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535章 财政问题续(中)

“哎”

广州城外的皇帝行营内,朱雍槺听到李定国和马吉翔取消营庄制的时候,也是跟着一声叹息。

如果说贵州北盘江之战,是李定国的滑铁卢之战,那这个营庄制绝对是导火索之一。

因为明军刚刚平定了内战,又搞打压军队派系,前线的将士,更是缺兵少粮饷,孙武再世也无能为力。

当然了,朱雍槺也是既得利益者之一,没有李定国的昏招,就没有永历朱由榔王朝的崩塌,更没有岷王系的崛起。

“这样吧,龚尚书,张尚书,你们几个都记一下”

“云南、贵州、广西、川南,还有咱们控制的上缅甸,全面恢复营庄制”

“税制的话,还是按照以前的比例,官府4成,老百姓5成,地主1成,先让咱们和老百姓富足起来再说”

营庄制的优点很多,消灭了地主豪强中间商,干掉了中间差价,官府和老百姓拿到了大头田产。

唯一的缺点,就是土地的所有权,还在地主手里,且仅仅得到一成的田产,肯定是怨恨非常大。

以往的地主豪强阶级,把土地租给老百姓,收取5成的田产,再交出1成不到的田产,给官府充作田税,手上至少能留下4成多。

但是没办法,此时的明军,还完全处在弱势,需要向孙可望学习,搞刮地三尺,砸锅卖铁筹军饷。

“还有一事”

“沐王府的勋庄田产,你们暂时不要动,去年怎么收,你们就怎么收”

“待朕回师云南以后,再找黔国公商议,你们先把布政司和军屯的良田,按照营庄制,全部的田赋征缴上来”

“该清理的清理,该驱逐的驱逐,胆敢闹事者,全部抓起来,倘若负隅反抗,冥顽不灵者,格杀勿论,无论是那个勋贵和豪强”

沐王府现在是功勋之首,更是朱雍槺的老丈人,当初出嫁沐婉瑜的时候,也是拿出了豪横的嫁妆。

20万白银,10万石粮草,否则朱雍槺也没那么多粮饷扩充军队,打赢后面的楚雄之战,还有出兵广西。

更重要的事,他知道沐婉瑜也怀孕了,也是后宫重要妃嫔之一,如果用过硬的手段,强行收缴沐王府勋庄,影响太恶劣了。

“对了,还有云贵川的土司,暂时也不要动”

“同样是等朕的大军回师昆明,省的节外生枝,毕竟有几百万土司,咱们的后方,承担不起那个风险”

“还有,记住了,朕再强调一次,今晚的议题,除了推行营庄制,其他的不许泄露半点风声,朕不想动刀子”

叮嘱完以后,朱雍槺更是目光阴冷,环顾帐内的一众六部重臣们,发出严厉的警告。

沐王府现在还好,毕竟没什么兵权,几千人翻不出风浪。

但是这个家族,屹立云滇之首,两百多年了,跟云南的土司,牵扯太深了,历代联姻,鬼知道有多少后手。

特别是土司,云南的土司,保守估计有200万人口,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否则沐天波也不会被赶出昆明,躲在永昌瑟瑟发抖,等着大西军拯救。

“吾皇英明,老臣遵旨”

“陛下英武,老臣遵命”

下面的张佐宸、程源、龚彝、龚铭、扶纲、胡璇、王文简、黄殿卿、连城瑜,还有郎中郭天祯和连以谦。

一个个脖子一缩,浑身一个激灵,猛的站出来,一脸严肃的躬身行礼,大声回应,身家性命重要啊。

能站在这里的,没有一个是傻蛋,都从皇帝杀气腾腾的口气里,听到异样的东西。

沐王府仅仅是开胃菜而已,真正的后手,是要对云贵川的土司,动大手术的节奏啊。

当然了,几个老狐狸想了一下,也就释然了,这个大明皇帝,做事风格就是如此,肯定比孙可望更狠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呼哧、呼哧、呼、、”

一时间,营帐里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上面的朱雍槺陷入沉思,下面的重臣,则是低眉顺眼,不敢打扰皇帝。

二月份重生以来,朱雍槺就一直在打仗,或是在打仗的路上,可谓是马不停蹄,片刻不得歇息。

就是想给大明王朝,打出一片生存空间,能有一个喘气的缝隙,以至于登基都在缅甸国。

大明永历王朝,在大西军的基础上建立,兵多将广,一群百战老武夫,战阵经验丰富。

更何况,还有云南是大后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良好,军队也是粮饷充足,可以说底子非常好。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朝廷,最后活生生的把自己整死了,军队大面积投降,朝廷大跨步崩溃。

