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195章 王府军议,爆兵

“接下来,就说一说招兵的事”

川南安排好了,接下来就是爆兵了,岷王朱雍槺,不再理会刘世子,看了看叔公朱企鋘,杨昌彦,潘世荣等人,沉声说道。

战略再好,最后还得靠军队的刀把子,钢刀对钢刀,血债血偿,当务之急,就是扩兵爆兵。

扣去蜀王府和沐王府的兵马,勇卫营加上降兵降将,也就是7000多人,太少了,成不了大事。

“哗、哗、哗”

听到这话,左边文臣们的反应还好,右侧的武将们,则是一片哗然,太激动了,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瞪着眼睛,满脸涨红。

叔公朱企鋘,眉头一挑,看着对面的武将们,摇了摇头,心中暗忖,一群武夫兵痞,就喜欢招兵,就知道砍人,王府的钱粮又要流水了。

然后,深吸一口气,慢慢的站出来,对着岷王朱雍槺,拱了拱手,大声说道:

“回大王”

“十天以前接到传信,后山大营就在腾冲,开始招募新兵,现在有了新兵7千,入驻城外汉庄”

“如今在腾冲、潞江司、蒲缥都设了兵站,还在继续招募中”

说到招兵,叔公朱企鋘,还是一脸便秘样,银子哗啦啦的往外流,一个新兵的安家费就4两,3万两白银没了。

按照岷王府的标准,足粮足饷,一万精兵的粮饷加上日常消耗,至少月耗费3万白银,6000担米粮,要是几万精兵,那开销就得指数增长。

“不够,太慢了”

听到这个,岷王朱雍槺,眉头一皱,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再环顾众将,一个个赤红着眼,像嗷嗷待哺的饿狼一样看着自己,士气将胆如虹啊。

重重的点了点头,气势一变,深吸一口气,沉声继续说道:

“至少2万新兵,一个都不能少,越快越好”

岷王朱雍槺,被鞑子屠戮永昌城,还有一路的烧杀抢掠,彻底刺激到位了,必须爆兵,要把所有的钱粮都变成大炮钢刀精兵。

老油子早想好了,至少得有3万嫡系,才能跟满清掰手腕,7000精锐老兵,带2万多新兵,再集训个把月,最后集中力量打出去。

满清的西征大军,暂时退兵了,但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等他们回过神来,必然会继续绞杀明军,时间紧任务重啊。

况且,满清占领了全国至少九成的国土,还有大量的膏腴之地,粮饷充足,带甲精锐至少50万以上,兵多将广。

滇西的大明朝廷,想对抗整个清朝,只能走穷兵黩武的策略,一味的发展经济,严防死守,最后只能被活活拖瘦拖死。

“嘶、嘶、嘶”

这一次,别说是武将了,就是左边的文臣们,也被吓到了,一个个目瞪口呆,纷纷倒吸凉气,雄心勃勃啊。

这要是完成扩编,岷王朱雍槺就是西南最大的军头了,李定国、李来亨、白文选、庆阳王都得靠边站啊。

“大王,粮饷、、、”

叔公朱企鋘,大惊失色,急眼了,直接站出来,急忙劝谏岷王。

别的不说,要是3万兵马,光月饷就得6万以上,月粮近2万担。

将校、亲兵、工匠的粮饷,还有几千战马的粮草,军营每日消耗,一个月下来,没有10万两搞不定。

王府的粮饷,加上磨盘山一战的缴获,也就是65万两白银,米粮6万余担,经不住几个月的消耗啊。

“停,本王心里有数”

岷王朱雍槺,一看叔公要急眼,直接抬起手说道,制止他继续劝谏。

他就是要穷兵黩武,先招兵爆兵,把鞑子反推回去再说,至于钱粮的问题很简单,有一句老话,邻居屯粮咱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更何况,磨盘山一战,光是缴获的黄金2万两,白银50万两,米粮5万担,加上王府存货,支撑半年绰绰有余。

“杨同知,招兵有没有问题?滇西人口够不够?”

