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351章 出兵缅甸,东吁王朝

“到了永乐朝后期,军队伐安南,五征漠北残元,朝廷财政陷入困顿,开始战略收缩,逐步放弃了漠南,西南的麓川土司又死灰复燃,开始重新征伐兼并周边小土司”

“仁宣年间,朝廷进一步收缩战略,彻底放弃安南交趾、奴儿干都司,逐步壮大的麓川土司又开始染指霸占木邦,滋扰南甸司和腾冲边境”

“到了英宗前期,三杨继续坚持仁宣帝的国策,对边境听而任之,北方瓦剌逐渐崛起,西南麓川彻底做大”

“等到三杨亡故以后,司礼太监王振开始掌控朝政大权,对丽川发动4次征讨之战”

“此战前后共耗时近10年,发动军民几十万,导致前线精锐大军疲惫,国库亏空严重,对漠北蒙古瓦剌的防御,也变的空虚无力”

说完后,左军师刘玄初则是拱了拱手,歇了一口气,再看了看旁边的两个六部重臣,退到一边。

这家伙是降臣出身,也知道谦让,毕竟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不能事事太占风头,这种历朝历代战事,出身六部的进士重臣,基本上都是门清。

“哦了,原来如此,土木堡啊”

岷王朱雍槺,恍然大悟,重重的点了点头,难怪土木堡之战,大明战神输的那么惨,原来精锐都消耗在西南。

那时候的朱祁镇,真是年少轻狂啊,带着大半个朝廷勋贵猛将,一战输光了家底,自己也成了瓦剌战俘,鼎鼎大名的朱叫门。

那时候的大明,经历了仁宣之治,积蓄了雄厚的底蕴,国力还算是非常强势,军队勋臣也是久经沙场,只要稳扎稳打,周边的小国肯定都得跪。

“你们俩,也说一说吧”

想通了以后,朱雍槺把目光看向程源和胡璇,希望他们继续解答。

两世为人的老油子,可不是大明战神朱祁镇,必须足够了解这个东吁王朝,才能好好对人下菜。

此时的南明小朝廷,当然不是曾经的大明帝国,但东吁王朝,也不是曾经的中南半岛小霸主,同样面临着国力衰退,否则不会被李定国吊打。

最简单的例子,东吁缅甸南面的阿瑜陀耶(暹罗、泰国)和东面的澜沧(老挝),都已经独立出去了。

“回监国”

礼部左侍郎程源,满脸激动的站出来,信心满满的对着岷王监国,大声回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经过大明朝4次征伐,麓川土司从此一蹶不振,周边诸部小土司纷纷倒戈独立”

“但我朝那时候刚刚经历了土木堡之败,需要集中力量对抗北方的蒙元瓦剌余孽,也无暇西顾,中南半岛因此陷入一片混乱”

“就在这时,地处缅甸南方,水土丰饶的东吁小国,又国泰民安,吸收了大量的流民丁口,开始强势崛起,一路北上吞并大量的土司城池”

顿了顿,程源继续说道:

“我朝中期的时候,国内党争不断,吏治**,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北方的蒙元余孽更是虎视眈眈,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东吁继续做大”

“到了万历朝后期,我朝国力衰弱严重,东吁缅甸已经开始侵扰滇西的南甸司、腾冲州,朝廷也只能派出小股军队反击,但收效甚微”

“崇祯朝前后几十年,东吁缅甸先后吞并了木邦、孟养、孟密、老挝、八百宣慰司、暹罗(泰国),从此一举奠定中南半岛霸主”

开疆拓土,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任何一个大明忠臣都渴望那一天的辉煌。

这个程源,早就对朱由榔失望透顶了,因此三番几次提议岷王监国大明,早就没了回头路,这也是朱雍槺带上他的原因。

此次出征缅甸国,程源也是非常认同,漂泊在外的朱由榔,注定是个不安分因素,必须迎回去。

“嗯”

听完这些后,朱雍槺终于知道了东吁缅甸的前世今生,随即点了点头,再次看向一旁的刘玄初,继续问道:

“缅军的实力如何?”

