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144章 贺兰烟云起惊澜

兴庆府,五月的天,日头毒辣。承天门外的青石板被晒得滚烫,站班的西夏武士额头上渗着汗,身上的皮甲更是闷热得像蒸笼。

皇城大殿内,气氛却比殿外的暑气还要燥热几分,或者说,是一种夹杂着惊疑和躁动的压抑。

御座之上,夏崇宗李乾顺的脸色阴晴不定,手指一下下敲击着扶手上镶嵌的绿松石,发出沉闷的"叩叩"声。殿下,枢密使嵬名令公、御史大夫野利蒲哇,以及一众党项贵族和汉人官员,皆是垂首肃立,只是那眼角的余光,却在不住地相互瞟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火药味。

"都说说吧。"李乾顺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目光扫过阶下,"南朝汴京传回来的消息,想必诸位都听说了。完颜宗望……败了。完颜宗翰……也败了。金狗两路伐宋,十数万大军,一败涂地。朕倒是想听听,诸位爱卿,对此……有何高见?"

他这话问得平静,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国主此刻的心情,绝不平静。

"陛下!"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党项大将第一个忍不住,踏前一步,瓮声瓮气地说道,"臣以为,此乃天赐我大夏良机!金狗自顾不暇,宋人亦是元气大伤!我大夏兵锋正锐,当趁此时机,尽起大军,东出贺兰,直取宋人那熙河、兰湟之地!当年被他们抢走的,如今正好连本带利讨回来!"此人乃是左厢神勇军都统军,素来主张对宋强硬。

"莽夫之言!"他话音未落,一个穿着汉式官袍、面容清瘦的文官便冷哼一声,出列反驳,"将军只知攻伐,却不知审时度势!宋人虽新胜,然其国力远胜我大夏。那赵官家年少,手段却如此狠辣,连金人两路大军都能击退,岂是易与之辈?我大夏此时若轻举妄动,万一惹恼了那头发疯的宋国皇帝,引兵西来,将军可能担此干系?!"

"你……"虬髯大将怒目而视。

"陛下,"嵬名令公上前一步,打断了两人的争执,他先是对李乾顺躬了躬身,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宋金之战,局势突变,确实出人意料。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是轻言战事,而是……探明虚实。"

他顿了顿,继续道:"那赵官家究竟是何等人物?宋朝国力恢复如何?其下一步,是对金穷追猛打,还是会……调转矛头,清算旧账?这些,我等皆不知晓。此时贸然出兵,风险太大。"

御座上的李乾顺手指叩击的频率慢了下来,显然在认真听着。

野利蒲哇却有些不以为然,他斜睨了嵬名令公一眼,阴阳怪气地说道:"令公大人未免太过谨慎了。宋人就算打退了金狗,那也是惨胜。他赵官家就算再有手段,难道还能立刻变出几十万大军来不成?依我看,正是我大夏出兵的好时机!若是不给宋人点颜色看看,他还真以为我大夏好欺负了!"

"出兵?"嵬名令公眉头微蹙,"野利大人是想让我大夏重蹈金人覆辙吗?宋人能击败金国十数万大军,就能击败我们。况且,我大夏若贸然挑衅宋国,一旦宋金议和共同对付我们,大夏又将如何应对?"

"令公此言甚是!"一个穿着深色官袍的中年臣子附和道,"金人虽然败退,但尚未倒下。如今之计,应当是静观其变,而非贸然出兵。"

"怕什么?"一个声音略显尖细的党项贵族反驳道,"金人强盛之时,对我大夏百般欺压,索求无度!如今他们遭了报应,正是我等摆脱其控制,重振国威的良机!至于宋人……哼,一群绵羊罢了!就算偶尔出了个把厉害角色,还能翻了天不成?大不了,咱们两边都派使者,看看谁给的好处多!"

"轻敌之言,不可取。"嵬名令公沉声道,"金人如今败退,但若彻底垮了,唇亡齿寒,我大夏又能独善其身多久?金人尚可为我大夏分担宋人的注意力,若金亡,宋必图西。"

"派使者?"李乾顺的目光在殿下扫过,终于再次开口,语气带着一丝探寻,"诸位以为,若要遣使南朝,当以何名义?又当如何行事?"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今日朝会的关键。

国相拓跋守寂,思忖片刻,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可遣使祝贺宋帝汴京解围,此乃礼数。国书之中,可彰显我大夏睦邻友好之意,愿与宋永结盟好。至于……岁赐与榷场之事,或可令使者相机提及,探其口风。"

"祝贺?永结盟好?"赫连铁心冷笑一声,"拓跋相公莫非忘了,前些年是谁断了我大夏的岁赐,关闭了榷场,让我大夏军民衣食艰难?如今他们打退了金狗,我们就巴巴地跑去祝贺?这不是自降身份吗?"

"赫连将军此言差矣。"拓跋守寂面不改色,"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宋强金弱之势已现,我大夏若不早做姿态,一旦宋朝稳固中原,腾出手来,恐对我大夏不利。以'祝贺'为名,实为试探。若宋帝识时务,愿与我大夏重修旧好,则两国皆安。若其骄横自大,我等再做计较不迟。"李乾顺的目光转向嵬名令公:"令公以为如何?"

嵬名令公沉吟道:"国相所言,有其道理。遣使,是必须的。但国书措辞,以及使者人选,需得慎之又慎。"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臣以为,国书之中,除了祝贺,还当隐晦提及,我大夏与金国之盟约,乃是迫于其淫威,非我本意。若宋朝能助我大夏摆脱金人钳制,则我大夏愿为宋朝西面屏障,共同……抵御外侮。"

这话一出,殿内不少人都是脸色微变。这是……要向宋朝暗示可以联手反金了?

"至于使者……"嵬名令公继续道,"当选一能言善辩、沉稳机敏之人为正使,再配一勇武之将为副使,既不失礼数,亦能彰显我大夏并非无人。护卫……当用我铁鹞子精锐,以壮声威。"

李乾顺听着,手指再次轻轻叩击扶手,眼神闪烁不定。嵬名令公的提议,比拓跋守寂的更加大胆,也更具操作性。

"陛下,"野利蒲哇突然开口,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臣听闻,南朝除了那个赵官家,河北之地,似乎还有一位赵氏宗亲,也打出了旗号,与汴京那位分庭抗礼?此事……或可为我等所用?"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李乾顺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他盯着野利蒲哇:"哦?野利爱卿是从何处听闻此事?可有确切消息?"

野利蒲哇躬身道:"回陛下,此乃臣从一些往来于河北的商旅口中零星听闻,尚未证实。但若传言属实,则南朝内乱已现,我大夏……或可从中渔利。"

嵬名令公眉头紧锁,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此事未经证实,不可轻信!南朝内部之事,我等不宜过早介入,以免引火烧身!当务之急,还是先派使者前往汴京,探明那赵官家的真实意图和实力,方为上策!"

李乾顺沉默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令公所言甚是。南朝内部之事,暂且观望。"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大声道:

"传朕旨意!即刻遴选使臣,备好国书、贡品!三日之内,使团必须出发!前往汴京!"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告诉使臣,此去汴京,给朕看清楚!听清楚!问清楚!朕要知道,那个赵桓,究竟想做什么!朕要知道,如今的宋朝,到底还剩下几分力气!朕更要知道,他对我大夏,究竟是何态度!"

"朕要……在这盘新的棋局上,为我大夏,争得一个最有利的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