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165章 西夏使节入京畿

鸿胪寺官员的通传,如同一道惊雷,再次在垂垂欲坠的垂拱殿内炸响。

殿内,方才还因赵构的处置而心神震荡的群臣,此刻又是一片哗然。

“西夏使臣?!”

“大夏国,不是向来与金人交好吗?此时来京,所为何事?莫非……是探我虚实?!”

“那察哥,可是党项精锐‘铁鹞子’出身,带兵经验丰富,他们西夏最精锐的便是骑兵!此行,恐怕不简单啊!”

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带着疑惑,带着警惕,也带着一丝隐隐的担忧。刚刚平定伪朝叛乱,河北河东尚待肃清,金人虽败却元气未损,如今西夏又来掺和,这天下,当真是多事之秋!原本因为河北大捷而激荡的心情,此刻又被笼罩上了一层阴霾。不少大臣的脸色都有些发白,仿佛又看到了天下大乱的征兆。

御座之上,赵桓的目光从殿下收回,转向那名鸿胪寺官员,眉头微不可察地挑了挑。他看着那官员额头细密的汗珠,以及因激动而略显苍白的脸,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西夏。这个盘踞西北的党项王朝,向来是大宋的心腹之患。虽然近年来国力有所衰弱,但其精锐的“铁鹞子”骑兵仍不容小觑。自古宋夏之间,战和不定,互有胜负,但整体上,宋朝多以“岁赐”安抚为主,甚至不惜以岁币求和,换取西北边境的安宁。

此次金人南侵,西夏虽未直接出兵助金,但也在西北蠢蠢欲动,侵扰大宋熙河、兰湟之地,甚至曾秘密与金人商议瓜分河山。他们的小动作,皇城司的塘报早已送达。如今金兵初退,河北伪朝刚灭,西夏使臣便“恰逢其时”地抵达京师,其目的,绝非简单的“祝贺”二字!

赵桓心中冷笑。无非是探我大宋虚实,看我是否经此一役已元气大伤,可欺与否。又或者……是想坐收渔利,借机向我大宋索要更多的岁赐和榷场开放,甚至……与金人暗中联手,再图不轨!这等伎俩,赵桓前世看得多了,也早就预料到了。

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看着他们脸上那尚未完全散去的震惊,以及新添的忧虑。他知道,方才对赵构的雷霆处置,已经在大臣们心中种下了震慑的种子。现在,他需要再次以强势的姿态,将这份震慑,延伸到对外的藩邦!

此时此刻,绝不能给西夏人丝毫软弱之感!大宋刚刚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虽伤痕累累,却也浴火重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与力量!他要让西夏人明白,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北宋了!

“诸位爱卿,”赵桓沉声道,声音穿透殿内喧嚣,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西夏使臣远道而来,合该以礼相待。然,国难方平,外患未除,诸位以为,当如何应对,方能不坠国威,又不失体面?”

殿内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贸然开口。李纲虽然心中有数,但此时也想先听听官家更深层的意思。

就在这时,文臣队列中,秘书省校书郎秦桧再次出班,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与恭谨:“陛下,臣秘书省校书郎秦桧,有愚见奏禀。”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秦桧。方才他处理赵构之策的“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已然震惊了所有人,此刻他再次出言,无疑让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赵桓的目光也落在了秦桧身上。他心中微动,这秦桧,倒是敏锐。每一次朕有未决之事,他都能恰逢其时地站出来。看来,他不仅有眼力,更有争取的胆量和对时机的把握。这是好事,有才华的臣子,朕向来不吝惜给予机会。只是……这等心机与野心,却也需时刻警惕。

“秦校书,”赵桓的语气带着一丝鼓励,“你有何见解,但说无妨。今日朝堂,畅所欲言。”

秦桧躬身,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御座后珠帘缝隙中,赵桓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他知道,官家看重的,绝非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力量,以及绝不妥协的强势姿态。

“陛下,臣以为,西夏使臣此刻入京,绝非单纯祝贺。”秦桧开门见山,声音平静而自信,“他们与金人唇齿相依,向来窥视我大宋西北边陲。此番前来,无非是探我虚实,看我朝廷是否因金人兵败而元气大伤,以便趁火打劫,索要更多岁赐,甚至……与金人暗中谋划,合攻我西北,以图渔利!”

他这番话,直指西夏用心险恶的本质,与赵桓心中的判断不谋而合。殿内不少大臣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秦校书所言,与朕所思不谋而合。”赵桓的声音略带赞许,嘴角甚至勾起一丝笑意,“依你之见,当如何应对,方能震慑宵小,不坠国威,又不失体面?”

