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553章 来自缅甸奏章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553章 来自缅甸奏章

作者:孤不是玄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7:03:33 来源:书海阁

10月21日,广州西城外,大明皇帝的行营内,烛光摇曳,寂静如斯。

外围的几圈,上千个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一个个表情肃穆,顶盔掼甲,手执钢刀,五步一岗,十步一亭,警戒防备,极其森严。

更远处的外围,则是副将沐忠平和陈仁的两个步兵营,整整1万正规明军,一个个守卫森严的小军营,星罗密布,拱卫大明皇帝的中央行营。

行军扎营打硬仗,战场上瞬息万变,军纪更是严明清晰,领兵大将更是谨小慎微,不能有一丁点的差错啊,毕竟皇帝就在行营。

“噔噔噔”

“启奏陛下,湖广来信了,是晋王和刘侍郎的战报”

身形壮硕的锦衣卫指挥使丁仁,表情冷峻,步伐稳重,小步疾驰的来到大帐内,单膝跪地,对着上面的大明皇帝,大声禀报着。

行军打仗期间,他们这些锦衣卫,也是最忙碌的,一般也会在皇帝行营旁边,驻扎小营地,用于护卫皇帝,还有接受传递情报和后方的奏章。

“哗哗哗”

主位上的朱雍槺,没有马上回应丁仁,借着烛光,正在低头看奏章,一页一页的翻动,一页一页的阅读。

“呼哧、呼、、”

半晌后,朱雍槺才慢慢放下手中的奏本,往背后椅子上重重一靠,缓缓的吐出一口仙气,又揉了揉发胀的眼睛。

心中暗道,这他娘的太累了,太费眼睛了啊,没有后世白炽灯的古代,不说别的,眼睛就是个大问题。

但是没办法啊,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驱除鞑虏,光复华夏,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口号啊。

对的,皇帝有很多文臣重臣,可以负责各项政事,他身边也有一些郎中佐吏,负责签收筛选奏章。

但是,大明的西南朝廷,也是刚刚站稳脚跟,朱雍槺刚刚坐稳皇位,立足西南没有多长时间。

很多事情,两世为人的朱雍槺,还真放不下心,把所有的事情都交出去,毕竟心腹太少了。

就像眼前的奏章,西南各省的情报,每天都会有传递,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朱雍槺走马观花似的,也得花时间翻一翻。

短时间交出去没问题,不翻不看也没问题,但是时间一长,就难免一些有心人,趁机搞事了,欺上瞒下,欺君罔上。

“东西放下,你先去找人”

“广国公、龚侍郎、胡侍郎、扶侍郎、连主事和黄主事,都找来吧”

歇了一口气后,伸了伸懒腰,朱雍槺懒得看一眼丁仁,随口回了一句话,示意丁仁先去叫人。

湖广和川南,都在打仗,特别是湖广方向,明军刚刚杀进去,以李定国的威望和刘玄初的稳重,传到后方的事情,肯定都不是小事情。

既然不是小事情,那就不急着一时半会了,先去把重臣找来吧,朝廷六部的人,可能都会涉及到,干脆都叫来。

至于礼部尚书程源,上次开完御前会议后,就被朱雍槺打发回昆明了,军前有一个扶纲就够了,尚书还是留在大后方吧。

“咳咳”

“咕噜、咕噜、、”

朱雍槺又翻了翻来自缅甸的奏章,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发干的嗓子,喝了几口凉茶,对着旁边的郎中连以谦和郭天祯,开始发号施令:

“连郎中,郭郎中”

“朕说几点,你们先记一下,再好好润色,盖章交给锦衣卫,最后发往昆明和缅甸”

大明的主力军队,回师了中原,缅甸也不是一个安分的地方啊。

特别是中缅甸,当初发兵太快,为了尽快占领地方,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不像缅北、缅东和缅西北,被三路大军犁地三尺。

这不,留守在缅甸的白文选和朱俨铁,就来了奏章,汇报缅甸的局势,不是很安稳的样子。

更何况,现在是10月底了,到了一年一度的秋粮季节,缅甸即便是经历了战争,老百姓的耕种,多多少少还是能收一些。

“首先是上缅甸和中缅甸”

“传旨巩昌王白文选和光泽王朱俨铁,加紧清剿中缅甸,对付那些反抗的土司部落,不得心慈手软”

“还有,在中缅甸,要加快丁口和耕地的登记造册,配合朝廷户部,催缴整个缅甸属地的赋税,不得延误,一石米粮都不能少”

“如果的话,有抗拒不从的土司部落,就把他们的领头人,全部清理掉,青年丁壮全部押回来,发放元江铁矿,也可以送到前线来”

“告诉他们,特别要注意中缅甸,蒲甘、色雷、色林和仁安羌,还有东面的孟艮府,咱们上一次不够狠,这些地方是丁口赋税重地,不容有失”

