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惹上了像林家的那样的人家,烦心的就只有三婶儿了。”
六姑娘好心提醒了三太太一句。
三太太顿时觉得六姑娘说的有道理,“那怎么办?总不能,一直拖着不给她办了吧?”
这样,不是更让人笑话?
六姑娘:“我已经让人去找合适的公子了,这几日就会有结果。这几日,让芳姐儿先跟着三婶儿,准备出嫁用到的东西。等定下来了,怕是没什么时间了。”
“你说的对。”
“是该准备准备了。”
三太太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
芳姐儿听到三太太这么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三太太在六姑娘这里坐了会儿,和六姑娘说了会儿话,便带着芳姐儿回去了。
翌日一早。
芙蓉院。
“姑娘,府上新来的一批瓷器,您要怎么安排?”
刘大春躬身而立:
“还有,英国公府的老太太过世了。咱们府上是不是还是按照之前的规矩,送些银钱过去。”
六姑娘翻了一页账本,“先去把书房、花厅中的瓷器换成新的,再就是把茶具也换成新的。其余的,慢慢换成新的。”
刘大春应了一声:“是。”
六姑娘:“关于英国公府的丧事,就按照之前母亲留下来的规矩办。”
刘大春应了一声:“是。”
六姑娘翻到了账本的最后一页,看着厨房的账目上,偶然多出的银两,皱了下眉:“这几日,厨房的支出比较大。”
刘大春回道:“说是二太太这几日口渴,厨房那边给做了解腻的汤水。三太太身体不舒服,也多了许多清火的吃食。”
六姑娘点点头,似乎是同意了刘大春的解释,“好。”
又和刘大春说了几句,刚好此时小三子就进来回话:“姑娘。”
六姑娘喝了口茶,“如何了?”
小三子将他整理好的小册子,递到了六姑娘的面前:“都在这里。”
站在六姑娘身侧玉奴忙上前,将小三子手里的册子,接了过来,递到了六姑娘的面前。
六姑娘接了过来,细细地翻阅着。
小三子做的这种册子,类似于六姑娘之前看过的那种相看的小册子。上面除了画像,还写上了这个人的出身、年岁和性格。与六姑娘之前看到的那种不同,这上面还记录了一些那些人的兴趣爱好。有的,甚至是还写上了本人父母的生平。
记录的十分详细,可见其用心。
六姑娘瞧着这上面记录的人,年岁都差不多大,便猜想着:“是书院或者是京郊附近的学子?”
小三子点头:“是。”
六姑娘将这个小册子从头翻到尾,“这上面记载着的内容,是你核实过的?”
小三子:“是。”
六姑娘:“你看好哪家公子?”
小三子抬头,飞快地看了一眼六姑娘。见六姑娘神色没什么变化,目光温和,才敢把心里的想法和六姑娘说:“小的觉得,那位韩公子,还算是可以。”
“哦?”
六姑娘像是被他说的话,勾起了几分兴趣,
“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人比较好?”
六姑娘将手中的那本小册子,翻到了小三子所说的那位韩姓公子那页。
画像上的韩公子,丰神俊逸,一表人才。又在私塾念书,去岁参加了考试。名次不错,是个案首。若是今年参加考试,应该能是个进士。
这位韩公子,是挺有前途。
父母也是高门大户的旁支,这样的家世,也配得上芳姐儿。
小三子:“小的觉得,这位公子很踏实。”
六姑娘:“踏实?你是从哪儿看得出他踏实?”
小三子:“小的只是觉得,像韩公子这般,考试考的如此出色,还能保持平常心。几乎很少出门参加宴会,也很少与一些朋友往来。日日在家耕作,读书,侍奉父母。这样的公子,少见。”
六姑娘合上了手上的小册子,将她放在一旁,“你说的都对。”
其余的话,却是不肯再说。
小三子迷茫地看了眼六姑娘,不明白六姑娘此时是什么意思。
“刘管家。”六姑娘唤了一声。
刘大春上前一步,“是。”
六姑娘:“你去看看各大世家的旁支公子中,未婚适龄的公子。”
刘大春应了一声:“是。”
六姑娘挥了挥手,便让刘大春和小三子退了下去。
到了傍晚,刘大春才让人送来了一本巴掌大小的册子。里面也记载了各大世家旁支公子的情况。
文妈妈接过了六姑娘递过来的空茶杯,“姑娘看中了哪家的公子?”
六姑娘的手指,停在了写着赵氏公子的页面上,“我觉得他,尚可。”
门第不高,人品中上。又是礼部的一个小官吏,前途上也还算是可以。
家中人口简单,也有良田和铺子。
这么一看,算是殷实人家。
文妈妈凑过去看了一眼:“这公子倒是长的一表人才,只是这出身,会不会太低了?”六姑娘:“芳姐儿的出身也不高,又有之前那样的事情,寻个普通人家就好。倒是小三子提起的那户韩家公子,才是真的与谢氏身份不对等。”
小三子总说韩公子踏实。
但六姑娘总觉得,那位韩公子所想所做,是装给外人看。
文妈妈:“姑娘为芳姐儿的事情,考虑的很周全。”
六姑娘:“我们自小在一处长大,总是有几分姐妹情谊。我总希望,她能过的好,以后的日子能顺风顺水。”
文妈妈应了一声:“姑娘说的是。”顿了顿,文妈妈又继续说道:“既然姑娘有了合适的人选,那是不是要和三太太说一声?”
六姑娘点头:“这是三房的事情,总是要问过三婶儿的意见。”
用过了晚膳,六姑娘便让人端着小三子和刘大春准备的小册子,去了三房。
此时,三太太正和谢三爷说话。
听到下人说六姑娘来了三房院子,谢三爷一脸困惑地看了眼三太太:“这么晚了,她来做什么?”
三太太摇了下头,“我也不知道。”她看着谢三爷,“需要让人将小六请进来吗?”
谢三爷不高兴地皱了下眉:“人都来了,你还往外赶。怎么,我不配见人?”
三太太急忙解释:“爷想多了,我怎么能这么想?”她转头吩咐婢女:“还不赶紧将人请进来!”
婢女朝着三太太和谢三爷福了福身子,应了一声:“是,”躬身退了下去。
六姑娘进花厅时,看到谢三爷也在,意外地挑了下眉,便上前给谢三爷和三太太请安:“三叔、三婶儿。”
谢三爷嗯了一声,“你这么晚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