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125章 清君侧?

张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急切,在寂静的偏殿书房内激起层层涟漪。

“太原府八百里加急?”赵桓原本因定下江南之策而略微舒展的眉头,瞬间又蹙了起来。叩击御案的指尖倏然停顿,锐利的目光自李纲、蔡懋二人身上掠过,投向殿门方向。

韩世忠、种师中、折可求三将联名上奏,这倒在情理之中,太原解围,战果如何,后续如何处置,自然要上报。只是……杨沂中?他不是奉朕密令,率踏白军与太行义军在敌后袭扰粘罕残部,相机行事么?怎会从太原发回“十万火急”的密报?

难道是……

赵桓心念电转,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沉声道:“宣。”

片刻之后,一名身着风尘仆仆的踏白军信使,在两名小黄门的引领下,疾步入殿。他风尘满面,眉宇间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却依旧锐利,步履稳健,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坚毅。他单膝跪地,双手高举着两份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文书,声音因旅途劳顿而略显沙哑,却依旧洪亮:

“启禀陛下!太原大捷!韩、种、折三位将军已于三日前克复太原,阵斩金贼西路军副都统蒲察石家奴,俘虏金兵万余!此乃三位将军联名奏捷表!”

“另有……另有踏白军指挥使杨沂中指挥使,奉陛下密令,已于太原会合三位将军,杨大人有紧急密奏,命小人星夜兼程,亲呈御览!”

“好!好一个太原大捷!”赵桓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方才因国库空虚而积郁的沉重,被这突如其来的捷报冲淡了几分。他目光扫过阶下同样面露喜色的李纲与蔡懋,微微颔首。

张望早已趋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两份文书,先将那份厚实的奏捷表呈给赵桓。

赵桓迅速展开,目光如电般扫过。奏疏上详细记述了三路勤王之师如何合围太原,如何内外夹击,最终大破金军,斩将夺旗的经过。字里行间,透着血战之后的豪情与疲惫,以及对太原城内军民惨状的悲悯。

“蒲察石家奴授首,太原终复,诸卿……功不可没。”赵桓看完,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将奏疏递给一旁的李纲。

随即,他伸手接过杨沂中那份用火漆密封的密奏。

这薄薄的一纸文书,却让赵桓的心头没来由地一紧。他能感觉到,这里面所承载的,绝非简单的军情。

撕开火漆,展开密信,赵桓的目光逐字逐句地扫过。

起初,他面色尚算平静,杨沂中在密信中简述了太行山中伏击粘罕主力,后又如何与三路义军联手袭扰敌后,最终抵达太原的经过。这些,赵桓在怀州时已通过杨沂中派回的斥候略知一二。

但当目光触及密信后半段,提及王禀在太原城楼上所言的那个惊天传闻时,赵桓持信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王太尉泣血提及,太原围困日久,屡闻北地有变。似有我大宋宗室,得金人扶持,于大名府左近,另立朝堂,聚拢溃兵流民,打出‘靖康’旗号,声称‘清君侧以安天下’,其军旗之上,多有‘玉石’之饰,隐指‘康泰’之意……”

赵桓的瞳孔骤然一缩,旋即恢复如常。只是那原本只是轻叩御案的指尖,此刻却牢牢按在了紫檀木的冰凉台面上。

玉石,康泰,靖康旗号,清君侧……好一个赵构!朕早已下令陈过庭追索其踪迹,断其羽翼,原以为他不过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躲藏,却不料,他竟有这般手段,这般……魄力!竟敢在河北之地,借着金人的势,明目张胆地另立山头!这已经不是暗中掣肘,而是公然与朕分庭抗礼,割裂大宋!

伪齐?不,比刘豫那厮更早,也更恶毒!此举与金人何异?不,比金人更甚!金人为寇,尚属外患,而赵构此行,却是从内部瓦解大宋的根基!一旦让他坐大,与金人南北呼应,则河北糜烂,中原震动,朕这刚刚稳住的局面,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宗室倾轧,这是叛国!

赵桓的面色依旧平静,只是眼神深处,那股因太原大捷而生出的暖意,已然被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所取代。

他缓缓将密信折好,置于案头。他并未立刻发作,而是重新将目光投向李纲和蔡懋。

“江南财赋之事,关乎国运。”赵桓的声音沉稳依旧,听不出丝毫波澜,“李卿方才所举荐的两浙路转运使齐安,朕准了。只是此人朕尚未亲见,不知其才干究竟如何。这样,李卿,你明日一早,便派人去查明此人确切驻地,即刻宣其入宫觐见。朕要亲自考较一番,若果真是可造之材,朕便擢其为江南诸路财赋经略使,赐其便宜行事之权,专司清丈田亩、整顿漕运、严查偷漏税赋诸事。一应章程,待朕见过此人,再与诸卿细议。此事,朕希望一个月内,便能初见成效。”

他刻意将“宣其入宫觐见”和“亲自考较”说得郑重,目光在李纲脸上一顿,见其领会圣意,点头称是,心中便有了计较。齐安此人,若真是如李纲所言那般刚直强项,又兼具理财之能,那江南这块难啃的骨头,或许真能让他啃下来。“至于这北方的传闻……”赵桓语气一转,指尖轻点着那份杨沂中的密奏,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李纲与蔡懋,“朕知道了。跳梁小丑,不足为虑。眼下,太原初复,百废待兴,河北之地亦需安抚。江南钱粮若不能及时输送,则北伐大业无从谈起。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足食。这个道理,朕懂,相信二位爱卿也懂。”

李纲与蔡懋何等精明,听出官家话中有话,知道官家已将此事放在心上,只是眼下不欲多言。他们也明白,此刻国库空虚,确实是燃眉之急,江南之事若能顺利推行,于国于军,皆是天大的利好。

“陛下圣明。”二人齐齐躬身,“臣等必全力辅佐,督办江南事宜,确保钱粮无虞。”

“很好。”赵桓微微颔首,“二位爱卿今日劳累,且先退下歇息吧。明日早朝,还有诸多军国大事,等着我们议处。”

李纲与蔡懋见官家胸有成竹,并未因北方的传闻而乱了方寸,反而更加坚定了整顿江南的决心,心中稍安。他们再次行礼,而后缓缓退出了书房。

殿门在他们身后轻轻合拢。

偌大的书房内,只剩下赵桓一人,以及那跳跃不定,将他身影拉得极长的烛火。

他霍然起身,缓步走到窗前,负手而立,望向殿外沉沉的夜幕。

良久,他才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

“张望!”

“奴婢在!”一直躬身候在殿角的张望连忙上前,声音压得极低。

“传朕旨意。”赵桓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寒意。“立刻,宣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入宫觐见。不得有误。”

他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凝视着那片被黑暗吞噬的宫苑。

赵构……你以为河北天高皇帝远,朕便奈何你不得了么?

你以为打出“靖康”的旗号,就能蛊惑人心,瞒天过海了么?

朕能将完颜粘罕打得丢盔弃甲,就能让你这所谓的“伪朝”,连同你那不切实际的野心,一同化为齑粉!

大宋的江山,只能有一个主人!

也只能有一种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