可以说,这里涉及的问题非常大,里里外外都烂透了,需要动一场大手术,好好清理。

本来朱雍槺想等回师以后,再慢慢清理一番,既然现在广州城,一时半会拿不下,那就提前布局老巢了。

“启奏陛下”

正当朱雍槺陷入沉思的时候,前面的大佬龚彝,再次站了出来,对着朱雍槺躬身行礼说道:“老臣还有几个问题,是关于粮饷,地方上的留存和起运”

这个老狐狸,为了清洗自己身上永历旧臣标签,今天算是豁出去了。

刚刚捅出一个田税问题,现在又要搞粮饷起运和留存的问题,这同样是大问题,是中央朝廷和地方州府的博弈点。

没办法啊,当初朱雍槺监国的时候,他和扶纲、龚铭,算是抵触最大的几个人。

特别是他,其实心里面是非常反对朱雍槺监国,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被打发出去,催缴各州府的粮饷。

“哦”

“起运,留存,赋税,说吧”

“在缅甸的时候,朕好像说过这事吧”

主位上的朱雍槺,被龚彝打断后,没有丝毫的不满,听到起运粮饷后,眉头一皱,哦了一声,疑惑的嘀咕了一句。

不过疑惑归疑惑,听还是要认真听的,毕竟能拿到这个场合上说的事情,都是朝廷大事,容不得马虎。

这一点,他还真的了解过,毕竟是来自后世的体制公务狗嘛,非常了解所谓的国税和地税。

真正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的人,都有这样觉悟,后世的很多部门,其实都是从古代的六部三司两院,演变过来的。

“起运和留存,是中央朝廷和地方州府的赋税划分问题”

“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先例,整个赋税,一分为三,中央朝廷、节度使和州府,各占一份”

“宋朝和元朝的时候,则是吸取了唐朝末年,地方军阀割据的教训,不再设地方留存,一律优先中央朝廷用度”

“我朝的赋税,征缴完成以后,一般分为三块,起运中央各个仓库,起运九边粮饷仓库,还有地方州府留存”

“当然了,那时候南京是旧都,也需要留守兵马,江南的赋税,也要留一部分在南京”

“起运京师朝廷的赋税,一般放在几个衙门仓库,皇帝御用库、户部太仓库、兵部常盈库、工部节慎库、礼部光禄寺库、运河治岸的中转库等等”

“起运九边重镇的赋税,就是九个边镇的粮饷仓库,用于朝廷边镇军队的粮饷和日常开支补贴”

“留存的赋税,则是用于宗室藩王禄米,地方上的官员俸禄,卫所驻军粮饷,州府县学经费,还有一些营建、水利和赈灾等等”

历朝历代,土地为啥那么重要,还是因为赋税钱财的问题,同样,中央朝廷和地方州府,都盯着这块大肉。

明朝的时候,赋税起运和留存,已经变的比较正规了,那些部门参与瓜分赋税,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

顿了一下,龚彝偷偷瞄了一眼朱雍槺,发现皇帝的脸色,已经变的很严肃,随即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我朝前期的时候,国力强盛,京营兵马多,战斗力强悍,需要起运5成左右,进入京城的府库”

“其他的两成半,起运九边各个军镇,用于粮饷补贴,剩余的部分,则是留在州府”

“中后期的时候,国力衰退严重,京营战斗力变弱,九边重镇出精兵,战事频繁,耗费的粮饷,也慢慢变多”

“还有,由于宗室人数的增长,地方上的开支,也慢慢多了起来,特别是天灾**的增加”

“自此,万历年后,朝廷的赋税,又发生了变化,起运和留存,大致分成三块,各州府、京师和九边,基本上平分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3月份的时候,老臣巡视滇西各州府,就发现了不少猫腻,库存粮饷不少”

“地方上的州府,还设立了一个羡余仓库,是在赋税之外的加征,包括田赋加耗、赃罚银、商税、徭羡银等等,数目还不小”

明朝前期的时候,国力强势,中央集权比较厉害,能拿到的赋税,当然也是最多的。

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国力就不行了,特别是土木堡之变后,京营战斗力变弱,北方的蒙元余孽,慢慢的变强大了。

这时候,明朝就需要九边重镇了,需要这些边关重镇,抵御蒙元和关外的入侵,赋税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

同样,地方的留存,也是因为宗室丁口,还有俸禄,地方剿匪等等,各项开支慢慢增加,导致京师的赋税,拿到的越来越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