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142章 汴宫夏初帝心远

靖康元年四月下旬,汴京的天,比往日晴朗了许多。

街面上也渐渐有了些活泛气儿,不再是前些时日金军围城那会儿,连只野狗都见不到的死寂。城门处的守卫依旧森严,但往来运送货物的牛车板车,也比月前多了不少,车辙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却令人心安的“咕噜”声。

恰逢立夏已过,一些相熟的邻里间,也开始互相交换些新采的樱桃青梅,算是给这劫后余生的日子,添上一点点甜酸。偶有孩童的嬉笑声从深巷中远远传来,虽不真切,却也给这座古都添了几分久违的生气。

紫宸殿偏殿的御书房内,赵桓刚刚将最后一份关于京畿农田水利修缮的奏疏丢到一旁。那上面,官员们依旧是些陈词滥调,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数千言,却连一个切实可行的引水灌溉方案都拿不出来,更遑论提及所需钱粮工匠从何处来了。他甚至怀疑,这折子是不是从哪个故纸堆里翻出来,改了个年号便呈上来的。

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这皇帝当得比后世那些互联网大厂里天天加班的“福报”员工还要心力交瘁。至少人家加班还有加班费,他这个皇帝,不仅没工资,还得时刻担心国库空虚,担心百万军民的嚼用,担心那帮虎视眈眈的敌人和暗地里捅刀子的“自家人”。

侍立在御案一旁,负责添墨研磨的内侍全德民,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面白无须,眉眼细长,瞧着倒也还算齐整。是张望新近提拔上来的,眉眼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他见官家放下笔,便极有眼色地悄步上前,将案几旁那盏茶水已凉的白瓷盖碗撤下,又重新奉上一盏热气腾腾的新茶,茶是今年的雨前龙井,带着一股子清冽的豆香。案几旁的小碟里,也换上了一捧鲜红欲滴的樱桃,颗颗饱满,似凝着晨露。他做这些的时候,动作轻柔无比,眼神始终落在自己手上的活计上,未曾有半分逾越。

赵桓瞥了一眼那樱桃,倒是勾起了他一点前世的记忆。这玩意儿,在他那个时代,也是初夏时令的鲜果,价格不菲。只是那时他忙于学业,后来又忙于工作,鲜少有这般闲情逸致去品尝。如今身处这深宫,倒是不缺这点口腹之欲,只是……他摇了摇头,心境早已不同。

他难得地没有立刻拿起下一份奏折,而是起身,对一旁垂手侍立的总管太监张望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跟着,独自一人走出了御书房,来到殿外的小小庭院之中。

全德民依旧如同影子般立在御案旁,在官家身影消失在殿门后,他那一直低垂的眼帘,才极快地抬起,目光在御案上那几份尚未批阅的奏疏封皮上飞速掠过,随即又恢复了那副恭顺谦卑的模样,仿佛方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

这庭院不大,是当初修建紫宸殿时,工匠们依照前朝旧例,在偏殿旁随意开辟的一处所在。几株石榴树倒是长得精神,新叶嫩绿,在四月下旬的阳光下泛着油光。几只肥硕的麻雀在屋檐下旁若无人地打闹,时不时发出一阵清脆的啾鸣,偶尔掉落几根细小的羽毛,在微风中打着旋儿落下。

赵桓寻了个靠着廊柱的汉白玉石凳坐下,背倚着冰凉的石柱,看着这群没心没肺的鸟儿,心里头那股子因批阅奏折而生出的烦躁劲儿,倒是莫名地消散了些。

“当皇帝还不如当只鸟……”他低声嘟囔了一句,声音小到只有拂过檐角的微风能听见。他想起了穿越之初,坐在那张冰冷的龙椅上,面对着李邦彦之流的投降派,面对着金军压境的绝望,那种深入骨髓的寒意,至今思之,仍让他不寒而栗。

再到宣化门告急,炮石将尽,他不得不亲自披甲,登上南薰门城楼,与将士们一同面对金军的地道和火龙。怀州行营那一战,更是九死一生,若非岳飞奇兵突出,杨沂中在敌后搅动风云,他此刻恐怕早已是粘罕的阶下之囚,或者干脆就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了。