过了一会后,岷王朱雍槺,把目光放到永昌同知杨昌彦身上,沉声问道,这家伙是父母官,地头蛇,招兵才是他的拿手活。

叔公朱企鋘,抠抠搜搜的,招兵的速度和质量,肯定大打折扣,得找个肯干卖力干的干将。

更何况,朱雍槺也担心兵员的问题,在滇西能不能招到那么兵马,人口也许是个问题,这方面杨昌彦最合适。

“大王,绝对没问题”

永昌同知杨昌彦,被点名了,赶紧激动的站出来,目光炯炯的看着岷王朱雍槺,斩钉截铁的说道。

眼看着,王妃刘盈都怀上了,他的嫡女贴心小棉袄,还站在一边忙里忙外,当成丫鬟似的被使唤。

杨昌彦这个做爹的,心里苦、心里急切啊,如今终于逮着机会了,那是有条件得上,没条件创造条件更要上。

滇西这个地方,从元朝就开发了,明朝初期更是重点照顾,成立军民府。

汉人的基数非常可观,实在不够的话,土司兵丁也不错,岷王府大将魏豹,就出身潞江土司府。

“嗯,说说看”岷王朱雍槺,非常满意杨昌彦的办事态度,盯着他点了点头,鼓励似的说道。

两世为人的他,现在已经融入大明,可不会被下面的官油子,随随便便忽悠几句,就能搞定的,得拿出本事来。

“回大王”

“先说云南人口的问题,万历年间,汉族人口164万,天启年间,人口240万,加上土司,总人口接近400万”

“滇西战乱较少,四川、昆明屡遭兵祸,很多人都拖家带口,迁入了保山和腾冲,甚至是更远的南甸司,施甸司,干崖土司”

“以老臣估算,滇西的几个府,汉人和土司的人口,至少40万,甚至50万”

永昌父母官杨昌彦,说起本职工作,那是信手拈来,朗朗上口,没有半点的迟疑,他在滇西干了大半辈子,肯定对周边的风土人情、丁口、钱粮非常了解。

“嗯,很好”

岷王朱雍槺,点了点头,很满意这个永昌父母官,说的有理有据。

云贵川西南3大省,四川最惨,连年兵祸,人口能剩下百万就不错了,贵州也经过几番兵祸。

云南省,是大西军和永历小朝廷的大后方,兵祸最少,生活最安定,四川和贵州的人口,都迁入不少,滇西更是如此。

万历年间的人口统计,很可能就是汉人的数量,因为明末清初时期,在云南的汉人比例,绝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好,杨同知很不错,办事忠诚可靠,本王很满意”

“这样吧,招兵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左长史陈长兴和罗子明从旁协助,尽快招满2万人以上”

“永昌不够,就去腾冲、施甸、龙陵、南甸,只要年轻力壮者,汉人土司统统都要,全部足粮足饷”

岷王朱雍槺,沉思一会后,抬起头盯着杨昌彦,郑重的说道,一锤定音,搞定招募新兵的事情。

永历小朝廷的官员,已经陆续回到永昌,岷王府会面临着很多挑战,也需要老叔公坐镇。

杨家是滇西的地头蛇,关系不要太多,也算是人尽其才。

安排好招兵事宜,岷王朱雍槺,再次把目光转向右边,看着潘世荣和夏龙山,沉声吩咐道:

“潘总兵、夏老将军,你们俩负责新兵营”

“这次大战,勇卫营的伤兵,刚好转入新兵营,负责常规训练”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谁都不信,潘世荣和夏龙山,一起负责新兵营,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小山头。

勇卫营的伤兵残兵,如果无法继续干仗,那就转入新兵营作为基层教官,既能解决就业问题,也能防止忠诚度变质。

这帮新兵蛋子,无论是汉人,还是土司兵,只要进了新兵营,最后都会被同化,变成听话的木头人,勇卫营就是典型。

“大王威武,臣下领命”

“大王威武,末将领命”

永昌府杨昌彦,总兵潘世荣,降将夏龙山,立刻站出来,表情激动,大声躬身领命道。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一段时间,岷王府的权势,会急剧膨胀,能深度参与的人员,收获都不会小,特别是永昌同知杨昌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