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74章 龙榻魂语醒惊雷

“官家……”

“醒了!陛下醒了!”

耳边是杂乱的呼喊,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又透着某种竭力压抑、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而带来的轻微颤抖。

意识如同沉入冰冷河底的顽石,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向上拉扯。眼皮重若千斤,每一次颤动都牵扯着太阳穴针扎般的刺痛。喉咙干涸得像是被烈火燎过,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粗粝的摩擦感。

赵桓费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勉强掀开眼皮一条缝隙。

模糊的光线刺入眼中,让他下意识地又闭了一下。再次睁开时,视线终于聚焦。

不是梦境中那冰冷空旷的垂拱殿,也不是南薰门城楼上那临时搭建、充满血腥与硝烟味的指挥棚。

眼前是熟悉的明黄色纱帐,帐顶绣着精致的团龙暗纹。身下是柔软的锦被,鼻端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混合着安神香和草药的气息。

他……回宫了?

“陛下!您感觉怎么样?快!传御医!”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关切,是张望。

赵桓转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试图看清周围。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宽大的龙榻上,显然是寝宫之内。床边围满了人,有张望,有几个面生的内侍和宫女,还有……几个穿着太医院官服、须发花白的老御医,正一脸紧张地看着他。

“水……”赵桓张了张嘴,只发出一个沙哑干涩的音节。

“快!水!温水!”张望连忙吩咐,立刻有宫女小心翼翼地端来一个白玉杯,用小银勺舀起温水,凑到他嘴边。

几口温水入喉,如同甘霖滋润了干涸的河床,喉咙里的灼烧感稍稍缓解。赵桓也感觉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昏迷前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回——金军溃败,四面楚歌,震天的欢呼,还有自己……力竭倒下的瞬间。

“朕……昏迷了多久?”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嘶哑,却清晰了许多。

“回陛下,”为首的老御医连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声音带着一丝后怕,“您……您已经昏睡了整整一日夜了!幸赖陛下龙体康健,底子厚实,又有上天护佑,方才……”

一日夜?!

赵桓心中一惊!他竟然昏睡了这么久?!

那岂不是说……

“战况如何?!”他猛地抓住老御医的手腕,因为太过用力,指节都有些发白,“金贼……金贼退了吗?!各路援军……”

“陛下!陛下息怒!龙体要紧!”老御医被他突然爆发的气势吓了一跳,连忙道,“您放心!金贼……金贼已经退了!”

“退了?”赵桓一愣。

“是的陛下!”张望也连忙上前,脸上洋溢着激动,“您昏倒之后,李帅和诸位将军指挥若定!城外韩将军、种将军、折将军等各路勤王大军奋勇杀敌!金贼军心大溃,无力再战,已于昨日午后……拔营北撤了!”

“韩将军、种将军他们已经率部入城,其余部众正在城外清剿残敌,安抚地方!汴京……汴京保住了!我们胜了!陛下!我们胜了啊!”张望说到最后,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激动得老泪纵横。

旁边侍立的内侍宫女们也纷纷露出喜悦和崇敬的目光,看向龙榻上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年轻帝王。

胜了?

真的胜了?

巨大的喜悦如同最烈的醇酒,瞬间冲上赵桓的头顶!他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心脏狂跳不止!

守住了!他竟然真的守住了!守住了这座风雨飘摇的汴京城!打退了不可一世的金军!

穿越而来,步步惊心,如履薄冰,在绝望中挣扎,在血火中搏杀……这一切的苦难和牺牲,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回报!

“好……好……”赵桓喃喃低语,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疲惫交织在一起,让他忍不住想要放声大笑,却又感到眼眶发热。

“陛下!”老御医见他情绪激动,连忙劝道,“您刚醒转,龙体尚虚,切不可大喜大悲!还需静养才是!”

赵桓深吸几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你们……先退下吧。张望留下。”

“是。”御医和宫人们躬身退下。

寝宫内安静下来,只剩下赵桓和张望两人。

“具体说说,”赵桓靠在软枕上,声音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已经恢复了锐利,“金贼撤退的情况,各路援军的安置,还有……城内。”

张望不敢怠慢,连忙将赵桓昏迷后这一日夜发生的事情,详细禀报了一遍。

金军确实是全线溃退,丢弃了大量的辎重、伤兵,甚至连“开山太岁”的残骸都没来得及拖走。溃退途中,又遭到韩世忠、种师中等部的衔尾追杀,损失惨重。据初步估计,此次汴京之战,金军伤亡和被俘者,至少在三万以上!可谓是元气大伤!

