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姐儿反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郑三公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听郑三公子这么问,心中一喜:“三年之后,我会亲自和婆婆说,让她做你的平妻。”
“平妻?”
三公子的嘴角浮现一抹讥笑:
“我要的是,正妻!”
英姐儿唇边的笑意,慢慢地冷了下来,“三公子,莫不是忘了一件事。”
郑三公子皱了下眉,有些不解地看着英姐儿:“忘了什么事?”
英姐儿好心提醒:“那位姑娘出身并不高,想要做正室太太,还差点。若是三公子靠自己,给那位姑娘挣得一个诰命,那也是可以的。”
郑家长子长媳出身高贵,其余几房的出身也不能太低。
况且,她还需要一个出身高贵的妻子来帮助他。
所以,英姐儿说的每一句话,都让郑三公子心动。
但他绝对不能允许英姐儿将事实这么直白地说出来:“胡说八道。”
像他这样的世家公子,一出生,这一辈子要走的路,就已经被规划好了。
他们家中的长辈,怎么能允许他去军中挣军功?
郑三公子恼怒的神情中,更多的是无能为力中,带着些许的无可奈何。
他不能给她一个妻子的名分,还要委屈她做妾。
这怎么可以!
可他也知道,这位谢家三姑娘说的话,是对的。
她的性子那般软弱,两位嫂嫂又是出身名门,性格上不肯吃亏一点。她真的进了郑家,怕是真的会被欺负。
与其让母亲选一个性情不怎么好的姑娘,还不如选一个自己瞧着顺眼,日后能好好照顾她的姑娘。
思及此,郑三公子才终于点了点头,“你说的都对,我也同意你的提议。”
英姐儿眉眼带笑。
郑三公子直直地看着英姐儿:“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英姐儿:“公子,请说。”
郑三公子:“我的要求是,她进门之后,你不仅不能刁难她,还要尽可能地帮着她。日后,她若是真的成了我的平妻,要与你平起平坐。”
英姐儿点头:“可以。但是,我正室太太该有的体面,你也该给我。”
郑三公子:“好。”
英姐儿:“那咱们俩的婚事,就这么说定了,我会在府上,等郑家来人。”
郑三公子:“好。”
英姐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朝着郑三公子福了福身子,“我出来的时间太长了,该回去了。”说罢,便转身离开了。
郑三公子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直到英姐儿的身影消失在了拐角尽头,才转身离开。
一直跟着来的玉竹,等两人都离开之后,才悄声地回了宴会厅。
六姑娘似乎是一抬眼,就看到了站在了门口的玉竹。
玉竹遥遥地朝着六姑娘点了下头,六姑娘就明白了。
谢府和郑府的事情,成了。
六姑娘神色自若地喝茶。
只是,她的茶还未入口,耳边就传来了一个令人感到意外的声音:“六妹妹。”
六姑娘一抬头,见是多日不见的二姑奶奶,以及挺着大肚子,一双眼睛很不安分地四处乱瞟的灯笼:
“二姐姐。”
六姑娘起身,给谢二姑奶奶福了福身子:
“多日不见 ,二姐姐的气色愈发好了。”
即使二姑奶奶的脸上涂了厚重的胭脂水粉,也遮不住二姑奶奶眼底的乌青。身量纤细,显得身上穿的衣服十分宽大。
反倒是站在她身后的灯笼,面色红润。可能是因为怀孕的关系,她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的朝气。
二姑奶奶坐在六姑娘身侧,接过婢女递过来的茶,沾了沾唇,“听说,郑家太太来给自己儿子相看了?”
六姑娘点点头,“是。”
二姑奶奶将手中的茶杯放在了旁边的小桌上,“相中了哪户人家的女儿?”
六姑娘摇摇头:“不知。”
“不知?”
坐在二姑奶奶身侧的灯笼,不管不顾地开了口:
“六姑娘怎么可能不知道,还是说,六姑娘是想要捂着这事,好留给自家人?”
二姑奶奶没说话,只顾着低头喝茶。
她这神态语气,明显是赞同灯笼说的话:
“也是。”
“像咱们这样的人,也入不了人家的眼。”
二姑奶奶愈发地觉得她说的越来越不像话,冷着眉眼,“好好说哈。”
灯笼这才微微坐直了身体,故意和六姑娘提起了今日的来意:
“六姑娘,不如,你看看咱们林家的姑娘。咱们林家的姑娘,不也算是出身名门,配郑家不是正好吗!”
六姑娘只是稍稍一转头,就看到了灯笼放大了的那张脸。以及,那双同样不让人喜欢,眼中明晃晃的算计。
六姑娘往身体往后动了动,避开了灯笼凑过来的那张令人厌恶的脸。
二姑奶奶无奈地笑了笑:“六妹妹,你看,要不要你帮帮忙?”
自从这几日知道了郑太太要给自己的小儿子相看人家,夫君和婆婆就日日来她房中说话。夫君是觉得,她妹妹嫁去郑氏能给 家中带来好处,逼着她带着自己的小姑子来参加宴会。
婆婆是觉得,她是谢家嫡女,都能下嫁给她儿子。
那么她的女儿,也应该能嫁娶郑氏,做人人尊敬的郑太太。
小姑子日日都在她跟前哭。
哭的她心烦意乱,不得不答应着带她来杜大姑娘举办的宴会。
可惜,临来之前,小姑子肚子疼的下不来床。
不得已,她才和这个讨人厌的灯笼一起来。
六姑娘疑惑地看着她们俩:“你们这都是听谁说的消息,我怎么不知道?”
二姑奶奶仔细地看着六姑娘的神情,见她神情不似作假,心中的疑虑打消了一半,“你没听说吗,这杜大姑娘办的宴会,就是为了给郑太太相看儿媳妇儿。”
六姑娘恍然,“是这样啊,那我没听说。”
灯笼觉得六姑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暗自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说了句:“我看啊,六姑娘这是特意瞒着咱们呢。”
二姑奶奶冷声呵斥:“胡说什么!”
灯笼并没有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反而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本来就是。这郑家给自家儿子相看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各大世家的太太和姑娘?这上京城中半数的世家太太都来了,偏生六姑娘还在装。这是怕,咱们府上的姑娘抢了谢家姑娘的风头呢?”
这话说的,让二姑奶奶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很难看:“你在胡说什么!”
灯笼毫无悔意,“我说错了什么了?还是,太太觉得,谢家的姑娘得到这门婚事,是理所应当。我们林家的姑娘,不配得到这门婚事?”
二姑奶奶气的脸都白了。
反倒是六姑娘不紧不慢地说了句:“二姐姐,这妾也是下人。怎么,这下人如此不懂不规矩,咱们做主子的都不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