秦桧心中大喜,知道自己说对了。他随即抛出了自己的“高见”:“陛下,应对西夏,当如雷霆破空,先声夺人,不容其有半分妄念!”

他顿了顿,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股自信和果决:“臣有三策,请陛下圣裁!”“哦?三策?”赵桓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秦桧,“说来听听。”

“其一,‘示强于外’!”秦桧语气斩钉截铁,“陛下明日于紫宸殿接见西夏使臣,礼仪虽可从简,但排场不可减!鸿胪寺务必将我大宋刚刚河北大捷、生擒赵构、阵斩金将完颜塞赫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夸张的笔法,通过京中邸报,传遍京师,甚至张榜示众!让西夏使臣入京之初,便感受到我大宋国威如日中天,士气正盛!”

他转向鸿胪寺卿周延寿,目光如炬:“周寺卿,陛下口谕所言‘广宴群臣,与民同乐’,此乃绝佳之机!可命鸿胪寺与礼部,在使臣抵达后,立刻筹备一场盛大宴会,名义上庆功,实则……展示我大宋的兵马雄壮、粮草丰足,以及文武百官的齐心协力!要让西夏人亲眼看到我大宋国力,而非仅仅耳闻!”

周延寿听得心惊肉跳,官家只是说“广宴群臣”,秦桧竟能将其延伸到“展示兵力粮草”?这心机,这胆量,当真不凡!他连忙躬身道:“臣……臣明白!定当遵照陛下旨意,不折不扣地办好!”

“其二,‘探虚于内’!”秦桧话锋一转,看向皇城司方向,虽未点名陈过庭,但意思已然明了,“西夏使臣入京,皇城司务必严密监视其一举一动!从他们入京开始,其使团人员构成、平日言行举止、与何人接触、打探何事,皆要记录在案,无一遗漏!尤其是副使察哥,此人乃西夏武将,需严防其窥探我京师城防、军械布防!同时,可暗中派遣精锐探子,伪装成引路官员或市井商人,在使臣团中,或在四方馆周边,散布我大宋已得西北练兵之法,且有精锐骑兵即将组建,可与金人铁骑相抗的谣言,甚至可暗示我大宋有意联合西域诸部,共击金人之消息!让他们内部生疑,自乱阵脚!”

此言一出,殿内不少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这秦桧,不仅对外强硬,对内也如此算计!这分明是要用攻心之计,让西夏使臣自乱阵脚!

赵桓的目光在秦桧身上停留了更久,眼中赞许之色更浓。这第二策,正是朕心中所想,甚至比朕想得更细致。他要的,就是这种能将朕的想法具象化,并能完善其细节的臣子。秦桧,当真是个好用的刀!

“其三,‘攻心于言’!”秦桧最后说道,语气平缓下来,却字字诛心,“陛下接见使臣之时,可先褒奖西夏此番未助金人为虐,暗示我大宋对西北局面了如指掌。而后,话锋一转,可提及我大宋与金人战事,看似不经意,实则言语之中,透露金人两路大军皆已大败,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皆受重创,甚至可提及金国内部因战败而生嫌隙,女真各部并非铁板一块等消息!”

他停顿片刻,仿佛在揣摩赵桓的心理。他知道,官家对金人的情报,绝对是极为重视的,并且乐于看到金人内部的矛盾。

“此等消息,半真半假,虚实结合,从陛下口中不经意间透露,传入西夏使臣耳中,必将使其对金人的实力和未来产生疑虑,甚至动摇其与金人结盟之心!”秦桧语气更加自信,声音也带上了一丝诱惑,“最后,可委婉提及我大宋与西北诸部,如回鹘、吐蕃等,素有旧谊,有借道通商、共抗强敌之可能,以敲打西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乖乖回到向我大宋朝贡称臣的旧道上,甚至……可诱使其与我大宋重开榷场,互市贸易,以缓解我朝西北困顿之局!”

秦桧说完,躬身而立,神态谦恭,仿佛只是提出了几点微不足道的建议。但他眼中,却闪烁着一丝精明和渴望。他已经将官家所想所虑,甚至可能没来得及细想的,都以“策”的形式呈上,并提出了可行的具体步骤。他相信,这样的表态,足以证明他的才华和对官家的忠诚。他这是在向赵桓展现,自己不仅有才华,更有替君分忧、洞察君心、并为君谋划深远的能力。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爬到高位的“投名状”!

