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119章 劫后残阳照孤城(二)

城楼之上,寒风呼啸,将残破的宋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发出悲壮而苍凉的呜咽。与数个时辰前那令人窒息的死寂不同,此刻的太原城头,虽然依旧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与硝烟,却也升腾起一股劫后余生、百感交集的复杂气息。

王禀颤巍巍地扶着冰冷而布满刀痕箭孔的城垛,在他身旁,太原知府张孝纯亦是形容枯槁,官袍上沾满了尘土与不知是谁的血迹,但那双深陷的眼窝中,却闪烁着熬过长夜后终见曙光的微光。两人的目光,都投注在韩世忠、种师中、折可求这三位如同从血火中走出的浴血战神身上。

“三位将军……”王禀沙哑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感激,他与张孝纯对视一眼,便要挣扎着躬身下拜,“若非将军神兵天降,太原……太原满城生灵,早已化为焦土!此再造之恩,太原百姓,永世不忘!”

“王帅!张府尊!万万不可如此!”韩世忠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与身形同样矫健的折可求一左一右,稳稳地将两位风烛残年却脊梁挺直的老人扶住。韩世忠那张沾满血污的脸上,露出一丝罕见的敬佩与动容,瓮声瓮气地说道:“我等奉官家钧旨,前来解围,乃是军人本分!二位大人以孤城一座,力抗金贼十万凶焰,坚守数月,牵制敌酋,为我大宋争取宝贵喘息之机,此等不世之功,方是我辈楷模!韩某与麾下众将士,对二位大人,唯有敬仰!”

种师中亦是上前一步,对着王禀和张孝纯郑重地行了一礼,声音沉郁而恳切:“王帅铁骨铮铮,张府尊运筹帷幄,二位大人与城中将士百姓同仇敌忾,死战不退,方有今日太原不失之壮举。若论功勋,老夫与韩、折二位将军,实不敢与二位大人并列。太原不失,河东便有了根基,官家北伐大业,亦有了支撑!”

折可求依旧是那副言简意赅的模样,但那双如同寒潭般深邃的眸子里,也流露出对这两位孤城守将由衷的敬意:“二位大人之忠勇,折某与折家军上下,皆铭感五内。有二位大人在,太原不亡,大宋不亡!”

王禀与张孝纯被三人扶住,听着这发自肺腑的赞誉,心中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连连摆手。张孝纯颤声道:“三位将军谬赞了……我等不过是……不过是尽了些许微末的臣子本分,苟延残喘,苦待王师罢了……若非……若非官家天威,三位将军星夜驰援,太原……太原早已是白骨盈野,鬼哭神嚎之地……城中百姓……何其无辜啊……”他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城楼之下,震天的喊杀声已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压抑不住的哭喊声、伤兵痛苦的呻吟声、以及收拢降卒、清理战场的嘈杂人声。折家军的士卒们正如同最精密的机器般,有条不紊地打扫着战场,将一具具面目狰狞的金兵尸体拖拽到城外指定的深坑,准备统一焚烧掩埋,以防瘟疫。韩世忠麾下的铁骑则在城外数里方圆内来回驰骋,如同警惕的猎犬,清剿着可能漏网的零星溃兵,确保太原周边的绝对安全。

“王帅,张府尊,”韩世忠见两位老人情绪稍稍平复,便收敛起脸上的豪迈,神色凝重地开口问道,“城中如今情形究竟如何?粮草、药石尚能支撑几日?将士伤损,百姓流亡,可有大致的数目?这些……都是急需上禀官家,并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啊!”他虽然勇冠三军,此刻却也明白,打赢了仗,只是开始。

