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61章 杨家庄军议,粮饷

杨家庄军议,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粮饷。

在座的各位,也都静下来,看着岷王朱雍槺,粮饷自古以来,就是军队的重头戏。

这里的粮饷,是指军队的月饷,还有米粮,并不是岷王府的库存。

“陈长史,你先说一说,府里的粮饷情况”,岷王朱雍槺,皱着眉头,想了想,还是看向陈长兴,问道。

后者听到后,有点懵,岷王府的库存情况,这么多人,场合不对吧。

踌躇了一下,他还是站起来,对着岷王,如实汇报。

“王府刚开始,金1万两,银10.5万两,米粮3500担”

“如今,剩余金9千两,银5万4千两,米粮500担”

“杨家庄这边,米粮存放了,大概1100担,银1万两,备用米粮1500担”

虽然狗大户杨昌业,赞助了不少钱粮,但是岷王大婚,托关系找人送礼,都耗费了不少。

而且,勇卫营5000人,日用米50担,银200两,还有元宵节赏赐等等,花钱如流水,更糟糕的是,朝廷的俸禄,最近也停了。

会议室的众人,听到后,一片哗然,这也太吓人了。

朝廷驻跸永昌,也就是十几天,岷王府竟然花费了,近5万两白银,米粮也太少了,以后怎么搞?

王妃刘盈,没了笑容,一脸紧张的看着老色胚,再这么下去,岷王府要破产啊,日子还过不过了。

蜀王世子刘震,也是一脸的惊诧,他想不到,岷王府就这么点家底,开销竟然这么大。

老油子朱雍槺,倒是比较淡定,抓起小少妇的纤手,拍了拍,示意她,不用担心。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武装集团,钱粮库存,都是机密,都不可能拿到会议上,讨论的,容易造成,军心浮动,他特意说出来,肯定有想法。

况且,他就是备战一个半月,输了拉倒,跑路四川,或者直接隐居,躲起来。

“咚咚咚!”

岷王朱雍槺,敲了敲桌子,环顾众人,示意大家安静。

然后,看向军师邹简臣,点了点头,让他继续找茬。

“老夫,接着说粮饷”,邹简臣站起来,对着岷王拱了拱手,继续开喷。

“南宋岳家军,10万人,月饷56万缗(贯),米七万余石,是当时南宋其他军队的2倍”

“本朝的戚家军,年饷银10两,但是首级赏银30两,根据士卒的功劳大小,由队长发放给12名士卒”

一开口,就拿岳家军和戚家军,这两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铁军,做案例,邹简臣的野心,也不小。

老油子朱雍槺,听到30两的赏银,表情严肃,眉头一皱,暗自估算,要是歼敌一万,赏银就得30万两,谁养得起啊。

难怪,最后一支戚家军,在蓟州被总兵王保,诱骗到演武场,3000多兵马,一个不留,全部被伏杀,就是因为军饷赏银,事后朝廷反而嘉奖王保,养不起啊。

“勇卫营的月饷2两,安家费4两,战死抚恤银10两”

“鞑子八旗,月饷1.5两-4两,口粮1担-2.5担,抚恤银士卒150两,把总300两”

“满清绿营,月饷1-2两,米3斗,抚恤银50两,把总100两”

“勇卫营跟朝廷的军队比,月饷不算低,就相当于绿营的待遇,也没有口粮,抚恤银更是不如”

“诸位,勇卫营都是新兵,只有少量骨干,要快速形成战斗力,仅靠训练成不了事,只能在兵械和粮饷上,下功夫使劲”

军师邹简臣,对着在座的众人,侃侃而谈,一口气说完。

特别是最后一句,提高了声音,好像在说,要想精锐,要想所向披靡,得加钱。

美少妇刘盈,有点坐立不安,紧张的看着老色胚,这样下去,岷王府铁定破产清算。

“还要增加,勇卫营将领、亲兵司、工匠司的粮饷,王府的日常开支”

叔公朱企鋘,这是也站出来,出言暴击,期望能吓退朱雍槺,别那么败家。

老油子朱雍槺,听到后,安稳端坐,还是不急不忙,反正他铁了心,砸锅卖铁,也要迎难而上。

兵械是重中之重,工匠的待遇,也需要马上定下来,这方面,他差点忘记了,随后看向专业人士,工匠千总王文简。

后者秒懂,赶紧站出来,拱手行礼。

“工匠的饷银,普遍比较低,收入相当于佃户,甚至不如雇工、自耕农”

“待遇最好的是皇家银匠,月饷3.6两,年43.2两;皇家普通熟练工匠,年银16.2两”

“一般的熟练军匠,年银9-10两,官匠年银4.8两,民匠更惨,年银仅有3.6两,难于糊口”

说到这里,王文简,声音有点低沉,都是血泪史啊,工匠不如狗的感觉。

明朝的长工、雇工、佃户,年收入都有7两左右,自耕农,年收入大概10-15两,工匠最惨,待遇不如临时工。

“工匠的待遇,太低了,太惨了”“本王的工匠司,决不能饿肚子,必须发饷银,得翻倍”

老油子朱雍槺,声音低沉,抹了抹眼睛,故作怜悯。

待遇低好啊,刚好给他机会,加工资,这帮工匠,必然感激涕零,日夜加班加点干。

“熟练的老工匠,饷银看齐勇卫营,月饷2两,一般的工匠1两,学徒工半两”

“500个工匠,太少了,老工匠要传帮带,尽量多带徒弟”

“还有,火器兵械,必须保质保量,可按件给予相应的奖励,具体的方案再议”

岷王朱雍槺,大手一挥,很慷慨的说道。

岷王集团的俸禄和饷银,必须他亲自把关,这种权利是不能下放的,底下的人,可以提出意见,但拍板的人,必须是他。

要想马儿跑,就必须喂饱马儿,至少也要让马儿,知道主人是谁。

“大王,此举大善,工匠司上下,甘愿效死”

“官匠有制度,每件兵械上都有编号,只要原料充足,定能万无一失”

“倘若出了问题,属下以死谢罪!”

工匠司千总王文简,瞬间破防了,唰的一下,从位置上,冲到岷王面前,磕头如捣,双眼通红,饱含泪水,激动万分的保证。

士为知己者死,工匠都是专业人才,稀缺性很强,但是得有人识货。

愿意给高薪,又能授官,在他眼里,岷王就是这个伯乐,让工匠们,可以多一条活路,有奔头。

至于,老油子朱雍槺,担心的质量问题,只要待遇给到位,都是多余的,待遇不如狗的工匠们,会珍惜无比。

明朝初期,就有类似的制度,太祖朱和尚,营建南京城,每一块砖,都有编号,有迹可查,更别说火器这种大杀器,千万别小看古人的智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