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349章 出兵缅甸,锦衣卫(下)

“回监国”

满怀激动的锦衣卫李贞,用力挺直背脊,昂首挺胸的对着岷王监国,大声回道:

“此次出征鞑子京城,多亏了海西营的邵爱满将军,我部才能顺利通行各大小关卡,特别是在皇城脚下,采买物资,收集各类情报”

“即便是如此,办事的那一晚,我部也伤亡了十几人,还有几个邵将军的族人”

“好在此行功成身退,福临狗皇帝被监国活活气死,年仅6岁的小皇帝康熙,奶声奶气成不了事”

“至于太后布木布泰,这个老帮菜惹了一身骚,躲在后宫根本不敢露面,把朝政交给4大辅臣打理”

说到这里,他是真的更加佩服监国了,如果没有海西女真的协助,身处满清皇城脚下的锦衣卫,别说是搞恐怖袭击,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

身为汉人,在满清天子脚下,巡逻打更的鞑子步兵衙门,盘查起来不要太容易,可谓是寸步难行。

如果说此次北上,锦衣卫战功赫赫搞死顺治皇帝,那这里面的功劳,至少有一半是大明监国的谋划。

“嗯,不错”

不卑不亢,不骄不躁,是个踏实做事的好下属,朱雍槺满意的继续夸赞。

心中暗道,这个锦衣卫老杆子,当真比丁仁那个指挥使办事更沉稳可靠,如果是出身岷王府,李贞肯定是锦衣卫一把手。

最简单的事情,这个李贞跑了一趟满洲京城,肯定通过正蓝旗的关系,埋下了不少钉子伏笔,用于今后的情报搜集。

“说一说满清的朝政吧,都有什么变化”

沉思片刻后,朱雍槺再次把目光看向李贞,继续刚才的话题,他得清楚满清朝廷的最新格局,是不是跟前世差不多。

“回监国”

“老帮菜布木布泰无颜垂帘听政,小皇帝又懵懂无知,满清的朝政大权彻底落入四大辅臣手中”

“但四大辅臣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自持身份高贵、战功赫赫的鳌拜排位最后,对索尼和苏克萨哈非常不满,时常对着干”

“小皇帝登基后,四大辅臣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传召沿海、西南和江南以守待攻,不再对外征伐用兵”

顿了顿,李贞看着时不时点头的监国,继续大声汇报:

“唯独一个例外,就是咱们西南,不减少反而增兵,听说这是狗皇帝顺治临死前的遗命”

“四大辅臣争吵了几天,最后还是老索尼占据上风,拟定正黄旗的爱星阿为定西将军,率5千满蒙鞑子,1万多绿营,增援广西”

“嗯,这就对了”

“贵州有多尼和罗托,广西的两个三顺王,还有死去的李栖凤,都是老狐狸军阀,满洲鞑子不放心呐”

岷王朱雍槺点了点头,也就理顺了头绪,康熙早期的时候,老多尼联手布木布泰,自然是优势最大,鳌少保还翻不了天。

心中暗道,还好当初留了一手,提前两年送走了顺治,让他去面见鞑子祖宗,不然就麻烦了。

最简单的,就是贵州的多尼郡王,历史上这家伙西征永历朝后,因磨盘山之战失利,很快就被顺治召回京城,罚俸禄5千两。

这个年少轻狂、少不经事又缺乏战阵经验的多尼大将军,留在贵州刚刚好,如果换了老武夫就麻烦了。

“再说一说四大辅臣”

顺治狗皇帝已经提前送走了,历史的记忆必然发生变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朱雍槺点了点头,继续追问。

“四大辅臣,以正黄旗老索尼为首,正白旗苏克萨哈排第二,镶黄旗遏必隆第三,镶黄旗鳌拜最后”

“老索尼联手后宫的布木布泰,稳居权势榜首,苏克萨哈则是自成体系,胆小懦弱的遏必隆依附权臣鳌拜,共同联手对抗老索尼”

“但是这个时候,鳌拜也比较弱势,没有以往的跋扈,因为其兄卓布泰战死楚雄,镶黄旗也伤亡不少将校”

顿了顿,对着朱雍槺躬身行礼,继续说道:

“监国威武,两战灭了1个平西王、1个贝勒,4个都统,七八个满蒙汉副都统,更有几百个大小将校”

“鞑子四大辅臣,开启争端的第一个大事,就是4个都统任命”

“经过三番几次的反复较量,最终根据顺治的遗命,任命图海为正黄旗都统,接替战死楚雄的伊尔德”

“镶黄旗都统,则是任命鳌拜的亲弟弟穆里玛,接替其战死楚雄的兄长卓布泰”

“正蓝旗都统,是正蓝旗旗主多尼的心腹穆臣,接替战死磨盘山的阿尔津”

“最后是镶红旗都统,上一任是战死楚雄的多罗贝勒巴思哈,接替者是岳托的孙子,巴思哈的大侄子克齐”

岷王监国,两战灭了9万满蒙汉精锐,战死的王公大将几百人,其基层将校兵卒的抚恤收尾,肯定少不了几百万白银。

满清的财务问题不大,不至于伤筋动骨,但这些战死的高级大将,其继任者就是个大麻烦,因为满清初期沿用了八旗议政制度。

强势的顺治皇帝,在位时还能压制其他铁帽子王,但被朱雍槺搞死提前送出局。刚刚登基的娃娃皇帝,还有孝庄白虎女王,其他五个旗主和上三旗的几个权势人物,肯定不会放在眼里。

“嗯,很好,很不错”

岷王朱雍槺更是满意了,面露微笑点了点头,摆了摆手,沉声说道:

“下去吧,好生休息”

“记住了,功劳要统计好,还有要把满清大臣、重要将校的资料,全部整理成册,送一份给几个军师阅览”

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穿越以来,打过三场大战,每一次都是准备充分,至少7成把握才敢出兵,因为输不起,输了就会恶性循环。

此时的满清中央朝廷,就是典型的例子,皇帝一死,又惨遭两次大败,内外交困,矛盾重重,根本抽不出精力一致对外用兵。

“郭郎中”

沉思一会后,打定主意的岷王朱雍槺,对着中军大帐外喊了一声,开始大声吩咐道:

“写一道军令,马上交给刘军师”

“任命副将线国安为先锋官,领副将高得捷,参将马雄、吴六奇、徐成功、吴进功、陈武、李之珍、先启玉”

“传令二炮营的参将钟耐尔随征前锋军,抽调30门镇虏将军炮、10门灭虏将军炮、500杆抬枪、100门飞雷炮”

顿了顿,停了一下,瞄了一眼挥笔如麾的郎中郭天祯,点头继续说道:

“让他们明日一早出发,沿着李定国的行军路线进兵缅甸,沿途不要丝毫耽搁,速战速决,任何胆敢抵抗者,格杀勿论”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心细如发、外宽内忌,所谓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都是糊弄鬼的废话。

广西总督郭之奇,是朱雍槺任命的第一个封疆大吏,嫡长子郭天祯就被任命为郎中,昼夜随侍左右。

出兵缅甸国,迎圣驾(或梓宫),先锋军肯定是光头降将,大明各个大小武夫军头,包括马宝、马惟兴、祁三升等人,能有几个不惧战神李定国?

光头将老武夫线国安,领兵1.2万兵马,嫡长子人质,投名状满满,资历、战阵经验都不弱于李定国,最适合做前锋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