殿内,群臣早已惊得鸦雀无声。秦桧这三策,环环相扣,从京师的氛围营造,到使团内部的渗透分化,再到帝王接见时的攻心之言,可谓是将外交手腕、情报战、心理战运用到了极致!这哪里是一个从七品校书郎能提出的方略?这分明是宰执级别的谋划!

李纲的脸色变得更加复杂。他看着秦桧那年轻的背影,心中震惊。此子,其才华确实不俗,其心机更是深沉可怕!

他已经完全看出了官家欲强硬对待西夏的意图,并将其上升到了一个战略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这样的臣子,对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他暗自思忖,秦桧,当真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只是,用刀之人,也需小心,莫要伤到自己。

赵桓的目光在秦桧身上久久停留。秦桧这三策,确实精准地契合了他的心思。尤其是“半真半假,虚实结合”地透露金人内部矛盾和宋朝外部可能联络的消息,以及最后暗示诱使西夏重开榷场,这都是他想过,但还未及细化的地方。秦桧竟能将其完整地提炼出来,并提出具体方案,足见其洞察力和谋划能力。“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现在又来了个“示强于外,探虚于内,攻心于言”。这秦桧,真是一个妙人!他不仅能洞察朕的意图,还能将其言语化,并给出具体的执行方略。这种能力,是朕目前最需要的。他的野心,朕也看得清楚。

只要他能为朕所用,为大宋开疆拓土,洗雪国耻,朕便暂时容他一二。至于将来……待天下平定,河山恢复,这把锋利的刀,自然会有它的归宿,但是也希望他不要失去价值。

“好!”赵桓猛地一拍御座扶手,声音中充满了激赏,“秦校书所言,甚合朕心!三策并行,方能彰显我大宋国威!鸿胪寺卿周延寿!”

“臣在!”周延寿吓得一个激灵,连忙上前。

“你等鸿胪寺与礼部,即刻按秦校书所言,筹备明日接见事宜!务必将我大宋之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得有丝毫差池!”

“臣遵旨!”周延寿躬身应诺,心中叫苦不迭。这秦校书,一开口就是惊天动地的谋划,要他这些平日里只知按部就班的官员如何落实?但他更明白,官家如此激赏,自己若敢怠慢,下场恐怕会比赵构也好不了多少。

“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赵桓又唤道。

“臣在!”陈过庭早已等候多时,此刻从人群中走出,躬身应诺。

“秦校书所言‘探虚于内’之策,你皇城司务必全力配合!使臣团中,可疑之人,暗中接触之人,皆要严密监视!京师市井之中,可暗中散布我大宋精锐骑兵即将组建、与金人铁骑相抗的谣言,甚至可暗示我大宋有意联合西域诸部、共击金人之消息,务必让西夏使臣听闻!”

“臣遵旨!”陈过庭心中一凛,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知道,这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皇城司,将是这场战争中最锋利的刀。

“至于秦校书,”赵桓的目光再次回到秦桧身上,带着一丝深沉的考量,他想了想,决定再给秦桧一个实际的机会,让他进一步参与到这次“外交”中,也让他明白,朕并非只是口头嘉奖,“你今日之言,足见才华。然,你毕竟官位尚浅,资历未足。朕准你参与鸿胪寺与礼部明日之筹备,若有不足之处,你可代为指点。待此番西夏使臣离京之后,朕再论功行赏!”

秦桧心中狂喜!官家这番话,无疑是给了他极大的肯定和上升的机会!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迈出了在赵桓面前展现价值的第一步!他这番参与,绝非简单的“指点”,而是实际的参与到权力运作中,这将是他未来攀升的基石!

“臣……谢陛下隆恩!臣万死不辞,必将肝脑涂地,为陛下分忧!”秦桧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再次深深拜倒在地。

赵桓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知道,秦桧这样的“能臣”,只要给予机会,便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野心。

而他,正需要这样有能力、有野心、且能被他掌控的棋子,来推行他那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北伐大业!

“诸位爱卿,若无其他要事,今日早朝至此。”赵桓起身,声音威严而果决,“中书门下,依朕旨意,务必将对赵构的罪状诏书,昭告天下!兵部、户部、宗人府、三法司,协同处置后续事宜!绝不可有半点差差池!”

“喏!”群臣齐声应诺,声震大殿。

御座之上,赵桓深深地看了一眼退回队列,但明显比之前更为自信和激动的秦桧,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