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宴当天。
和煦的阳光下,一群马车驶上这个破旧的小村子。
小小的村庄,头一次来那么多秀才,整个村子都忙活起来。
客人坐着马车从四面八方赶来,明智家附近围满了马车,远方还有未到的马车在支呀支呀的赶过来。
幸好村里人帮忙,热情引导停不下的马车往别的村民家门口停,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多秀才的村民,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明智家的小院子已经被收拾的焕然一新。
门上贴着喜庆的对联,门口是放倒的梯子,家里桌子上都点着柴油,米缸里也都装的满满的,一派喜庆的模样。
明智被安排在门口迎客,今天来的好多都是秀才,都是他特意请来的,他负责把这些秀才公安排妥当,小钱钱留下来。
黄夫子和黄沙是最先到的,明智对着夫子笑的像个小傻子,给夫子和黄沙安排一个上座。
府学的教谕,明智也厚着脸皮邀请了,季教谕当时看了他好几眼,晚上就让小厮把份子钱给递过来。
钱已到,人未至,不重要,嘻嘻嘻!!!
明智当时觉得,府学仍有温暖在,抱着季教谕的份子钱笑很久。
之后来的是赖家的一些亲戚,他们都是住在赖家村附近,来的会比较快一些。
其中,老孙头得知这个房子是赖死鬼全程打造的,脸上的皱纹都透露着不信。
“额,嗯,呃……不错,很不错!”
赖死鬼在旁边抽搐一下嘴角,报复的说道。
“老头子,这边请!”
明智当时差点绷不住,还好咽了一口唾沫稳住了。
再后来,来的是府学的同窗,府学的同窗离明智家比较远,好些都是让别的同窗帮忙带的份子钱。
不过,明智同斋房的几个全都来了。
张华年同情的看着明智,马车驶入这座村子时,他只是觉得村子太破了。
当经过村民指引,知道这个小院子就是明智家时,他对这个小穷鬼同情到了极致。
“呃,恭喜恭喜啊!”
他看着这间小小的院子,甚至在村子上,还不是在镇上,完全不知道这喜从何处恭。
明智看到同窗则非常开心,之前的份子钱可算有着落了,看着他们仿佛充满金光。
“同喜同喜,不足称道。”
等人到的差不多,赖大那边负责点燃爆竹。
“霹雳扒拉……”
明智跨过门口地上横着的梯子,寓意着步步高升,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明智对着所有前来的嘉宾表示感谢。
“新居落成千般喜,家庭和睦万事兴。非常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夫子同窗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
话毕,在所有人热情的掌声中,宴会开始。
“来喽!第一道大吉大利。”
送菜人高举着菜,流水般的涌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嘿!我倒要看看这是啥?”
黄沙等菜被送到桌上,伸头一看,笑了。
“这不就是小鸡炖蘑菇嘛!”
黄夫子也笑的摇摇头,年轻孩子就是会玩。
其他人也被这种新奇的菜名给吸引,每上一道菜,他们来一个恍然大悟。
一群人嬉嬉闹闹,说要把这些菜名都记住,下次他们办酒席,也用这些有寓意的名字。
明智游走在不同的酒桌前,依次给每位客人敬酒。
“张兄,感谢感谢!”
张华年这回给的份子钱,竟然有五钱银子,让明智实在太开心了。
张华年本来想说点风凉话,看着明智那么高兴的脸庞,大喜之日决定当个好人。
“祝你事事如意,再换新居!”
张华年的潜意思,这破房子有什么住头气,下次住的好点的吧!
明智感觉张华年今天好的都不正常,但是份子钱已经到手,没有比这个更让人开心的事情。
“好好好,也祝华年兄学业有成。”
明智喝完后,移动步伐来到姜远道身边,姜远道这次给的份子钱也多。
明智不知道的是,姜远道在打量完明智的家人,评估完明智的家庭环境后,得出一个结论。
这小子不足为惧!
于是明智被成功移出姜远道竞争对手名单,一时欣喜多给了一点。
但是,没关系,明智觉得现在给钱的都是兄弟。
“感谢姜兄来此赴宴,祝姜兄心想事成。”
这时,周秀才有些暗戳戳的阴阳怪气道。
“哟!以姜兄的学识,参加今年的秋闱那不是手到擒来!”
周秀才自从府学第一次岁考没有考中禀生后,他就对姜远道阴阳怪气的,见到姜远道就给他捧的高高的,等着看姜远道摔下来。
上一次岁考,他们班就姜远道一个人考中禀生,有意见的不止周秀才一个人,其他人也暗戳戳的一肚子火。
不过,大家都是读书人,也不会特别明显,就是暗戳戳捧杀他。
同窗的这些小把戏,姜远道在家里耳濡目染早就烂熟于心。
“哪里哪里,有传闻说朝廷要科举改革呢!”姜远道也是最近听闻消息,听说消息从国子监传出来的,这么大的消息他当时也缓了好几天。
“怎么可能,朝廷吵着要科举改革很久了,一直都没有改,这次肯定也是谣传。”
张明举刚刚拿筷子夹了一块鸡肉,听闻这个消息,一口把鸡肉塞嘴里,满不在乎的说道。
姜华年摇了摇头,表情很是认真。
“这次,有五成的把握是真的。”
明智感觉姜远道应该是那种比较小气的人,这种消息他一般都会藏着,除非这个事情不久快要落实了,不然他肯定不会说的。
明智感觉自己酒杯都要拿不稳,深吸一口气,冷静一下说道。
“就算是真的,科举改革这么大的消息,一定不可能突然公布吧!”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科举可以说是朝廷之本,人才的选拔对于国家至关重要,一项全国性的政策不可能那么随便的就开始实行,一定是慎重的推进。
姜远道非常同意明智这个观点,但是任何事情都有意外。
“所以,听闻这次可能会选一个省的秋闱进行试点,稳妥之后才会在会试推行。
咱们江省一直是科举大省,文风鼎盛并且人才辈出,很大概率要被选中。”
饭桌上的其他秀才听到这话有点不好了,自己为了科举考试读了那么多年,孜孜不倦勤学苦练。
有些年纪大的秀才甚至把一辈子都用在学习这些科举知识。
现在,竟然说要科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