孙承宗应下,又与朱由校就朝局诸事商议了一番,才告辞离去。

两天后,方正化捧着圣旨前来宣读。李邦华听完,赶忙跪地领旨谢恩。

可他心里犯起了嘀咕,怎么突然就升任兵部尚书了呢?

江宁也满心疑惑,开口问道:“方公公,孙阁老为啥要辞去兵部尚书这个职务啊?”

方正化压低声音说:“江大人,这是陛下特意叮嘱我跟您说的。

孙阁老这么做,是为了让李大人更好的帮您整顿军务,希望您和李大人往后能齐心协力,把军务整顿好。”江宁一听,瞬间明白了,原来孙承宗这位老大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呢!

他连忙笑着点头,说道:“方公公,麻烦您回去转告皇上,我知道了。

我一定和李大人用心整顿军务,绝对不会辜负陛下和孙阁老的期望。”

说完,方正化便匆匆离开了。

随后,江宁满脸笑意,朝着李邦华拱手说道:“李大人,恭喜恭喜啊!”

李邦华听闻,苦笑着自我调侃道:“江大人,您可别拿老夫打趣了。

一切还得仰仗您牵头。

如今皇上和孙阁老都表明了态度,往后啊,老夫定当毫无保留地全力支持您!”

接下来几天,江宁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

他首先着手在天津和山东登莱组建水师。

从鄱阳湖水师抽调兵力,充实到这两地。

山东登莱的地理位置极为关键。

在历史上,袁可立巡抚登莱时,就在此地训练水师,为毛文龙提供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援,让毛文龙得以在皮岛有效牵制后金,使其不敢全力进犯辽东。

江宁对天津水师的训练同样极为重视。

天津紧邻运河,靠近大海,往来商船川流不息,其中有不少私自下海经商、从事走私活动的不法官商。

一旦天津水师训练有成,便能有力打击这些走私官商,而且还具备远航的能力 。

对于天津和登莱两地水师的领兵人选,江宁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便是俞大猷之子俞咨皋,他如今已被追封为镇海伯。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俞咨皋堪称水战行家。

彼时,他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多次率部与荷兰人激战,成功收复澎湖,为沿海地区抵御外敌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无常。

在后来与海盗头子郑芝龙的较量中,俞咨皋阴沟翻船,身败名裂。

如今,江宁将俞咨皋调到登莱去训练水师,心想如此一来,应该能避免历史上那场致使俞咨皋身败名裂的悲剧发生。

可紧接着,天津水师的人选问题又让江宁犯了难。

当下天津总兵是猛将何可刚,然而何可刚在水战方面并不擅长,这可把江宁愁坏了。

无奈之下,江宁向李邦华请教天津水师将领的合适人选。

李邦华沉思片刻,推荐道:“如今有位闲赋在家的将领,沈有容,甚是合适。”

江宁听闻,赶忙查看沈有容的档案,一看之下,不禁大为惊讶,原来这位老将如今都六十多岁了。

见江宁面露迟疑,李邦华笑着解释:“江大人,古人云‘廉颇老矣,尚食斗米、肉十斤’。

这沈老将军在海战上,那可是一等一的高手。

虽年事已高,但经验丰富,完全可以让他去给何可刚传授水师作战的诀窍与战术,保准能让天津水师快速成长起来。”

江宁猛地一拍脑袋,暗怪自己太糊涂,一门心思只想着寻觅现成的水师名将,却忽略了用经验丰富的老将带新人这种稳妥办法。

当下,他立刻让李邦华拟好公文,任命俞咨皋为登莱水师提督,沈有容为天津水师提督。

俞咨皋此刻正在福建任职,江宁下令他赴任时,务必抽调一批战船和造船工匠一同前往。

解决了水师将领的问题,可新的难题又摆在眼前——造船工匠实在难寻。

江宁稍作思索,再次提笔签下公文,打算从南方抽调经验丰富的水师工匠赶赴登莱和天津。

同时,安排朝廷出面,在两地选址建造船坞,准备大规模兴建战船。

如此一来,从将领到工匠,从战船配备到基础设施建设,江宁全方位布局,一心要将天津和登莱的水师打造得兵强马壮,为大明海防增添坚实力量。

李邦华看完公文,倒吸一口凉气,忧心忡忡地说道:“江大人,训练水师、兴建战船可都是极度耗费银子的事儿啊。

眼下朝廷国库,怕是难以支撑这般巨额开销。

咱们一边在京城整顿京营、训练新兵,另一边又要在登莱和天津训练水师、大兴造船工程,这钱从哪儿来呀?”