这一路行来,步步惊心,如履薄冰。

“立夏了啊……这古代的夏天,来得倒也准时。”他伸了个懒腰,只觉得浑身的骨头都有些发酸。他眯起眼睛看了看天色,日头已经开始偏西,金色的阳光透过石榴树叶的缝隙,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暖洋洋的,带着几分慵懒。

这份宁静,与他内心深处那根紧绷的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狗暂时滚蛋了,可这事儿远远没完。”他心中冷哼,“粘罕那老贼虽然元气大伤,但完颜晟那厮绝不会善罢甘休,明年开春,怕是又要卷土重来。河北的赵构……不,那厮也配姓赵?分明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完颜构!借着朕的名号,在河北招兵买马,另立山头,还想跟朕‘清君侧’?他娘的,老子辛辛苦苦在前面跟金人拼命,他在后面给老子捅刀子,真是孝死个人了!”

一想到这个便宜弟弟,赵桓就觉得胸口堵得慌,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他下意识地想去摸烟,手伸到一半才猛然想起,这里是大宋,袖子里只有一方丝帕,哪来的香烟解愁。他悻悻地收回手,在石凳上重重拍了一下。“还有江南那帮脑满肠肥的地主老财,一个个富得流油,平日里鱼肉乡里,兼并土地,把国库都快蛀空了,如今国难当头,让他们出点血,一个个哭爹喊娘,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齐安那把刀,也不知道够不够快,能不能在朕的耐心耗尽之前,把江南的油水给朕榨出来。要是江南的钱粮再不到位,朕拿什么去养活这百万嗷嗷待哺的军民?拿什么去武装那些嗷嗷叫着要跟金人拼命的将士?难道真要让他们饿着肚子上战场,拿着烧火棍去跟金人的铁骑肉搏吗?”

他微微仰头,看着那片被宫墙切割得四四方方的天空,那天空很蓝,也很高远,却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心中那份属于穿越者的孤独与重压,在这一刻又悄然浮现,如同跗骨之蛆,挥之不去。

“有时候……真他娘的想撂挑子不干了……”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疲惫与茫然,“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弄几亩薄田,娶个看得顺眼的婆姨,生几个娃,安安稳稳过完这辈子,不比在这鬼地方勾心斗角、提心吊胆强得多?”

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他自己狠狠地掐灭了。

他用力地摇了摇头,甩开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回不去了……也退不了了……”他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带着一丝自嘲,也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朕没有退路。朕是这大宋的官家,这万万里河山,这亿兆生民,他们的性命前程,都压在朕这副肩膀上。朕若退缩,谁来支撑这残局?那些在宣化门、在南薰门、在怀州城下,为了护卫这面龙旗而倒下的将士,他们的血能白流吗?那些在金贼铁蹄下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他们的苦难能被无视吗?”

“靖康之耻……那四个字,就像一把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在朕的心头,日夜灼痛,提醒着朕,一旦松懈,便是万劫不复!朕绝不会让那样的悲剧,在朕的手中重演!绝不!”

一股凌厉无匹的决断之气,从他身上重新升腾起来,驱散了方才那瞬间的迷茫与软弱,眼神也重新变得锐利如鹰,仿佛能刺破眼前的重重迷雾。

他深吸一口气,庭院中带着初夏花木的清香,也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从遥远战场飘来的血腥铁锈味,刺激着他的神经,让他更加清醒。

就在这时,张望的脚步声自身后极轻地传来,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平稳,却又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他走到庭院入口处,便停下了脚步,并未贸然打扰。

“官家。”张望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地传入赵桓耳中。

赵桓缓缓转身,目光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威严,仿佛方才那片刻的松弛与自语,都只是错觉。

张望躬着身子,手中高高捧着两份用明黄色丝绸包裹、并用火漆仔细封口的文书,快步上前。他将文书举过头顶,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与凝重:“江南八百里加急,齐经略有喜讯呈上!另,河北皇城司亦有最新军情,一同送抵!”

赵桓眼神一凝,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

来了!

他大步流星地走回御书房,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急切:“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