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84章 血书泣孤城 帝心动雷霆

靖康元年,二月初七,午后。

东京,泰和殿偏殿。殿内很安静,只有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以及窗外偶尔掠过的风声。赵桓坐在御案后,手里捏着一份来自河北路转运司的奏报,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奏报上说,金军虽退,但溃兵流寇四起,加之去岁天灾,河北多地饿殍遍野,急需朝廷赈济,可如今国库空虚,如何赈济?

他将奏报放下,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这七日来,类似这样雪上加霜的消息,他已经看了太多。东京解围的喜悦早已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烂摊子和沉重的压力。

李纲在整顿中枢,却处处掣肘;许翰的新格还在争论不休;吴敏的军器监缺这少那;韩世忠、折可求、种师中三部倒是出发了,但他们面对的是整个河东,兵力、粮草都捉襟见肘,说是去施压,能自保就不错了……

一切都很难。他这个皇帝,看似乾纲独断,连杀带剐,震慑了朝野,可实际上,手里能用的资源、能信任的人,少得可怜。他常常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泥潭里挣扎,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却不知道前方到底是坚实的陆地,还是更深的沼泽。

“官家,喝口茶吧。”张望悄无声息地走近,将一杯温热的贡茶放到案头。

赵桓端起茶杯,却没心思喝,只是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发呆。他忽然有些理解历史上那个“自己”为何总是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那么多昏聩的决定了。当整个国家机器都锈迹斑斑、千疮百孔时,一个坐在最高位置上的人,又能有多少选择呢?

就在这时,一阵不同寻常的急促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守门内侍脸色微变,匆匆进来禀报,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惊惶:

“启禀陛下!‘踏白军’……踏白军校尉刘猛,自太原……突围回京!有……有紧急军情!”

赵桓的心猛地往下一沉!踏白军!刘猛!他记得这个名字,是派往太原送信的精锐斥候!算算日子,已经过去了七天!此刻才回来,而且是“突围”……

“快宣!”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殿门被推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混杂着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两名禁军架着一个几乎不成人形的汉子走了进来。那人身上的甲胄破碎不堪,布满了刀砍箭射的痕迹,脸上、身上全是凝固的血污和狰狞的伤口,若非那双眼睛里还残存着一丝微弱的光芒,几乎让人以为是一具刚从死人堆里拖出来的尸体。

是刘猛!

“末将……刘猛……”他挣扎着,似乎想跪下,却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的嘴唇开合着,发出微弱的气音,目光死死地盯着赵桓,用尽最后一丝神智,从怀里掏出那卷硬邦邦的、被血浸透的布帛,“陛……陛下……太原……血……血书……”

张望脸色煞白,连忙上前接过那卷散发着恶臭的血书,双手都在颤抖。

赵桓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他示意禁军将刘猛小心抬下,又急令太医抢救,然后才缓缓伸出手,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血书。

布帛已经干硬,带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赵桓小心翼翼地展开,上面的字迹是用指血写成的,潦草、扭曲,却又带着一种刻骨的绝望和悲壮。

“……臣王禀、张孝纯泣血叩奏陛下:贼势十倍于我,连日总攻,昼夜不息。西城已破,巷战三日夜,将士死伤殆尽,民夫亦半殁……”

赵桓的呼吸开始急促,他仿佛能看到太原城头那惨烈的厮杀,听到那震天的喊杀和垂死的呻吟。

“……臣等率残兵退守内城……然,贼已掘地道,内城旦夕可破……城中粮秣告罄,箭矢尽绝,将士裂甲为矢,拆屋为薪……”

他的手开始颤抖。粮尽、矢绝……这是守城战中最绝望的境地!

“……陛下天恩浩荡,诏书已至,军民感泣,然……贼势凶猛,臣等……恐难支撑……最多……最多三日!”

最多三日!赵桓的瞳孔骤然收缩!

“……三日之内,若无天兵天降,太原……太原必失!臣等唯有……与城偕亡,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臣王禀、张孝纯,再拜泣血!”