江宁闻言,却是胸有成竹,脸上挂着笑意,不紧不慢地说道:“李大人,您大可放心。

户部如今库存尚有两千多万两白银,况且,商税改革推行后,整个北直隶每个月至少能收缴上来几十万两白银。

咱们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推进,资金方面还是有保障的。”

随后,李邦华也郑重地提起笔,在公文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份关乎大明水师建设的重要公文,将由兵部直接呈交内阁。

李邦华深知,这一举措意义重大。

他将签好的公文仔细整理妥当,交给兵部的属官,叮嘱道:“务必以最快速度,将这份公文呈至内阁,不得有丝毫延误。”

属官双手接过,躬身领命,匆匆离去。

李邦华随即笑着说道:“江大人,如今在登莱和天津两处训练水师,可是一步妙棋。

登莱水师建成后,能直接运兵到建奴大后方。不管是牵制建奴,还是从背后突袭,都能大大减轻辽东将士们的压力。”

江宁听了,嘴角一扬,嘿嘿一笑,点头表示赞同。

他心里暗自思忖,现在那位“海贼王”毛岛主还没登场呢,不过这活儿迟早得交给毛文龙来干。

毕竟,历史上毛文龙在这方面干得相当出色,把皇太极折腾得够呛,甚至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

皇太极每次前脚刚率军出征,毛文龙后脚就跑去他们后方杀人放火,搅得一片大乱。

以至于皇太极每次出征,都不得不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守着老家,就怕一个不留神,老巢被毛文龙给端了。

就在几天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火急火燎地找到江宁。

他刚一露面,便急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道:“大人,大事不好啦!

建奴起兵攻打沈阳了!

这是宇文千户刚刚加急传回来的消息。”

江宁闻言,神色一紧,赶忙接过密函查看。

只见密函上标注的日期竟是五天之前,信中写道,老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犯集奉堡、虎皮驿等军事堡垒,兵围沈阳城。

江宁看完,心中大惊。

他清楚地记得,在历史上,正是这场战事之后,辽阳、沈阳相继沦陷,明军彻底丢失了山海关以外的大片土地。

江宁不敢耽搁,急忙拿着密函,拽上李邦华就往皇宫赶,要面见朱由校。

朱由校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刻召集内阁六部官员到御书房商议对策。

孙承宗虽已卸任兵部尚书,但依旧率先开口:“陛下无需忧虑。

如今,辽东有诸多雄才将领,经略熊廷弼与巡抚洪承畴都以稳健防守为策略,总兵陈策又镇守山海关,想来局势不会失控。”

这时,江宁赶忙问道:“那如今沈阳城由谁驻守?”

李邦华赶忙回应:“是总兵贺世贤镇守。”

江宁一听,只感觉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要炸开了,整个人差点昏厥过去。

他清楚记得,历史上贺世贤中了敌军的诱敌之计,被引出城外,最终战败身亡,紧接着沈阳便沦陷了。

自己之前做了那么多准备,难道历史还是要重蹈覆辙?

眼见江宁如此失态,李邦华赶忙一个箭步上前,稳稳地将江宁扶住。

他看着江宁满脸的焦急与担忧,赶忙轻声安慰道:“江大人,您先别着急。

锦衣卫的情报向来比朝廷的军报要快些,所以咱们才先知晓了这消息。

但依我看,不出一两天,辽东那边正式的军报就会送到。

说不定局势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不至于失控的。

您先稳住心神,咱们一起想办法应对。”

因最近这段日子江宁一门心思扑在京营军务整顿上,对辽东局势没太关注,原以为之前部署得宜不会出问题,可此刻心里也打起鼓来。

他赶忙追问:“如今沈阳城除了贺世贤,还有谁在镇守?”

李邦华回应道:“总兵陈策镇守山海关,经略熊廷弼镇守辽阳。

巡抚洪承畴前不久去巡视沈阳,估计这会儿还在沈阳城中。”

江宁听闻,赶忙说道:“要是老九在城里,那就太好了。”

他心里明白,以老九的心机谋略,肯定不会中诱敌之计。

但他又隐隐担忧,万一老九巡视完沈阳,直接去了别处,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时,孙承宗也出声安慰道:“江大人,不必如此忧心忡忡。

贺世贤这个人,老夫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作战英勇无畏,对我大明更是忠心耿耿。如今沈阳城有重兵把守,想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江宁一脸凝重地说道:“孙阁老,我恰恰就是担心贺世贤太过勇猛。

就怕他会中了建奴的奸计。

现在咱们还不确定洪老九是不是在沈阳城里。

要是洪老九以巡抚之职坐镇沈阳,贺世贤自然不会轻易率兵出城。

可要是洪老九不在,以贺世贤打起仗来不顾一切的性子,万一不慎中了建奴诱敌深入的计谋,那沈阳城可就危险了啊!”

孙承宗听江宁这么一说,顿时也一阵后怕,额头上冷汗直冒。

此时,朱由校的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局势的严峻让他深感不安。

【兄弟们五连更爽不爽(?ò ? 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