提及城内的惨状,王禀那刚刚因为激动而泛起一丝血色的脸庞,瞬间又黯淡了下去。他抬起枯瘦的手,指向城内那一片片被炮火轰塌、被大火烧成白地的残垣断壁,声音艰涩如同砂纸摩擦:“韩将军请看……太原围城,逾百二十日……城中……城中早已是……十室九空,片瓦无存……粮草……呵呵,粮草早已是传说中的东西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笑容中充满了无尽的苦涩与悲凉:“百姓……百姓初时食草根,后食树皮,再后……便是……便是煮食军中废弃的皮甲、弓弦……甚至……唉!军中将士,亦是如此!伤者无药医治,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伤口溃烂,哀嚎数日而死……冻饿而亡者,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城中能拿起刀枪的青壮,已不足三千……若……若王师再迟来半日……”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言中蕴含的惨烈与绝望,却让韩世忠、种师中、折可求这三位见惯了沙场残酷的宿将,也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张孝纯在一旁补充道,声音中带着深深的疲惫与痛惜:“府库早已罄尽,城中稍有余资的大户,亦是毁家纾难,倾尽所有。然,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如今城内,瘟疫已有蔓延之兆,每日都有百姓倒毙街头……当务之急,是需要大量的粮食!大量的药品!以及……如何安抚那些失去所有亲人、家园尽毁的破碎之心啊!”

听闻此言,韩世忠只觉得一股无名怒火直冲头顶,他猛地一拳狠狠砸在面前的城垛之上,坚硬的青石竟被他砸出一道浅浅的裂痕!“狗日的金贼!此等滔天血债!不共戴天!蒲察石家奴那厮,虽然已被折将军阵斩于乱军之中,其首级亦已悬于东门之外示众,但亦难消我心头之恨!若非折将军手快,俺必将其活捉,绑在此城楼之上,千刀万剐,方解太原数十万军民之怨!”“韩将军息怒。”折可求目光微凝,声音依旧沉稳,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气,“蒲察石家奴已然伏诛,其狼头大纛亦被我军缴获,足以震慑宵小,告慰太原英灵。然,正如张府尊所言,金贼虽败,太原百废待兴,安抚民心,恢复秩序,方为眼下之急务。”

“折将军所言极是。”种师中接过话头,眉头紧锁得如同一个“川”字,“老夫方才巡视降卒营,粗略点算,此役我军俘获金兵不下万余,其中能征善战的女真甲士,亦有两三千之众。如何处置这些如狼似虎的降卒,需得立刻拿出章程。若稍有不慎,使其啸聚生变,则太原危局虽解,亦恐再生肘腋之患。”

“降卒?”韩世忠眼中凶光一闪,毫不犹豫地说道:“依俺看,那些双手沾满我大宋军民鲜血的女真鞑子,有一个算一个,都该拉出去砍了!用他们的狗头,垒成京观!方能彰显我大宋天威!以慰太原城下数十万屈死的亡魂!”

“韩将军此言,虽快意恩仇,却非长久之计。”种师中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兵法有云,杀降不祥。况且,尽诛数千降卒,易激起金人同仇敌忾之心,使其日后死战不降,于我大宋后续北伐,反为不利。再者,如今我大宋正值用人之际,这些降卒之中,未必没有可为我所用之人。若能善加甄别,晓以大义,或能择其可用者充入行伍,以为前驱。至于那些罪大恶极、民愤极大之首恶,自当明正典刑,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折可求沉吟片刻,目光在城下那些被临时看押起来、垂头丧气的金兵俘虏身上扫过,缓缓开口道:“种老将军所虑周全。甄别降卒,非一日之功。某以为,可先将其兵甲尽数收缴,分营看押,日夜严加防范。女真悍卒,尤当重点看管,绝不可与那些被裹挟的汉儿、契丹仆从军混同。待将此间详情,连同太原大捷一并上禀官家圣裁之后,再做最终处置,方为稳妥。”

“此事,便依折将军之意。”韩世忠虽然心中对那些女真鞑子恨之入骨,但也知道种、折二人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并非意气用事可比,便不再坚持。他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向两位同僚,问道:“如今粘罕主力已溃不成军,蒲察石家奴亦已授首,太原之围已解!我等下一步棋,该如何走?是当固守太原,徐图恢复,还是当乘此大胜之威,挥师北上,一举收复河东失地?还请两位将军、两位大人畅所欲言,我等也好集思广益,早日具本上奏官家,请示方略。”

这个问题一出,城楼之上,原本因为胜利而稍显轻松的气氛,顿时又凝重了几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地图之上,那片代表着河东、河北广袤土地的区域。