各路勤王援军也已陆续抵达,韩世忠、种师中、折彦质等主要将领已经入城觐见过(虽然官家昏迷),目前由李纲和兵部统一协调,正在城外扎营休整,并负责追剿金军残余,恢复京畿秩序。城内,在大清洗和官家昏迷的双重影响下,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宵禁依旧森严,但粮价已经开始回落。之前被“劝捐”的权贵富户虽然心有余悸,但也庆幸保住了性命和大部分家产。而普通百姓,则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官家的无限崇敬之中。

只是……

“只是……”张望说到这里,语气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一丝迟疑。

“说。”赵桓看着他。

张望咽了口唾沫,低声道:“只是……福宁宫那位……在您昏迷期间……‘病势’加重……于昨夜……‘薨’了……”

听闻此言,赵桓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那双刚刚恢复了些许神采的眸子,瞬间又变得幽深如古井。

他没有问是怎么“薨”的,也不需要问。张望是他的心腹,是他最信任的内侍,有些事情,不需要言明,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便已足够。

“知道了。”赵桓的声音同样平静,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得知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缓缓闭上眼睛,掩去了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有解脱,有冷漠,甚至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属于这具身体原主残留的、极其微弱的悲哀。

但那情绪很快便被更强大的意志力碾碎、驱散。

赵佶死了。那个曾经的大宋天子,那个沉溺艺术、断送江山的“上皇”,那个在围城之际还想着割地求和、甚至可能暗中勾结外敌、意图不轨的父亲……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他赵桓真正掌控这个风雨飘摇帝国的开始。

寝宫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张望低垂着头,恭敬地侍立在一旁,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等待着官家下一步的指示。

他知道,太上皇的死,绝非小事,后续的处理,关乎朝局稳定,关乎官家的声名,更关乎他这位“经手人”的未来。

过了许久,赵桓才再次睁开眼睛,眼底已是一片清明和冷峻。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和威严。

“奴婢遵旨。”张望连忙应道。

“太上皇忧心国事,心力交瘁,又闻京师连日血战,宗室勋贵亦有伤亡,悲愤攻心,旧疾复发,于昨夜子时,在福宁宫溘然长逝。”赵桓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为这场死亡定下了官方的基调。

“是。”张望将这番话牢牢记在心里。

“朕……深感哀恸。”赵桓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悲伤”,“传谕中书、门下,即刻拟定治丧仪程。辍朝三日,百官服素,宫中停止宴乐一月,以示哀悼。”

辍朝三日,停止宴乐一月。这规格,比照了亲王之礼,却又略高于寻常亲王,既给足了“先帝”的面子,又没有达到正常驾崩皇帝的隆重程度,分寸拿捏得极其微妙。

“另,”赵桓继续道,“太上皇晚年虽为奸臣(梁师成等人)所误,然早年亦有微功。谥号……便定为‘恭愍’吧。葬礼……国事艰难,金贼未灭,一切从简,不可铺张。”

恭愍!恭为敬,愍为伤,有怜悯、忧患之意。这个谥号,既有对逝者的基本尊重,又暗含了对其晚年不幸结局和过失的评价,可谓是用心良苦。

张望心中暗凛,再次躬身:“奴婢遵旨。奴婢这便去传谕。”

“等等。”赵桓叫住他,“你去福宁宫,亲自安排。务必……让太上皇走得‘体面’些。另外,封锁消息,在朕正式下旨治丧前,若有半点风声走漏……”

“奴婢明白!”张望立刻会意,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请官家放心,福宁宫内外,绝不会有半句闲话传出!”

“去吧。”赵桓挥了挥手。

赵桓让张望去处理赵佶后事之后,强撑着坐直身体,目光扫过帐外微亮的晨曦,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决断。

该处理的私事了结了,接下来,就是国事!是时候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大宋的天,已经彻底变了!

“来人!”他沉声唤道。

一名小黄门立刻趋步入内,跪倒在地:“官家有何吩咐?”

“传朕旨意!”赵桓的声音虽然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立刻召集所有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半个时辰后,垂拱殿议事!朕有……太上皇薨逝及军国大事宣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