日期,赫然是七日前!

轰!

赵桓只觉得脑子里像是有什么东西炸开了!七日前就只剩下三天!现在七天过去了!太原……

他踉跄着后退几步,重重地撞在了冰冷的廊柱上,手中的血书飘然落地。

“陛下!保重龙体啊!”张望惊呼一声,想要上前。

赵桓却像是没听见,他靠着柱子,缓缓滑坐到地上。巨大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想到了王禀,那个在历史上以忠勇闻名的老将;想到了张孝纯,那个同样坚守到最后的文臣;想到了太原城里那数万军民……他们,就这样没了?在他穿越而来,在他自以为能改变历史之后,他们还是……没了?

那他之前的努力,汴京的惨胜,又有何意义?一股强烈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涌上心头。他甚至开始觉得,自己或许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偶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沉沦的国运。

粘罕!完颜宗翰!

想到这个名字,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又从心底升起!是这个女真蛮子!是他毁了太原!毁了那些忠勇的生命!

愤怒、悲伤、绝望、无力……种种情绪在他胸中交织、冲撞,几乎要将他撕裂。

他坐在冰冷的地上,看着殿外那刺眼的阳光,只觉得无比讽刺。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

太原没了,河东门户大开。韩世忠他们还在路上,他们的佯攻还有意义吗?粘罕解决了太原,下一步会做什么?挥师南下?还是掉头去支援溃败的宗望?

他的大脑一片混乱。

不!不能这样!

赵桓猛地用拳头砸了一下地面!他不能垮!他是皇帝!他是大宋现在唯一的希望!如果连他都放弃了,那这个国家就真的完了!

太原……也许……也许还有万一的可能呢?刘猛能突围出来,说明城还没破?或许他们还在坚守?还在创造奇迹?

对!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

他挣扎着站起身,重新走到地图前,目光在太原、怀州、韩世忠、折可求、种师中的位置之间飞快地移动。

时间!他需要时间!可太原最缺的就是时间!

常规的办法,来不及了!韩世忠他们赶不到!

必须有奇兵!必须有雷霆一击!能立刻打乱粘罕的部署,让他无暇再顾及太原!

可是,哪来的奇兵?

他的目光扫过东京城,扫过那些正在整编、训练的新军……神武右军?岳飞?

一个念头,如同绝境中迸发的火花,瞬间照亮了他布满血丝的眼睛!

险!极险!近乎疯狂!

但他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

赵桓挺直了脊背,脸上所有的痛苦和迷茫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近乎残酷的决断。

他转身,面向殿门。

“传旨。”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张望躬身侍立,屏息凝神。

赵桓顿了顿,仿佛在积蓄着力量,然后,一字一顿,清晰无比:

“召岳飞,立刻入宫!”

张望躬身领命,快步退出。

一炷香后,岳飞身着铁甲入内。甲胄整洁,身姿挺拔,眼神锐利。

“末将岳飞,参见陛下!”岳飞单膝跪地。

“平身。”赵桓将血书递给岳飞,“你看。”

岳飞接过,看完,脸色煞白,手微微颤抖。

“陛下!太原……”

“朕知道。”赵桓打断他,目光直视岳飞,“岳卿,朕问你,若太原已不可救,我大宋,当如何?”

岳飞一怔,这个问题太过沉重,也太过突然。他沉默片刻,然后抬起头,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陛下!纵太原不幸,只要陛下在,大宋军民便在!我等当整顿兵马,收拢溃卒,与金贼死战到底!收复河山,为死难袍泽报仇雪恨!”

“好!”赵桓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死战到底!收复河山!说得好!”

他走到岳飞面前,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但死战,不能只凭一腔热血!收复河山,更需良将精兵!如今,我大宋精兵何在?良将何在?”

岳飞默然。汴京之战,虽胜,实惨!各路勤王军,亦是疲敝。

“兵,要练!将,要寻!”赵桓斩钉截铁,“朕已遣韩、折佯攻,种师中袭扰,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朕要的,是彻底扭转战局!朕要的,是北伐!是直捣黄龙!”