想得再多,说的再详细,后面也要真刀真枪的对着干,必须了解对手的实力,那是真正的核心。

“回监国”

左军师刘玄初,打仗治军那是他的专长,从容淡定的再次站出来,拱手大声回道:

“应该很一般吧,军队的战斗力肯定不如我军,看晋王的战果就知道”

“此时的东吁缅甸已经放弃了对外扩张,承平了几十年,国力日衰,北方的禅邦、孟养,还有南方的勃生、白古(仰光)和兰纳清迈,都是纷乱不止”

“特别是万历朝时,东吁跟我朝几次大战后,南方的阿瑜陀耶(暹罗)和东面的澜沧独立复国,导致国力大损”

“军队数量的话,东吁缅甸采用的是军民合一,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应该有几十万左右,但真正的精锐也就是七八万,其他的都是土司杂兵”

“丁口方面,据臣估算的话,上缅甸以国都阿瓦城为中心,人口大概200万左右,下缅甸以卑谬、白古(仰光)为中心,人口300万左右”

缅甸国从东吁王朝时,就已经区分上下缅甸,主要划分依据是伊洛瓦底江。上缅甸就是伊洛瓦底江的的中上游,以国都阿瓦城为中心,下缅甸处在河流中下游,土地平整又肥沃,因此能养活更多丁口。

“嘿嘿嘿”

听到这话的朱雍槺,嘿嘿一笑,瞳孔放大,两眼放光,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环顾左右几个重臣,轻声问道:

“军师,程侍郎,胡侍郎”

“这是一块肥肉啊,你们说,咱们拿下它,怎么样?”

现在的大明朝廷就在云南,兵多将广,都是百战精锐,出兵方便后勤问题也不大。

更重要的是,满清内部刚刚出事,正处在权力交替空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肉不吃是王八蛋。

可以想象一下,万历年间,中央朝廷仅仅派出一个参将邓子龙,一个游击将军刘挺,再汇合云南本地驻军,最多几万人,就干翻了东吁缅甸。

“回监国”

吏部右侍郎胡璇,终于轮到他说话了,赶紧站出来,大声回道:

“东吁缅甸的统治核心,是中部的阿瓦地区和南方的卑谬、东吁区域,其他的孟养、木邦、八百都是附庸”

“咱们这一次带了5万重兵,肯定比万历朝时的刘挺、邓子龙更强,而东吁缅甸甚至比那时候更弱,这就是我军的优势”

“还有一点,就是补给,我朝地处云南,战线补给线比较容易,将士们也不会水土不服”

当然咯,这个久经官场的胡璇,是自动忽略了前面的李定国、白文选,他知道监国肯定要出手收拾军阀杂牌。

明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央集权,朱雍槺更是如此,军政大权一把抓,谁都不能染指军队,而缅军则是国力分散,有大量的土司杂牌附庸。

“老臣认为可以试试,上缅甸问题不大”,礼部左侍郎程源,点了点头,大声应道。

“老臣也认同,东吁缅甸的弱点就是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可顺流而下”,左军师刘玄初,也是紧随其后,大声回应。

上缅甸的木邦、孟养土司,被东吁缅甸侵占时间太短,也不是缅甸本族,隔阂矛盾太大,反而更容易下手。

“好,就这么定了”

“传令前锋军线国安,到达安国正城后,就不要再南下逼迫了,开始打造战船,越多越好”

“军师,咱们要重新制定战略了,最好先分兵攻占北面的孟养、孟拱,还有东面的木邦(腊戍)、孟因、底宝(锡箔城)”

“你们几个也好好准备一下,特别是程侍郎和胡侍郎,得想一想如何收尾,如何征服这片土地”

岷王监国一锤定音,双目怒睁,咬着牙脸色狠厉的大声吩咐。

要想征服外族异邦,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砍人,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了,最简单的就是备用官员,各个土司城镇都要派官员军队。

如果真的拿下了上缅甸,也等同于再造一个云南省,人口赋税不要太少,以后又有了一个大后方,跟满清掰手腕子更有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