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221章 骑虎难下李定国

“殿下,不可”

前面的兵部左侍郎龚铭,顾不得众将领噬人的眼神,赶紧站了出来,大声劝谏李定国,想阻止出兵缅甸。

这时候的缅甸,可不是弹丸小国啊,万历年间,这个东吁王朝还出兵攻打云南,可见其实力之强劲。

即便是国力有所衰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区区两三万残兵败将就想击败缅甸,救出朱由榔?有点想当然了。

“晋王,不可浪战”

老成持重的巩昌王白文选,脸色微变,不再装死了,霍的一下猛地站起来,赶紧阻止李定国出兵缅甸。

自己的兵马,什么鬼样子,白文选最清楚了,所谓的8千兵马,真正能上战场的精兵,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都是大西军元老,在他眼里晋王的军队,应该也是半斤八两,所谓的精兵,还夹杂了大量的妇孺家眷后勤民夫等等。

开玩笑啊,一帮残兵败将,士气不振的军队,又缺少后勤粮饷,怎么打?

“哎”

晋王李定国,阴沉着脸,看着群情激愤的众将,又打量了一下心腹龚铭,还有态度坚决的巩昌王,低下头,深深叹了一口气。

心中暗道,有钱有粮是战神,缺兵少粮是衰神啊。

半晌后,抬起头,对着一群怒不可揭的心腹将军们,挥了挥手,沉声说道:

“都下去吧,好好整顿士卒”

他把白文选和龚铭留下来,想好好商量一下,到底该怎么办,路怎么走,这么多武夫将领留在这里,只会更碍事。

有兵有权有粮饷,就是英雄好汉,一句粮草短缺,士气不振,军心不齐,就能把战功赫赫的晋王,变的束手无策。

无粮不聚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粮足饷永远打胜仗的根基,现在大西军可没有后勤总管孙可望了。

一会后,其他将校都出去了,中军大帐就剩下3人,资格最老的巩昌王白文选,不再藏着掖着了,看着主位上的晋王李定国,拱了拱手,沉声问道:

“晋王,监国的事情,怎么说?”

满清鞑子已经退兵了,外部威胁暂时解除了,面对强大的东吁王朝,想营救皇帝朱由榔,无论是战是和,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永昌的支持。

一旦岷王监国,重新整合永昌朝廷,那时候到底是什么态度,才是关键。

现在他们是明军,可不是以前的大西军,更不是十几年前的流寇,纵兵劫掠的话,立马就得崩盘。

“殿下,拖不得啊”

兵部左侍郎龚铭,紧随其后,更是满脸忧愁的站出来,对着李定国,小声劝谏道。

他们来到铜铁关这里,也待了十几天,永昌的礼部尚书扶纲和户部尚书龚彝,早就把消息传过来了。

岷王朱雍槺,滇西一战成神,两战两捷,怒斩4万满清鞑子筑京观,战功赫赫。

永昌的留守朝廷官员,大部分都是对朱由榔绝望了,岷王监国大势所趋啊。

彼之娘之的玩意,一群阿谀奉承的小人,晋王的战功呢?

在磨盘山上,要不是李定国领着6000精锐顶在最前面,扛住吴三桂部的玩命冲杀,哪有朱雍槺什么事?

“岷王啊,监国?”

晋王李定国,看着一脸急切的两人,喃喃自语中。

他又想起磨盘山和潞江西岸,意气风发、杀伐果断的岷王,还有那一往无前的长枪兵,铺天盖地的火药包。

内心里,李定国对朱雍槺的态度,是既惊又喜,还有一丝丝担忧和埋怨。

惊喜的是,大明宗室里,终于出来一个够胆够勇的亲王,担忧的是,这个岷王不是皇帝,更不是他效忠的对象。

埋怨也有不少,磨盘山上,岷王藏了那么多精兵,还有大量的火器,竟然不主动冲上前干鞑子。

可惜的是,狂妄自大的李定国,已经忘记了,当初就是朱雍槺主动请战,在大蛇腰伏击鞑子,才有后面的大获全胜。

沉思片刻后,晋王才回过神来,对着巩昌王白文选,拱了拱手,试探性的问道:

“巩昌王,你怎么看?”

无论是战是和,他都离不开白文选的支持,因为晋王本部,仅有2万士气不振的兵将,真正能上战场的精兵,不超过六成。

“哎”

阅历丰富的白文选,一听就懂李定国的试探,摇了摇头,气势一坠,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

“晋王,咱们拦得住吗?”

岷王朱雍槺,是实打实的打赢了磨盘山,砍了4万鞑子脑袋,如今人心所向,又手握重兵,谁拦得住呢?