朱雍槺回师的时候,为啥留那么兵马在缅甸,正规明军和土司明协军,快7万人马了,比现在的广东还多啊。

首先,是因为明军刚刚拿下缅甸,根基不稳,需要重兵防守,其次,也是因为缅甸是个好地方啊。

整个缅甸,人丁富足,耕地资源丰富,特别是中缅甸,随便搞搞就是几百万耕地。更何况,如今的缅甸,大部分都是土司部落制度,民族众多杂乱,一盘散沙,刚好适合明朝整合统治,是明军的后方大血库啊。

朱雍槺的原则很简单,刚开始肯定是血腥残暴统治,先弄掉原有的统治阶层,拿到土地和丁口,待将来稳定下来后,再考虑移民实边。

“中缅甸的前线”

“传令美德城,德阳王朱至睿和叙国公马惟兴,让他们不得放松警戒,时刻盯紧下游的卑谬王,这不是一个老实的家伙”

“还有,传令良渊城,益阳王朱俨锦和高得捷,同样不得松懈,得盯紧下游的东吁王”

“对了,也让他们搞点水师战船,就放在央米丁的锡当河旁边,一旦下游的东吁王,有任何不轨的动静,随时可以杀下去”

都不用细想,朱雍槺用屁股都能猜的出来,下游的卑谬王和东吁王,肯定在整兵待战,磨刀霍霍。

道理很简单,缅王莽达和王储德钦漂,还有其他的一众东吁王朝的王室成员,全被明军干掉了。

整个王室,也就是剩下御弟德钦纽亚和德钦内底,正在广州北城外,蹲守军营,围困城内的清军。

这个时候,整个下缅甸,没了东吁王朝的领头人,两个老武夫卑谬王和东吁王,肯定日思夜想,惦记东吁缅甸的国王。

当然了,大明也留了不少后手,两个御弟就在朱雍槺身边,一旦形势不对,完全可以带回去,争夺扰乱东吁王朝的内部。

还有,在卑谬城上游的美德城,还有东吁城的上游良渊城,明军各自留了一万兵马,就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其次,是阿拉干”

看着旁边的两个年轻郎中,写的差不多了,朱雍槺点了点头,又开始继续吩咐道:

“传令江夏王朱蕴铗,淮国公马宝,定夷右将军吴三省”

“告诉他们,速度太慢了,留在那里干了什么?生孩子吗?朝廷的赋税,收的拖拖拉拉,耕地再少,也不能少了赋税”

“还有,那个造船厂,都他妈的2个多月了,朕要的200条战场和运兵船,怎么才搞到一半”

“再问一问他们,到底是钱粮不足,工匠不足,还是造船的木材不够,如果不够的话,阿拉干的皇宫,留着干什么?”

“还有,再告诉他们,别理会那些欧洲红毛鬼,只要他们不上岸,不主动挑起战争,咱们就当着没看见,装聋作哑”

“再有,咱们的根,是在中原大地,阿拉干地处要害,守住了就行,先搞定水师,回师中原干鞑子”

再忠心的文臣武将,也需要皇帝不停的鞭笞,才能更有动力。

留守在阿拉干的这几个人,朱蕴铗是宗室郡王,吴三省是晋王派系,马三宝出身闯王系,可以相互制衡。

但是,大明皇帝朱雍槺,还是觉的这帮人,干事太拖拉了,特别是大明水师战船的打造。

当初回师的时候,朝廷直接拨付了一百万两白银啊,可以建几个船队了,花这么大的代价,就是想尽快建成。

没有水师的助阵,现在的广州之战,就变的味同嚼蜡似的,只能围困,不敢进攻。

“最后,是旧港府”

“传令总督阿普杜勒,知府杨昌业,参将李唐和堇瓜”

“告诉他们,别管外海的红毛鬼,先把旧港城筑好再说,红毛鬼的战船,再怎么牛掰,也上不海岸”

“还有,传令杨知府,他的任务是政事,要把港口海商管理好,收钱收赋税才是关键,朝廷户部等着旧港的赋税发军饷”

“对了,再转告杨知府,咱们好不容易拿下了旧港城,对于那些往来的大明海商,该收的赋税,一分都不能少,但是态度要好一点”

“再有,传令李唐和堇瓜,他们的任务是军队,别掺和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务,有空多练练兵,守住旧港城就是大功一件”

旧港府才是真正的战略要地,比上面的阿拉干,重要一百倍啊。

明军拿下这里,甚至不惜得罪荷兰鬼佬,就是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能在马六甲海峡,拥有真正的立锥之地。

更重要的事,中原沿海的江浙、福建和广州,日本和安南,每年有无数的海商,经过马六甲海峡。

只要明军占领了这里,朱雍槺相信,那些来自中原的海商,都会选择旧港府作为落脚地。

一本万利啊,等同于坐地收租,那随之而来的海贸关税,那肯定是钵满盆满,不会比郑氏海盗差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