他猛地转身,望向北方,声音激昂起来,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祖宗基业,岂容断送!社稷危亡,朕躬当之!”

“朕,意已决!”赵桓回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岳飞,“朕要移驾!亲赴河东前线!于怀州设立行营!坐镇指挥!朕要亲自去!去收拢那些散落在北方的忠勇之士!去发掘那些被埋没的良将!去告诉天下人,朕这个大宋天子,没有躲在东京城里!朕与他们同在!”

“朕要竖起大旗!聚拢人心!整编新军!”赵桓伸出手,重重拍在岳飞的肩膀上,“而你,岳卿!朕需要你随驾!任行营都统制!这支未来北伐的铁军,朕要你来亲手打造!替朕去识人!去练兵!去将那些璞玉,琢磨成国之干城!”

岳飞浑身剧震!他终于明白了官家的深意!这不仅仅是为了太原!更是为了大宋的未来!是为了那支能够洗雪国耻、收复河山的铁军!官家竟将如此重大的信任和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末将……末将遵旨!”岳飞热血上涌,双膝重重跪下,一拜到底,声音因激动而沙哑,却字字铿锵:“陛下天恩,末将粉身碎骨难报万一!愿随陛下,赴汤蹈火!定不负陛下所托!”

“好!好!好!”赵桓连说了三个好,亲自将岳飞扶起,眼中满是信任和期待。

“回营待命!此事暂且保密!待朕安排好东京事宜,会再宣你!”“末将遵旨!”岳飞再次抱拳,转身大步离去。

看着岳飞离去的背影,赵桓整理了一下情绪,脸上的激动和决绝渐渐被一层沉稳的威严所取代。

“张望!”

“奴婢在!”

“传旨!请李纲、许翰、吴敏三位卿家,速至偏殿觐见!”

张望领命而去。

等待的时间里,赵桓命内侍备好笔墨绢帛,他要亲自书写那份托付江山的诏书。

半个时辰后,李纲、许翰、吴敏三人匆匆赶到。

“臣等参见陛下!”三人行礼。

赵桓示意他们平身,然后将刚刚亲笔写就的制书拿起,并未立刻交给他们,而是沉声开口:

“三位卿家,太原血书,想必你们也已知晓。”

三人脸色一黯,点了点头。

“太原之危,已非寻常手段可解。”赵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意已决!将效法太祖,移驾怀州,亲临前线,坐镇指挥!”

“陛下!万万不可!”李纲三人再次跪倒,苦苦劝谏。

“不必多言!”赵桓摆手,“朕并非冲动。朕此去,一为振奋军心,凝聚抵抗意志;二为收拢北方溃兵义士,招揽人才,为组建北伐新军奠基;三为就近指挥韩、折、种诸部,灵活应对战局。此乃破局之策,亦是长远之计!”

他将移驾的深层战略意图,第一次完整地向核心大臣阐明。

李纲等人闻言,虽然依旧担忧,但心中却也升起一丝希望。官家此举,并非蛮干,而是有着深远的考量!

“然,朕离京之后,东京安危,朝政运转,便全赖诸卿了!”赵桓走到李纲面前,将手中的制书郑重递给他:“此乃朕亲笔所书《委任李纲监国诏》,朕离京期间,以卿为东京留守,总领军国庶务!许卿、吴卿辅佐!凡军情要务,卿等可相机决断,便宜行事!靖康监察司、内外兵马,皆受卿节制!”

李纲双手颤抖接过制书,重重叩首:“臣……领旨!必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赵桓又将那枚龙渊玉佩解下,交给李纲:“此玉为信,遇非常之事,可凭此玉与诏书调动内帑武库。”

随后,他又对许翰、吴敏二人殷殷嘱托。

最后,赵桓下令:“传谕殿前司都虞候李进,选精锐五千,备行营仪仗!朕将于三日后……龙骧北上!目标——怀州行营!”

“臣等恭送陛下!”李纲三人拜伏在地。

赵桓点头,转身望向北方,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