要知道明朝初期,不但出了一个朱祁钰,通过监国登顶皇位,还有一个赫赫战功的燕王朱棣,靖难天下,直接握着刀把子登顶帝王。

听到这话后,晋王李定国,同样也是脸色一暗,颓然的往后靠了靠,望着光秃秃的帐顶,小声说道:

“是啊,咱们拦不住了”

以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庆阳王冯双礼为首的大西军骨干,在云贵两省,一败再败,丢城失地,损兵折将,如今又拿什么阻挡呢?顿了顿,沉思了半晌,再抬起头,目光坚毅果决的看着两人,继续说道:

“本王军务繁忙,就留在这里”

“巩昌王,龚先生,你们回一趟永昌吧,好好恭贺岷王殿下”

堂堂大明战神,自有他的尊严,身为永历皇帝的忠臣,怎么可能向年纪轻轻的朱雍槺低头。

更何况,在磨盘山一战,如果没有他李定国,领着几千精锐将士,顶在最前面拼死杀敌,朱雍槺怎么可能如此顺利的拿下满清前锋军,阵斩平西王吴三桂?

更重要的是,李定国已经后悔了,当初在大理的时候,就不应该听从白文选的劝说,两手空空的撤离。

导致后来一系列的被动局面,甚至把皇帝朱由榔,吓跑出国了,搞得他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哎”

坡脚郡王白文选,看着态度果决的李定国,盯了一会后摇了摇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老夫去永昌,没问题”

“但是晋王,缅甸现在真的打不得,粮草不继,军心不稳,咱们就这么点家底,经不住折腾了”

很明显,他们之间已经存在很大的隔阂了,不再是肝胆相照的铁血兄弟。

顿了顿,抬起头,看着不为所动的李定国,白文选深吸一口气,双目一睁,继续劝说道:

“营救陛下,怎么救?怎么打?”

“天家无亲情,岷王监国是大势所趋,晋王啊,多想想岳武穆吧”

说完后,巩昌王白文选,也缓缓的站起来,对着晋王李定国拱了拱手,不再言语,然后转过身,独自离开中军大帐。

多说无益,留下目瞪口呆的晋王李定国,站在帅桌前面,继续凌乱。

半晌后,才回过神来的李定国,一脸懵逼的看着龚铭,缓缓的说道:

“岷王,怎么可能?”

在他的印象里,岷王朱雍槺,一直都是以皇帝忠臣自居啊,特别是潞江西岸的那一次会面,太逼真了吧。

兵部左侍郎龚铭,摇了摇头,其实刚才白文选的话,也是他一直想说的,能混到这个位置的谋士,怎么看不懂朱雍槺的骚操作?

南宋的岳飞,就是因为一心想北伐,营救宋徽宗和宋钦宗,最后被皇帝赵构猜忌,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一杯毒酒惨死风波亭。

半响后,看着李定国,还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唯有拱了拱手,继续劝解道:

“巩昌王的话,言之有理”

“自古天家无亲情,能救回陛下固然最好,一旦失手,咱们就彻底被动了”

“晋王殿下,要三思啊”

在磨盘山的时候,他和金维新就发现了朱雍槺的野心,一个小小的勇卫营,竟然藏着七八千兵马。

磨盘山和潞江战役结束,岷王不但独吞战果和缴获,还大肆收揽降兵降将,甚至夸大其词宣扬战功。

就凭这几点,就可断定朱雍槺心怀异志,其心可诛,至于潞江西岸大帐内的表演,都是糊弄鬼的小把戏。

“那怎么办?”

晋王李定国,表情凝重,深吸一口气,看着心腹谋士,沉声问道。

带兵打仗,临阵斩将夺旗,他最擅长了,至于这种政治上的弯弯道道,真的有点为难老武夫。

十几岁就参加农民起义军,一直跟着张献忠南征北战几十年,书都没读过的他,打仗都是靠天赋啊。

听到问话,兵部左侍郎龚铭,双目一睁,精光一闪,拱了拱手,沉声说道:

“等,咱们静观其变”

“至于粮草,咱们周边筹措一些,应该问题不大”

乱世中,手里有兵就是草头王,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贸然出兵浪战,只会陷入进退两难。

只要不打仗,粮草省着点用,再去各城镇土司,化缘筹措一二,扛几个月肯定没问题。

当然咯,行军打仗肯定不行,粮饷消耗都是成倍的增长。

“嗯,先生言之有理”

听到这个话,晋王李定国,也重重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经过白文选和龚铭的劝谏,他算是明白了,这个时候不能再浪战了,得学会苟着,先观望整兵待战。

历史上,晋王李定国,急哄哄的派出白文选和高文贵等人,出兵缅甸营救朱由榔,那是因为满清损失小,一直围着明军打。

这个时候,滇西的留守朝廷,有了更好的选择,那就是英明神武的岷王,支持李定国出兵缅甸的人,必然少之又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