种师中捋着颌下花白的胡须,目光深沉,缓缓道:“粘罕虽败,然其在河北、河东之地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更有诸多被其扶持的地方伪军势力,盘根错节,非一战所能尽除。我三部王师,连日征战,将士疲惫已极,粮草军械亦是消耗巨大。太原城内,更是元气大伤,百废待兴,短期之内,恐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北伐。老夫愚见,当务之急,是先稳固太原防务,救济城中灾民,招抚流亡,恢复农桑,整顿兵马,充实府库,待兵精粮足之后,再徐图进取,方是万全之策。”

折可求目光锐利如鹰,扫过远方绵延起伏的吕梁山脉,沉声道:“种老将军所言,乃持重老成之论。然,兵法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粘罕新败,金贼主力溃散,军心士气跌落谷底,正是我大宋乘势反击,扩大战果,一举收复河东诸州县之千载良机!若一味固守,坐待时机,则无异于养虎遗患,待金贼缓过气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则我军将再次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河东父老亦将再遭荼毒。某以为,当留一部精兵,协助王帅、张府尊守备太原,整顿内政。主力则当立刻分兵出击,如疾风扫叶,迅速扫清太原左近州县之金贼残余据点,彻底打通与怀州行营之粮道联系。而后,再挥师北上,或东出太行,与河北宗泽等忠义之士遥相呼应,如此,则河东可定,河北亦可图也!”

韩世忠听得是热血沸腾,只觉得折可求这番话,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猛地一拍大腿,抚掌赞道:“折将军此言,真乃英雄之见!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困守孤城,坐视河山沦丧,非我辈所为!当趁此天赐良机,将那些金狗彻底赶出我大宋疆土!只是……官家御驾尚在怀州,其下一步具体方略如何,我等尚不得而知。是否当先派遣精锐信使,将此间大捷及我等商议之策,火速回报,静候官家圣裁?”

张孝纯此刻也拱手进言,声音虽弱,条理却十分清晰:“三位将军所虑,皆是为国为民。太原城防,经此一役,已是千疮百孔,府库空虚,民生凋敝,确实急需一段时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然,正如折将军所言,若不能趁势肃清周边之敌,则太原亦难独善其身,金贼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下官愚见,或可双管齐下:一面由王帅主持城防修缮,下官负责安抚百姓,清查户籍,恢复农桑;一面将我等商议之策,详尽修书,火速上奏官家,恳请圣断。在此期间,三位将军亦可酌情派遣小股精锐,先行扫荡太原四境,以为屏障。”“官家天纵神武,算无遗策,必有远略。”种师中沉吟着,缓缓点头,“太原大捷,关乎国运,自当以最快速度奏禀圣上。至于后续进兵方略,我等可先行拟定几套详尽方案,陈述利弊,一并呈上,以供官家参酌定夺。毕竟,收复河东,乃至光复燕云,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地一将之力所能及也,需得朝廷统筹全局,方能克竟全功。”

折可求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种师中的看法:“可。韩将军麾下铁骑迅捷,可挑选最为得力之校尉,备足快马,即刻将此间战况、俘获、我等初步计议、以及太原城内亟待解决之困境,火速送往怀州行营,呈交御前。”

四人正商议军国大事,气氛虽凝重却也带着一丝胜利后的振奋。王禀在张孝纯的搀扶下,一直默默地听着,此刻,他那张布满风霜的脸上,却突然浮现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忧色,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有些犹豫。

种师中察觉到他的异样,温言问道:“王帅可是还有何顾虑?但讲无妨。”

王禀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缓缓开口,声音压得极低,如同怕惊扰了什么一般,带着一丝不祥的预感:“三位将军……老夫……老夫这些时日,虽困守孤城,消息闭塞……然,亦曾从一些……一些侥幸逃回的溃兵口中,以及……以及那些被俘金兵的只言片语中,听到一些……一些令人不安的风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凝重的脸庞,声音愈发艰涩:“听闻……听闻在北方大名府一带……似有……似有打着我大宋宗室旗号之人……与……与金人勾结,另立……另立山头……此事……老夫不敢妄断其真伪……但若……若传言属实,则我大宋……内有奸佞作祟,外有强虏环伺……其危……真如累卵之势啊!”

王禀此言一出,城楼之上,刚刚还因为大捷而稍显轻松的气氛,瞬间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骤然降至冰点!韩世忠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折可求那如古井般深邃的眸子也猛地一缩,种师中更是倒吸一口凉气,失声道:“王帅此言当真?!竟有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